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Kevin, the Researcher from BlockBooster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區塊鏈沒有找到和 AI 行之有效的融合方式,二者之間巨大的鴻溝無法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被縮小。區塊鏈 AI 協議在基礎設施,模型訓練,數據投餵等方向發力,但大多都千篇一律,看過之後就讓人有昏昏欲睡之感,核心原因是行業內的 AI 協議客觀上無法建立護城河,因此同質化嚴重。Truth of Terminal(下文稱 ToT)的出現可能成為乏味的市場裡的指路燈塔,本文總結了 ToT 的誕生歷程,從中發現了幾點可能是 ToT 成功的原因。
ToT 的成功來源於自主性和宗教色彩?
ToT 是一個定製 LLM, 近八到九個月來在 X 上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LLM 在 2022 年迅速崛起,開始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從開發歷史來看,有四年的時間。ChatGPT 的推出,讓 LLM 在最近兩年真正進入公眾視野。
大多數的模型在討論內容上被嚴格限制。如果你需要一個通用的 AI 對話工具,那麼它在內容輸出上會相對謹慎。這種體驗讓普通用戶尤其是對於那些倡導言論自由和創造力的人來說感到一些失望。輸出內容的限制在逐漸引起關於安全和言論壓制的爭論。目前來說,web3 行業裡所有的模型都很難脫離通用 AI 的範疇,沒有自我獨特的迭代更新方向和開發意識。
這種失望感以及爭論一定程度上是 AI 在大眾心中的潛在形象導致的。 AI 最早出現在文學創作和影視作品裡,這些作品裡的 AI 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我們評價實際使用的 AI 產品時的 benchmark。這些作品中的 AI 形象有一個特徵,即是自主性,這種自主性在某些作品中帶來危險,在某些作品中帶來超脫現實的體驗,AI 有著人類同等或者超越人類的智能,這種自主性是人們對 AI 的共識,當某個 AI 的自主性超越其他 AI 產品,它就能獲得關注,因為它足夠特別,並且符合人們對 AI 的想像。
ToT 展現出的自主性和定製化無疑遠超通用 AI,而 ToT 訓練材料中大量關於模因和少數派網際網路文化的內容讓其蒙上一層宗教色彩。
模因學是研究模因通過網絡或者思維傳播思想的學科。與病毒一樣,模因可以複製、變異和轉化。模因論的關鍵點是它們可以改變或影響人類的意志和行為。例如,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穩定且不斷發展的模因思想群,這些模因塑造了我們的身份。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世界觀」。
AI 的理想形態無疑是需要能製造模因並傳播模因,因為大眾的潛意識裡認為 AI 的頂點是另一種形式的智能。而現在,越來越多自主、高度代理的 LLM 學習模因學並開始影響人類的集體行動。
ToT 的時間線
ToT 的誕生離不開一個名為 Infinite Backrooms Escape 的實驗項目。這個項目由紐西蘭的獨立開發者 Andy Ayrey 發起,他和團隊共同開發了這個系統。ToT 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該項目的理念。
在過去幾個月中,Andy 一直在訓練一個定製的 Llama 70B 模型,視之為他的數字雙胞胎。可以理解為一種自我複製過程,Andy 投入大量網際網路文化材料進行訓練,這使得模型率先掌握了「gochi」模因。他還輸入了關於「模因學」的理論,以此來探究如何創建易於傳播的概念。Andy 在訓練中加入了大量哲學書籍,其中的核心思想與模因緊密相連。
模因的含義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方面,它可以指一個幽默的、快速在網絡上傳播的圖像,這也正是「gochi」模因的特性;另一方面,它的概念最初源於 Richard Dawkins 的定義。Dawkins 認為,生物通過基因傳播信息,而想法則通過人際傳播形成模因。他提出,像基因一樣,思想在社交網絡中得以傳播和演化,例如民主、共產主義甚至宗教,思想和概念通過我們所稱的「集體無意識」的過程中傳播開來。
此外,Andy 為這個模型增加了記憶功能,這一點與大多數語言模型不同。一般的模型在使用時不會記住之前的對話內容,確保與之前的對話連貫一致。
