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pirit,比特鏈視界
川普於北京時間2024年3月7日上午8點籤署行政命令,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與數字資產儲備庫,標誌著美國正式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資產體系。這一歷史性舉措不僅賦予比特幣國家戰略意義,還引發了全球加密市場波動與地緣競爭的廣泛討論。
一、政策背景與意義
川普籤署的行政命令將比特幣定位為國家戰略資產,旨在鞏固美國在數字貨幣時代的金融主導權,並搶佔全球加密資產規則制定的先機。在美元主導地位面臨去美元化挑戰、國債規模超過34萬億美元的背景下,比特幣的稀缺性被視為對衝通脹和債務危機的現代工具,類似於「數字黃金」。此舉不僅提升了比特幣的合法性,還可能推動全球監管框架向美國傾斜,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入場。
二、戰略比特幣儲備與數字資產儲備庫的運作機制
根據白宮AI與加密貨幣主管David Sacks透露,這一政策的核心機制如下:
戰略比特幣儲備:
-
初始規模:以美國政府持有的約198,000枚比特幣為基礎(來源於刑事和民事沒收程序),按當前價格(87,700美元/枚)計算,總值約173億美元。
-
運作方式:政府獲授權探索不增加納稅人負擔的方式獲取更多比特幣,但明確不主動購買。行政命令要求對持有量進行全面審計,並規定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不予出售,從而減少約180億美元的潛在拋售壓力(Coinbase主管Conor Grogan估算)。
機制特點:
-
不依賴財政撥款,避免直接市場幹預。
-
強調「負責任管理」,通過長期持有減少市場拋壓,強化比特幣的價值儲存地位。
三、政策對市場與全球格局的影響
市場影響
-
短期波動:政策公布前幾日,市場出現FOMO效應,比特幣價格一度飆升至95,000美元,但今晨細節落地後回落至84,667美元,反映出投資者對政策範圍有限(僅限沒收資產、不大規模購入)的失望情緒。
-
長期利好:Bitwise首席投資官Matt Hougan指出,政府持倉減少拋售壓力並賦予比特幣國家背書,「極其有利於」其長期價值。本土礦業(如Riot Blockchain)及託管機構(如Coinbase)可能與政府深度合作,重構產業鏈格局。
全球競爭格局
-
地緣戰略信號:美國此舉可能刺激其他國家效仿,形成比特幣儲備的競爭格局。例如,中國或通過香港間接持有比特幣,俄羅斯可能利用其繞過SWIFT制裁,小型國家如薩爾瓦多則將其作為主權資產。
-
金融戰略調整: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比特幣可能成為「混合儲備體系」(黃金、美元、比特幣並存)的一部分。
四、最新加密資產價格變動與市場分析
截至2025年3月7日,川普行政命令發布後,加密資產市場經歷顯著波動,短期內呈現下跌趨勢。以下為最新數據:
比特幣 (BTC)
價格:2小時內下跌約3%,至每枚約87,000美元
原因:市場對政府未大規模購入比特幣感到失望,加之宏觀壓力(如美聯儲鷹派政策)導致資金流出高風險資產。
以太坊 (ETH)
價格:2小時內下跌4%,至約2,160美元。
其他加密資產 (Altcoins)
趨勢:部分山寨幣較2025年高點下跌高達60%,市場呈現「重度分化」特徵,比特幣相對穩定,山寨幣承壓明顯。
預測:預計此趨勢持續至2025年3月中旬或4月中旬,屆時散戶退出和鯨魚積累可能觸發新一輪上漲動能。
市場分析:
-
政策局限:僅利用沒收資產,未注入新資金,未能全面提振市場信心。
-
宏觀環境: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及川普關稅政策加劇避險情緒。
-
專家觀點:CoinShares研究主管James Butterfill認為市場對政策細節失望;BitMEX聯合創始人Arthur Hayes警告,若2025年第二季度美元流動性收緊,市場可能進一步調整。
五、比特幣軍備競賽:局部競賽已啟,全面冷戰待條件
川普的行政命令將美國推向全球加密資產競爭的前沿,局部競賽不可避免,但是否演變為全面「加密冷戰」尚需觀察。
局部競賽跡象
-
中國:可能通過香港間接持有比特幣。
-
俄羅斯:利用比特幣繞過制裁併多元化儲備。
-
小型國家:效仿薩爾瓦多,將比特幣納入主權資產。
短期內,美國建立比特幣儲備,將迫使部分國家(尤其是資源出口國和金融脆弱國)跟進,形成「數字黃金」儲備競賽。但全面軍備競賽需滿足三個條件:
-
比特幣技術穩定性通過國家級壓力測試;
-
主要經濟體達成最低限度監管共識;
-
傳統法幣體系出現不可逆信任崩塌(如美元惡性通脹)。
未來5-10年,更可能呈現 「混合儲備體系」:各國在黃金、美元、比特幣、CBDC之間動態平衡,而比特幣的角色類似於「危機對衝選項」而非主流儲備資產。但若全球秩序加速碎片化,加密貨幣軍備競賽將成為新常態。
小結
川普籤署的行政命令通過零成本運作機制,為比特幣賦予了國家戰略意義,長期利好明確,可能重塑全球金融與競爭格局。然而,短期內市場因政策細節有限和宏觀經濟壓力而下跌,比特幣價格回落至87,700美元,山寨幣跌幅更大。比特幣軍備競賽的局部跡象已顯露,但全面展開需更多國家配合與市場穩定支撐。投資者應關注2025年3月中旬至4月的潛在上漲動能,同時警惕全球格局變化帶來的複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