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穩定幣草案》正式生效 解析香港數字資產監管

作者:趙啟睿、Lynne

「香港搭建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及其先行的沙盒用例實踐,清晰的呈現了創新如何在合規的框架內實現穩健發展的具體路徑。正如《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中所言,香港正不斷構建一個「值得信賴和著重創新的數字資產生態圈」,並將持續鞏固其在全球數字資產領域的領先地位,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創新中心。」

1、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歷程

1.1 序曲:大陸的「暫停鍵」與全球的「快進鍵」 (2017-2022)

2017年,中國內地對虛擬資產市場採取了全面叫停的政策,按下了數字資產發展的「暫停鍵」。當年9月,中國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全面叫停了首次代幣發行(ICO)活動,並關閉了境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旨在有效出清市場風險。此後,內地進一步加強了對「變相交易」和「場外交易」的打擊力度,並於2021年9月明確將虛擬貨幣相關的所有業務(包括交易、兌付、中介、廣告等)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這一系列高壓監管措施,有效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風險可控性。

而,這種嚴格的 「封鎖」在無意中成為全球加密產業的「催化劑」,引發了人才、資本和項目「出海」的浪潮。 大量原本活躍在內地的Web3創業者、技術團隊和資金開始尋求海外的合規發展空間, 加速了Web3理念在全球範圍內的播種和擴張。

在內地實施嚴格監管的同時,香港的角色則更為審慎和微妙, 它既是避免風險外溢的「防火牆」,也悄然成為了觀察全球Web3發展的「觀察哨」。 為了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同時鼓勵金融科技創新,香港金管局於2016年9月率先推出了「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隨後SFC和保險業監管局(HKIA)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沙盒,並在2017年升級為「沙盒2.0」實現跨界別協調運作。而在同年9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就首次就ICO發表聲明,指出若代幣具有「證券」屬性,則可能受到《證券及期貨條例》的規管,強調「實質重於形式」的監管原則。此後,SFC持續關注虛擬資產基金經理和交易平臺的運作,並於2018年啟動了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允許企業在受控環境中測試其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包括與虛擬資產相關的業務。

而在應用層面,香港政府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例如,在2020年完成了4個區塊鏈試點項目,涵蓋了商標轉讓、環境影響評估、醫藥製品追溯性以及公司文件存檔記錄等政府服務範疇,以探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行性和效益。2022年6月,政府進一步推出了「共用區塊鏈平臺」,並計劃開發更多通用服務和參考程式模塊,以協助各政策局/部門開發更多區塊鏈應用。

此外,香港還積極探索央行數字貨幣(CBDC)和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香港金管局於2021年6月啟動了「數碼港元」項目研究,並在2022年1月發布了《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提出了穩定幣監管框架的構想。香港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於2021年合作完成了「Project Genesis」項目,旨在試驗在香港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2022年,香港政府還親自參與了香港金融科技周的NFT發行試驗計劃,旨在測試虛擬資產帶來的技術效益。

這一時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的是,在金融與經濟戰線同中國人民堅定站在一起的香港,為何在大陸嚴加監管的時候,低調地籌備和研究虛擬資產的監管框架呢? 儘管在政策上起步相對較慢,但憑藉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深厚底蘊、強大的傳統金融業基礎以及專業的金融服務能力,為未來更積極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1.2 棋局的關鍵:香港的「落子」與戰略意圖 (2023-2025)

2022年末至2023年,香港數字資產監管政策迎來標誌性轉折,這被視為香港在這場全球數字經濟戰略棋局中的關鍵「落子」。2022年10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首次明確提出將「積極推動」虛擬資產生態發展,標誌著監管思路從「風險導向」轉向「機遇導向」。緊接著,2022年12月7日,《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獲得香港立法會通過,正式建立了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強制發牌制度。該制度於2023年6月1日生效,允許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ATP)在遵守嚴格投資者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向零售投資者提供服務。此後,香港進一步批准了虛擬資產現貨ETF,使其成為亞太區最大的虛擬資產ETF市場。截至2025年6月,SFC已向10家VATP正式發牌,另有11家機構正在申請中。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還指定《穩定幣條例》將於2025年8月1日正式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數字資產的監管框架。

