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YBB Capital 研究員 Ac-Core
結論
-
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 在第七屆 EthCC 會議的「PayFi 的崛起:實現加密貨幣的願景」主題演講中介紹了 PayFi 的概念。
-
PayFi 的核心包括:1. 強調「即時結算」,這在投機交易中具有特殊的價值;2. 支持「先買後付」模式,為創作者貨幣化、發票融資和支付風險管理開闢新途徑。
-
PayFi 實現其願景的關鍵優勢在於利用 Solana 的高性能來彌合現實世界與區塊鏈之間的差距,而監管和可擴展性是廣泛採用的主要挑戰。
-
Lily Liu 簡潔地表示:「PayFi 旨在圍繞貨幣的時間價值創建新的金融市場。鏈上金融實現了傳統金融甚至 Web2 金融無法實現的新金融原語和產品體驗。」
1、什麼是PayFi?
來源:第七屆 EthCC 大會
PayFi 是 Payment Finance 的縮寫,是 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 在 2024 年 7 月的 EthCC 會議上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種將支付與金融相結合的創新範式,強調「即時交易」,以提高投機交易和各種金融操作的效率。根據 Lily Liu 的定義,PayFi 是一種可編程的金融結構,可以在結算層之上實現新的金融創新,同時自主處理支付交易。根據 Elponcho 的內容,以下是摘要:
PayFi 的願景: 在開放的金融體系內創建可編程的貨幣體系,為用戶提供經濟主權和自我託管能力。
PayFi 的使用案例: 新技術催生新市場。PayFi 支持「立即購買,永不付款」模式,利用鏈上金融和即時結算,使鏈上產生的利潤能夠立即滿足即時消費需求。例如,用戶可以在鏈上投資 50 美元來賺取利息,而該利息的即時結算和支付可用於購買一杯「免費」咖啡。
此外,PayFi 還可以支持創作者根據進度裡程碑實現盈利(例如,YouTuber 的觀看次數達到 100 萬次即可獲得廣告收入),提供發票融資,管理支付風險,並在 Solana 區塊鏈上開發全球私人信用池。Lily Liu 認為 PayFi 將超越 DeFi,引領下一個金融趨勢。
Solana 和 PayFi: Lily Liu 強調,Solana 以其高性能、始終如一地展示快速交易速度和低成本以及其在資本和人才流動性方面的優勢在區塊鏈領域脫穎而出。顯然,Solana 是實現 PayFi 願景的有力候選者。
區塊鏈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 Lily Liu 指出了區塊鏈成 功的三個關鍵因素:快速、低成本的交易、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開發者社區。她表示,目前 Solana 是唯一一個完全具備這三個因素的生態系統。
PayFi 和 Solana 的未來: Lily Liu 在總結中強調了 Solana 平臺上的多種金融應用場景,包括供應鏈金融、發薪日貸款、信用卡、企業信貸、銀行間回購市場和保險市場。這些應用展示了將 Solana 與 PayFi 結合起來顛覆傳統金融體系的巨大潛力。
Lily Liu 在她的文章《理解 PayFi:Solana 的下一個大敘事》中闡述了 PayFi 的核心在於貨幣的時間價值,並通過三個關鍵例子說明了這一點:
1、先買不付(Buy Now, Pay Never):
大多數人都熟悉「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但「先買不付(Buy Now, Pay Never)」幾乎是反過來的。前者通過分期付款優化現金流,並有一定的利息成本,而後者允許資金投資於 DeFi 產品,賺取的利息可用於支付消費,而無需動用本金。
例如,用戶通過向借貸產品存入 50 美元來購買一杯 5 美元的咖啡。一旦累計利息達到 5 美元,該利息將用於支付咖啡,資金將被解鎖並返回到用戶的帳戶中。此過程依賴於「可編程貨幣」的自動執行。
2、創作者變現:
許多創作者在內容創作過程中面臨現金流問題。雖然創作需要時間和金錢,但回報往往會延遲,這可能會造成財務壓力並影響進度。在 Lily Liu 的願景中,PayFi 可以幫助創作者更快地變現。例如,如果一段視頻預計能產生 10,000 美元的收入,但需要一個月才能實現,創作者可以使用 PayFi 立即獲得 9,000 美元的現金,即使這意味著犧牲一些收入,也能改善現金流。
3、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是企業與客戶之間財務關係中常見的一種帳款,指客戶欠企業的錢。由於應收帳款的存在,企業可能會面臨現金流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通常會將應收帳款質押給融資公司或以折扣價出售以獲得即時資金。PayFi 旨在進一步簡化和優化這一流程,通過區塊鏈加速結算,提高現金流效率,降低門檻,使更多企業能夠利用這一供應鏈金融工具來加速資金流。
2、PayFi 如何與 DeFi 整合:RWA 是通向新敘事的橋梁
來源:Coincu
區塊鏈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08 年中本聰發表的革命性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它為去中心化支付的新時代奠定了基礎,不僅創造了一種新的貨幣形式,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中根深蒂固的支付體系。PayFi 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使用數字資產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工具來管理資金流。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去中心化技術優化貨幣的時間價值 (TVM) 並縮短結算時間。關鍵運營原則包括:
