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落落
近日,全球知名投行摩根大通 「計劃接受全球機構客戶將其持有的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為貸款抵押品 」 ,這一消息再次被加密行業視為 「 機構認可 」 的重要風向標。
事實上,比特幣領銜加密資產市場上半年漲幅的背後,機構投資人正是重要 「 推手 」 。隨著 ETH 、 SOL 、 BNB 被納入一些上市公司的資產儲備甚至被多家公司作為財庫標的後,機構市場再次顯示了強勁的增量潛力。
根據安永 -Coinbase 聯合發布的《 2025 年機構投資者數字資產調查報告》顯示,資產管理公司、對衝基金、私人銀行、風投基金、家族辦公室等在資產配置決策有影響力的機構投資者,都對加密資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報告指出 86% 的受訪機構投資者已持有數字資產敞口,並計劃在 2025 年後進一步擴大配置。
機構投資人的入局,一定程度上和多個司法管轄區對加密資產合規化監管的進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 Coinbase 、 Binance 等全球頂級的加密資產交易所也在增加並優化機構客戶的投資工具,以求站穩 「 機構牛 」 的風口。
機構對加密資產投資需求激增
「 機構需求推動創紀錄的增長。 」2025 年 10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 CME Group )在第三季度加密資產市場洞察報告中披露,其加密資產期貨和期權交易量突破 900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下半年,全球知名加密資產交易平臺 Binance 則加緊推出了多項針對機構客戶的服務。
今年 7 月, Binance 推出機構借貸業務,為機構客戶提供現貨、全倉槓桿和統一帳戶之間的交叉抵押功能。緊接著 Binance 對外宣布,為合規機構設計的 Binance 三方託管服務,將在年底前免除質押資產的手續費。
自 9 月 30 日開始, Binance 面向機構推出的加密即服務( CaaS )解決方案,將向成熟的持牌銀行、券商和交易平臺開放早期訪問。
Binance 的一系列動作,快速應對了當前激增的機構加密資產配置需求。
《 2025 年機構投資者數字資產調查報告》顯示, 59% 的機構受訪者計劃將超過 5% 的資產管理規模配置到加密資產;機構的配置也不僅僅是持有比特幣( BTC )、以太坊( ETH )、瑞波( XRP )、 Solana ( SOL )等主流加密資產,還會深入質押、借貸、衍生品等 DeFi 場景,有 57% 的受訪者將代幣化資產也納入了 「 計劃配置 」 的範疇內,以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
   
 
機構配置加密資產環比變化
目前,傳統資產管理公司和對衝基金是最主流、資金量最大的一類機構客戶。
根據公開消息,對衝基金如 Bridgewater (橋水)、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等,已經將加密資產作為其全球宏觀策略的一部分,用於對衝法幣貶值,或納入投資新興資產類別; Millennium Management 這樣的多策略對衝基金可能會交易加密資產以獲取早期收益。
而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和資管機構則開始為機構客戶提供加密資產衍生品,如期貨、期權、掉期交易,並代表客戶在交易所執行大宗交易; BNY Mellon (紐約梅隆銀行)、 State Street (道富銀行)則進入數字資產託管服務市場。
正如 BinanceVIP 及機構業務負責人 Catherine Chen 描述的那樣, 「 數字資產的需求增長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傳統金融機構再也無法袖手旁觀。然而,從零開始構建加密資產服務體系既複雜又昂貴,而且風險很大。因此,我們創建了 『 加密資產即服務 』—— 一種為機構提供值得信賴的即用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
早在 2018 年 5月,美國加密資產交易平臺 Coinbase 就開始推出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產品,宣稱 「 已有超過 100 家對衝基金宣布計劃交易和投資加密資產 」 ,這表明機構客戶對數字資產興趣從 7 年前產生。 Coinbase 也順勢在當時推出了機構級別的託管服務平臺,並在隨後幾年間增加適配機構的產品。
毫無疑問, Coinbase 、 Binance 等頂級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已然成為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新金融的重要橋梁。
對於處於加密資產產業鏈較頂端的交易平臺來說,獲得廣泛的機構客戶認可,不僅意味著龐大的託管規模及交易體量,更重要的意義是證明區塊鏈支撐的新興金融能夠得到廣泛採用。
Binance 如何建立機構信任?