選擇此時「開門」,筆者解讀其為國家層面的一次 高層 戰略選擇。 在全球加密市場經歷了一輪野蠻生長和風險暴露(如FTX、LUNA等事件)後,市場對合規、透明和信任的需求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此時,由香港作為「橋頭堡」,代表中國以「合規」、「可控」的模式入場,收攏全球數字資產資源,爭奪下一代金融科技話語權,無疑是最佳時 香港獨特的「一國兩制」框架使其能夠平衡國際金融中心的使命與內地金融安全的考量。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指出,該條例建立了「基於風險、務實且靈活的監管環境」,為香港的穩定幣及更廣泛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提供了健康、負責任且可持續的發展條件。其目標是憑藉完善的監管架構和生態系統,大幅提升對全球Web3人才、資金及項目的吸引力, 以賦能實體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新質動力。 從而將香港從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向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創新中心,並鞏固其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橋頭堡和「超級聯繫人」的戰略地位。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對Web3.0的態度不只是監管,而是要取得平衡,確保市場完整性同時不扼殺創新。

香港的「先行先試」政策也得到了內地城市的積極聯動與呼應,預示著「港區試點,內地聯動」的潛在模 例如,螞蟻數科已將香港列為其海外總部,並成功通過監管沙盒測試。其RWA(真實世界資產)通證化實踐獲得驗證,如朗新集團與螞蟻數科合作完成國內首單基於新能源實體資產的RWA項目,以及協鑫能科攜手螞蟻數科完成了基於光伏實體資產的RWA,這些項目均通過香港金管局的Ensemble項目沙盒公布。這些案例表明,香港的監管清晰度和國際開放性,正為內地企業在合規前提下參與全球數字資產市場提供重要通道。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曾聖鈞和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關振球發布的報告認為,可以總結香港穩定幣試點經驗,加強離岸人民幣掛鈎穩定幣的研究。此外,香港特區政府自身也發揮了引領導向作用,例如在2022年發行了NFT,隨後在2023年成為全國首個政府發行代幣化政府綠色債券的地區,並在2024年發行了第二批代幣化政府綠色債券。 這種戰略協同不僅促進了香港數字資產生態系統的發展,也為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連接搭建了新的橋梁。

2、香港數字資產「雙峰監管」框架

香港的數字資產監管體系以其「雙峰監管」(Twin Peaks)模式為核心特徵,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與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兩大機構分工協作,共同構建了一個既鼓勵金融創新又嚴守風險底線的監管環境。此模式的精髓在於清晰的權責劃分:SFC聚焦於虛擬資產的「投資」屬性,而HKMA則專注於其「支付」功能。下表將系統性地闡明兩大監管機構的職能、法律依據、管轄範圍及監管基調,為理解香港的監管藍圖提供一個一目了然的指南。

0F4VZsxeENiqoV18d0Y0OczwPbi8qorzClsHKPsh.jpeg

表:核心監管機構權責對比

香港SFC與HKMA通過明確的職能劃分與緊密的合作(如籤署諒解備忘錄),形成了一個協同互補的監管格局 SFC作為證券市場的守護者,將成熟的投資者保護原則延伸至虛擬資產投資領域;而HKMA作為金融體系的中樞,則確保支付型代幣的創新不會動搖香港的貨幣根基。這種雙峰並立、權責清晰的模式,共同構成了香港發展成為全球領先虛擬資產中心的堅實制度保障。

3、VASP牌照與穩定幣發行 監管核心解析

香港的虛擬資產監管框架,其核心由兩大支柱構成: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牌照制度,以及穩定幣發行監管。本部分將深入解讀這兩大框架的要點與監管邏輯。