-
貨幣的時間價值(TVM): PayFi 強調提升貨幣的時間價值,幫助用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例如,用戶可以將資金存入借貸平臺,並使用產生的利息來支付日常開支。例如,在購買一杯 5 美元的咖啡時,可以鎖定 50 美元,當利息積累到足以支付咖啡費用時,本金保持不變。
-
智能合約自動化: 智能合約是 PayFi 的核心,允許根據預定義條件自動執行複雜的金融操作,減少中介參與,加快交易速度並降低成本。
-
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 PayFi 將現實世界資產(如房地產和應收帳款)代幣化,促進跨境支付和資金流動。這不僅增加了實物資產的流動性,還為全球交易提供了新的平臺。
隨著加密生態系統對可持續價值資產的需求增加,風險資產自然成為熱門選擇。在過去兩年中,收益率為 4-5% 的代幣化國債已成為首選的鏈上資本資產,總價值迅速上升至 20 億美元。隨著通脹擔憂和央行降息信號,國債收益率正在下降,迫使資本尋求其他高收益、低風險的資產。這為 PayFi 在風險資產領域崛起提供了機會。
PayFi 的典型用例包括:
-
跨境支付融資: Arf 通過為金融機構提供鏈上流動性解決方案來改變傳統的跨境支付,支持 24/7 即時、透明且低成本的基於 USDC 的結算,無需預先注資的全球帳戶。跨境支付融資提供高資本效率和可擴展性。
-
由數字資產支持的企業卡: Rain 為 Web3 團隊提供由 USDC 支持的企業卡結算流動性。公司將資金存入保險庫,並在保險庫中設置信用額度,在每個結算周期後,公司卡的餘額將通過鏈上資產清算自動償還,從而重塑費用管理。
-
貿易融資: BSOS 將企業資源規劃 (ERP) 平臺與鏈上流動性相結合,在供應鏈中創建 RWA,提供短期融資選擇以滿足業務資本需求。
現實世界資產 (RWA) 可以包括:
-
即時 RWA 結算: 即使是國債或代幣化基金等流動性較高的資產,通常也需要 2-4 天的時間進行結算,因為贖回前必須清算基礎資產。通過鏈上流動性池,這些資產可以提供 24/7 的實時申購和贖回,確保交易快速透明。
-
DePIN 融資: 隨著 DePIN 生態的快速擴張,很多項目都以分擔大額基礎設施成本、重新分配未來價值為出發點。例如,TL ay 提供關鍵信任基礎設施,加速 DePIN 落地;Peaq 為 DePIN 定製 L1,讓機器之間能夠高效交易或與人類互動,助力機器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穩定幣的崛起成為法幣與區塊鏈之間的橋梁,推動了現實世界支付場景的出現。自 2014 年以來,穩定幣呈指數級增長,表明支付領域對區塊鏈創新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今,穩定幣每年支持約 200 億美元的有機支付,接近 Visa 的年度支付處理量。儘管加密生態系統克服了用戶體驗差、延遲大、交易成本高和合規問題等挑戰,釋放了穩定幣的潛力,但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對支付系統的歷史回顧揭示了融資機制在其演變中的關鍵作用。例如:
-
信用卡:每年為商戶支付貢獻 16 萬億美元,展示了融資如何推動廣泛採用和實用性。
-
貿易融資:每年為 B2B 支付提供 10 萬億美元,凸顯融資在全球貿易中的關鍵作用。
-
跨境支付:以 4 萬億美元的預付資金支持全球匯款和結算。如今,全球每 6 個家庭中就有 1 個依靠匯款維持生計。
如果沒有支付融資,全球流動性將受到嚴重限制。同樣,如果沒有融資機制,原生網際網路貨幣的效用和採用將受到阻礙。PayFi 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限制。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 明確闡述了 PayFi 的願景:「PayFi 旨在圍繞貨幣的時間價值創建新的金融市場。鏈上金融實現了傳統甚至 Web2 金融無法提供的新金融原語和產品體驗。」
3、對 PayFi 的思考
來源:Solana官網
在加密市場創造敘事方面,Solana 一直走在前列,不斷用各種新故事刺激市場活躍度。PayFi 最大的優勢在於回歸區塊鏈與生俱來的顛覆傳統金融的能力,利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降低欺詐風險,提高交易完整性,並通過將整個交易流程編入鏈上來消除傳統金融支付處理中的中介機構。這降低了用戶參與金融的門檻,並從敘事角度將 PayFi 定位為連接 RWA 和 DeFi 與現實世界的橋梁。
儘管 PayFi 有潛力支持區塊鏈的大規模採用,但它仍面臨可能限制其廣泛採用的挑戰。主要問題是監管問題,因為全球金融機構尚未完全理解或創建區塊鏈運營的法律框架。與現實世界連接的第一個障礙是合法性。另一個障礙是可擴展性;區塊鏈網絡在尖峰時段可能會出現擁堵,影響交易速度和成本,不同鏈之間的區塊生產速度可能難以同步。市場接受度也可能不足——企業和用戶目前對新技術的接受度仍然很低,區塊鏈仍然帶有「加密恐懼」的汙名。為了讓區塊鏈完全彌合與現實世界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斷優化其在不同領域的覆蓋範圍並打破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