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出逃:為何資金正在撤離比特幣

作者:Pillage Capital;來源:X,@PillageCapital;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比特幣從來都不是貨幣的未來。它只是監管戰爭中的一件攻城槌。如今這場戰爭即將結束,而支撐比特幣發展的資金也正在悄然撤離。

17年來,我們一直堅信神奇的網際網路貨幣就是金融的最終形態。事實並非如此。比特幣是一把監管攻城槌,一件專為摧毀特定壁壘而打造的攻城器械:國家對數字持有資產的拒絕容忍。

這項工作基本完成。代幣化的美國股票已經開始發行。代幣化的黃金合法且正在增長。代幣化的美元市值已達數千億美元。

戰時,攻城槌是無價之寶;和平時期,它只是一件笨重昂貴的古董。

隨著金融體系的升級和合法化,比特幣「黃金2.0」的敘事正在崩塌,回歸到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真正想要的東西:對真實資產的代幣化主張。

一、比特幣前世:E-gold

要理解比特幣為何會過時,就必須了解它誕生的原因。它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數字貨幣屢次失敗的陰影下誕生的。

1996年,E-gold上線。到2000年代中期,它擁有約500萬個帳戶,交易額達數十億美元。這證明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世界需要有實物價值支撐的數字資產。然而,國家將其扼殺了。

2005年12月,聯邦調查局突擊搜查了E-gold公司。2008年7月,其創始人認罪。這傳遞的信息很明確:摧毀一個中心化的數字黃金貨幣輕而易舉。只需敲開一扇門,查封一臺伺服器,起訴一個人,一切就結束了。

三個月後,即2008年10月,中本聰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在此之前,他已對這些問題思考多年。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傳統貨幣和早期數字貨幣的根本缺陷在於它們對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信任度過高。而像E-gold 這樣的實驗表明,攻擊這些信任點是多麼容易。

中本聰親眼目睹了數字貨幣領域一項真正的創新被扼殺。如果你想讓數字資產生存下去,就不能讓它們輕易被扼殺。

比特幣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消除導致 E-gold 崩潰的攻擊途徑。它並非以效率為目標,而是以生存能力為目標。

二、監管戰爭:必要的錯覺

早期,讓用戶接觸比特幣幾乎就像變魔術一樣。我們只需告訴他們下載一個錢包到手機上。當第一批比特幣到帳時,你可以看到他們恍然大悟的那一刻。他們仿佛開通了一個金融帳戶,並立即獲得了價值,無需任何許可、無需任何文件、也無需任何監管機構。

這簡直是當頭一棒。銀行系統突然顯得陳舊過時。你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一直被壓抑著,卻渾然不知。

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Money 20/20大會上,一位演講者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個二維碼,並現場舉行了一場比特幣抽獎活動。觀眾們發送比特幣,實時累積了獎金池。我旁邊一位從事傳統金融的人湊過來跟我說,這位演講者剛剛違反了大約十五條法律。他說的或許沒錯。但沒人關心。這正是重點所在。

這不僅僅是金融問題,更是一場反抗。比特幣早期在Reddit上排名第一的一篇帖子完美地詮釋了這種情緒:購買比特幣,因為「這是對那些企圖竊取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財的騙子和強盜的狠狠回擊。」

4fGEXZ1D3TetBGzQI7pntQqGT9S2un8bFBwCvGsF.jpeg

這種自籌資金機制堪稱完美。通過為這項事業奮鬥、發帖、宣傳、辯論和拉新,你直接增加了自己錢包和朋友錢包裡代幣的價值。這場革命讓你受益匪淺。

由於該網絡無法被關閉,每次打擊和負面報導過後,它都繼續發展壯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人都開始表現得好像「神奇的網際網路貨幣」(Magic Internet Money)是真正的目標,而非一種權宜之計。

這種錯覺愈演愈烈,以至於主流機構也開始配合。貝萊德申請發行比特幣ETF。美國總統討論將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養老基金和大學紛紛投資比特幣。麥可·塞勒說服可轉換債券購買者和股東為公司購買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提供資金。挖礦規模不斷擴大,其耗電量甚至堪比中等規模國家。

