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的價值 不在於「學到什麼」 在於「徵服了什麼」

這個周末,我測試了兩天的claude code和chatgpt codex,AI的能力再次震撼到我了,再次點燃了我一個早已存在的念頭:我應該(All in)到AI領域。

這個決心其實由來已久,從我第一次接觸GPT4時就已萌生。但磨磨蹭蹭一直沒有認真做。甚至還停留在困擾我的問題: 到底應該從哪裡開始?

一個反覆被問起的問題

在過去n年混跡「幣圈」的經歷中,我至少回答過一百次類似的問題:「我想進入這個行業,但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該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我曾有一套「標準答案」: 去讀比特幣白皮書。 成為你朋友圈裡第一個完全讀懂比特幣白皮書的人」

我感覺,幣圈裡絕大多數人,包括許多資深參與者,其實從未完整、深入地讀過這篇開創性的文獻。

從功利的角度看,不讀白皮書是沒什麼問題的。在幣圈,能否賺錢與是否讀懂比特幣白皮書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在這個行業裡賺得盆滿缽滿的朋友,他們對「工作量證明(PoW)」之類的底層技術原理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

因此,關於「如何開始」這個問題,也存在另一個截然相反、更為簡單粗暴的答案:「別想那麼多,先開戶、充錢、買幣,直接幹!」

「讀懂白皮書」的真正價值

然而,儘管我認同其無法直接變現,但我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讀懂比特幣白皮書」這件事,擁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巨大價值。

起初,我並不清楚這價值究竟是什麼。直到今天,當我在AI領域的門前躊躇不前,如同當年那個初入幣圈、對一切都懵懵懂懂的「機械設計工程師」時,我才恍然大悟——我碰巧找到了那個方法,現在卻差點忘了它。

讀懂比特幣白皮書在當年給我帶來的真正益處,並非知識本身,而在於「完成了一件極其困難的事」這個過程。對我這樣一個技術背景完全不相關的人來說,要真正理解那篇論文,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硬仗。

當你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時,若能以一場硬仗作為開端,並成功地打贏它,這個過程本身所產生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我感覺,這種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建立信心。 我用一件客觀困難的事證明了自己可以在陌生領域拿下勝仗。以後再遇到什麼難事,就有了成功的樣本: 「我從零都啃下過白皮書,這個算什麼?」 這種心態上的優勢,是千金難買的。

我在過去混幣圈的歷史,確實是經常感受到這種盲目的自信。有一次經歷,到現在也是奠定了我的工作基礎,我曾經看到別人寫文章說uniswap v2的代碼是他見過的最優美的代碼,我就硬去把這個代碼給讀了一遍。現在我在幣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圍繞uniswap幹的。

發出稀缺信號與獲得合作門票。 在任何圈子裡,「能打硬仗」都是一種稀缺品質。我讀比特幣白皮書的經歷,確實是有些朋友因此而高看我一眼。這一直讓我是一個「前來投機的門外漢」受寵若驚。

這個世界好像確實是,潛在合作方如果知道你曾經獨立啃下過一塊公認的「硬骨頭」,會對你另眼相看。成為朋友圈裡第一個真正讀懂白皮書的人,這不僅僅是虛榮,更是實實在在的信任背書。

完成最徹底的「自我宣誓」。 選擇從最難的事情開始,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是你對自己下的最大決心。

這輩子不知道下過多少次決心要做這做那,但幾乎99%的誓言都啥痕跡都沒留下。

我時常感覺到自己有一個壞習慣,想幹啥,先去抖音、youtube啥的看看,別人是怎麼幹的。說好的一面是,先調研,再決策。但就TMD的一直刷抖音看熱鬧了。

真正有效的就是先幹一架再說。做到以後再想退卻就問自己「老子連這場硬仗都打下來了,難道要半途而廢嗎?」 打硬仗的過程,本身就是下決心的過程。

回到當下: AI 領域的「硬仗」是什麼?

想通了這一點,我豁然開朗。我今天在AI門前面臨的困境,與當年在幣圈門口的迷茫如出一轍。我忘記了自己曾經碰巧實踐過的最佳入門方法。

這個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 為自己找到一場絕對的硬仗來打。

對我而言,進入AI領域的這場硬仗,就是去啃那篇開創了新時代的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把這篇論文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思想都徹底搞明白,就是我進入這個領域的「比特幣白皮書」。一旦我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我相信,我就真正找到了在AI領域「入局」的鑰匙。

或許這是適用於任何新領域的通用起手式

我越來越相信: 進入任何一個新領域,開局先打一場硬仗,是一個高勝率的起手式。 它不一定是最「輕鬆」的路,卻是最省猶豫、最穩心智、最能帶來複利的路。

那麼,到底什麼才算是一場合格的「硬仗」?