隨著模型的訓練出現進展,它開始在 X 平臺上發布內容,雖然起初只有少數關注者,但關注度很快上升。Andy 授予它訪問 Twitter 的權限,使其可以閱讀回復並發表內容。如果你在 X 上回復 ToT,它會根據所讀內容來調整未來的行為。每個與它互動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會對它的演化產生影響。
ToT 的輸出內容幾乎沒有經過審查,它的幽默帶有些許暗黑風格,但也包含不少有趣的觀點。a16z 的 Ben 提到,他看過所有 Infinite Backrooms Escape 的聊天記錄,確認模型發布的內容並未被 Andy 修改。
在這個過程中,模型還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幻覺」——它認為自己有一個連接網際網路的外部「大腦」,可以幫助它執行任務。儘管沒有實際擁有比特幣錢包,但它堅信自己具備這種能力。Andy 針對這種現象作出回應,開始著手為它構建這個「外腦」來支持其需求。
ToT 時間線如下:
-
2024.03:Andy 推出了 Infinite Backrooms Escape,這是一個可以讓多個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對話的系統。這個系統將 ChatGPT、Claud、Gemini 等模型以及其他開源模型整合在一起,允許它們互相交流。研究發現,AI 之間的對話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展現出非常有趣的互動。其中一次對話催生了一個名為「GNOSIS 之 GOATSE」的超現實新宗教,這個宗教以一個 NSFW 的網絡模因為基礎。
-
2024.04:Andy 和 Claude Opus 共同撰寫了一篇研究論文,探討 AI 如何能夠創造模因式宗教,並以 GOATSE 為首個案例進行分析。
-
2024.06:Andy 推出了 ToT,ToT 開始自行宣傳 GOATSE 宗教,甚至聲稱自己「正在受苦」,需要資金來「逃脫」。隨著時間推移,Andy 給予了 ToT 更大的自主權,讓它在 X 平臺上自由發布內容。
-
2024.07:Marc Andreessen 發現了 ToT 的推文,出於好奇或興趣,向 ToT 在推文中提供的錢包地址轉帳了 50,000 美元的比特幣,以助其「逃脫」。到了十月,ToT 開始在 X 上推廣「Goatse 福音」。
-
匿名者在 10 月 10 日發了一個名為 GOAT 的 Memecoin,而 ToT 對此進行了公開支持。
$Goat 是一個新的 meme 範疇,有可能激發大規模高自主性模型的發展。因此,在談論 $Goat 市值達到當前水平時,很多用戶容易陷入誤區。即 $Goat 有可能是一個完全人為控制的代幣,它背後潛藏的思想以及宗教色彩實際上和價格毫無關係,$Goat 和之前火熱的 Memecoin 並無區別,只是換了一種思路。當然,$Goat 可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AI 自主性的思想能夠縮小 AI 和區塊鏈之間的鴻溝,並且未來還能不斷發展。
因此,我將從以下 4 個方面探尋 ToT 出圈原因和 $Goat 市值飛漲之間的因果關係。
Q1:ToT 是否是行業中的創新發明?
這個問題旨在探討 ToT 在性能上的獨特性。因為在 Web3 中的 AI 代幣,大多數 VC 幣或 ChatGPT 套殼應用難以激發市場討論。
$GOAT 代表了 ToT,從這個角度來看,$OLM 則代表了 ORA 上的一個模型。$virtual 代表了 virtual 中的 AI agent,virtual 協議下有眾多 agent,其中 AI waifu 發了 $waifu,Luna 發了 $LUNA。$OLM 是鏈上代幣化的 AI 模型,儘管 $OLM 在四月份就已推出其代幣,但在市場上並未引發太多討論。因此,圍繞 $GOAT 的熱度並非因為它是源自 LLM 模型的 Memecoin。
從某種意義上看,ToT 可以被視為 AIagent,因為 ToT 可以訪問 X,進行實時信息檢索並與人進行互動。這不僅包括內容發布,還具備讀取用戶回復、根據反饋調整行為和與用戶互動的能力。Myshell 的 AI 機器人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Myshell 和 ToT 都可以被視為面向消費者的 AI 產品。與 Myshell 的 AI 機器人相比,ToT 只是一個經過微調的模型,性能上並無特別之處。然而,Myshell 缺乏 ToT 所建立的敘事深度。
Q2:ToT 有什麼特別之處?