3.1 VASP牌照制度:為交易平臺劃定紅線

自2023年6月1日起生效的VASP牌照制度,是香港監管虛擬資產交易的核心。該制度要求,所有在香港運營或向香港投資者展業的中心化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ATP),無論是否交易證券型代幣,都必須強制持牌。這一舉措旨在將所有相關平臺納入統一、嚴格的監管體系。

1.投資者保障:知情、懂險、可承受

為保障零售投資者,監管機構設置了多重門檻。平臺在為零售客戶開戶前,必須評估其對虛擬資產的知識水平,並進行充分的風險披露。在推薦交易時,平臺還需確保該建議符合客戶的個人情況。其背後的邏輯十分清晰:確保投資者在入市前「知情、懂險、可承受」,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此外,證監會還保留對高風險虛擬資產設置投資上限的權力,為零售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再加一道防線。

2.客戶資產安全與財務穩健

鑑於FTX等平臺因濫用客戶資金而崩潰的教訓,香港在客戶資產安全上設立了全球頂級的嚴格標準。

  • 資產「硬隔離」 核心要求是,平臺須將客戶的虛擬資產交由獨立的第三方託管機構(通常是香港持牌的信託公司),並遵循98%冷存儲、2%熱存儲的行業最佳實踐,此舉旨在最大限度地杜絕平臺挪用資產的可能。客戶的法定貨幣也必須存放在獨立的信託或指定帳戶中。

  • 財務高門檻 平臺不僅要有不低於500萬港元的實繳資本和300萬港元的流動資金,還必須儲備足以覆蓋至少12個月運營開支的流動性資產。這確保了平臺具備抵禦市場風險和持續運營的能力,避免因自身財務問題損害投資者利益。此外,平臺還需為客戶資產購買經證監會認可的保險。

3.反洗錢/反恐怖融資(AML/CFT)

虛擬資產的匿名性和跨境特點,使其易於成為非法活動的溫床。因此,VASP牌照要求平臺必須嚴格執行「認識你的客戶」(KYC)、客戶盡職調查(CDD)等AML/CFT措施。這包括持續監控交易、上報可疑活動,並鼓勵使用區塊鏈分析工具來提升追蹤能力。這些規定旨在提升交易的透明度,打擊金融犯罪,維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與金融體系的完整性。

4.代幣上架與交易範圍

為從源頭控制風險,平臺必須設立獨立的代幣審查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對所有計劃上架的代幣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評估其合法性、安全性、團隊背景乃至技術基礎。監管明確規定,只有那些非證券性質且被主流指數納入的高流動性代幣,才能向零售投資者開放。這種審慎的篩選機制,旨在保護投資者(尤其是零售投資者)免受劣質或欺詐性項目的侵害,確保市場的公平與透明。

5.禁止業務活

為確保平臺的中立性,VATP被禁止為其自有帳戶進行自營交易,核心目的是防範平臺與客戶之間的利益衝突。此外,當前指引仍禁止平臺發行或交易虛擬資產期貨及相關衍生品。這體現了監管機構在面對複雜高風險產品時的審慎態度,優先保障市場穩定。證監會表示將在未來適時審查,考慮向機構投資者開放此類產品的可能性。

3.2 穩定幣監管框架:為「準貨幣」立規

穩定幣監管是香港打造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關鍵一步,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主導。相關條例草案已於2025年5月21日通過,並將於同年8月1日正式生效。

1.聚焦法幣掛鈎穩定幣

監管框架的核心目標是與一種或多種法幣掛鈎的「指明穩定幣」,因為這類資產具備支付潛力,其穩定性直接關係到金融安全。基於Terra/LUNA崩潰的教訓,缺乏實體資產支撐的算法穩定幣被明確排除在監管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該監管具有域外效力:無論發行人在何處,只要其發行的港元穩定幣觸及香港用戶,就必須遵守香港的牌照規定。

2.確保「穩定」二字名副其實

要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發行人必須獲得HKMA的牌照。核心要求圍繞著「穩定」和「可信」展開:

