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ending Labs聯創Joeyz Yu,Blockworks;編譯:鄧通,比特鏈視界
最近,我通過 WhatsApp 與媽媽分享了一張我們家慶祝新年的照片。 第二天,我問她是否看到了。 「我沒有收到你的任何簡訊,」她回答道。 過了一會兒才提醒她這是在 WhatsApp 上,而不是她的標準消息應用程式上。 在瀏覽手機後,她找到了這張照片,像所有媽媽一樣,她很高興能一睹我的生活。
這種與我的年長親戚之間經常發生的互動讓我更深入地思考 Web2 應用程式的孤立本質 。 當我的思緒在微信和 WhatsApp 的優缺點之間徘徊時,我開始擔心——我們是否在複製 Web2 構建區塊鏈的錯誤?
2022 年,歐盟數字市場法案 (DMA) 提議全球六大科技公司採用互操作性,但兩年後,Web2 消息平臺仍然是圍牆花園,阻止用戶從其他應用程式發送或接收消息。
當我們審視 Web3 生態系統時,我們發現同樣的錯誤正在上演。
由於區塊鏈彼此隔離,鏈之間的通信不存在或只能通過複雜的橋梁進行。
更重要的是,鏈部落主義的興起進一步分裂了這個空間,造成了裂痕,分裂了加密社區,一些鐵桿粉絲出於對自己選擇的鏈的忠誠而拒絕接近其他鏈。
雖然互操作性是兩個世界都存在的問題,但從經濟角度來看,Web3 的金融化方面問題更大,因為許多區塊鏈也有自己的原生代幣,阻礙了不同鏈之間的無縫價值交換。
為了解決我們在 Web2 中造成的互操作性問題,我們需要與鏈和錢包無關的基礎設施。
Web3 通信的碎片化本質
Web 3 默認採用中心化消息傳遞平臺,這使得平臺遷移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現實。 例如,像 OpenSea 這樣的 NFT 市場每天會促成近 20,000 筆 NFT 交易,但缺乏內部消息傳遞功能。 這迫使用戶使用單獨的平臺進行通信,通常會導致資金被誤導。
不斷的跳躍不僅使我們容易受到數據和隱私洩露的影響,而且還限制了社區將消息傳遞與 dapp、智能合約和其他區塊鏈功能集成的能力。
缺乏互操作性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碎片化的用戶體驗和數字身份,這些數字身份遍布各處且難以追蹤。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可以從多個服務提供商互相發送電子郵件之類的東西,但我們仍然無法在 Web3 應用程式之間發送消息?
雖然存在連接不同區塊鏈的專用橋梁,但這些橋梁需要不斷維護和保養,並且仍然可能發生故障,使用戶陷入無法連接其資產的生態系統。
如果我們正在構建互操作性,我們就不需要橋梁。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數據和價值可以在所有平臺和鏈之間自由流動的生態系統。
展望統一的未來
解決互操作性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解決方案; 它需要從連鎖忠誠度轉向協作開發。 我設想一個網絡在全球節點上分發數據,將控制權歸還給用戶,並實現輕鬆的應用程式互操作性——即使對於初學者也是如此。
Polkadot 和 Cosmos 等項目在解決互操作性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下一步涉及確保實際應用程式(如 ENS 的人類可讀以太坊地址)普遍兼容。
在跨鏈創新方面,DeFi 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加密路由器 Squid 等項目允許區塊鏈之間進行任何代幣交換,而去中心化社交網絡 Farcaster 則使用戶能夠將錢包與社交資料結合起來。
這兩個項目的共同點是它們不僅為用戶提供價值,也為建設者提供價值。 我們是時候在 Web3 消息傳遞領域看到同樣類型的創新了。
最終,通信平臺不僅應該支持消息傳遞,還應該與 NFT 和數字資產無縫集成,培育通信和商業相結合的數字經濟。
應對 Web3 的互操作性挑戰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方法、實驗和社區範圍的協作。 雖然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案,但集體努力可以消除這些數字障礙,為更加互聯和協作的 Web3 生態系統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