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Thejaswini,來源:Token Dispatch,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支票被退回了。
十五歲時,克裡斯·拉森 (Chris Larsen) 就明白,掙錢比幹活難得多。
他在舊金山的自家車道上經營著一家汽車凹痕修復業務公司。鄰居們把撞壞的車開過來,他就用借來的工具和少年的幹勁把凹痕敲平。
工作很誠實,價格也很公道。但當顧客不付錢時,15歲的拉森第一次感受到了殘酷的教訓,明白了金融體系的真正運作方式。
他的父親在舊金山國際機場修理飛機發動機,每兩周就能拿到一筆穩定的工資。他的母親則為客戶畫插圖,這些客戶有時甚至會拖欠數月甚至根本不付錢。父母都明白,錢總是很容易流向那些已經有錢的人,而對其他人則吝嗇得多。
這個體系就是按照這種方式設計的。
這種挫敗感在他心中積壓了數十年,促使他創建了三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每一家公司都針對金融體系中不同的一環發起衝擊,這些環節都將普通民眾視為麻煩而非客戶。
看透體制的機械師之子
1960年,舊金山。
克裡斯·拉森的父母深知穩定工作的價值。在工薪階層家庭長大意味著他從客戶的角度而非銀行的角度來體驗金融體系。當他的父母需要汽車貸款或抵押貸款時,他們不得不與銀行職員打交道,而這些職員往往在幕後做出決定。整個流程不透明、緩慢,而且常常不公平。
為什麼有些人能輕鬆獲得貸款,而其他人卻不行?為什麼銀行對不同的客戶就同樣的服務收取不同的利率?明明幾分鐘就能做出決定,為什麼所有事情都要拖這麼長時間?
這是數百萬家庭面臨的個人挫折,但很少有能改變現狀的人親身經歷過。
高中畢業後,拉森開始在聖何塞州立大學學習航空學,他想走一條務實的道路,希望能找到穩定的工程工作。但他覺得課程內容太狹窄了。於是他轉學到舊金山州立大學,改學國際商務和會計專業。
1984年畢業後,拉森加入雪佛龍擔任財務審計師。這份工作讓他去了巴西、厄瓜多和印度尼西亞。這段全球業務運營的經歷讓他對國際金融體系的運作有了第一手的了解。
但他需要更好地了解這個體系,然後才能改變它。
1991年,拉森從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獲得MBA學位。他的教授吉姆·柯林斯教他如何打造能夠超越創始人壽命的公司。這些經驗讓他受益匪淺。拉森對快速成功或流行的商業模式不感興趣。他想要構建幾十年後仍然重要的基礎設施。
網際網路與金融的結合
1996年,網際網路熱潮剛剛開始。
當大多數創業者都在為寵物用品或雜貨配送搭建網站時,拉森卻看到了一個不同的機會。如果能把網際網路應用到最傳統的行業——抵押貸款,會怎麼樣呢?
他與賈尼娜·帕夫洛夫斯基(Janina Pawlowski)共同創立了E-Loan公司。
這個概念是將抵押貸款申請放到網上,這樣借款人就可以在網上申請貸款,而不必與那些收取不必要費用的經紀人打交道。
大多數金融機構的運營方式仍像1976年那樣,而不是1996年。他們要求借款人前往分支機構,填寫紙質表格,並等待數周才能獲得批准,而使用合適的軟體,只需幾分鐘即可做出批准決定。
E-Loan網站於1997年上線,借款人可以在線比較利率、提交申請並跟蹤貸款進度。該公司取消了經紀人佣金,並將處理時間從幾周縮短至幾天。
但拉森做出了一個決定。E-Loan成為第一家向消費者免費提供FICO信用評分的公司。
這是革命性的舉措。幾十年來,銀行和信用卡公司一直使用這些評分來做出貸款決策,但消費者卻無法看到自己的信用評分。信用評分系統就像一個黑匣子,決定著你是否可以買房或買車,但你卻對裡面的內容一無所知。這一舉措迫使整個信貸行業走向透明化。如果借款人能夠看到自己的信用評分,他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自己被給予了某些利率,並採取措施提高自己的信用狀況。
E-Loan於1999年網際網路泡沫鼎盛時期上市。巔峰時期,該公司估值約為10億美元。但拉森對泡沫不感興趣。2005年,他以3億美元的價格將E-Loan出售給了Banco Popular。
E-Loan 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實現了銀行手動流程的自動化。但難道不應該重新構想一下這些流程該如何運作嗎?
