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 Meme 幣的「皇帝新裝」

文章作者:Heart 文章編譯:Block unicorn

這次採訪揭示了許多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但從未公開承認的常見做法,以及這些做法的傳播範圍。

但在我看來,它也觸及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話題,涉及到 Meme 幣和純粹基於炒作的幣的發行,這些話題超出了採訪中描述的犯罪行為,我認為這些話題值得在這個領域進行更廣泛的討論。

或者,這更像是「皇帝的新裝」時刻,一層面紗被揭開,無法再遮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亮點:

  1. 大多數的「大型 Meme 幣」發行,通常是在私下交易達成後才會進行,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供應量會以低於發行市值的價格購買或贈送給 KOL 和其他實體。

  2. 由於涉及到大量擁有不同目標和歸屬的人員,早期關於這些代幣/交易的信息有時會「洩露」給未參與交易的其他方。

  3. 從 Hayden Davis 本人嘴裡說,「那你怎麼賺錢呢?」,也就是說,所有這些實體堅信,賺大錢的唯一方式就是成為一個操控遊戲的內部人士,這裡沒有公平,沒有為被排除的人提供的機會。

  4. 部分原因是第 2 點(信息洩露),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一旦代幣在公共區塊鏈上部署且 CA 地址存在,便會有大量技術熟練、資本充足(數百萬美元)的狙擊手,在代幣誕生的幾秒鐘內就能搶佔大量供應量,而這些人和「團隊」沒有任何關聯,他們只會毫不猶豫地通過拋售代幣來摧毀 K 線。

  5. 到目前為止,「團隊」對第 4 點問題的回應是自己進行狙擊(我相信是按佣金),以此「限制」其他狙擊手可以搶佔並拋售的供應量。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並不認為這不道德,或者說這是「保護」散戶和 K 線。

  6. Hayden 提到一個灰色地帶,表示這種供應/流動性(也通過從 Meteora 等的流動性池中部分「拉取」)被認為是「金庫」,用於維持 K 線的中長期穩定,但也是團隊從中獲取利潤的來源。似乎這裡有大量資金混合,且「散戶」被蒙在鼓裡,根本不了解這些資金的真正用途。

  7. 「有機」的 Meme 幣大多正在死去,或者已經死掉然後被賣盤(通常由相同類型的團隊接手)。

  8. 這些管理大型炒作發行的團隊希望看到幣種存活幾個月,「最好是 1 到 2 年」,但現實情況是,幣種通常撐不過幾天。他們主要把原因歸咎於第 4 點(狙擊手)。

  9. 這些內部人士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共同的憤世嫉俗,他們認為整個加密貨幣世界,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實用性或應用場景的,是一個零和遊戲,目的是找到一個更大的傻瓜來接盤,而這只是最大化提取價值的遊戲。根據 Hayden 的說法,這是「從上到下的,甚至包括比特幣」。

  10. 他們有一種扭曲的道德觀,認為,既然傳統資本市場(股票等)被視為「操控和腐敗」,儘管有所有的監管和法律,那麼單單挑出加密貨幣的「操控」就顯得虛偽。認為加密貨幣可能是建立更公平遊戲場所的新領域的觀點被認為是幼稚和天真。

如我上面所說,儘管採訪中承認了廣泛的犯罪行為,但在我看來,這些觀點在公開的加密貨幣討論中大部分未得到回應,至於「解決方案」,似乎也非常稀缺、烏託邦式,或者這些問題本身被輕描淡寫地視為非問題。

首先,區塊鏈的公開透明性質使得,一旦一個代幣的 CA(合約地址)建立,搶先搶購這個幣的行為就成了「解決的遊戲」,參與者有著技術知識和幾乎無限的資本。基本上,散戶想在低市值時購買幣種的機會幾乎為零,除非是一個「死」幣,你幸運地碰上了之後有人買盤再做炒作(通常還是會先被內部人士撈走)。

這是一個大部分未得到解決的問題,任何即便是出於善意想要直接在公開市場上公平發行的幣種(即不 經過私人投資輪次)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但即便是那些,也可能在 TGE 時被狙擊)。

有一些可能的補救措施和變通方法,我個人尚未看到被驗證過的,比如在 Pumpfun 上批量部署 50 個代幣,然後在綁定和達到足夠市值後才公布真實的 CA 地址。這將迫使狙擊手分散他們的資本,或者寄希望於運氣選對 CA,從而減少對散戶的傷害,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外,還可能受到內部人士洩露真實 CA(可能賣給狙擊手等)的影響。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普遍的懷疑態度

這一點或許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甚至更多!)來探討,但基本上,本輪周期的主題是幻滅。

在我看來,大多數參與者,尤其是新加入者,對於加密貨幣實現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承諾並不樂觀。DeFi的願景是讓人們成為自己資金的真正掌控者,無需第三方中介即可進行操作,同時不受國界限制和額外費用的束縛。然而,如今加密貨幣更多地被視為一個蠻荒的西部賭場,沒有任何代幣被視為無辜的,它們都被看作是純粹的投機資產,缺乏實際支持或用途。一切都像是一場零和遊戲,我要賺一美元,你就得虧一美元,而我們都在玩一場「更大的傻瓜」遊戲,直到音樂停止。

我補充一句,很難責怪他們,因為即使我們將以太坊視為邁向「世界計算機」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其智能合約的第一個成熟步驟,這項技術和這個行業如今也有著接近 15年 的歷史了。儘管有幾個值得尊敬的協議滿足了成千上萬用戶對 DeFi 的需求,但在科技和金融領域,15 年是一段漫長的時間。我認為我們可以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兌現」其承諾。

但我看到,太多的關注和口水被浪費在犯罪行為、資金損失和道德缺失等問題上,而很少有人討論一個事實:我們現在已經「足夠成熟」去問自己,我們真的在構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嗎?我們真的在提供或構建一種替代方案,來擺脫傳統金融、銀行和機構的束縛嗎?

還是說,我們最終真的只剩下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傳統金融資產,而加密貨幣領域的其他部分則淪為一片荒原,充斥著試圖從毫無頭緒的絕望個體身上榨取錢財的強盜?

或者我們真的只剩下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傳統金融資產,而其餘的空間則是一片荒地,土匪試圖從毫無頭緒的絕望的個人身上榨取錢財?

  • Related Posts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作者:Stephen Katte,CoinTelegraph…

    GMGN聯合創始人 Haze的·演講

    Haz e: 大家好,我是Haze,來自GMGN交易產品,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 views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 views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5 views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4 views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9 views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Nubit、Babylon與Bitlayer究竟誰更「正義」?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8 views
    Nubit、Babylon與Bitlayer究竟誰更「正義」?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