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s4.vc:2025年TradFi區塊鏈應用指南

來源: insights4.vc ,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機構採用率激增,區塊鏈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30%-50%。目前,穩定幣單月(2025年8月)鏈上交易量達3萬億美元,總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金融科技支付公司正在整合穩定幣,以實現快速、低成本的支付。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71%的拉丁美洲企業已經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使用穩定幣,平均匯款手續費(通過銀行匯款200美元約為6.5%)可降低約60%,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已有所體現。PayPal推出的美元穩定幣(PYUSD)以及Visa正在進行的USDC結算試點,表明傳統企業正在採用加密貨幣來提高財務和商戶結算效率。

i27g61nX2oFBd5sbHAv7fu7goNCRH9jyF3XcGnOV.png

穩定幣交易量(調整後與未調整後)

PGT6BMFJuolZdBuHdXIJDE65DndoKN3ftRMhFaq7.png

穩定幣供應,來源:Stablecoin

實體資產代幣化加速 :超過265億美元的現實世界資產(RWA)已在鏈上代幣化,自1月份以來增長了70%。其中近90%的資產價值來自私人信貸和美國國債,僅貝萊德基於以太坊的貨幣市場基金(BUIDL)的資產管理規模就高達29億美元。

大型交易和合作 :傳統金融 (TradFi) 和加密貨幣基礎設施正在通過併購進行融合。Coinbase於2025年8月以29億美元收購了加密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Stripe於今年早些時候以11億美元收購了穩定幣平臺Bridge。Ripple試圖以50億美元收購USDC發行商Circle,這無疑是對穩定幣領域的一次警告。

監管機構設立新規則 :美國於2025年7月頒布了首部聯邦穩定幣法(《GENIUS法案》),為發行人建立了許可制度,並明確規定有適當支持的支付穩定幣不屬於證券。與此同時,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框架正在推出嚴格的穩定幣儲備和監管規則,香港監管機構2025年8月1日起向穩定幣發行方發放許可牌照,所有這些舉措都為傳統參與者提供了更多法律確定性。

銀行從試點走向生產 :銀行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核心用途,例如全天候跨境轉帳、抵押品市場和存款代幣。摩根大通的Onyx網絡(存款代幣系統)目前每天結算約20億美元的內部轉帳。7月,由20多家銀行牽頭的財團(Fnality)在鏈上執行了代幣化央行資金與政府債券的日內回購互換交易,實現了近乎實時的貨銀對付(DvP)結算。

資產管理公司大規模代幣化基金 :2025年,主要資產管理公司推出了鏈上基金份額。富蘭克林鄧普頓的鏈上美國政府貨幣基金(FOBXX)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至7億多美元(其份額在Stellar上交易,並與Polygon和Arbitrum L2連接)。貝萊德的美元數字流動性基金(BUIDL)在以太坊上突破20億美元,阿波羅的新代幣化信貸基金在數月內籌集了1億美元。這些舉措將結算時間縮短至T+0,並拓寬了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例如通過錢包最低投資額約為100美元。

技術基礎日趨成熟 :公鏈基礎設施更適用於企業。以太坊L2網絡(例如Base和Arbitrum)的吞吐量和費用比L1層高出幾個數量級,交易價格低至 0.01 美元,且最終確認時間僅需1-2秒,這在不犧牲以太坊安全性的前提下吸引了機構用戶。隱私和合規性附加組件(從零知識證明合規模塊到許可資產包裝器)正在逐步完善,以滿足銀行級要求,允許在公鏈上進行敏感交易並進行選擇性披露。

管理新風險 :機構正在謹慎推進管控措施。穩定幣改革旨在通過強制執行1:1儲備和審計來消除擠兌風險。領先的託管機構持有SOC 2報告,並使用MPC密鑰分片和硬體安全模塊(HSM)等先進的密鑰管理技術來防止單點故障。智能合約和跨鏈橋是最大的技術風險領域,通過正式審計和限制風險敞口進行審查。早期試點項目實施了熔斷機制(暫停開關)和冗餘機制(多鏈或回退系統),以確保即使區塊鏈組件發生故障也能保持金融穩定。