剔除銀行環節
2005年,拉森已經開始思考他的下一個目標:銀行本身。
如果普通人可以直接向其他普通人借錢,完全擺脫銀行的介入,情況會怎樣?
他與約翰·威切爾(John Witchel)共同創立了Prosper Marketplace ,這是美國第一個P2P借貸市場。
概念是什麼?借款人可以發布貸款申請,解釋他們需要資金的用途以及願意支付的利率。個人貸款人可以瀏覽這些申請,並選擇提供貸款。市場將根據實際供求關係而非不透明的銀行公式來確定利率。
該平臺實現了借貸雙方的民主化。信用良好的人可以獲得比儲蓄帳戶更高的收益。信用稍差的人也可以獲得傳統銀行無法提供的貸款。
但Prosper面臨著一個E-Loan從未遇到過的問題:監管的不確定性。證券法是在幾十年前制定的,當時根本沒人能想到普通人會通過網際網路向陌生人放貸。2008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裁定,P2P貸款實際上屬於證券,需要註冊和披露。許多公司可能會與監管機構抗爭,或試圖尋找漏洞。但拉森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他沒有與當局對抗,而是與他們合作。Prosper向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並調整了其商業模式以符合證券法。該公司成功挺過了監管挑戰,並繼續發展壯大。
因為,你不能僅僅開發更好的技術。你必須幫助監管機構理解為什麼可能需要新規則。
2012年,拉森辭去了Prosper執行長一職,但仍擔任董事長。他當時已經在思考自己的下一個創業項目。P2P借貸讓他看到。技術能夠打破傳統金融的中介模式。但真正雄心勃勃的目標並非國內借貸。
這是國際支付。
構建價值網際網路
Ripple的構想源於一個簡單的觀察:跨境匯款仍然比發送電子郵件更難。
國際電匯需要數天時間,手續費用高昂,而且經常因神秘原因失敗。在信息可以在幾毫秒內傳遍全球的時代,資金轉移卻感覺像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
2012年9月,拉森與程式設計師傑德·麥卡勒布(Jed McCaleb)共同創立了OpenCoin。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一種支付協議,能夠在數秒內而非數天內完成任意貨幣之間的交易結算。公司經歷了數次更名,OpenCoin於2013年更名為Ripple Labs,2015年更名為Ripple。但其使命始終未變:打造拉森所說的「價值網際網路」。
Ripple的思路與比特幣不同,後者的設計初衷是替代傳統貨幣。相反,Ripple構建的技術能夠使傳統貨幣更高效地流通。銀行可以使用Ripple的網絡進行國際支付結算,而無需在每個開展業務的國家/地區都開設帳戶。該系統使用Ripple的原生數字貨幣XRP作為過渡資產。
銀行無需通過多個中間商將美元兌換成歐元,而是可以將美元兌換成XRP,再將XRP轉至另一家銀行,再由該銀行將XRP兌換成歐元。整個過程只需幾秒鐘即可完成。
在拉森擔任執行長期間,Ripple與桑坦德銀行、美國運通和渣打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籤署了合作協議。你可以稱之為試點項目或實驗。但實際上,銀行正在使用Ripple的技術處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真實客戶支付。
隨著2017年和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的爆炸式增長,XRP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數字資產之一。在巔峰時期,拉森持有的XRP帳面價值超過590億美元,一度使他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但拉森從他之前創辦的公司中吸取了教訓,擴張所需的技能與創業不同。2016年,他辭去執行長一職,出任執行董事長,並聘請布拉德·加林豪斯(Brad Garlinghouse)負責日常運營,而他自己則專注於戰略和監管關係。
成功即將受到審視。
監管的嚴峻考驗
2020年12月。每個加密貨幣高管都害怕接到的那個電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Ripple,指控XRP是一種未註冊的證券,該公司通過非法證券發行籌集了13億美元。