  • 1:1全額儲備 必須以高質量的流動性資產提供百分之百的儲備金支持。

  • 透明可 儲備金必須接受定期的第三方審計並向公眾披露。

  • 穩健運營 必須建立可靠的贖回機制、嚴格的AML/CFT措施以及確保網絡安全和業務連續性的計劃。

這些高門檻要求旨在確保穩定幣隨時可以兌付,防止「脫錨」風險,從而建立市場信心。

3.審慎起步,鼓勵創新

HKMA在牌照發放初期將採取極為審慎的態度,預計僅發放少量牌照,且要求申請人必須證明其穩定幣具備明確、真實的應用場景。

香港設立了「沙盒」機制允許有意向的機構在受控環境中測試其業務模式和風控能力。這一「審慎發牌+沙盒試行」的策略,旨在確保首批持牌機構具備標杆作用,同時為監管和市場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最終推動穩定幣在支付、跨境匯款等領域的合規應用,鞏固香港的金融創新地位。後一章節,我們將繼續分析這一機制是如何運行作用的。

4、從申請人視角 看監管沙盒全景流程

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領域的核心策略,是其精心設計的「監管沙盒」機制,這不僅是一個監管工具,更是一個促進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發展的戰略平臺,旨在擁抱金融科技創新與維護金融穩定、保護投資者之間尋求平衡。 香港的「監管沙盒」本質上是一個「監管與創新的對話機制」與「風險隔離的試驗場」。

這一過程並非簡單的牌照申請,而是一個漫長、嚴謹且充滿深度互動的「共同進化」旅程。它對申請者的資本、技術、合規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個流程的設計 體現了香港監管機構的 嚴謹性、互動性與穿透性

1.準備為王(申請階段): 此階段的重點在於內部的「精雕細琢」。HKMA期望申請者在正式提交前,就已完成高度成熟的商業模型設計、技術系統建設和合規框架搭建。這實際上將大部分準備工作前置,確保進入沙盒的是有充分準備的、高質量的參與者。

2.深度互動(測試階段): 盒遠非一個被動的觀察期,而是一個監管與創新深度碰撞、共同演進的「實驗室」。通過指派「個案官員」、建立「聊天室」機制以及要求持續的數據共享和匯報,HKMA得以深入了解創新業務的實際運作風險,而企業也能在監管的指導下,及時調整和優化其方案,降低最終不合規的風險。

3.高標畢業(評估階段): 「畢業」門檻極高,評估標準直指金融穩定的核心——儲備金、贖回機制、風控體系和技術安全。從「原則性批准(AIP)」到「正式牌照」的設計,更是為最終的市場準入設置了最後一道保險,確保所有承諾的資本和系統都已完全到位。

這一嚴謹的流程並非單純的監管關卡,它更構建了一個監管機構與創新企業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其產生的實際效果是雙向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XdGDfSea2Aq8PhHry97M8Zy09iMy2wpywUn5gwXX.jpeg

總而言之,香港的監管沙盒機制,特別是針對穩定幣發行人的路徑設計,是其數字資產監管框架中最具戰略遠見的組成部分。 它超越了傳統審批的單向度模式,創造性地將「嚴格監管」與「前沿創新」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融為一體。

通過這一精心設計的流程,香港不僅為市場設定了全球領先的合規標準,更建立了一個動態的、自我優化的監管與產業互動生態。這既是在為自身的金融穩定保駕護航,也是在向全球宣告:香港有能力、有智慧駕馭數字金融的未來,並致力於成為全球虛擬資產領域最安全、最規範、也最具活力的樞紐。這個「雙向賦能」的沙盒,正是香港構建其全球數字金融領導地位的基石。而在文章的第五部分,我們將進入到沙盒內部,以剖析這個動態的互動過程。