想要獲得資管公司、對衝基金、銀行的青睞,交易所們就要滿足機構們的需求。
《 2025 年機構投資者數字資產調查報告》顯示,機構願意配置加密 / 數字資產的前三大原因依次為 「 收益高於其他資產類別 」 ( 59% )、 「 投資創新技術 」 ( 49% )、 「 對衝通脹 」 ( 41% );而主要的顧慮包括監管不確定性( 52% )、波動性( 47% )、資產託管安全性( 33% )。
由此可見,合規、安全仍然是機構入局加密資產最關心的要素,也是加密資產交易平臺承接機構客戶時首要解決的信任問題。
在預計 32.8 億美元規模的全球託管市場中,並非所有平臺都能提供真正的機構級安全保障,以及明確的監管支持,因此持牌合規的機構級託管服務就至關重要。
目前,諸如 Anchorage Digital 、紐約梅隆銀行、 Sygnum Bank 等頂級託管機構都擁有強大的監管保護,包括 OCC 、 NYDFS 、 FINMA 許可證,以及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全面審計,這讓他們成為對衝基金、主流經紀商、流動性提供商、 Fintech 公司首選的託管機構。
Binance 在構建機構客戶服務體系時,就優先選擇解決合規和安全需求,早在 2023 年 12 月, Binance 就推出了加密貨幣交易所行業首個銀行三方合作模式,允許投資者將交易抵押品存放在交易所外,同時繼續在 Binance 平臺上無縫交易。其中, Sygnum Bank 就是 Binance 的三方銀行合作夥伴之一。該數字銀行集團持有瑞士銀行牌照,同時在新加坡擁有 CMS 和主要支付機構牌照,與 Binance 合作為對衝基金、經紀商等機構客戶提供託管與交易服務。
Binance 於 7 月開始支持代幣化現實資產( RWA ),例如 USCY 和 cUSDO ,允許機構客戶除了持有法幣、政府債券等傳統抵押品外,還可以通過三方銀行合作夥伴持有這些具有收益的代幣化資產。
今年 8 月,據金融時報報導,西班牙銀行 BBVA 也與 Binance 達成三方銀行協議,允許客戶將其數字資產存儲在加密資產交易所之外帳戶,增加了資產安全託管選擇。在新的架構下, BBVA 將客戶資金以美國國債的形式託管,而 Binance 則接受這些國債作為交易抵押品。
這種架構沿襲了傳統金融市場長期採用的模式,大大降低了交易對手方風險。通過分離託管與執行,機構能更好地協調加密資產管理與內部風控及外部合規的要求,既無需共享資產,也不會失去控制權。
在安全構築信任的同時, Binance 也針對 VIP 和機構的交易需求構建了全維度的產品,包括大宗交易服務、衍生品、機構借貸等等。
到了今年 9 月, Binance 又推出了 「 加密資產即服務 」 ( Crypto-As-A-Service 即 CaaS )解決方案,試圖從體驗層面捕獲更多的傳統機構客戶。
   
 
Binance推出CaaS解決方案
Binance CaaS 解決方案專為計劃大規模進入加密資產市場的受監管大型金融機構打造,將交易、流動性獲取、託管、合規與結算等多重功能無縫集成至機構自身的平臺體系中,從而免去了從零開發複雜基礎設施的高昂成本與技術負擔。
與業內其他服務提供商相比, Binance CaaS 的核心創新在於:它將 Binance 的全球訂單簿訪問能力與機構的內部流動性相結合,使機構能夠以 「 最佳價格匹配 」 的方式,在自身客戶間直接撮合訂單。
這種對內部流動性的高效利用,不僅顯著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由於與 Binance 底層基礎設施的深度集成,即便機構內部訂單規模有限,仍可直接接入 Binance 全球現貨與期貨市場,從而實現一致的執行體驗與緊密的價差表現。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 Binance 機構客戶註冊量同比增長 97% ,日均交易量已達到 880 億美元。 Binance 如此重視機構客戶,不僅出於市場份額的考量,也與其推動 「 金融包容性 」 的長期戰略目標息息相關。
Binance 執行長 Richard Teng 表示,推動加密資產大規模採用,除了需要健全的監管與合規體系外,機構採用正成為關鍵驅動力。 「 想想外匯、大宗商品、股票和債券,總是首先是機構採用層,然後是企業、高淨值個人,最後是散戶。 」
他指出,從去年開始,行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美國率先批准加密資產 ETF ,隨後全球範圍內的批准陸續展開。 「 最終,它賦予了加密資產應有的信譽,我們看到了採用方面的急劇增長。富達、貝萊德、嘉信理財甚至摩根大通都從加密資產的懷疑論者變成了現在的信徒,並提供加密產品。所以,機構浪潮正在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