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默 來源:@cmdefi
$FTM -> $S 生態激勵、技術特點、新代幣經濟
TL;DR
1. 早期大量補貼可能產生高收益挖礦機會
2. 空投面積很大,屬於陽光普照但未必是大毛
3. 費用代幣化對創業者來說是Real Yield,有可能帶來飛輪效應
4. 代幣有增發負擔,能否消化關鍵在於補貼過後是否有應用能留住用戶
生態激勵
1. 大量激勵補貼 (2億代幣):Sonic Labs 將借鑑PayPal的成功經驗,通過大量的前期增長支出實現用戶獲取。
2. 空投 (1.9億):激勵用戶和開發者
– Sonic Boom計劃中30個獲勝項目
– Sonic Arcade計劃中參與Play to earn的用戶
– 從Fantom遷移至Sonic的用戶(之前提及LST持有者,LP流動性提供者,產生過交易的用戶等)
3. 費用貨幣化:開發者可以從他們的應用中獲得生成的交易費用的一部分(最高90%)
技術特點
1. 高性能:提倡「亞秒級最終確定,立即、不可逆轉 交易」。與其他區塊鏈不同,不遵循「最長鏈規則」,Sonic在單個區塊內實現最終確認,以實現高性能。
2. 去中心化橋:官方跨鏈橋 Sonic Gateway 的操作依賴於 Sonic 網絡的驗證者節點網絡,驗證者節點在保證網絡運行的同時,另外一項工作是通過「心跳機制」監測以太坊和 Sonic 之間的資產轉移狀態。所以此跨鏈橋保證與 Sonic 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同步。
3. 數據實時修剪技術:在區塊鏈運行過程中,自動刪除不必要的歷史數據,從而減少存儲需求和提高數據管理效率。
4. 雙層資料庫結構:LiveDB 和 ArchiveDB。
– LiveDB:只包含當前塊的狀態信息,提供實時訪問的最新數據。驗證者節點只需維護這一部分數據,確保高效的存儲和快速的數據檢索。
– ArchiveDB:存儲所有歷史塊的狀態信息,用於滿足對歷史數據的請求。歸檔節點(Archive Nodes)可以訪問這一部分數據,以便處理需要回溯的查詢請求。
代幣經濟
1. 流通量:
用於 Gas費、驗證者質押,在 Sonic 啟動時,流通供應量約為 28.83 億 S 代幣,與 FTM 的流通供應量相一致。
2. 增發:
– 計劃在 Sonic 啟動後 6 個月內增發 6% 的 S 代幣,用於空投,獎勵 Fantom 和 Sonic 用戶及開發者。
– Sonic 網絡將在未來 6 年內每年增發 1.5% 的 S 代幣(約 4762,500 代幣),用於支持網絡的增長和發展。
3. 銷毀:
– 對於在非費用貨幣化應用中提交的交易,50% 的交易費用將被燒毀。
– 提前領取空投的用戶將會損失一部分 S 代幣,這些代幣會被燒毀。
– 每年未使用的 S 代幣將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