這起訴訟引發的不確定性持續了近五年。由於交易所為了規避監管風險而下架XRP,XRP的價格下跌。Ripple可能面臨巨額罰款,其商業模式也面臨根本性改變。
拉森本可以迅速和解,然後轉投其他項目。許多加密貨幣創業者都會這麼做。但他卻選擇抗爭到底。
Ripple花費了數千萬美元的律師費,稱XRP的功能是貨幣而非證券。該公司的律師指出,比特幣和以太坊已被監管機構宣布為非證券,而XRP的運作方式也類似。
事實證明這一策略是正確的,但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證實。
2023年,法官阿納麗莎·託雷斯(Analisa Torres)裁定,向散戶投資者程序化銷售XRP不構成證券發行。這項裁決是一場部分勝利,但有助於明確數字資產的監管地位。
2025 年,SEC放棄了上訴,並以1.25億美元的罰款和解。這筆罰款數額不小,但遠低於許多人的預期。這場法律上的勝利驗證了拉森打造加密貨幣公司的長期策略。
Ripple不像許多加密貨幣公司那樣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運營,而是從一開始就與當局合作。當監管來臨時,該公司已經做好了準備。
在整個法律糾紛期間,Ripple持續拓展業務。2025年4月,該公司以12.5億美元收購了經紀公司Hidden Road,為其投資組合增添了交易和託管服務。Ripple還在申請國家銀行執照,並與紐約梅隆銀行合作,託管其RLUSD穩定幣的儲備金。
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今,拉森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他所創立的公司。
2019年,他和妻子Lyna Lam向舊金山州立大學捐贈了價值2500萬美元的XRP,這是當時美國大學收到的最大一筆加密貨幣捐贈。這筆捐贈設立了金融科技和創新領域的教授職位,同時資助了面向學生的全球項目。大學接受和管理捐贈的流程非常嚴格。通過與這些機構合作,拉森幫助加密慈善事業走向了常態化。
他還通過「加州人現在要隱私」(Californians for Privacy Now)聯盟資助了隱私保護活動。該聯盟成功推動加州通過金融隱私法,要求企業在共享個人數據前必須獲得消費者許可。該活動收集了60萬個籤名,並遊說主要金融機構撤回反對意見。
最近,拉森開始公開談論加密貨幣對環境的影響。2021年,他發起了「改變代碼,而非氣候」的活動,資助相關工作以說服比特幣礦工從耗能巨大的工作量證明挖礦方式轉向更高效的替代方案。
這一立場使他與比特幣極端主義者產生了分歧,後者認為工作量證明對網絡安全至關重要。但拉森認為,加密貨幣要想被主流接受,就必須解決氣候問題。
「這場運動並非針對比特幣,而是反對汙染,」拉森解釋說,「我們需要整頓我們的行業。問題不在於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用清潔能源為比特幣提供動力。我們需要有限的清潔能源供應用於其他重要用途。關鍵在於修改代碼,以減少能源使用。這才是對環境負責的發展之路。」
他敢於挑戰加密貨幣領域的正統觀念,這反映出他商業生涯中秉持的相同理念:受歡迎的東西並不總是最優的。
64歲的拉森仍然堅持每周工作六天,同時追求著一些能夠體現他處理複雜問題條理清晰的愛好。他和兒子們一起修復20世紀60年代的經典汽車,把車拆解後再從車架開始重新組裝。這些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完成,而且需要像他職業生涯中那樣注重細節。
他設想的未來是,從舊金山向拉各斯匯款100美元只需幾秒鐘,花費卻只有幾美分;小企業無需應對複雜的銀行關係即可進入國際市場。
他的三家公司分別針對金融體系中未能為普通民眾提供足夠服務的不同環節發起了衝擊。
E-Loan讓抵押貸款購物透明化。Prosper讓借貸民主化。Ripple加速了國際支付。
每家企業的成功都源於其構建了可供他人利用的基礎設施,而非試圖掌控整個市場。這種做法需要耐心和長遠的眼光,而這些品質在一個以炒作和快速獲利著稱的行業中實屬罕見。
在加密貨幣常常與投機和波動聯繫在一起的時代,拉森已經證明,耐心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帶來持久的改變。他的工作尚未完成,但一個服務於用戶而非機構的金融體系的基礎已經奠定。
金錢變得越來越像信息——更快捷、更便宜,並且更容易被那些以前被排除在金融服務之外的人所獲取。
這種轉變仍在展開,但方向已然明確。克裡斯·拉森一直在構建推動轉型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