採用情況

2025年,區塊鏈網絡的活動創下歷史新高,表明其得到了真正的落地應用而非投機行為。在主要的Layer-1和Layer-2網絡中,每月活躍地址數已達數百萬到數千萬不等。值得注意的是, Solana憑藉約5700萬月活躍地址數位居榜首 ,這 得益於高吞吐量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NFT 應用。像 以太坊 這樣的成熟網絡儘管費用較高,但 月活躍地址數仍有約960萬 ;而像 Base (由Coinbase推出)這樣的較新的以太坊Layer-2網絡,憑藉超低費用和現成的用戶群, 已經擁有2150萬月活躍地址數

鏈上交易數量也呈現出類似的增長趨勢:例如,以支付見長的 Tron目前日均交易量達860萬筆,環比增長12% ,表明穩定幣和遊戲活動活躍。即使是主要作為價值存儲手段的比特幣,由於機構投資者通過ETF的採用推動了使用量,其月活躍地址也超過1000萬個。關鍵趨勢在於零售驅動型網絡(高交易量小額支付和遊戲)與機構導向型網絡(交易量較少但金額較大)之間的分化。

穩定幣的應用

美元穩定幣已成為交易所、匯款和DeFi之間事實上的結算媒介 。鏈上穩定幣的轉帳量不斷增長。僅2025年8月,就有約3萬億美元通過穩定幣在鏈上轉移,環比增長92%。這一交易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大型網絡推動的。以太坊和Tron處理大部分穩定幣交易,其中以太坊用於高價值DeFi和機構流動,而Tron主導著零售 USDT 轉帳(Tron在2025年5月處理了2.73億筆穩定幣交易)。以太坊目前佔穩定幣總供應量的約65%(由USDC和DAI推動),而Tron佔約30%(主要是USDT發行)。穩定幣的使用情況出現分化。在交易所,它們作為報價貨幣促成了約80%的加密貨幣交易量。而在鏈上,它們支持即時跨境支付和收益耕作。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是,用於外匯多元化的非美元穩定幣(例如新加坡的XSGD和歐元穩定幣)的增長,儘管美元支持的穩定幣仍佔據了約95%以上的市場份額。穩定幣如今已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Circle的USDC和Tether的USDT每年結算金額達數萬億美元,並且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作為數字現金持有。

代幣化資產與RWA的增長

除了支付之外,2025年對於代幣化的現實世界資產(RWA)而言是突破性的一年。在高利率的背景下,代幣化美國國債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的增長尤為迅速。截至2025年4月,公鏈上代幣化國債和相關基金的總資產管理規模(AUM)超過57億美元,並持續攀升。到2025年中期,估計有265億美元的RWA上鏈,涵蓋政府債券、私人信貸、房地產和基金份額。目前已有幾隻鏈上共同基金上線。富蘭克林鄧普頓的鏈上美國政府貨幣基金是一隻投資於短期國債的「40活動法案」基金,截至2025年8月31日,其傳統AUM為7.44億美元,並使用Stellar和Polygon作為其份額帳本。 貝萊德的美元數字流動性基金 (BUIDL) 於2024年底推出,通過向加密平臺提供貨幣市場基金的代幣化份額,在一年內籌集了超過20億美元。甚至另類資產也加入其中。 KKR和阿波羅等私募股權巨頭已將部分信貸基金代幣化 ,使合格投資者能夠以更低的最低投資額和更快的流動性入場。值得注意的是,到2025年6月,阿波羅的代幣化多元信貸基金(通過Securitize發行的股票代碼為ACRED)的鏈上資產管理規模已達到1.06億美元。這些例子表明,代幣化已不再只是空談,而是正在生產具有實質資產的可投資產品,通常使用以太坊和Polygon等公鏈進行結算,同時通過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監管的基金結構維持傳統的監管。