最終,由於超過一半的競選資金來自加密貨幣,要求加密貨幣合法化的呼聲終於被聽到。諷刺的是,政府對銀行和支付處理機構的嚴厲打擊,反而催生了一個價值三萬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迫使政府屈服。

三、成功之路:盈利毀了交易

基礎設施升級,壟斷打破

比特幣的優勢從來不僅僅是抗審查性,而是壟斷地位。

多年來,如果你想要代幣化的持有價值,比特幣是唯一的選擇。帳戶被關閉,金融科技公司對監管機構感到恐懼。如果你想要即時、可編程貨幣帶來的好處,就必須接受比特幣的全部條款。

所以我們就這麼接受了。我們喜歡它,也支持它,因為當時沒有其他選擇。

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你可以通過觀察Tether(USDT)來了解當存在多個可用交易渠道時會發生什麼。USDT最初是在比特幣交易渠道上發行的,後來大部分流通量轉移到了以太坊,因為以太坊費用更低、更易用。當以太坊的手續費用飆升時,散戶和新興市場又將發行轉向了Tron。同樣的美元,同樣的發行方,不同的交易渠道。

穩定幣並不忠於任何區塊鏈。它們將區塊鏈視為一次性渠道。資產和發行方才是關鍵;而渠道僅僅是費用、可靠性以及與系統其他部分連接性的綜合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區塊鏈而非比特幣」陣營實際上取得了勝利。

NykRDK3L7WiUYCqDvHPPowNWUfec0flcp7BxAa6D.png

在早期,人們廣泛使用馬車來嘲笑銀行有關區塊鏈技術的報告。

一旦你理解了這一點,比特幣的處境就截然不同了。當只有一條渠道時,所有資產都被迫依賴於它,你可能會把資產的價值與渠道的價值混淆起來。而當渠道很多時,價值就會流向那些成本最低、連接最便捷的渠道。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除美國以外,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現在都可以持有美國股票的代幣化權益。曾經是加密貨幣殺手級應用的永續期貨,正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等實體交易所複製到國內。銀行也開始開通USDT的存取款服務。Coinbase正朝著銀行和經紀帳戶的結合體發展,用戶可以在這裡匯款、開支票,並在持有加密貨幣的同時購買股票。曾經保護比特幣壟斷地位的網絡效應正在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通用的網絡基礎設施。

一旦壟斷被打破,比特幣就不再是獲取收益的唯一途徑。它將淪為眾多產品之一,與那些受監管的、高質量的、更貼近人們最初真正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展開競爭。

技術現實檢驗

戰爭期間,我們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比特幣是一種糟糕的支付系統。

我們仍然通過掃描二維碼和粘貼長串無意義的字符信息來轉移資金。沒有標準化的用戶名。跨層級、跨鏈轉移資金就像闖關一樣困難。一旦搞不清哪個地址對應哪個帳戶,你的錢就永遠打了水漂。

4uSwzrruEZjSnXAiSSgsTYNBUTHDCJyTLtGtI3iM.jpeg

「未來貨幣」

到2017年,比特幣的轉帳費用飆升至近100美元。布拉格的一家比特幣咖啡館為了維持運營,不得不接受萊特幣。我在拉斯維加斯吃晚餐時,用比特幣結帳花了半個小時,因為人們都在手忙腳亂地擺弄手機錢包,交易一直卡住。

即使在今天,錢包也經常出現一些基本故障。餘額無法顯示,交易卡住,人們把錢發送到錯誤的地址,導致資金丟失。早期,幾乎所有收到贈送的比特幣的人都丟失了。我個人就丟失過一千多個比特幣。這在加密貨幣領域是常態。

純粹的鏈上金融大規模應用起來非常可怕。人們在瀏覽器中點擊「籤名」按鈕,而他們根本無法閱讀和理解這些代碼。像 Bybit 這樣複雜的操作,仍可能被黑客攻擊,損失數十億美元,而且沒有有效的追索途徑。

