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聽說過VCC嗎?鑑於出國購物、跨境電商,訂閱服務等用戶需求的快速增長,虛擬信用卡(全稱Virtual Credit Card,下文簡稱VCC)正成為主流支付手段之一,因便捷高效受到用戶的青睞。本質上VCC主要功能與傳統實體信用卡相同,並且有自己的卡號、有效期和安全碼,區別僅在於VCC僅以數據形式存在於網絡或移動應用中,不像實體信用卡擁有實際的塑料或金屬卡片。VCC通常由銀行、大型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公司和跨境支付平臺等幾類機構發行。目前,很多跨境支付平臺競相角逐提供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採用虛擬信用卡作為作為支付方式。
VCC卡一般參與人有如下幾種:發行商(如銀行或金融機構)負責發行和管理虛擬信用卡,確保虛擬信用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支付平臺(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則提供使用這些卡進行支付的渠道和服務,提供便捷的支付體驗和廣泛的使用場景;商戶和電商平臺:接受虛擬信用卡支付的商戶和電商平臺,使用戶能夠在各種線上和線下場景中使用虛擬信用卡;用戶:最終使用虛擬信用卡進行支付的個人或企業用戶,他們通過這些平臺和機構申請和使用虛擬信用卡,進行各種線上交易。
隨著虛擬貨幣在全球的廣泛流行,部分VCC發行商也試圖將其與虛擬貨幣結合,獲取更多潛在用戶。
最近,曼昆律所就接到了一家海外公司的諮詢,該公司擬發行VCC,並支持客戶以USDT等虛擬貨幣充值。看上去用戶是向卡裡充值虛擬貨幣,實則是公司將客戶的虛擬貨幣兌換成美元,充進卡中並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最後,客戶可以用VCC卡中的美元進行消費。
那麼,這種運營模式是否涉及潛在刑事風險呢?如果有,發行商該如何正確應對?曼昆律所許倩律師特此文章進行簡要分析。
發行方的潛在法律風險
針對客戶的諮詢,許倩律師從公司是否持牌、申請流程、識別客戶及交易、外匯管制、是否將客戶資金沉澱在公司等一系列合規要素向客戶做解答。以下是我們在諮詢過程中總結出來的VCC發行機構需要注意的主要風險。
1. 未經批准,涉嫌非法經營
經常看曼昆律所文章的用戶應該大概了解,無論是傳統金融行業,還是Web3涉及金融的領域,均屬於特許經營行業,即不得無證經營或超範圍經營金融業務。並且,金融牌照是有國界的,境外機構在境內展業必須遵守境內監管規則。
但在實際使用上,我們往往會遇見,很多VCC發卡機構僅持有其所在地的金融牌照,符合當地法律政策的展業要求,但是不具有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金融牌照,這會導致其在境內從事的金融業務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中國刑法上,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在二百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VCC卡,當用戶IP位於中國國內時則無法申領。顯然是因為該類VCC卡發卡機構未能獲得國內的相關許可。
2. 資金沉澱, 可能 非法集資
VCC通過充值的方式增加餘額,從而進行在線支付和消費。VCC充值在資金流轉方面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充值資金必須通過VCC發卡機構或者第三方支付平臺得以周轉。很多發卡機構通過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完成資金充值並交付;還有一些發卡機構選擇通過個人帳戶劃轉款項,此時VCC發卡機構充當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角色。
當用戶充值未消費完,也沒有轉帳其他帳戶時,會在VCC支付平臺帳戶中留存資金,也就導致有大量資金可能在平臺帳戶中沉澱。這種模式有點類似於我們常用的微信錢包或者支付寶。當我們向錢包內進行充值後,在沒有將錢包中的錢消費完之前,這筆錢是放在這些平臺的帳戶中。
這時VCC發卡機構的經營者便控制了沉澱資金的流轉,如果其將這些沉澱資金用於較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後續出現經營不善甚至攜款跑路,那引發的信用風險和客戶資金損失是不言而喻的。這種情況下,VCC發行商將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3. 其他常見法律問題
除了發卡本身會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風險以外,VCC也會因為被應用於一些潛在的違法活動,導致發行方受波及。
匿名便捷,易被洗錢利用 。 一些VCC平臺不需要上傳身份證件,使用第三方驗證即可申請,也有一些平臺不對持卡人做有效身份識別,使得虛擬信用卡可以匿名使用。再加上,一旦VCC卡可以通過虛擬貨幣充值,其匿名性和便捷性將顯著提升,更容易被用於洗錢活動。此前,就有媒體曾報導,利用境外虛擬信用卡虛假交易套現洗錢案。
跨境支付,突破外匯管制 。 一些虛擬信用卡支持虛擬貨幣充值,也有一些虛擬信用卡可以通過境外卡、境外商戶取現等方式,突破境內外匯監管要求,實現本幣與外幣的跨境轉換。比如一張VCC可以用人民幣充值,然後兌換成美元消費,持卡人只需要充值後通過VCC提現,就可以實現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承兌。但這種境內個人從事外匯買賣等交易,必須通過依法取得相應業務資格,否則也涉嫌私自買賣、變相買賣、倒買倒賣外匯。
VCC主要解決跨境支付的問題,如果平臺明知他人利用其服務進行犯罪活動,仍提供支付結算等幫助,可能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另外,虛擬信用卡申領、使用過程中,涉及大量敏感的個人信息、財務信息、交易信息等,如果信息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可能會導致信息洩露,引發身份冒用、資產被盜,更有甚者會出現敲詐勒索、綁架等嚴重刑事問題。
曼昆律師 合規建 議
綜合以上潛在風險,想要發行VCC,尤其是可充值虛擬貨幣的VCC,請收下曼昆律師的5大建議:
1. 獲取合法牌照
確保平臺在運營前獲得相關金融牌照和許可,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如果金融業務要想在全國展業,只能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頒發全國性金融牌照。另外,也要關注與申請平臺用戶所在地的金融牌照與許可。
2. 加強KYC及KYT
實施嚴格的客戶身份驗證(KYC)程序,確保每個用戶的身份真實可靠,防止虛假帳戶和非法活動。若交易出現風險或其他問題可直接找到用戶,這有利於打擊犯罪和保護用戶資產安全。另外,也要進行客戶交易識別(KYT)。通過了解客戶交易,識別資產及交易的真實性、資產價值及流動性。
3. 建立健全的交易監控系統
建立完善的交易監控系統,及時發現和報告可疑交易,防止洗錢和其他非法活動。如出現高頻或者短時間內更換用於交易的IP位址、從具有較高風險的帳戶發出的交易以及交易性質規模不尋常等,則需要通過對交易和帳戶進行全面風險量化系統分析,全方位掌握交易風險情況。這將有助於平臺快速識別出可以或者異常的行為模式,從而有效預防並應對潛在的洗錢、詐騙、賭博等非法活動。
4. 建立平臺內控體系
定期對員工進行法律法規和合規操作的培訓,確保全體員工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員工反洗錢合規意識,鼓勵員工積極報告可疑活動,參與反洗錢工作。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幫助員工準確評估業務風險,有效識別風險客戶及高危交易。同時,對平臺內部,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防止員工轉移、盜用客戶資產。
5. 數據保護,信息安全
採取有效的數據保護措施,確保用戶信息的安全和隱私,防止數據洩露。同時,發行平臺要遵循支付服務安全標準及交易流程,確保用戶資金安全,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可以與監管機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及時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確保平臺運營符合監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