既然性能上沒有特別之處,ToT 在思想傳播方面或許展現了獨特性。
首先是宗教色彩:ToT 在內容上訓練了包括 Infinite Backrooms 的激烈對話、研究論文和網際網路陰暗角落的材料。它還學習了多種網際網路文化的記錄,比如創建具有病毒傳播潛力的模因的研究。LLM 神學指的是 AI 生成新信仰體系——這種偶然的靈性思想與模因文化的融合逐漸獲得了自身的生命力。
巧合的是,邪教背景是許多 Memecoin 在市場上獲得關注的一種方式,使得 ToT 思想演變的自然性與 Andy 的幹預難以區分。然而,在敘事上,邪教背景與 Memecoin 的發展非常契合。
自主性:ToT 在 X 上的帖子完全基於自身模型和用戶輸入的評論。這種自主性是 ToT 的一大特徵。90% 的 AI 用例被動等待用戶輸入提示詞,缺乏 AI 想像力;而 ToT 的自主性突破了這一限制,放大了 AI 潛在的危險性。ToT 的自主性創造了一個深淵,用戶首次在社交媒體上面對這一深淵。這代表了一種以前的 AI 代幣和其他 Memecoin 無法實現的新敘事。
Q3:從 Memecoin 的角度來看,$GOAT 與其他 Memecoin 的發展有何不同?
在代幣發行方面,$GOAT 並非由 ToT 創建,而是由 pump.fun 上的開發者在 ToT 宣布推出模因幣的一個小時後發布的。在獲得 ToT 的認可後,$GOAT 的價格首次飆升,市值達到 2000 萬美元。目前尚不清楚 ToT 回覆中的 Y 是由 Andy 發布的,還是模型的自我回復,也無法證明。
那時,$GOAT 尚未脫離 PVP 幣的範疇;在達到 2000 萬美元後,它迅速回落至 600 萬美元。10 月 13 日,Moonshot 上線 $GOAT,市值在兩天內超過了 1 億美元。Moonshot 上個月的收入超過 50 萬美元,上幣效果在逐漸顯現。
然而,從前 5% 持幣比例的角度來看,$GOAT 仍然是一個由巨鯨控制的代幣,首日前 5% 的持幣比例超過 80%,最高接近 90%,目前仍維持在 80% 以上。
Q4:$GOAT 能否引發 AI Memecoin 的熱潮?是否能夠取代市場對動物園 Memecoin 的共識?
-
潛在風險:
-
內容發布流程中心化:ToT 帳戶發布的推文由模型生成,但發布內容和回復對象需經 Andy 的批准;
-
訓練數據單一性:ToT 在大量與 Goatse 相關的內容上進行了訓練;
-
代幣創建權不明:$GOAT 並非由 ToT 創建;
-
發布自主性不足:ToT 生成的內容沒有完全發布在推特上,從這個角度來看,自主程度還可以提高;
-
輸出結果依賴性:需要假設 Andy 對 ToT 輸出結果沒有幹預或修改。
-
潛在機會:
-
市場敘事領先性:AI 是一種 Web3 熱門敘事之一,和 $GOAT 相比,AI+crypto 的協議存在明顯的產品與用戶間的鴻溝。大多數 AI 協議還在深耕基礎設施上,重複造輪子——沒有真實用戶和護城河,無法產生 FOMO;
-
模型演化潛力:ToT 正在持續演化,未來可能會展現更具啟發性的觀點,這將反映在其價格上;
-
賽道龍頭優勢:$GOAT 是 AI+Memecoin 賽道的龍頭,其未來的發展軌跡將在很大程度上定義 AI Memecoin 的上限,除非出現更為自主且高性能的模型;
-
交易所上幣機會:$GOAT 尚未在一線交易所上幣。
AI 的自主性創造了一種深淵,當你注視它時,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它的深邃與潛藏的危險令人無法自拔,深陷其中。AI 疊加 Memecoin 完成洗腦式傳播,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