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 Web3 賺錢?我勸你先別急著當 KOL

今天先寫點題外話,順便也算感謝一下最近圈內大 V 的轉發。

我個人是有 X 帳號的,但目前沒打算在 X 上認真運營。這不是一時興起的決定,而是反覆權衡後的選擇。今天的文章就從這裡說起,然後再進入正題。我做這個自媒體也好些年了,讀者群裡基本都是一起熬過幾個牛熊的老朋友,關注的粉絲也大多看了我很多年的內容,所以也就不拐彎抹角,聊一些真心話。

為什麼我不去運營 X

要解釋這個問題,得先說說 Web3 KOL 的變現邏輯。

站在 KOL 個體的視角,要做到「只靠內容本身」來變現,其實非常難。就我目前所知道和看到的,能基本靠純內容付費活下來的,可能也就劉教鏈這種極少數。

在我眼裡,這個圈子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人:

1. 炒幣用戶

2. Web3 用戶

第一類炒幣用戶,他們不會為「內容」付費,只會為「流量」付費。典型的案例,就是在 X 或者廣場上曬幾百個點的收益率,再教你怎麼炒。這類我不認為是內容付費,本質上是用收益率截圖吸引流量,再做轉化和收割。

第二類是 Web3 用戶,可能是從業者 / 創業者,也可能真的是對 Web3 有完整想法、願意深度思考的人。這類用戶確實會為優質內容付費,但比例非常小。在整個幣圈流量裡,剔除掉各種刷量,我主觀估計這部分人可能不到 20%。

更關鍵的是:

這一類人有一個共同特徵——會自己思考。

越是自己思考的人,你越難用簡單的營銷話術撬動他掏錢,這個難度遠高於「把一批只想炒幣的人忽悠進一個付費群」。因此,如果要為了 X 的大盤流量去做「內容變現」,對我來說吸引力並不大。

KOL 最常見的變現方式:推廣

除了內容本身的付費,KOL 現在更常見的變現方式,就是各種推廣。

從單次軟廣、發推帶貨,到所謂的 KOL agency 聯合推廣,本質上都是在為甲方服務。在絕大多數行業,這個商業邏輯合理且合法。但是這是幣圈——一個可以把「欺詐」包裝成「敘事」的地方。

我個人不願意為了錢財承擔太多不確定的法律與道德風險,更不想因為幾條推廣落得「流落異國他鄉」的結局。所以這些年,我基本沒有參與這類推廣。再現實一點講,這類推廣也不是穩賺不賠,踩雷和虧本的概率並不小。

YtfYGnm4AILcuXO3cCN2psmNsyeSDvSkHBSvw4aA.png

更何況,現在的 Web3 KOL 已經被徹底產業化了。

已經有好幾個 MCN 機構在批量生產 Web3 KOL:

從 X、小紅書、抖音批量發內容導流,把人收集到私域之後再統一轉化——有的是賣課,有的是返傭帶單,有的是直接誘導買幣。而我的自媒體沒有任何這些操作,因此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KOL」。

我更像是一個在圈子裡寫點心得的自媒體作者,偶爾分享自己看法,僅此而已。這兩年,我主要的精力其實都在做「產研相關的孵化和服務」。下面聊聊這方面的一些個人經驗,非常主觀,也很可能與你的理解完全不同。如果你覺得不認同,那很正常,因為每個人走的路徑本來就不一樣。

經驗一:賺錢要用「反向思維」

我算是半個產品經理,在工作和合作過程中,看到一個非常普遍的模式:

大多數人的出發點是:

「我有一個不錯的想法 → 把想法做成產品或服務 → 再去找用戶、賣出去、做大規模。」如果從「產品方法論」的角度,這當然有得聊。但如果只從「賺錢」的角度,我更傾向於用反向思考:

先想清楚:我要賺誰的錢?

→ 再圍繞這些「願意掏錢的人」去設計產品和服務,

而不是先做東西再到處找用戶。我合作的項目裡,有砸鍋的,也有賺到錢的。

  • 去年我和一方團隊一起做了一個 RWA 相關的業務,他們的邏輯就非常明確:他們手裡這批資產,已經有了明確的買家

  • 買家需要的是合規合法的 RWA 方案

  • 因此才反向推導出:需要做一個 RWA 項目來滿足這批「已經存在的需求」

  • 這是一個標準的「先有買家,後有產品」的路線。

而我看到更多的項目是這樣的:

  • 沒有清晰的買家畫像,也沒有真實的需求

  • 不停追著市場熱點切故事、換敘事、重啟炒作

  • 指望從幣圈公域流量裡撈到一點「漏網之魚」

在我看來,這裡面的不確定性極大。

項目失敗的概率,從一開始就已經超過一半。再舉一個具體案例,來說「反向思考怎麼幫助賺錢」。

  1. 之前我和朋友做過一次內容相關的合作,我負責提供一批高質量的內容。

  2. 而他的邏輯非常簡單、也很現實:他手上有一批真實的 Solana 社區資源(海內外都有)

  3. 已經打通了各個社區 mod,可以進群發內容且不會被踢

  4. 我負責輸出一批優質內容,投放到這些真實社區裡

  5. 社區裡自然會有人被內容吸引,主動來私聊

  6. 他再把這部分人導入新的社群,進行二次沉澱

  7. 等到 meme 行情爆發,在這個已經「篩過一輪」的新群裡插入一個 CA,讓大家去衝

事實證明,他在這輪 pump.fun 的熱潮裡,確實賺到了不少錢。

這個案例的關鍵是:

  • 他先有了買家:一批真實、可觸達的用戶社區

  • 再來找我提供服務:適合這些用戶的高質量內容

  • 最終才談得上變現

為什麼我認為「反向思考賺錢」更容易成功?

