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福布斯
大多數億萬富豪通過創業,或通過繼承富豪創業者的財富致富。然而,少數現任或前任美國高管則憑藉豐厚的薪資待遇積攢了十位數的財富,並且這個群體的人數還在增長。今年,《福布斯》共計找到48位這樣的億萬富豪打工人,較去年的29位大幅增加,人數創下新高。隨著股價飆升和高管薪酬待遇居高不下,這一人數有望繼續攀升。
據數據公司Equilar統計,美國收入最高的十位CEO年均薪酬從2010年的4600萬美元飆升至2021年的3.3億美元峰值,漲幅超過七倍。雖然大多數美國人靠工資積累財富,但高管們的收入來源通常是股票期權和分期授予的股權獎勵構成(往往與業績掛鈎)。這種現象正越來越普遍。
根據高管薪酬諮詢公司Semler Brossy的數據顯示,CEO薪酬組合中的平均股權佔比已從2012年的54%上升至2023年的66%。
得益於此,美國的頂薪CEO們不斷變富,甚至在新冠疫情後收入最高的前10名高管的平均薪酬有所下滑(2023年,這一群體的平均年薪滑落至1.25億美元,不過仍然令人豔羨)的情況下仍然如此。同時,受益於股市持續上漲(標普500指數自2010年以來上漲近370%,自2021年以來上漲近25%),過去獎勵給許多頂薪高管的股份大幅升值。
這種”富者愈富”的效應,使得如今有能力造就非創始人億萬富翁的企業數量遠超以往。
回顧2010年,美國403位億萬富豪中僅有7位受僱於人,僅佔美國億萬富豪群體的2%。其中6位前高管今年仍榜上有名:微軟的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和谷歌的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依然是目前最富的兩位「打工皇帝」;此外還有eBay的傑夫·斯科爾(Jeff Skoll)與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醫療器械製造商Stryker的John Brown,以及黑石集團(Blackstone)的Hamilton 「Tony」 James。那年的第7位億萬富豪高管是思科(Cisco)前CEO約翰·莫格裡奇(John Morgridge),現已跌出億萬富豪榜。
十五年後的今天,「打工皇帝」依然是少數,但其人數不斷增長,增速超過整個美國億萬富豪群體的擴張速度,這表明這些非創始人高管或前高管所累積的逾十億財富並非只是水漲船高的結果。目前,美國近900位億萬富豪中有5%是「打工皇帝」,高於《福布斯》2024年2月統計的4%(當時美國億萬富豪總數約為760人)。
今年有18位新人上榜,其中包括Alphabet的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FICO的CEO William Lansing、SpaceX總裁兼營運長格溫尼·肖特韋爾、特斯拉(Tesla)前首席技術官JB·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英偉達(Nvidia)長期董事哈維·瓊斯(Harvey Jones),以及金融服務公司Cantor Fitzgerald前董事長兼CEO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他離職是為了就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商務部長)。
去年上榜、今年落榜的只有晶片製造商AMD的CEO蘇姿豐(Lisa Su),過去一年,其公司股價大跌近30%。與此同時,2024年落榜的優步(Uber)早期員工Ryan Graves和雲資料庫軟體公司Snowflake前CEO鮑勃·穆格利亞(Bob Muglia)重新躋身億萬富豪之列,再度上榜。
以下是今年新上榜的幾位最知名的「打工皇帝」
(身家截至2025年5月13日)
1.瓦西裡·希金
(Vasily Shikin)
身家:19億美元
AppLovin首席技術官
在俄羅斯出生並長大的希金於2012年營銷軟體與手機遊戲公司AppLovin創立之初就加入公司,擔任工程副總裁。2020年,他升任首席技術官,並在次年推動公司成功上市。希金的巨額財富得益於2023年獲得的一項績效股份獎勵,該獎勵只有在公司股價在五年內上漲至六倍時才能完全兌現。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了這一看似難以企及的目標,此後其市值在市場對AI的狂熱追捧下再度飆升370%,達到1250億美元。
希金持有的股票與期權合計佔公司股份的將近1%,價值16億美元。他是公司的八位億萬富豪之一,和同事Herald Chen同為「打工皇帝」。
2.Jon Winkelried
身家:19億美元
TPG執行長;
前高盛(Goldman Sachs)總裁兼聯席營運長
Winkelried於1982年加入高盛,2006年升任總裁兼聯席營運長,與加裡·科恩(Gary Cohn,後為川普政府首席經濟顧問)並肩工作。三年後,他在退休時帶走了150萬股高盛股票,由於高盛自2009年3月底以來股價飆升近六倍,他的這些股票如今價值約近9億美元。此外,他當時還帶走了另外110萬股股票的認購期權(不過,《福布斯》推測,Winkelried這些年可能分散了其持股,相關發言人也拒絕就其身家置評)。
2015年,Winkelried復出,加入私募股權巨頭TPG,與億萬富豪聯合創始人吉姆·科爾特(Jim Coulter)共同擔任聯席CEO。2021年,隨著科爾特退居現任執行董事長,Winkelried獨掌帥印。之後,兩人與TPG另一位億萬富豪聯合創始人大衛·邦德曼(David Bonderman,2024年12月去世)聯手帶領TPG於2022年上市。自首次公開募股以來,TPG股價上漲逾50%。Winkelried在TPG任職十年,獲得了5%的公司股份,目前這些股份的市值超過9.5億美元。
3.拉裡·卡爾普
(Larry Culp)
身家:15億美元
