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Luca Schnetzler 翻譯:善歐巴,比特鏈視界
一年前,我開始重新思考我對 NFT 的立場。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實用性的概念似乎毫無意義。將價值從 X 分配到 Y 的想法似乎註定要失敗。沉浸在以實用性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中,我開始質疑我努力的目的。直到我突然領悟, NFT 就是文化,僅此而已。 如今,我對 NFT 的論點已經非常清晰: 文化和身份最終將佔上風,其他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意義。 雖然身份的主觀性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文化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這個頓悟引發了我對文化和代幣化發展軌跡的痴迷。
目前,加密貨幣行業正大力追求下一個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感覺行業 98% 的人才和資源都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雖然我承認解決基礎設施挑戰的重要性,但我相信加密貨幣的最終狀態並不遙遠。因此,當行業尋求創造更便宜、更快的交易解決方案時,我問你:在一個加密貨幣達到 peak technical performance(頂峰技術性能)的世界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我相信文化的未來是代幣化的。我設想一個世界,大多數加密貨幣代幣都是文化代幣——充當人們對過去和現在的各種文化進行投機的指標的代幣。今天,我們通過我們所知道的 meme 代幣或 NFT 可以看到這一點的萌芽。然而,我相信潛力和機會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大。
首先,讓我們解決房間裡的大象:為什麼要代幣化文化?答案有兩個方面。首先,代幣創造了 aligned incentives(一致的激勵機制),激勵社區成員擁護上述文化,最終推動文化進一步發展。其次,代幣化使文化大眾化,讓任何擁有網際網路連接的人都可以參與。aligned incentives 和 access democratization(獲取民主化)的結合讓我相信,代幣化文化成為常態的未來,比其損害文化更多地有利於文化的傳播。
這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代幣類別,稱為文化代幣 (Culture Tokens)。在文化代幣之下,子類別定義如下:
-
社交代幣 (STs) – 人/影響力的代幣化
-
智慧財產權代幣 (IPTs) – 智慧財產權的代幣化
-
消費品牌代幣 (CBTs) – 消費品牌的代幣化
-
非同質化代幣 (NFTs) – 藝術品和收藏品 (韋伯倫商品) 的代幣化
-
歷史文物代幣 (HATs) – 歷史文物的代幣化
-
迷因代幣 (Meme Tokens) – 迷因的代幣化
-
運動代幣 (MTs) – 運動的代幣化
一些加密貨幣的純粹主義者可能會瞧不起其中的一些趨勢,我不得不說,我認為這些都是負預期 (EV) 的觀點。儘管在過去幾年中評估頭條新聞,但上述所有內容都推動了零售需求並增加了人們對我們行業的興趣。為什麼?我認為答案很簡單,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理解梗文化 (memes),他們理解貨架上的玩具,他們理解炫耀性商品 (Veblen Goods)。代幣化文化之所以奏效,是因為人們理解文化。不管你喜歡與否,普通人並不關心零知識證明 (ZK Proofs)、樂觀Rollup (Optimistic Rollups) 或並行化 EVM (Parallelized EVM)。所有這些東西都令人驚嘆,但它們並沒有登上頭條新聞,吸引更多人參與。
我將基礎設施和文化之間的關係視為陰陽。如果沒有適當的基礎設施,鏈上文化將永遠無法蓬勃發展,如果沒有文化,我們的行業將永遠無法發展。
因此,我鼓勵任何輕視文化代幣的人重新考慮他們的方法。不管你喜歡與否,我們都需要彼此。
打造代幣化文化的未來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加密貨幣構建者為文化而構建。儘管下圖是我在 Figma 上塗鴉的塗鴉,但我認為這個代表仍然是正確的。每個人都在向左走,沒有人向右走。這是一件好事,至少對於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來說,這意味著你來得早。
人們當然想要鏈上文化,並且他們渴望更多。然而,雖然該行業專注於構建更有效的相同版本,但很少有構建者開發圍繞加速鏈上文化所必需的產品。在我看來,這才是目前最大的機會所在。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那麼鏈上應該存在消費者應用程式,其企業價值超過其所依賴的基礎鏈。文化不僅僅是智慧財產權和迷因,它還可以是應用程式、市場或身份層等等。在現實世界中,像 Instagram、Snapchat 和 LVMH 都是企業構建、創造和開拓文化的例子。
範式轉變
一個範式轉變正在終結和文化之間發生,這種轉變不僅存在於加密貨幣領域,也發生在傳統金融領域。加密貨幣以雷射般的速度移動,這種速度讓我們得以瞥見金融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具有的潛力。在 90 年代,你擁有鮑伊債券,在 2020 年你擁有 $GME,今天你擁有 $DJT,它們都代表著某種形式的文化。對於 $GME 來說,它代表著「去搞那些銀行家和賣空者」,對於 $DJT 來說,你是在投機唐納德·J·川普,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社交代幣。不幸的是,對於傳統金融而言,由於巨大的進入壁壘,這個未來可能不會或多或少地實現其巔峰形式。無論如何,這種由文化和趨勢驅動的金融資產的概念並不新鮮,並且隨著加密貨幣的速度和可訪問性,它只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一個有趣的想法
代幣化文化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我實際上認為這是一次巨大的機會,可以讓某人採取一種 буквальное (bú kwà zhì – literal) 的方法。想像一個將現實世界中的智慧財產權代幣化並讓它作為社區可以投機的有趣燈塔存在於鏈上的世界。以下是它的運作方式:
創建 X 協議/發射平臺將現實世界中的智慧財產權帶到鏈上 -> 該協議與星球大戰合作推出官方認可的星球大戰代幣 -> 星球大戰將其智慧財產權授權給 X 協議,後者推出官方的 $Stars 代幣。通過許可協議,星球大戰獲得 15% 的代幣供應,並按月解鎖。X 協議支持這種官方支持的 $Stars 代幣,激發了數億星球大戰粉絲的好奇心。即使只有 1% 的星球大戰粉絲對加密貨幣感到好奇,這對我們整個領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勝利。這種類型的模型完美運作的滾雪球效應可能會為加密貨幣零售業的新型入門方式打開閘門。
一些人可能會質疑此舉背後的理由及其好處。答案在於品牌對注意力和收入的追求。該模型既能提供兩者,又能避免品牌在人工智慧主導的世界裡未能競爭注意力而遭受的系統性衝擊,同時還有機會通過代幣化其智慧財產權 (代幣化智慧財產權很可能比賣給傳統私募股權/併購產生更高的收益) 賺取更多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總結思想
在我看來,當今加密貨幣領域最大的機會是文化層的開發。最好的企業家不是為自己建造,而是為用戶建造。很明顯,加密用戶想要更多的文化,他們現在就想要。對所有加密貨幣企業家來說,我想說的是,是時候給人們他們想要的了,文化的未來不會自我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