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烽
歷史性的美聯儲閉門會議,悄然改變了加密貨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位置。10月21日,美聯儲理事克里斯多福·沃勒在美聯儲總部舉行的首屆「支付創新大會」上明確表示,「DeFi行業不再被視為可疑或受到嘲笑,美聯儲將積極擁抱支付創新。」這場被稱為「歷史性」的會議不同尋常——它不再將加密貨幣視為金融體系的邊緣威脅,而是作為未來支付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進行探討。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美聯儲提出了具體的「精簡版主帳戶」概念,為非銀行支付公司提供基礎支付服務,這意味著 穩定幣發行商和加密支付公司有望直接接入美聯儲支付系統,擺脫對傳統銀行的依賴。
一、從懷疑到擁抱,美聯儲的態度巨變
全球支付創新已進入加速期,穩定幣跨境應用、傳統資產代幣化及AI驅動的支付安全技術成為行業焦點。在這一背景下,美聯儲的選擇不是抵制,而是積極參與並引導創新方向。這場會議標誌著美國 監管層對加密資產和AI支付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 美聯儲的立場從過去的警惕與懷疑,轉變為當前的開放與接納,彰顯了其對金融創新趨勢的認可。
理事沃勒在講話中闡述了美聯儲在支付創新中的雙重角色:一是充當召集人解決協調問題,二是運營核心支付和結算基礎設施。他強調,美聯儲正在「展望未來,對代幣化、智能合約以及人工智慧與支付的交叉領域進行實際研究」。這一態度轉變的背後,是美聯儲對當前支付革命形勢的清醒認識。
二、AI與資產代幣化的金融新紀元
本次會議圍繞 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融合、穩定幣商業模式、 AI 在支付中的應用、代幣化產品 四大核心議題展開討論,勾勒出未來支付生態系統的清晰輪廓。
在AI應用方面,ARK Invest執行長Cathie Wood提出, AI 驅動的「代理支付系統」將開啟「Agent商業」時代 。她認為,AI不僅能「知道」,更能「執行」,代表用戶自主做出金融決策。Wood預計,AI與區塊鏈共同釋放的巨大生產力,有望推動未來五年美國實際GDP增速達到7%。
谷歌雲的Web3策略主管Richard Widmann則指出了AI與穩定幣的天作之合,「AI代理無法像人類一樣開設傳統銀行帳戶,但可以擁有加密錢包,穩定幣的可編程性使其完美契合AI驅動的自動化微交易和機器對機器結算場景。」
資產代幣化 是另一大焦點。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截至2025年,全球代幣化資產市場規模約280億美元,儘管增長迅速,但仍遠低於美國ETF行業總量。
三、「精簡版主帳戶」打通最後一公裡
本次會議最引人注實的政策創新,是 美聯儲提出的「精簡版主帳戶」概念 。這一舉措有望為非銀行支付公司直接接入美聯儲支付系統鋪平道路,從根本上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率。
「精簡版帳戶」的提議,標誌著美聯儲對金融科技,特別是加密資產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過去的懷疑與審視,轉向積極的接納與融合。正如美聯儲理事沃勒明確表示,DeFi行業不再受到懷疑或嘲笑,美聯儲將「擁抱顛覆,而非逃避破壞」。這一舉措有望解決像Custodia Bank和Kraken這類公司多年來一直尋求主帳戶而不得的困境,並為Ripple等已提交申請的公司加速審批進程。從長遠看,這不僅是技術接入,更是金融體系結構的一次演變。它預示著傳統銀行在支付領域的「管道」特權將被削弱,金融科技公司獲得了與央行直接對話的渠道,這有望極大地推動支付領域的創新與競爭。
對加密行業而言,這一舉措意義深遠。加密記者Eleanor Terrett指出,此舉對Custodia Bank和Kraken等公司意義重大,這些公司多年來一直試圖獲得美聯儲主帳戶,Custodia甚至將美聯儲告上法庭。今年申請的Ripple和Anchorage等公司也可能因此加速獲得準入資格。
四、香港與內地的機遇與挑戰
與會機構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零售支付公司、科技公司以及加密原生金融科技公司,反映出分布式帳本和加密資產已不再處於邊緣地位,而是日益融入支付和金融體系的架構中。 美聯儲的這一系列動作為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的進一步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背書。
總體來看,美聯儲支付創新會議為香港和內地指明了金融數位化的大方向。香港的關鍵在於如何在開放中平衡風險,而內地的重點則在於如何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創新應用。在AI與區塊鏈融合催生新金融基礎設施的背景下,兩地應發揮各自優勢,將能更好地參與塑造未來的全球金融格局。
對香港而言,一方面,香港可鞏固金融樞紐地位。 香港在資產代幣化領域已有實踐基礎,例如滙豐控股已完成了跨境美元代幣化存款交易。美聯儲的動向將進一步推動全球金融數位化進程, 香港可以藉此機遇,積極發展代幣化市場,並探索與 AI 結合的支付創新,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項目,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香港面臨競爭與監管壓力, 作為國際自由港,香港在積極引入創新業務的同時,也面臨如何在鼓勵創新與防控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美聯儲對穩定幣監管框架的探討,意味著香港也需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跨境風險傳導。
對內地而言,一方面可借勢發展自身技術。 內地已在金融認證和支付安全領域建立了技術規範。可以此為基礎, 加速區塊鏈與 AI 技術在支付、身份認證及供應鏈金融等場景的深度融合 。同時, 美聯儲的探索也為內地提供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進技術應用的寶貴經驗。
另一方面,內地需應對技術競爭與差距。 美聯儲的舉措可能加速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數位化競爭。如果香港和內地不能跟上步伐,可能在跨境支付、數字資產定價權等領域面臨落後風險。此外,技術路線的差異也可能導致未來不同數字金融生態互聯互通的挑戰。
美聯儲這場會議只是一個開端。 隨著「精簡版主帳戶」從概念走向現實,穩定幣發行商和加密支付公司將直接接入美聯儲支付系統 ,傳統銀行為主導的金融堡壘正在出現結構性裂縫。 而 AI 與區塊鏈的融合,可能將這場變革推向更深處。 谷歌雲Web3策略主管Richard Widmann指出,AI代理無法像人類一樣開設傳統銀行帳戶,但可以擁有加密錢包。未來的金融交易可能不再由人類主導,而是在AI代理之間通過加密錢包自動完成。
站在歷史轉折點,各國監管機構不得不做出選擇——是築起更高的圍牆,還是擁抱不可逆的趨勢。美聯儲已經做出了它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