GE航空航天(GE Aerospace)董事長兼CEO;
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董事長;
前丹納赫集團(Danaher)CEO
卡爾普於1990年加入由億萬富豪兄弟史蒂文·雷爾斯(Steven Rales)和米切爾·雷爾斯(Mitchell Rales)創辦的工業集團丹納赫(Danaher),2001年升任總裁兼CEO。截至14年後退休之時,他推動公司股價上漲逾500%,通過行使期權並出售所得股份獲得了近2.3億美元(稅前),最終仍持有170萬股經拆股調整後的股票。考慮到丹納赫股價自卡爾普退休後增長了一倍多,卡爾普的這些股票目前估值近3.5億美元。他另有對應290萬股經拆股調整後的股票認購期權(不過,《福布斯》推測,卡爾普這些年可能分散了其持股,其發言人暫未回應對其身家的置評請求)。
2018年,卡爾普復出,擔任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董事長兼CEO,帶領陷入困境的通用電氣實現逆轉。2023年,他將醫療保健業務分拆為通用電氣醫療集團,2024年又將能源業務分拆為GE Vernova,最終將這家臃腫的企業集團分拆為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如今,原公司(現名GE航空航天)的股價自他上任以來幾乎翻了兩番,他所持有的三家公司股份總值因此超過4億美元。
4.尼科什·阿羅拉
(Nikesh Arora)
身家:14億美元
Palo Alto Networks董事長兼CEO;
前軟銀(Softbank)總裁兼營運長(COO);
前谷歌(Google)首席商務官
在谷歌任職近十年後,阿羅拉於2014年轉投日本投資巨頭軟銀集團。一年後他便晉升為總裁兼營運長,被外界視為集團創始人、億萬富豪孫正義(Masayoshi Son)的接班熱門人選。然而事與願違,2016年他辭去高管職務,但仍以顧問身份留任一年。據其優渥的薪酬方案及離職協議估算,雖在軟銀任職不久,但他最終至少套現3.6億美元(稅前)。
之後他花了一年時間進行天使投資,於2018年出任網絡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的董事長兼CEO。這家由美籍以色列裔企業家尼爾·祖克(Nir Zuk,現任首席技術官)創立於2005年的企業,在阿羅拉掌舵期間股價飆漲近六倍,助力自己與祖克雙雙躋身億萬富豪之列。過去兩年半間,阿羅拉通過行使股票期權並拋售套現,累計獲利近8億美元(稅前),目前仍持有價值3.4億美元的股票與期權。
5.格雷格·布朗
(Greg Brown)
身家:13億美元
摩託羅拉系統(Motorola Solutions)董事長兼CEO
布朗是繼摩託羅拉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高爾文(Paul Galvin,1959年逝世)及其子鮑勃·高爾文(Bob Galvin,2011年逝世)之後任期最長的CEO。他於2003年加入摩託羅拉,2008年升任CEO。2011年,他將公司經營不善的傳統智慧型手機業務剝離,成立獨立上市公司摩託羅拉移動控股公司(Motorola Mobility)——這家以Razr系列聞名的企業次年便被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現屬聯想旗下)。
此後,布朗通過50多次併購交易,將重組後的摩託羅拉系統轉型為市值近700億美元的行業巨頭,專注於不可或缺的公共安全通信、911指揮中心系統及視頻安防領域。自其掌舵以來,公司股價飆漲逾六倍,布朗通過行權售股累計獲利逾7億美元(稅前),目前仍持有價值6億美元的股票與期權。
6.Joseph Baratta
身家:12億美元
黑石集團(Blackstone)全球私募股權策略主管
7.Michael Chae
身家:12億美元
黑石集團副董事長兼財務長
Baratta與Chae是黑石集團五位職業經理人億萬富豪中的兩位。這家市值近1800億美元的另類資產管理巨頭,由億萬富豪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與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2018年逝世)聯合創立。
1998年,Baratta加入黑石,2001年調赴倫敦開拓歐洲私募股權投資業務,2012年起執掌全球私募股權部門。Chae則於1997年加盟,曾主管國際私募股權業務,2015年升任財務長,今年一月擢升為副董事長。黑石股價過去一年上漲近15%,二人各自持有股份價值均逼近10億美元。
8.薩提亞·納德拉
(Satya Nadella)
身家:10億美元
微軟董事長兼CEO
隨著微軟股價創歷史新高,這家軟體巨擘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薩提亞·納德拉首度躋身億萬富豪行列。1992年納德拉加入微軟,2014年接替當年退休的美國最富職業經理人、時任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執掌帥印,2021年,他接替資深科技高管兼投資人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成為董事長,而湯普森此前在2014年接替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擔任該職務。
納德拉引領微軟深度布局人工智慧,自2019年起向OpenAI投資逾百億美元,並主導公司推出AI工具套件「CoPilot」。儘管他僅持有這家市值3.4萬億美元的公司0.01%的股份,但加上過去股票套現累計逾6億美元(稅前)的收益,其財富規模剛好突破十億美元大關。
以下為48位「職業經理人億萬富豪」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