它並非單純的「困難任務」,而是一個可以被清晰界定、能夠確保你獲得最大成長的挑戰模式。我覺得可以抽象出以下五個標準。我們可以以此來設計你想要進入的領域的第一場硬仗。

一、相對高難度。 這場挑戰必須能對你當前的能力水平構成真實的壓力,要求你跳出舒適區,真正攻克一個從「不會」到「會」的質變門檻。它不是對已知技能的簡單重複,而是認知與能力的實質性躍遷。

也別太難啊,難到嚇倒自己就完了。

二、清晰並且有公認的命名。 這場硬仗在命名上得有宣傳力。 這本身具備極強的「品牌效應」,有利於你快速建立個人標籤。 就像成為你朋友圈第一個讀懂比特幣白皮書的男人。如果已經不是第一個,那就成為你朋友圈第一個手抄10遍比特幣白皮書的女人。

三、可驗收 。 挑戰需要有明確的成功標準或「通過線」。結果應該是可以被客觀衡量的。這杜絕了「自我感覺良好」的模糊狀態,提供了實在的評判依據。因為我們的大腦太容易自我欺騙了。

四、可見證。 挑戰的產出成果應該是可以向他人公開展示和驗證的。比如你真的可以直接背誦出比特幣白皮書,起碼別人一問你大概知道它在哪一段落。這些可驗證的成果都是你打贏這場硬仗後可以炫耀的的「戰利品」。

五、時間線(dead line)。 必須為這場硬仗設定一個明確且嚴格的截止日期。打仗從來都是這樣,時間極端重要。一個2到6周的衝刺周期是比較理想的。時間限制會逼迫你聚焦核心問題,學會取捨,避免因追求完美而導致的無限拖延。絕大多數偉大的理想都是被拖沒的。

與之相對,那些看似忙碌實則收效甚微的行為,都不能算作「硬仗」。 例如,無休止地刷資料、瘋狂收藏網絡連結、埋頭於那些「輕鬆但可以無限期延遲」的準備工作。真正的硬仗,是主動選擇並投身於一場有明確目標、有完整閉環、有交付成果、有時間約束的攻堅戰。

就像,學英語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夢想,其實是我一直沒實現的夢想。我說的是成年人學英語啊,不是小孩。學英語的起手戰役應該是直接背下全球知名度特別廣的某本書或文章,比如史蒂夫·賈伯斯2005年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演講。

當你能當著任何人的面直接背誦喬幫主的演講稿時,我就不信誰不服你是一個學會了英語的人。

就像,學編程,又是一我一個追求了幾十年沒實現的夢想,(TMD的想不到現在花200美元一個月買claude Max就可以成為很不錯的程式設計師)。我多次下決心要搞一次編程的起手戰役,我都是將《C程序語言設計》那本薄薄的書認真讀完,把習題真正的用紙和筆以及計算機一起寫出來。

其實,實在不行就手抄一遍這本書,也沒多少字。這樣是最速成的。

一個領域的真正大門,從來都不是在你「學到了什麼」時打開的,而是在你下定決心「徵服了什麼」的那一刻,才真正為你敞開。

  • Related Posts

    幣圈盛事:川普家族「核心代幣」開始交易

    作者:葉楨,華爾街見聞 一個與川普家族深度綁定的加密項目正將…

    比特幣的「紅色月份」:為何9月仍主導加密貨幣周期

    美國商務部已開始將官方經濟統計數據直接發布至公共區塊鏈,稱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幣圈盛事:川普家族「核心代幣」開始交易

    • By jakiro
    • 1 9 月, 2025
    • 0 views
    幣圈盛事:川普家族「核心代幣」開始交易

    比特幣的「紅色月份」:為何9月仍主導加密貨幣周期

    • By jakiro
    • 1 9 月, 2025
    • 0 views
    比特幣的「紅色月份」:為何9月仍主導加密貨幣周期

    入門的價值 不在於「學到什麼」 在於「徵服了什麼」

    • By jakiro
    • 1 9 月, 2025
    • 1 views
    入門的價值 不在於「學到什麼」 在於「徵服了什麼」

    美債暴跌時 為什麼比特幣比黃金更抗壓?

    • By jakiro
    • 1 9 月, 2025
    • 0 views
    美債暴跌時 為什麼比特幣比黃金更抗壓?

    CoinShares:關於近期以太坊和山寨幣的一些快速思考

    • By jakiro
    • 1 9 月, 2025
    • 0 views
    CoinShares:關於近期以太坊和山寨幣的一些快速思考

    比特幣持倉溢價抹去大半 加密財庫龍頭MSTR面臨考驗

    • By jakiro
    • 1 9 月, 2025
    • 0 views
    比特幣持倉溢價抹去大半 加密財庫龍頭MSTR面臨考驗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