資本市場和股權活動

傳統資本市場也通過IPO和併購與區塊鏈互動 。2023年迎來了首家加密貨幣原生公司的IPO,而2025年則出現了多家老牌企業收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現象。2025年上半年,加密貨幣相關的併購交易超過200筆,總額約200億美元,而2024年全年僅為28億美元。例如,2025年8月,Coinbase(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OIN)以29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期權交易所Deribit,Coinbase瞬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衍生品交易商。在支付領域,Stripe以11億美元收購了穩定幣支付初創公司Bridge,以將加密貨幣與法幣的互操作性整合到其商戶網絡中。傳統銀行也積極參與其中。

渣打銀行增持了加密貨幣託管平臺 Zodia 的股份,納斯達克也對一家數字資產託管機構進行了戰略收購,不過這些交易規模較小,且通常未披露交易細節。與此同時,在 Coinbase 之後,沒有出現任何大型加密貨幣公司進行 IPO。相反,一些公司,例如Circle,嘗試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或直接上市途徑,但由於市場狀況而擱置。總體而言,這種趨勢導致了行業整合,大型且受監管的參與者,如交易所、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通過收購衍生品平臺、託管機構和代幣化技術等能力來實現擴張,而非從零開始構建。在更清晰的監管環境和加密貨幣中的誘人估值的支持下,這種併購趨勢預計將持續下去。

監管裡程碑

自2025年6月以來,多項監管裡程碑事件改變了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使用區塊鏈的格局 。在美國,國會於2025年7月17日通過了《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法案),這是美國首部專門針對穩定幣的聯邦法律。該法案於2025年7月18日由總統籤署,對支付類穩定幣進行了定義,並要求發行方通過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或州政府機構獲得許可,同時需滿足諸如100%儲備金支持和每月披露等審慎標準。該法案還將此類穩定幣排除在證券定義之外,使其脫離了SEC的管轄範圍,為考慮發行自有代幣的銀行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該法案最遲將於2027年1月生效,即頒布後18個月,或者如果監管機構更早實施相關規則,則會提前生效,以便企業有過渡期來調整合規事宜。在歐洲,《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規已於2025年全面生效,其中關於穩定幣(稱為資產參考代幣和電子貨幣代幣)的規則現已生效。MiCA 要求,除其他事項外,與歐元掛鈎的穩定幣維持面值贖回且不收取費用,並在歐盟境內開展業務,這促使一些非歐盟穩定幣發行方撤出或獲得許可。此外,MiCA 要求加密服務提供商(包括交易所和託管機構)在2025年初之前獲得許可證,這使得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與受監管實體合作或自行獲取許可證。

在亞洲,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25年7月發布了穩定幣監管框架,並於7月底發布了有關審計和浮動管理等要求的解釋性說明。香港旨在接受穩定幣發行方和錢包提供商的申請,將自己定位為受監管保護下的區域中心,這與之前的謹慎立場截然不同。新加坡早在2022年就已推出穩定幣發行指南,例如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儲備要求,因此到2025年,主要金融中心將趨同於類似的標準。這些監管舉措直接影響TradFi的採用。根據美國和歐盟的銀行法,銀行現在擁有更明確的發行存款代幣的許可。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推出代幣化基金,因為他們知道分銷平臺將獲得許可。金融科技公司對加密服務的KYC和AML期望更加清晰。總體影響是減少了監管的不確定性。高管們不能再以等待監管機構為藉口,相反,規則已經出臺,當務之急是遵守並執行這些規則。

銀行

優先用例

2025年,銀行將重點關注區塊鏈技術在資金流動和結算用例上的應用,這些用例在傳統基礎設施速度緩慢或碎片化的情況下尤為突出 。其中,代幣化存款是銀行存款的數位化體現,可以即時在鏈上轉移。這使得銀行內部和跨行全天候轉帳成為可能,這對於企業財務主管和內部流動性管理至關重要。摩根大通一直是這一領域的先驅:其JPM Coin系統(部分產品現已更名為Partior/Kinexys)允許機構客戶在獲得許可的區塊鏈上進行全球範圍內的美元轉帳。截至2025年中,摩根大通的網絡每天在其分支機構和客戶之間轉移約20億美元的鏈上存款,將跨境結算時間從數小時縮短至數分鐘。