5、監管沙盒 ——通往合規路徑下的典型案例

本章通過剖析香港數字資產領域監管沙盒的實踐案例,揭示監管視角下的核心考量,試圖把握香港在擁抱web3創新進程中的「發展脈搏」。

5.1 穩定幣監管沙盒:務實先行、解決痛點

2023年7月,香港金管局就實施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開展諮詢及宣布推出沙盒安排。2024年7月,金管局公布首批進入沙盒的參與者名單,包括 京東幣鏈科技(香港 圓幣科技 ,以及由 渣打銀行(香港) 、安擬集團和香港電訊 組成的聯 合體。首批三家均計 劃首先發行與港元掛鈎的穩定幣。

  • 京東幣鏈科技(香港) 根據京東幣鏈ceo劉鵬介紹,其穩定幣項目(JD-HKD)主要聚焦於 跨境支付 投資交易 零售支付 三大實際使用場景。 通過直接獲客與非直接獲客(如與合規批發商合作)拓展跨境支付場景用戶,與全球合規交易所合作拓展投資交易客戶。在零售支付方面,首先在京東全球購港澳站落地,供用戶率先在京東港澳地區的電商業務中使用穩定幣支付帳單 在具體策略上,京東將針對不同行業「量身」打造穩定幣支付方案,同時結合京東國際物流場景,將出海的中小企業訂單倉庫等數據上鏈,提高企業的支付與融資效率。據報導,京東旗下京東幣鏈已註冊 「JCOIN」 及 「JOYCOIN」,市場普遍認為這兩個名稱將用作其穩定幣。

  • 圓幣科技 作為由香港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創辦的公司,圓幣科技即將推出港元穩定幣HKDR,主要面向三大業務場景: 跨境貿易、虛擬資產交易和RWA 依託其母公司已獲得的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以及HashKey Exchange、Cobo數字資產託管商、連連支付等股東及合作夥伴 在web3、託管、支付、交易領域積累的基礎和渠道 ,通過生態協同優勢,圓幣科技有望布局web3生態支付的全鏈路,實現web2與web3的無縫連接。

  • 渣打銀行、安擬集團和香港電訊聯合體 安擬集團作為原生web3領域的實踐者,負責原生web3應用場景開發,渣打銀行作為港元發鈔行帶動銀行客戶資源,香港電訊擁有電子支付程序Tap&Go,聚焦零售端客戶觸達。 三方通過聯合申請,達到穩定幣推廣、規模化流通和應用的最大化,實現傳統銀行客戶、傳統支付客戶以及web3用戶的全覆蓋。 應用場景上,包括web3遊戲中的虛擬資產交易、傳統金融中的跨境貿易與金融結算等。

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再次表示,至今與其接觸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的數十家機構,很多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缺乏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更遑論風險管控的意識和能力。部分能夠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建議其毋需成為發行主體,而是與發行方合作,提供應用場景。 總體而言,金管局只會批准數個穩定幣牌照,「可能會讓不少申請者失望」。

筆者認為,從當前入盒的穩定幣發行方來看,金管局在穩定幣發行人的考量有以下三點: 一是重點考察發行方是否有真實應用場景 ,尤其是在跨境貿易、電商、金融等實體經濟服務領域,能否利用穩定幣技術優勢在交易中提高支付效率及其他金融便利。 二是是否具有金融風險管理意識與能力 ,能夠確保建立適當的投資者保護措施。 三是控制總體發牌數量 ,避免因缺少前兩點必要前提條件造成的金融風險與競爭資源浪費。

5.2 Ensemble沙盒:創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促進代幣化應用

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宣布開展Ensemble項目,以 促進利用批發層面央行數字貨幣(wCBDC)進行銀行間代幣化存款結算,及利用代幣化貨幣進行代幣化資產交易 。同年5月,成立Ensemble項目架構工作小組,與業界共同建立標準和提出建議,以促進wCBDC、代幣化貨幣和代幣化資產之間的互通性。8月,香港金管局公布了Ensemble項目的第一階段進展,並對四大代幣化主題用例進行了介紹,包括 固定收益和投資基金、流動性管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及貿易和供應鏈融資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 「Ensemble」項目是建設關鍵架構的工程,將推動代幣化生態系統在新一階段發展的規模化,是香港創新金融基礎建設設施的核心 在批發層面對央行貨幣和銀行存款進行代幣化將為整體的代幣化工程注入強大動力。代幣化貨幣和存款,是全面釋放代幣化潛力的前提。