我們曾告訴自己,這些用戶體驗問題是暫時的陣痛。十年過去了,真正的用戶體驗改善並非來自某種精妙的協議,而是來自中心化的託管機構。它們為人們提供了密碼、帳戶恢復和法幣入口。

從技術層面來說,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比特幣始終沒能學會如何在不重新創建它聲稱要取代的那些中間環節的情況下真正發揮作用。

交易不再值得冒這個險。

其他地方的基礎設施改善後,剩下的就只有交易了。

看看過去四年(一個完整的加密貨幣周期)的回報。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優於比特幣。你承擔了存在性的監管風險,接受了慘重的下跌,忍受了不斷的黑客攻擊和交易所倒閉,而你的回報卻不如一個普通的科技指數。風險溢價已經消失。

yqb3R06CYLd9pdPC8dbMUMJfGR17BXNmFJzT1pRc.jpeg

以太坊的情況更糟。本應因承擔風險而給你帶來最大收益的部分,如今卻成了直接拖累業績的負擔,而乏味的指數則只是緩慢上漲。

部分原因在於結構性問題。有一大批早期持有者,他們的全部淨資產都在加密貨幣中。如今他們年紀大了,有了家庭,有了實際開銷,也有了降低風險的正常願望。他們每月都會拋售一些幣來維持富裕的正常生活。成千上萬的持有者每月拋售,加起來就是數十億的「生活費」拋售。

新的資金流入則截然不同。ETF買家和財富管理機構大多只是出於合規檢查的目的,進行 1% 或 2% 的配置。這些資金雖然穩定,但並不激進。這些適度的配置不僅要對抗持續不斷的早期持有者拋售,還要應對交易所手續費、礦工發行的新幣、詐騙代幣和黑客攻擊,才能勉強維持價格不跌。

承擔監管風險就能獲得巨大收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開發者嗅到停滯的氣息

開發者並不傻。他們能察覺到技術失去優勢的跡象。開發者活動已驟降至2017年的水平。

zktV8dP1vlMcMGgN0FJLu6sdLflRjGhV5YKidtrf.jpeg

所有生態系統中的每周開發者提交記錄

與此同時,代碼庫實際上已經僵化。去中心化系統的設計初衷就是難以更改。那些曾經將加密貨幣視為前沿領域的雄心勃勃的工程師們,如今已轉向機器人技術、航天、人工智慧和其他領域,在那裡他們能做比僅僅擺弄數字更令人興奮的事情。

如果交易糟糕,用戶體驗更差,人才又在流失,那麼未來的道路就不難預見了。

四、糾錯機制優於純粹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信奉者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代碼即法律,貨幣不受審查,任何人不得阻止或撤銷交易。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想要那樣。他們想要的是運行良好的基礎設施,他們希望在出現問題時有人能來修復。

從人們對待Tether的方式就能看出這一點。當資金被朝鮮黑客竊取時,Tether會凍結這些餘額。如果有人誤將大量USDT發送到合約地址或銷毀地址,只要他們仍然可以從原始錢包籤名、完成 KYC 驗證並支付手續費,Tether就會將凍結的代幣列入黑名單,並向正確的地址鑄造新的代幣。雖然這其中涉及一些文書工作和時間延遲,但至少有一個流程,有一個能承認錯誤並修復它的管理層。

這就是交易對手風險,但也是人們所看重的風險。如果你因為技術故障或遭遇黑客攻擊而蒙受損失,至少還有挽回的希望。而鏈上比特幣則不然。如果你輸錯地址或籤署了錯誤的交易,損失將永久存在。沒有申訴,沒有客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我們整個法律體系的構建都基於截然相反的直覺。法院設有上訴程序。法官可以撤銷判決。州長和總統可以赦免罪犯。破產制度的存在,是為了避免一次錯誤的決定徹底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我們喜歡生活在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可以被糾正的世界裡。沒有人真的希望出現像Parity多重籤名漏洞這樣的系統漏洞,導致Polkadot的1.5億美元資金被凍結,而所有人都只能無奈地聳聳肩說「代碼即法律」。

