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Francesco 來源:substack,@fraxcesco 翻譯:善歐巴,比特鏈視界
多年來,關於鏈上信譽的討論不斷。自2017年以來,各個項目嘗試解決這一難題,並賦予鏈上用戶利用信譽層了解交易對象的能力。如今,隨著各種詐騙、SocialFi和名人不斷發行無價值的代幣,這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本文介紹了鏈上信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重點介紹了如Debank和Ethos Network等致力於此的項目。
鏈上信譽
鏈上信譽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我們如何在去中心化系統中評估與之互動的人的可信度?
在中心化系統中,第三方通常確保這種信譽(例如,信用評分、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銀行帳戶)。
有沒有辦法在分布式系統中複製信譽保證?
這些努力超越了單一協議,試圖在這一領域進行創新。為了實用, 這個信譽系統必須超越單一協議,創建一套獨特的標準,能夠在Web2和Web3平臺上識別 ,從而建立一個跨鏈的通用框架。
任何不成為新標準的嘗試都會使這一過程變得無用。
根據a16z,「 要使去中心化身份成為主流,我們必須首先建立系統,將人們相關的鏈下經驗和關係映射到鏈上」,然後「我們必須構建機制來標準化、處理和優先化將添加到鏈上的數據流」,並「解決去中心化身份的內在挑戰,包括鏈上記錄缺乏上下文和訪問去中心化網絡的問題 」。
目前,即使是 區塊鏈瀏覽器記錄的輸入也非常基礎 。沒有交易的附加上下文,將更難以映射和分配信譽評分。
例如,作為交換的一部分接收NFT應與因對項目的非凡社區貢獻而接收NFT有不同的權重。
此外,在加密領域,信譽有多種形式,例如協議信任、借貸信用評分和項目創始人的記錄。
只有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這個系統才會適用於多種用例,將鏈上信譽納入「基於去中心化身份公開查詢性質的線下活動」。
三步走:
-
在鏈上記錄數據
-
映射和解釋數據
-
轉化為「信譽評分」
真正標準化的信譽
在其「建設者請求」中,Base團隊概述了他們對鏈上信譽成功的看法。他們將「鏈上」比作下一個「在線」,認為信譽在每個鏈上帳戶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信譽協議」可以在鏈上創建更多的信任。他們推測這可能 類似於FICO(最知名的信用評分名稱)或Google Page Rank評分。
錢包可以將這些標準作為防欺詐機制,實現對風險地址的警告。我們已經看到Rabby率先引入了對新合約或詐騙代幣的警告。
其他引入了一些信譽措施的還包括基於鏈上行為的區塊鏈分析公司,如Chainalysis,以及通過創建DeBank Credit評分的DeBank。
該信用評分是「用戶真實性、活動和價值的綜合衡量標準」。較高的評分意味著更多的活動和用戶真實性,但在目前狀態下,DeBank Credit還不能作為信譽的代理。
此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對正式身份驗證的重視程度,這在加密領域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一個成功的信譽機制示例是 Gitcoin Passport。
Gitcoin Passport自稱是「身份驗證聚合應用程式」。
就像普通護照一樣,用戶可以通過驗證之前的活動或執行任務以及通過不同的Web2和Web3驗證器進行驗證來收集印章:
-
Holonym(KYC)
-
Civic(生物識別)
-
Google和LinkedIn(Web2)
-
Guild和Snapshot(Web3)
這些印章會增加默認的Humanity Score,這是對Web3項目的可信度的代理分配給每個用戶。更高的Humanity Score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最低分數20才能被認為是人類。
以下是可以收集的印章示例:
Passport的一個優點是它保護用戶隱私,使用零知識方法創建一個可驗證的憑證,證明用戶已執行特定活動,但不收集任何個人身份信息。
另一個有趣的嘗試是Ethos Network正在進行的「可驗證驗證證明」。
Ethos正在開發一個「信譽平臺」,集成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而不僅限於單一dApp。
這個平臺可以被集成到現有的界面中(Chrome插件,Metamask擴展)和dApps中。這種新型社會共識的藍圖類似於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用戶充當「社會驗證者」。