近一年以來,Ensemble項目已陸續公布諸多用例,本章將選取重點展開介紹。

1.綠色和可持續金融

螞蟻數科是綠色 和可持續金融、貿 易和供應鏈金融兩個重點領域的重要參與方,並落地多個用例。除螞蟻數科合作的三個用例外,華潤隆地「充美好」電動汽車充電站代幣化案例同樣入選香港Ensemble項目,業務模式與朗新科技類似。本節以螞蟻數科合作的三個用例展開。

  • 充電樁行業 RWA(與朗新 科技 合作) 朗新科技是國內領先的能源科技企業,其開發了多款能源數位化產品及新能源網際網路平臺。例如: 與支付寶等入口合作的生活繳費平臺 ,為超過4.5億表計用戶提供水電燃熱等公用事業的「查詢·繳費·帳單·票據」線上服務; 新耀光伏雲平臺 ,通過分布式光伏平臺運營,廣泛連接各類電站,聚合餘量上網的綠電交易; 旗下新能源聚合充電平臺——新電途 ,構建充電「AI數智樞紐」,連結新能源車需求與超200萬充電設備。由此可見,朗新並非是傳統意義上利用數位技術轉型的新能源企業,而是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數位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即「專注於公用事業領域業務信息化系統的技術與服務供應商」。

本次首單充電樁行業RWA,融資金額達到1億元人民幣。 由朗新集團將新電途平臺上運營的部分充電樁作為支撐資產,基於可信數據在區塊鏈上發行「充電樁」數字資產,每一個數字資產代表對應充電樁的部分收益權。 其中螞蟻鏈inside產品模塊提供數據上鏈技術支持。新電途上接入的本地、中小型充電站,面臨著中小型企業相似的融資難題,如主體信用低、銀行融資難等,但也具有熟悉本地資源、市場拓展與運營模式靈活的優勢。通過設備運營數據上鏈,該項目有望為平臺上數千家中小型儲能、充電樁運營商提供建設、運營支持,幫 助儲能、充電運營商等能 源企業盤活存量優質資產。

  • 光伏 產業 RWA(與協鑫能科合作) 螞蟻數科進一步攜手協鑫能科,成功完成了基於光伏實體資產的RWA,涉及金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協鑫能科旗下以戶用光伏業務為基礎的「鑫陽光」品牌,開展包括戶用光伏系統的產品研發、市場銷售、工程建設、職能運維等一體化的完整業務體系。 協鑫能科將位於湖北省、湖南省的82MW左右「鑫陽光」戶用光伏作為RWA支撐資產,通過區塊鏈技術和loT技術結合,將戶用光伏項目自身價值、運營、收益等數據打包存儲在區塊鏈上,形成數字通證。

  • 兩輪換電業務RWA(與巡鷹集團合作) 將安徽巡鷹新能源集團運營的全國範圍內約4000個電瓶車換電櫃和1.6萬個鋰電池作為指定資產,面向私募市場發行,融資2000萬人民幣。 結合loT和區塊鏈技術,將換電項目自身價值、運營、收益等數據儲存在區塊鏈上,形成數字代幣,以盤活存量資產、加速資金回籠,同時增強換電資產流動性和交 性。

通過螞蟻數科合作的三例新能源RWA案例可以看到一些共性:

一是 相較於農產品、房產、餐廳運營等需要人為幹預的運營資產,新能源行業充換電的資產具有已接入電源和網絡的先天優勢,能夠在沒有人員幹預的情況下自主運行、上傳數據,排除了有些評論認為「僱傭一個月10萬的保潔阿姨擦拭設備」作為運營費用,損害投資人權益的情形。