我們現在對發行方的信任度也比早期高得多。那時,「監管」意味著早期加密貨幣企業會因為銀行害怕監管機構吊銷其銀行牌照而失去銀行帳戶。我們曾眼睜睜地看著一些對加密貨幣友好的銀行在短短一個周末內倒閉。政府感覺更像是劊子手,而不是裁判。如今,同樣的監管機制卻成了安全網。它強制信息披露,將發行方納入審計框架,並賦予政客和法院懲罰公然盜竊行為的權力。加密貨幣和政治權力如今已緊密交織,監管機構無法隨意摧毀整個領域;他們必須對其進行規範。這使得與發行方和監管機構的風險共存,比生活在一個丟失助記詞或惡意籤名提示就可能讓你傾家蕩產且無力回天的世界裡要理智得多。

沒有人真正想要一個完全不受監管的金融體系。十年前,一個破敗的監管體系讓不受監管的混亂局面看起來頗具吸引力。但隨著監管體系的現代化和功能的增強,這種權衡發生了逆轉。人們的偏好已經很明確。人們想要強大的基礎設施,但也希望場上有個裁判。

五、從「神奇網際網路貨幣」到代幣化現實資產

比特幣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就像一記重錘,打破了阻礙 E-gold 及所有類似嘗試的壁壘。它使得永久禁止代幣化資產在政治和社會層面都變得不可能。但這場勝利也帶來了一個悖論:當系統最終同意升級時,這記重錘的高價值就消失了。

加密貨幣依然有用武之地,但我們不再需要一支規模達三萬億美元的「叛軍」。Hyperliquid僅需11名員工即可開發原型功能,並迫使監管機構做出回應。一旦某個功能在測試環境中運行良好,傳統金融 (TradFi) 就會用監管合規的外殼進行複製。

如今,主要的策略不再是把大部分淨資產投入「神奇網際網路貨幣」長達十年並寄希望於其升值。只有在金融體系崩潰且收益前景極為可觀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才有意義。「神奇網際網路貨幣」一直是一種奇怪的妥協:完美無瑕的金融體系包裹著僅靠故事支撐的資產。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當這些金融體系承載著對現實世界中真正稀缺資產的主張時會發生什麼。

資本已經在調整。就連加密貨幣的非官方央行也在轉變。Tether資產負債表上的黃金持有量已經超過了比特幣。代幣化的黃金和其他現實世界資產正在快速增長。

「神奇網際網路貨幣」時代即將結束。代幣化現實資產的時代正在開啟。既然大門已經敞開,我們就可以停止對比特幣的頂禮膜拜,開始關注那些在另一邊真正重要的資產和交易。

  • Related Posts

    應用周期:亞洲開發者的黃金時代

    作者:Jiawei @IOSG 在 90 年代中後期,互聯⽹…

    Fusaka升級 讓以太坊以現金流為導向

    作者 : Max Wadington,富達數字資產研究團隊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12月降息概率上升 美股比特幣可能迎來一波主升浪

    • By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3 views
    12月降息概率上升 美股比特幣可能迎來一波主升浪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三大支柱:身份、存儲與發現機制

    • By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1 views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三大支柱:身份、存儲與發現機制

    加密貨幣出逃:為何資金正在撤離比特幣

    • By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1 views
    加密貨幣出逃:為何資金正在撤離比特幣

    囤幣公司 還能撐多久?

    • By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1 views
    囤幣公司 還能撐多久?

    為什麼大部分長期玩合約的散戶最終歸宿是歸零?

    • By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4 views
    為什麼大部分長期玩合約的散戶最終歸宿是歸零?

    得到以太坊基金會欽點的Brevis在布希麼局

    • By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4 views
    得到以太坊基金會欽點的Brevis在布希麼局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