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Jasper De Maere,Outlier Ventures研究員;Greysen Cacciatore,Outlier Ventures副研究員;編譯:0xjs@比特鏈視界
本文要點:
-
$Trump 代幣體現了政治、金融和文化的融合,證實了加密貨幣的主流意義。 它強調非金融資產的金融化(Financialisation)是一種重塑社會結構的文化現象。
-
金融化幾十年來通過衍生品和證券化主導著企業,如今正通過代幣蔓延到個人和文化領域。
-
我們認為, 超級金融化和金融成為文化核心部分背後有三個驅動因素 。它們是:
-
技術——數字革命使金融市場變得易於訪問且富有創新性。
-
教育——年輕一代的金融知識最為豐富。
-
精神— 在當今的時代精神中,財務成功決定了個人和職業成就。
美國總統發行TRUMP代幣
$Trump代幣對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的淨影響尚不清楚,當選總統在就職典禮前幾天推出 memecoin 至少可以說是引人注目的。 它代表了政治、金融和文化交匯處的重大時刻。 它鞏固了代幣作為一種新的流動資產類別以及參與、籌款和在全球影響力頂峰建立影響力的工具的地位。
除了證實加密貨幣的主流相關性之外, 這一舉措還凸顯了非金融資產日益金融化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現象 。 通過將身份、社區和影響力等無形概念轉化為代幣化資產,它展示了代幣如何將金融、技術和文化交織在一起。 這標誌著重新定義社會結構以及我們如何參與價值的變革時刻。
我們稱之為超級金融化,我們在最近關於後網絡(Post Web)的研究中也對此進行了詳細探討。在後網絡,技術和金融基礎設施的改進將使個人資產的金融化程度提高,使其更具流動性和收益性。這將從根本上重塑價值的存儲、獲取和利用方式。
並非第一次
我們之前已經看到金融化在商業領域發生。 在過去 40 年裡,金融化通過將企業資產負債錶轉變為投機價值引擎,改變了經濟。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放鬆管制以及衍生品、證券化和全球信貸市場等工具使企業能夠從金融工程而不是生產中釋放價值。 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利用金融工具來最大化股東回報,非銀行金融資產佔 GDP 的比例從 40% 飆升至 200% 以上(見圖 1)。這一轉變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經濟不再由有形商品和服務驅動,而更多地由抽象金融資產貨幣化驅動。
圖 1 :美國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佔 GDP 比重
與公司類似,個人也有資產負債表(即他們的財產)。 代幣和加密貨幣現在正在將金融化帶入消費者層面。 就像 80 年代的衍生品和證券化一樣,代幣化和 DeFi 等創新使個人能夠從自己的資產中獲取更多價值。然而,與 80 年代不同的是,加密貨幣走得更遠,將金融與文化融合在一起,就像 memecoin 一樣,代幣可以代表身份、社區和參與。然而,與衍生品非常相似,這些以代幣形式出現的新工具具有固有風險,隨著管理這些風險的框架不斷發展,我們親眼目睹了這些風險。
精神、教育與技術
「後網絡時代」第二章中的以下部分闡述了我們認為的超級金融化背後的關鍵驅動因素。
日常物品的金融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超級金融化」。這種社會文化轉變使傳統上不被視為金融的資產(尤其是無形資產)以貨幣形式量化,並利用其實現最大財務收益。 這種將日常資產貨幣化的趨勢將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採用。這些資產通過代幣化變得更具經濟效益,提供誘人的投資回報。
我們認為當今超級金融化背後有三個關鍵驅動因素,即(i)教育(ii)精神和(iii)技術(如下所示)。
圖 2 :社會超級金融化的三大驅動因素
來源:Outlier Ventures
1、教育
教育使個人掌握了了解金融市場及其重要性的知識。 如今的年輕一代,尤其是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是歷史上最具有金融知識的一代,這要歸功於他們早期接觸數位技術和「DIY」的在線資源。LLM和智能體進一步縮小了金融知識差距,使全球任何語言的個人都能 接受教育,從而做出明智的儲蓄、投資和管理債務或資產決策,我們相信這為「100x個體」的崛起和全球人口文明水平的提高鋪平了道路。
圖 3 :左圖 – 各代人的教育水平對比。右圖 – 各代人的教育來源。
資料來源:皮尤研究中心、Outlier Ventures
2、精神
精神,或者說一代人的集體價值觀,塑造了參與金融市場的願望。在 當今時代精神中,財務成功與個人和職業成就密切相關。社會對財務成功的評價推動了探索和參與金融機會的願望。追求財務成功的精神鼓勵將所擁有的資產金融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資產的金融潛力。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極端資本主義的時代,金融化將比以往更多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3、技術
技術至關重要,它彌合了金融知識、參與意願和可操作金融機會之間的差距。 數字革命使金融市場和資產更加容易獲得,使個人能夠自由參與。 金融應用不僅使金融市場的準入民主化,而且底層技術也在改變我們提供的金融產品類型並抽象金融產品的複雜性。
技術正以三種相互關聯的方式改變金融市場
1、民主化訪問
金融服務的民主化改變了金融格局,使金融工具和平臺廣泛普及,降低了個人和非合格投資者的門檻。這一趨勢促進了金融包容性,擴大了市場參與度,並迅速擴大了金融產品的潛在市場。
圖 4:股票交易和投資的TAM (潛在市場總規模)。TAM 的增長意味著服務活動和用戶數量的增加。
資料來源:Vision、Outlier Ventures
2、新的金融產品
技術使投資者能夠接觸到更複雜的服務和市場。例如,基於區塊鏈的系統解鎖了去中心化和代幣化金融,徹底改變了個人管理金融資產的方式。技術與金融的交匯推動了消費金融和投資產品的創新。
圖5 : 過去60年金融科技演化時間線,顯示了由於技術的發展,金融服務和產品呈指數級增長。
資料來源:SVB、Outlier Ventures
3、複雜性抽象化
抽象化正在推動新金融產品的普及,通過複雜算法、機器人顧問和AI驅動平臺等技術,使普通用戶能夠更直觀地進行消費金融和投資。這種簡化正在推動金融服務和投資機會的採用快速增長,嵌入式金融和先買後付等趨勢就是例證。圖 6顯示,BNPL 等更複雜的產品主要在年輕、精通技術的一代人中得到採用。
圖 6 :BNPL 和嵌入式金融的採用顯示出快速的採用。
資料來源:Insider Intelligence、Outlier Ventures
因此,現代經濟的交易量正在迅速演變。 除了超級金融化之外,社會也變得越來越交易化。 數位化允許更細粒度的交易,從而改變我們支付服務的方式。例如,隨著數字平臺改進支付跟蹤,軟體從預付購買演變為訂閱模式。分布式帳本技術是另一項升級,它使 DePIN 等 Web3 服務能夠實現即用即付模式。
後網絡時代的超級金融化
隨著後網絡時代加速超金融化,解決金融知識和執行方面的差距變得至關重要。具備這兩種技能的人將參與經濟周期,增加財富,並積極參與代幣化經濟,成為股東。隨著資產的大規模代幣化,後網絡時代LLM 和智能體發揮著變革性的作用,通過讓每個人都具備基本的金融知識和參與度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些工具使個人能夠管理和利用他們的有形和無形資產,確保更廣泛地獲得經濟機會,並減輕財富和知識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