-
用戶可以在別人身上「押注」,表示信任他們
-
不良行為者可以被懲罰
-
社會共識提供者可以獲得獎勵
Ethos引入了經濟獎勵和懲罰,確保:
-
信譽受到經濟安全的保護,偽造信譽變得昂貴
-
信譽有價值
-
更容易觀察社會互動
同時,必須找到平衡,確保信譽不能簡單地被購買。
在Ethos Network上,用戶將能夠:
-
評價:發展超越提供經濟賭注的信譽
-
擔保:類似於押注,用戶可以將他們的ETH投注在其他人身上並獲得ETH收益。被擔保的人將獲得10%的收益以激勵驗證者和推薦。
-
懲罰:如果驗證者行為不端,擔保他們的ETH的用戶可以提出懲罰,從Ethos合約中移除多達10%的違規者押注的ETH。提出被拒絕的懲罰的人將被處罰。
-
認證:反映來自其他來源的權威、信譽和影響力
所有這些機制將轉化為一個單一的信譽評分。
雖然這些機制較少關注鏈上信譽,但該領域其他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
-
Worldcoin:這個由風投運營的巨頭承諾掃描你的虹膜,並為空投一些WLD代幣。無論其目的是高尚還是烏託邦,尚待討論。然而,通過用戶虹膜的生物識別掃描,他們帶來了人類證明。這雖然開闢了新的風險途徑,但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實驗。
-
ENS:將加密地址轉換成人類可讀的名稱,促進「鏈上消息傳遞」。
漫漫長路
開發一個真正標準化和通用的鏈上信譽系統將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並且會遇到許多挑戰。
中心化解決方案
主要挑戰是確保所有這些系統真正去中心化,而不是被像Worldcoin或甚至Gitcoin Passport這樣的中心化方控制。
如何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鏈上信譽?任何不符合這一點的系統都將失去其無信任(trustless)元素。
-
加密信譽可能被操縱/購買
-
必須保護隱私
-
必須超越單一錢包的綁定,具有普遍適用性
這種實現將是所有參與者、錢包、區塊鏈瀏覽器、dApps和網絡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使用實際用例的願景
鏈上信譽的最終願景是什麼?以下是一些鏈上身份可能有所幫助的實際示例和情境。
-
公開簡歷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為每個用戶分配一個單一的信譽評分來評估其他參與者的信譽。此外,每篇寫的文章、每次貢獻或社區參與都會被記錄下來,可以用作信譽證明。
-
名人發行代幣 :隨著名人代幣成為新趨勢,這些發行的數據可以用來確定每個名人的信任檔案。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名人進行過一系列詐騙行為。通過快速的風險評估,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向用戶展示這些代幣的風險。
-
模因開發者 :模因開發者正處於高峰期。然而,許多人濫用這種力量進行「拉高出貨」甚至公然詐騙。我們已經看到一些人物作為連續的模因開發者,不斷進行詐騙。識別一個代幣的部署者是否為之前的騙子,對於用戶進行風險評估非常有用。
-
KOL拋售 :加密推特(Crypto Twitter)中的一大特點是意見領袖(KOL)在拋售其持倉的同時推銷這些代幣。想像一下,如果你能擁有一個信譽排名來判斷你喜歡的KOL是否可信,或者知道誰是徹頭徹尾的拋售者和騙子。
-
忠誠度計劃 :開發一個鏈上信譽系統將允許dApps擁有更深層次的用戶互動信息,創建定製的計劃,重點獎勵對協議有高價值的高質量互動。
現有的其他信譽工具
除了之前提到的,還有各種工具在為信任和責任做出貢獻。
信譽建設和追蹤
-
Collab.Land :一個基於NFT的機器人,驗證所有權和DAO貢獻。
-
Karma :提供DAO貢獻的可見性。
-
PNTHN :追蹤DAO成員信譽。
-
SOURC3 :平臺上的鏈上信譽管理。
信譽和身份驗證
-
Pentacle :幫助用戶導航協議。
-
ONT ID :去中心化標識符和可驗證憑證的身份框架。
-
Krebit :用戶可以在不透露身份的情況下證明其身份,保護隱私。
-
Orange Protocol :作為可驗證憑證的多鏈信譽系統。
-
OutDID :用於私人身份驗證的零知識證明。
信譽和治理
-
Metopia :治理的信譽系統。
-
Astraly :鏈上信譽和基於信譽的代幣分發平臺。
-
Spect :無代碼工具,幫助DAO貢獻者創建子DAO。
-
SourceCred :幫助激勵貢獻者,獎勵高質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