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ow
華爾街有句老話: 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2025年11月,潮水退去的速度超乎所有人想像。
加密市場在六周內蒸發1.4萬億美元,比特幣差點擊穿8萬美元,以太坊暴跌超40%。但真正溺水的,不是散戶,而是那些曾被華爾街奉為」 機構牛市先鋒 」的囤幣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面臨被踢出MSCI指數,116億美元的被動拋售如懸頂之劍;Bitmine帳面浮虧 36 億美元,陷入」有毒融資」的死亡螺旋,管理層為了活命不惜」買一送二」。
曾經的」鍊金術」,如今變成了」絞肉機」。
當」飛輪」停轉,誰會成為最後的倖存者?
01 幻覺的破滅
2025年上半年,市場沉浸在一個美麗的幻覺裡: 美聯儲將開啟激進的降息周期,廉價資金即將湧入市場。
機構投資者瘋狂加槓桿,押注一場流動性盛宴。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以太坊衝向5000美元,DAT公司(數字資產國庫公司)的股價更是坐上火箭——你用2美元買到包含1美元比特幣的股票,還覺得自己撿了便宜。
然而,現實無比殘酷。
通脹數據的粘性超出預期,」川普交易」的紅利迅速消退。10月10日,川普突然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成為壓垮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短短數小時內,超過190億美元的槓桿頭寸被強制平倉。
加密市場遭遇史上最大規模爆倉日之一。
宏觀預期的急劇逆轉,直接導致機構流動性斷崖式下跌。11月初,交易平臺見證了超過36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 機構投資者從」擁抱風險」轉向」規避風險」。
而DAT公司——這些帶有運營成本的槓桿化加密敞口——首當其衝成為被拋售的對象。
當底層資產下跌5%時,DAT股票往往會下跌15%-20%。
這種非線性的下跌,觸發了負反饋循環,整個板塊的估值體系在短時間內崩塌。
在地緣政治動蕩和財政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比特幣的」數字黃金」敘事得到部分保留,而以太坊卻因缺乏明確故事而遭到拋棄。
那些押注」以太坊高貝塔」策略的DAT公司,正在經歷滅頂之災。
02 飛輪的秘密
要理解DAT公司為何如此脆弱,必須先拆解它們的賺錢邏輯—— 反身性飛輪。
這套由MicroStrategy創始人Michael Saylor首創的模式,在牛市中堪稱完美:
第一步 : 公司股票以溢價交易(用2美元買入包含1美元比特幣的股票);
第二步 : 利用溢價在二級市場高價發行新股,募集資金;
第三步 : 用募集的錢購買更多比特幣;
第四步 : 由於股票是溢價出售,每次融資都增加現有股東的」每股含幣量」;
第五步 : 股價進一步上漲,維持溢價,循環往復。
這是一臺印鈔機。
只要幣價上漲,股價漲得更快。
Pantera Capital的報告顯示,在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的」DAT之夏」,這套模式讓無數追隨者賺得盆滿缽滿。Bitmine的mNAV倍數(市值相對淨資產的倍數)一度高達5.6倍。
意味著投資者願意用5.6美元去買價值1美元的以太坊敞口。
瘋狂嗎?在牛市裡,這叫 「 信仰溢價 」 。
但飛輪有一個致命缺陷: 它只在單向市場中有效。
當市場轉向,溢價消失,mNAV跌破1.0,整個邏輯瞬間反轉。
此時發行新股不再是」增值」,而是」稀釋」—— 每賣一股,現有股東的權益就被攤薄一分。 公司失去融資能力,淪為」殭屍DAT」。
既要收管理費,又有運營風險,投資者還不如直接買ETF。
更可怕的是, 反身性會反噬 :
股價下跌 → 市場質疑償付能力 → 折價擴大 → 融資能力喪失 → 流動性枯竭 → 被迫拋售資產
2025年11月,這個死亡螺旋正在DAT板塊全面上演。
飛輪變成了絞肉機。
03 116億美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所有風險中,最具系統性破壞力的是: MicroStrategy可能被MSCI指數剔除。
全球領先的指數提供商MSCI已啟動諮詢,考慮將加密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佔比超過50%的公司從指數中移除。
理由很簡單: 這些公司更像投資基金,而非傳統運營企業,不符合廣泛市場權益基準的定義。
最終決定將在 2026年1月15日 公布 。
但市場已經在提前定價這一尾部風險。
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根據摩根大通測算,如果MSCI剔除MicroStrategy,僅追蹤該指數的基金就將產生約28億美元的直接流出。但如果標普、富時等其他指數提供商為了保持方法論一致性而跟進, 強制性拋售總規模可能高達116億美元。
