
來源:金十數據
在一次對話中,主持人採訪GMO聯合創始人、以精準預測市場泡沫聞名的投資策略師傑裡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
格蘭瑟姆基於五十餘年投資經驗,剖析當前市場的「超級泡沫」、綠色轉型困境、人口危機等議題,並對美股發出嚴厲警告。以下是對話精選節錄。
美股:一場史無前例的超級泡沫
問:你曾預言美股將迎來重大調整,但市場至今堅挺。AI熱潮甚至讓泡沫愈演愈烈。你的觀點是否改變?
格蘭瑟姆:泡沫越大,風險越高。 當前美股已躋身 歷史第三大超級泡沫 ,僅次於1989年日本股市和房地產泡沫,但遠超1929年大蕭條和2021年的上一輪峰值。以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衡量,美股估值已達歷史最高水平,總市值與經濟增加值之比更是創下紀錄。若按行為模型回歸常態, 美股需暴跌50%——這僅是回到「人類正常心理承受範圍」。
問:支持者認為AI將重塑經濟,高估值會被未來增長消化。你如何反駁?
格蘭瑟姆: 重大技術革命必然伴隨泡沫! 19世紀的鐵路、20世紀末的網際網路皆是如此。人們為「改變世界」的願景瘋狂投入,最終多數人血本無歸,倖存者(如亞馬遜)則通吃市場。AI同樣逃不過這一規律:它確實將顛覆社會,但泡沫破滅時,99%的概念股會消失,僅有少數贏家收割紅利。
AI的悖論:生產力提升與社會撕裂
問:若AI全面替代人力,經濟系統如何維繫?
格蘭瑟姆:假設未來全是機器人工作,誰來消費? 答案只能是政府強力再分配。 歷史證明,當生產力增長普惠大眾時(如1935-1975年的美國「黃金時代」),社會穩定性最強;而若財富集中到頂層(如1975年後美國),不滿情緒將引發政治動蕩。當前歐美民眾對建制派的普遍反感,正是這種失衡的體現。
問:AI時代是否需要「大政府」?
格蘭瑟姆:必須的! 政府無需龐大官僚體系,但需確保財富通過稅收和福利流向底層。 否則,我們將面臨饑荒或革命。
投資避風港:綠色轉型與抗衝擊資產
問:美股是否還有安全形落?
格蘭瑟姆:綠色經濟相關股票被嚴重低估。氣候危機的緊迫性不容迴避——火災、洪水已常態化,全球脫碳進程必然加速,相關領域將迎來長期投資機會。此外,高利潤、低負債的優質公司(如可口可樂在1929年危機中的表現)比廉價股更具抗跌性。
問:歐洲與中國市場是否值得關注?
格蘭瑟姆: 非美市場估值相對合理,長期可能跑贏美股。 以新興市場為例,2022年標普下跌22%,它們卻幾乎持平。這種分化未來仍將上演。
人口危機:被忽視的定時炸彈
問:為何人口下降如此危險?
格蘭瑟姆:勞動力萎縮直接拖累GDP,更可怕的是打擊「動物精神」。當企業不再擴張、晉升機會減少,社會將陷入保守與悲觀。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就是前車之鑑。 移民只能短期緩解壓力,但全球生育率下跌趨勢不可逆 ——非洲生育率已從6.5驟降至4.2,歐洲多國靠移民維持人口,但這終非長久之計。
問:解決方案呢?
格蘭瑟姆: 必須重構社會激勵! 政府需通過住房補貼、高額育兒津貼、免費教育等政策,將生育重塑為「公共品」。文化上,需重新賦予家庭價值崇高地位,而非將生育視為個人負擔。
黃金與加密貨幣:避險還是陷阱?
問:如何看待黃金與比特幣?
格蘭瑟姆: 黃金雖無實際產出,但歷經萬年考驗,比加密貨幣靠譜得多。 比特幣是純粹的投機工具,而AI引發的電力需求暴增,已讓加密貨幣挖礦成為環境災難。
終極警告:經濟學的物理邊界
格蘭瑟姆:傳統經濟學忽視了一個事實:在有限星球上追求無限增長,必然撞上物理法則的南牆。當資源耗盡、環境崩潰時,任何模型都將失效——這才是人類最大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