二是 相較於底層資產以大型公司作為融資主體的直接融資,和作為信用主體的間接融資方式,RWA融資以項目形式(上述案例中均為大規模(上百萬)個中小型新能源運營終端設備的收益權),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或者說中小企業或運營商的集合體)上提供了新的方案,為海外資金支持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持。

三是 螞蟻數科在其中提供了多項技術,保障投資者權益。例如:loT技術保障資產實時連接,即時跟蹤設備運行動態,AI提升運營效率,資產數據上鏈,保障數據真實可靠等,最終將新能源運營商的充電設備ID、充電設備狀態、充電量、充電金額、充電時間等明細數據與多方同步,讓資產和收益情況透明可見。

根據以上案例,也為後續的RWA產品潛在的底層資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發, 具備網絡化管理、本地運營、已接入電源和網絡、直接產生收益這四大特性的存量資產,具有未來成為RWA支持資產的重大潛力 例如本地共享租賃設備(商場裡自助租賃的兒童車與滑板車)、智能無人零售機、工業領域租賃設備的收益權、智慧停車收益權、邊緣計算節點算力服務租賃收益權等等。

2.貿易和供應鏈融資

跨境貿易中所涉及的國際貿易單證繁多,一個跨洋運輸可能就需要50頁單據和30個相關方,作為重要物權憑證的海運提單,承載了確保貨物交付給最終提單上的收貨人的功能。然而,目前海運提單依然主要依靠紙質傳統方式流轉,2024年電子提單使用比例不足4%。2018年,中遠海運發起成立全球航運商業網絡平臺(GBSN),2021年GBSN在香港註冊成立,同年7月上線首個「無紙化放貨”產品。2022年6月,首個基於GSBN平臺的區塊鏈電子提單——IQAX eBL,獲得國際保賠集團的核准認可。

電子提單(eBL): 螞蟻數科協助金管局在沙盒內搭建了代幣化資產平臺,促進傳統資產與代幣化存款之間的銀貨對付(DvP)交易,使得全球航運業務網絡(GSBN)籤發的電子提單(eBL)可在平臺上進行代幣化交易。並已經滙豐銀行、恒生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促成使用代幣化存款來結算電子提單的轉讓。該方案顯著提升了貿易流程的效率,增強了數據與交易的安全性,同時為解決貿易融資缺口開闢了新途徑。

3.固定收益和投資基金

固定收益和投資基金聚焦於債券和基金的代幣化。在債券市場方面 香港已通過EvergreenHub 就綠色債券代幣化進行探索:

  • 2023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在綠色債券計劃下成功發售8億港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這也是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 該次債券一級發行使用在私有區塊鏈網絡上,以T+1貨銀兩訖(DvP)的方式結算代表債券實際權益的證券代幣和代表對金管局港元法定貨幣債券的現金代幣。由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提供結算,高盛的代幣化平臺GS DAPTM負責交收。其後債券流程(包括息票派付、二級市場交易交收及到期日贖回)亦將以數位化形式在私有鏈網絡上進行。

  • 2024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再次宣布,在香港政府綠色債權計劃下成功發售以港港元、人民幣、美港元及歐元計價,總值約60億港元的數字綠色債券。 該批數字綠色債券使用的結算及交收系統為CMU和HSBC Orion數字資產平臺,也是全球首批多幣種數字債券。

  • 統債券發行或基金買賣的交收程序一般需要2-5個工作日,而代幣化債券及基金支持7*24小時的及時支付和 算,能夠大幅縮短所需要的時間,同時簡化交易流程,消除交收延誤,降低相應的 風險。