這就要說到第二個經驗。

經驗二:先想清楚「沉沒成本」

在搞錢這條賽道裡,「想法」是最不值錢的資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賺錢想法和路徑。你能想到的一個點子,別人很可能也能想到,甚至想得更早、更成熟。那麼問題來了:在大家都有想法的情況下,要靠什麼破局?

答案是:執行力。

想法永遠受制於執行力。有想法的人很多,有想法並且真正去做的人,十不存一。

絕大多數人停留在「看別人怎麼賺錢」,一到自己動手就退縮。拿一個更普世的例子——餐飲。

很多人心裡都想過類似的路線:

「什麼時候手裡有點啟動資金,就自己開家店。」但真到要開店那一步時,他往往會選擇一個更「安全」的方式:加盟。

希望藉助外部力量,省略掉從零開始的執行成本。結果就是:

他把最重要的供應鏈能力和定價權,完全交到了別人手裡,

最後就成了我們常在新聞裡看到的那種「加盟踩坑故事」。這個例子說明兩件事:

  1. 執行力是稀缺的

  2. 執行力本質上受限於「成本」

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交加盟費也不願意從零開始自己幹?

  • 因為執行是要成本的:學習成本(比如搞懂供應鏈)

  • 溝通成本(對接供應商、管理員工、和物業鬥智鬥勇)

  • 時間精力成本(你得真正在店裡待著,而不是當甩手掌柜)

我把所有這些,統稱為:沉沒成本。

而執行力,就是被沉沒成本「卡著」的。所以,當你真的打算創業做點什麼時,我相信你的出發點多半是為了賺錢。那在動手之前,有一個順序非常重要:

  1. 優先評估沉沒成本我需要付出什麼?時間、金錢、人脈、精力、聲譽,各種維度的代價。這些成本,就算虧光、踩雷、做砸了,我能不能承受?

  2. 如果沉沒成本你認為可以接受,再來考慮:執行能力以你現在的資源、能力、人手,你有沒有機會把這件事做好?

  3. 最後才是:在這套商業邏輯裡,你能不能加入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做出差異化。

順序錯了,就很容易變成:

想法 → 激情上頭 → 開始執行 → 中途發現成本扛不住 → 半途而廢

不僅沒賺到錢,還把自己搞到進退兩難。

結語

如果把幣圈當成一個巨大的賭場,那大部分人每天討論的,都是「怎麼玩牌」。

  • 很少有人認真去想:這個賭場是誰開的?

  • 籌碼是誰設計的?

  • 規則是誰寫的?

  • 而自己,又到底是玩家,還是籌碼?

不去運營 X,不主動做流量遊戲,對我來說只是一種選擇:

我更想把時間花在服務真實需求的項目上,和那些願意自己思考、也願意為價值付費的人打交道。如果你剛好也在思考如何在這個行業裡賺錢、創業、轉型,

  1. 那我希望你至少記住兩件事:先找「買家」,再做產品。

  2. 別指望從公域流量裡釣「漏網之魚」,那是 KOL 和機構的遊戲,不是普通人的遊戲。先算「沉沒成本」,再談執行和創意。

承受不起的成本,再美的想法都是幻覺。至於怎麼找到自己的那批「買家」,怎麼評估自己能承受的沉沒成本,

可能以後有機會,再慢慢寫。

  • Related Posts

    Web2不再安全感:技術人如何踏入AI + Web3的新時代

    一、現狀:Web2 技術人的焦慮與危機 我發覺,加我好友並諮…

    鴨鴨啟示錄 當Web3不再年輕

    當世界年輕時,共同的信念在全球燃起烈火,Web3 是其最後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Fusaka升級 讓以太坊以現金流為導向

    • By jakiro
    • 21 11 月, 2025
    • 1 views
    Fusaka升級 讓以太坊以現金流為導向

    Ray Dalio:巨大的泡沫和財富差距帶來的巨大危險

    • By jakiro
    • 21 11 月, 2025
    • 0 views
    Ray Dalio:巨大的泡沫和財富差距帶來的巨大危險

    DAT模式正經歷一場巨大的市場考驗

    • By jakiro
    • 21 11 月, 2025
    • 0 views
    DAT模式正經歷一場巨大的市場考驗

    穩定幣不「穩定」

    • By jakiro
    • 21 11 月, 2025
    • 0 views
    穩定幣不「穩定」

    Pantera:隱私復興 區塊鏈的下一個時代

    • By jakiro
    • 21 11 月, 2025
    • 0 views
    Pantera:隱私復興 區塊鏈的下一個時代

    比特幣連跌 現貨ETF成抽血主力 財庫公司紛紛賣幣

    • By jakiro
    • 21 11 月, 2025
    • 0 views
    比特幣連跌 現貨ETF成抽血主力 財庫公司紛紛賣幣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