摩根大通目前正準備試點 JPMD,這是一種基於公鏈(可能是以太坊或 L2網絡)的存款代幣,旨在將這項服務擴展到其私有網絡之外。其他主要用例包括即時跨境支付,例如使用穩定幣或類似CBDC的代幣來避免代理銀行業務的延遲;抵押品流動性,將抵押品代幣化以實現日內或即時質押和釋放;以及日內回購市場。2025年7月,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和勞埃德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演示了鏈上日內回購結算:一家銀行的財庫將債券回購給另一家銀行,持續數小時,使用央行貨幣代幣進行支付,所有操作都在分布式帳本技術 (DLT) 網絡上進行,並可立即平倉。這預示著未來銀行可以每小時(而不僅僅是隔夜)優化流動性,從而有可能節省資本並減少交易失敗。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用例是外匯結算:Baton Systems和滙豐銀行的FX Everywhere等項目已經使用共享帳本實現了跨貨幣交易的PvP結算,而沒有Herstatt風險。

實際運行的試點項目與系統

目前,一些銀行主導的區塊鏈網絡已上線或處於後期試點階段 。除了摩根大通的Onyx之外,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 Fnality International,這是一個由大約15家大型銀行組成的聯盟,包括瑞銀、巴克萊、桑坦德、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等,旨在構建一系列由央行存款支持的許可支付系統。2023年12月,Fnality的英國網絡以英鎊結算,獲得英格蘭銀行的批准,並使用英格蘭銀行的綜合帳戶處理了與勞埃德銀行和桑坦德銀行的首筆實時交易。到2025年7月,法國巴黎銀行加入了Fnality的英國系統,並與勞埃德銀行進行了鏈上利率互換支付,實際上是通過代幣化的英鎊支付互換現金流的一筆款項,整個過程在幾秒鐘內完成,且實現了全額貨銀對付,因為互換的抵押品與支付同步轉移。多家銀行如此大規模地參與DLT支付實用程序是一個裡程碑,因為它表明受監管的區塊鏈網絡可以履行真正的批發支付義務。另一個例子是Partior,這是一個由星展銀行、摩根大通和淡馬錫聯合創立的跨境銀行間網絡,已在亞洲地區的許可鏈上提供新加坡元、美元和日元的實時轉帳服務。在零售領域,Signature Bank的Signet平臺(在Signature Bank關閉之前)和Silvergate銀行的SEN平臺向美國銀行展示了代幣化存款平臺在全天候企業支付中的實用性,而由於這些平臺的消失,其他銀行現在正在考慮在美國聯邦監管下建立類似的網絡。

公鏈與許可鏈,決策圖

銀行的一個關鍵戰略決策是,在這些用例中,究竟是使用公鏈還是許可型、私有鏈或聯盟鏈。迄今為止,許多銀行傾向於使用許可鏈或準私有的L2網絡,因為這些網絡的參與者是已知的,規則可以執行。例如,Fnality(僅限會員,受央行監管)和JPM Coin(由銀行運營)。許可鏈系統在隱私和控制方面提供了保障,但卻犧牲了公鏈的廣泛互操作性。然而,這種趨勢正在慢慢轉變。銀行正在嘗試將公鏈用於某些資產,尤其是在需要接觸各種交易對手的情況下,例如在以太坊上發行任何合格投資者都可以持有的代幣化債券或存款。為了協調公鏈與合規性,銀行正在採用附加解決方案,例如使用許可鏈包裝器或智能合約,將代幣轉移到白名單地址以確保KYC,或者利用允許銀行在錨定到公鏈L1的同時運行許可驗證器集的L2網絡。隱私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區塊鏈交易默認是透明的。銀行正在評估諸如零知識證明和查看密鑰之類的隱私堆棧。零知識證明可以驗證交易是否滿足某些條件,例如反洗錢檢查或債務契約,而無需向外界透露底層細節。

