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DeFi Mullet」時代即將到來

作者: Anthony Pompliano ,Professional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兼CEO;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在昨天與Coinbase消費者和商業產品負責人Max Branzburg的對話中,他提到了一種 「DeFi Mullet」模式 ,其描述為「 前端是便捷的Coinbase體驗,後端是DeFi 」。

這條評論讓我思考起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的交匯處正在發生什麼。首先,很明顯, 十年後「加密貨幣」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事物。一切都將是「金融」,你將無法區分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

這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類似。過去有網際網路公司和非網際網路公司之分。如果使用網際網路,人們曾認為你很前衛,但現在如果你不用網際網路,就會被視為傻瓜。加密貨幣領域也正在發生同樣的事情。

無論是像Robinhood這樣的 新興金融科技公司 ,還是像貝萊德這樣的 傳統公司 ,都意識到必須以各種方式擁抱這項新技術。沒有人會把貝萊德稱為一家比特幣公司,我想很多投資者也不會把Robinhood視為一家加密貨幣公司。但這些細節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 每家公司都在利用這項新技術在市場上佔據優勢,更好地服務客戶

「加密貨幣」行業重要性的下降是一個好兆頭。這意味著技術正在成為標準和預期。從交易所的發展中可以完美地看到這種融合。Coinbase、Kraken和許多其他加密原生交易所正在競相通過代幣化證券上市公開股票。像Robinhood、Public.com、eToro和WeBull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迅速將各種加密資產添加到其平臺上。甚至洲際交易所 (IC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CBOE) 和納斯達克 (Nasdaq) 也都在尋找各種加密產品或公司在其交易所上市。

未來不會出現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非加密貨幣交易所之分 。最終的局面是, 交易所將把上市的股票、加密資產以及預測市場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 。這就是為什麼 Coinbase 公開表示他們想成為「全能型交易所」,而洲際交易所(ICE)也在預測市場和加密產品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這些公司正在激烈競爭,以期成為未來投資者買賣資產的主要場所,不論資產形式如何。勝出者將賺取數百億美元的利潤。難怪這些交易所表現得好像在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進行一場全面戰爭。

但這並非只在交易所發生。

似乎每天都有新的頭條新聞報導傳統金融參與者採用穩定幣。昨天,我們看到Coinbase宣布與花旗銀行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旨在「讓花旗機構客戶更輕鬆地進出加密貨幣市場」。作為公告的一部分,Coinbase執行長Brian Armstrong表示:「這已不再是爭論的焦點——加密貨幣和穩定幣是將更新全球金融體系的工具。」

我認為現在很難反駁他的邏輯。

像花旗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並非唯一試圖通過在傳統系統中採用穩定幣來創造股東價值的機構。西聯匯款表示,他們正在試行穩定幣結算系統,以加快跨境支付速度並減少對SWIFT的依賴。

他們的執行長Devin McGranahan表示,公司「將穩定幣視為機遇而非威脅」。這種看法似乎合情合理,但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傳統企業是否能夠迅速採取行動,避免受到衝擊。

鑑於西聯匯款的股價在過去五年裡下跌了超過50%,市場更有可能認為西聯匯款將成為穩定幣和原生加密貨幣支付軌道在競爭中留下的犧牲品之一。

iPAxpNHQzx3ApMMA5KEsNcd4iPZJaWL3xIVRt4zc.png

但關於穩定幣,有一點需要注意:現在你必須是加密貨幣原生用戶才能使用這些資產。你需要知道什麼是錢包。你需要知道USDT、USDC、USDe以及其他許多穩定幣之間的區別。你必須了解錢包地址的工作原理,還要做出諸如用哪個區塊鏈來處理交易之類的技術決策。

普通人不會做這些。他們只想發送、接收和持有美元。 這就是「DeFi Mullet」發揮作用的地方。用戶界面必須熟悉且值得信賴,而基礎設施和底層架構可以完全升級

Victor Yaw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一個很好的描述。他寫道:「穩定幣將消失在金融體系渠道中。資金將像數據在網絡中流動一樣跨境流動:即時、可編程,且中間商不會察覺。」

這聽起來很神奇。 用戶獲得了更好的體驗,同時又無需學習任何新技術 。再加上貝萊德、摩根大通、花旗、Venmo和PayPal等大型機構都將提供這些服務,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普及率只會越來越高。

我們已經看到,比特幣在傳統體系中取得了成功,一些公司將這種數字貨幣包裝在傳統形式中,比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上市公司。現在,我們將看到穩定幣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但不會是ETF和上市公司,而是支付服務和交易平臺將這項技術帶給用戶。

「DeFi Mullet」」時代即將到來,誰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誰抓住這個機會,就將獲得萬億美元的回報

  • Related Posts

    Hyperliquid金庫策略分析:從高頻Alpha到風險管理

    作者:Kevin,Movemaker研究員;來源:X,@Mo…

    Aave V4:遏制逐利流動性 實現可持續的DeFi未來

    作者:ian.btc | 0xWorkhorse,編譯: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機器人、加密與AI:Virtuals如何構建自主智能體經濟

    • By jakiro
    • 29 10 月, 2025
    • 1 views
    機器人、加密與AI:Virtuals如何構建自主智能體經濟

    NFT交易活動復甦 未來新的發展方向在哪?

    • By jakiro
    • 29 10 月, 2025
    • 0 views
    NFT交易活動復甦 未來新的發展方向在哪?

    「預測市場龍頭」Polymarket即將11月底重返美國

    • By jakiro
    • 29 10 月, 2025
    • 3 views
    「預測市場龍頭」Polymarket即將11月底重返美國

    RWA進入RWAFi賽道 將湧現大批新金融物種

    • By jakiro
    • 29 10 月, 2025
    • 0 views
    RWA進入RWAFi賽道 將湧現大批新金融物種

    加密貨幣的「DeFi Mullet」時代即將到來

    • By jakiro
    • 29 10 月, 2025
    • 3 views
    加密貨幣的「DeFi Mullet」時代即將到來

    花旗銀行殺進幣圈 銀行的加密業務正式上線

    • By jakiro
    • 29 10 月, 2025
    • 0 views
    花旗銀行殺進幣圈 銀行的加密業務正式上線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