  • 2 02 4年8月,在Ensemble沙盒啟動儀式上,香港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沙盒中所進行驗證的債券發行是想要驗證端到端的交易流程,在技術上與此前的代幣化債券並不相同。代幣化金融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針對不同的技術層面進行驗證。由此可推測,前期的發行測試重點在於在區塊鏈網絡及數字資產平臺上的發行與交收環節,後期將驗證債券在更廣泛的不同主體間流轉,由此驗證代幣化綠色債券可實現7*24小時交易相關 技術。

貨幣市場基金方面 滙豐銀行和中銀香港是該主題下的首批參與者之一。根據兩家銀行披露, 目前已實現將存款和金融資產代幣化、代幣化存款和代幣化資產間的交易,以及將存款代幣轉帳至不同金融機構區塊鏈的可行性。

該用例較好體現了Ensemble如何促進銀行間進行傳統金融資產的代幣化轉換與交易,和建設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目標。下圖展示了具體的流程,其中粗箭頭表示沙盒中測試的新技術與交易通道。

圖:ensemble沙盒支持金融資產代幣化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4.流動性管理

流動性管理聚焦於回購協議和財資管理用例,推動銀行為客戶構建以代幣化存款為本的企業財資管理方案。2025年5月,滙豐銀行的代幣化存款基建投入使用,推出香港首個由銀行提供的區塊鏈結算服務。螞蟻國際是首家採用該方案的企業客戶,其下轄公司在滙豐帳戶的存款經代幣化後,通過其內部資金管理平臺Whale向滙豐發出指示代幣化存款轉帳交易,成功完成即時的內部資金調撥。 通過發揮代幣化存款可編程及即時交收的特性,代幣化資金管理方案有望提高更加透明、高效和便捷的企業支付及資金管理方案。

6、未來展望

香港搭建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及其先行的沙盒用例實踐,清晰的呈現了創新如何在合規的框架內實現穩健發展的具體路徑。正如《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中所言,香港正不斷構建一個「值得信賴和著重創新的數字資產生態圈」,並將持續鞏固其在全球數字資產領域的領先地位,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創新中心。

隨著8月1日《穩定幣條例》正式實施生效,亦為香港助推穩定幣應用場景,擴展代幣化產品種類,提升穩定幣和代幣化金融產品的流動性和普及度提供了更堅實的制度基礎與廣闊的發展空間。

展望未來,依託傳統國際金融中心的深厚根基、數字資產領域系統性監管框架的先發優勢,和連接內地與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的天然樞紐地位,香港有望躍升成為全球數字資產的關鍵節點和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核心樞紐,構築起不可複製的獨特競爭力。

  • Related Posts

    白宮加密報告雷聲大雨點小 BTC國家儲備成「畫餅」?

    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加密宣言。 7月30日,白宮甩出一份 …

    香港穩定幣監管落地:政策框架與市場動態全景

    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 香港金融管理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白宮加密報告雷聲大雨點小 BTC國家儲備成「畫餅」?

    • By jakiro
    • 1 8 月, 2025
    • 4 views
    白宮加密報告雷聲大雨點小 BTC國家儲備成「畫餅」?

    香港穩定幣監管落地:政策框架與市場動態全景

    • By jakiro
    • 1 8 月, 2025
    • 4 views
    香港穩定幣監管落地:政策框架與市場動態全景

    Solana上Launchpad混戰:為何新平臺能搶Bonk飯碗?

    • By jakiro
    • 1 8 月, 2025
    • 2 views
    Solana上Launchpad混戰:為何新平臺能搶Bonk飯碗?

    代幣化股票市場分析:利弊考量

    • By jakiro
    • 1 8 月, 2025
    • 3 views
    代幣化股票市場分析:利弊考量

    以太坊基金會:」lean Ethereum」定義下個十年

    • By jakiro
    • 1 8 月, 2025
    • 4 views
    以太坊基金會:」lean Ethereum」定義下個十年

    美國SEC推出「加密項目」 推動金融市場走向鏈上

    • By jakiro
    • 1 8 月, 2025
    • 3 views
    美國SEC推出「加密項目」 推動金融市場走向鏈上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