這不是主動投資者的理性判斷,而是被動基金的機械性賣出。
它們必須賣,不論價格多低。
在一個流動性已經枯竭的市場中,116億美元的賣壓足以引發」戴維斯雙殺」:
-
比特幣價格下跌導致NAV縮水
-
指數剔除導致估值倍數暴跌
如果MSTR股價跌破150美元並失去指數溢價,其飛輪將徹底逆轉——無法融資買幣,幣價可能繼續下跌,形成完美的死亡螺旋。
這將把MicroStrategy從比特幣市場的」最大買家」變成一個無能為力的旁觀者,甚至在極端情況下變成潛在的賣家。
市場終於意識到,DAT公司並非出於信仰的」鑽石手」,而是受制於財務報表的」強迫手」。
04 以太坊豪賭的代價:36億美元浮虧
如果說MicroStrategy面臨的是監管風險,那麼 Bitmine則是自己把自己賭死了。
Bitmine的策略極其激進: 試圖成為」以太坊版的MicroStrategy」。
其投資邏輯是, 以太坊比比特幣波動性更高,且能產生質押收益,因此在牛市中應能提供超額回報。
基於這一邏輯,Bitmine大舉借貸,累積了超過360萬枚ETH。
但現實無比殘酷。
以太坊並不具備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共識,在市場下行期,高波動性變成了雙刃劍。
Bitmine的大部分持倉建倉於平均價格4000美元的高位,而以太坊在 3000 美元以下掙扎。
帳面虧損已超過 36 億美元。
更致命的是, Bitmine已經」把幾乎所有現金投入」,沒有剩餘資金低位補倉。 它變成了一個被套牢的巨型多頭,只能祈禱市場反轉。
絕望的證據來自其2025年9月的融資。Bitmine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出售522萬股,同時為每股附贈兩份認股權證,行權價87.50美元,總計1040萬份權證。
這種」買一送二」的結構在金融界被稱為 「有毒融資」, 是公司絕望的信號。
-
封鎖上漲空間 : 1040萬份權證在87.50美元位置築起巨大的」拋壓牆」,一旦反彈至此就會被打壓。
-
毀滅性稀釋 : 如果所有權證被行權,將產生超過1500萬股新增股份,對現有股東造成7.26%的即時稀釋。
-
信心崩塌 : 市場將此解讀為管理層為了生存不惜犧牲長期價值。
此交易公布後,Bitmine的mNAV溢價率從5.6倍迅速崩塌至1.2倍,最低跌至0.86。
飛輪變成了稀釋機器。
05 審判日:2026年1月15日
所有投資者的目光都鎖定在一個日期: 2026年1月15日。
MSCI將公布最終決定。
這不僅是一個指數調整公告,更是DAT板塊的審判日。
-
悲觀情景
如果MSCI決定剔除,2026年2月將發生大規模的被動基金拋售潮。
MicroStrategy等股票可能面臨30%-50%的瞬間重定價,整個DAT板塊將進 入冰河期。
更可怕的是傳染效應。
一旦MicroStrategy被剔除,其他指數提供商很可能跟進,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那些高度依賴指數資金的DAT公司,將面臨流動性枯竭的風險。
-
樂觀情景
如果MSCI保留這些公司或僅限制權重,市場將迎來巨大的」逼空」行情。
此前為對衝風險而建立的空頭頭寸將不得不平倉,可能引發短期的暴力反彈。
但即使逃過這一劫,DAT板塊也很難回到過去的高光時刻。
現貨ETF的存在,已經永久性地壓縮了DAT的估值溢價空間。
-
最後的救命稻草
唯一的變數來自政策層面。
美國參議院計劃在2025年12月對《加密市場結構法案》進行標記,並爭取在2026年初提交總統籤署。
這項法案的核心目標是明確CFTC與SEC的管轄權邊界,通過立法形式界定哪些數字資產屬於」數字商品」。
如果法案通過,將賦予比特幣和以太坊明確的法律地位。
這將是DAT公司對抗MSCI剔除決定的最有力武器。
如果法律承認這些資產是合法的企業儲備資產,那麼指數提供商將很難以」性質不明」為由將其剔除。
這是DAT板塊唯一的翻盤機會。
但在結果明朗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市場正在屏息等待,這場豪賭的結局,將在兩個月後揭曉。
06 小結
DAT模式並未消亡,但它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物種進化。
2024年的」囤幣者」正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將是2026年懂資本配置、懂風險管理、懂監管博弈的」資本經營者」。
所謂的」飛輪」從來不是永動機,而是在順風時張開的帆。
在暴風雨中若不及時收帆,就會連累整艘船傾覆。
市場已經用1.4萬億美元的代價,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在加密世界,活下去才是一切。
那些在廢墟上仍然站立的玩家,才有資格迎接下一個周期。
唯有理解這一轉變的投資者,方能倖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