將區塊鏈與銀行核心系統集成並非易事。領先的機構已經建立了內部數字資產部門,將DLT平臺與總帳、支付中心、託管系統等傳統帳本連接起來。其中關鍵的集成在於核心銀行業務系統。當客戶將100美元從銀行帳戶轉入代幣時,核心帳本必須顯示存款減少100美元,而區塊鏈帳本則顯示發行了100美元的代幣。這種雙向連結必須緊密,以避免任何不匹配,通常通過實時更新的API或中間件來實現。許多銀行最初以影子模式並行運行試點項目,使用現有系統來衡量關鍵績效指標 (KPI),例如結算延遲、跨境支付在區塊鏈上與SWIFT上的結算速度(通常約為10秒,而最近的試點項目則需要幾個小時)、失敗率(其中區塊鏈的原子結算承諾失敗率接近於零,衡量標準之一是外匯結算失敗或不匹配交易的減少)、節省對帳時間(共享帳本消除了數小時的對帳工作,一些項目報告稱後臺對帳減少了50%至80%)以及流動性或資本效率。

後者是關鍵。例如,分布式帳本技術 (DLT) 上的日內回購允許銀行每天多次重複使用抵押品,從而有可能降低所需的峰值流動性。Broadridge分布式帳本技術的早期試驗表明,銀行可以釋放數小時的額外流動性使用時間,從而減少所需的緩衝資金。銀行將密切關注這些試點項目對日內利息成本等指標的影響,無論是使用代幣化抵押品還是降低透支費用或日內借款需求,以及交易對手風險敞口,因為較短的結算周期意味著較低的敞口。總而言之,銀行對區塊鏈的採用正在從實驗轉向務實部署,這顯然可以節省時間、金錢或資本,尤其是在支付和結算流程方面。

資產管理公司

代幣化基金和證券、資產管理規模(AUM)及產品:傳統資產管理公司如今主要通過代幣化基金和RWA代幣,將有形資產上鏈。到2025年9月,代幣化基金的累計AUM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並且仍在快速增長。

大致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代幣化的貨幣市場和債券基金 ,提供鏈上低風險收益工具的訪問渠道。 第二類是代幣化的另類資產 ,例如私募股權、信貸和房地產,提供流動性,並可獲得傳統非流動性資產的訪問渠道。在第一類中,多家大型公司已經推出了代幣化的貨幣市場基金。

富蘭克林鄧普頓的鏈上美國政府貨幣基金就是一個例子,該基金投資於美國國債,目前其資產管理規模超過7億美元。它的創新之處在於使用公鏈Stellar作為官方股份登記冊,使其成為第一個在SEC註冊且主記錄在鏈上的基金。該基金的股份(BENJI代幣)現在也可以在Polygon和Arbitrum上進行交易,從而擴大了分配範圍。貝萊德於2024年底推出了私人流動性基金BUIDL,其代幣化股份在以太坊主網上線。據報導,到2025年中期,BUIDL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幣化RWA產品,資產管理規模近30億美元,通過Coinbase和其他數字資產平臺分發給合格投資者。

像WisdomTree這樣的競爭對手已經推出了代幣化的國債基金,甚至代幣化的現金,例如WisdomTree的Prime基金。到2025年中期,WisdomTree的各種代幣化基金資產規模約為3.15億美元。在另類投資方面,Hamilton Lane和KKR分別在2022年和2023年將部分私募股權基金代幣化,並且這些努力還在不斷加強。例如,據報導,Hamilton Lane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推出的代幣化子基金吸引了數百名新投資者,並在鏈上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認購。

阿波羅的代幣化信貸基金ACRED於2025年初通過Provenance或Centrifuge平臺在以太坊上推出,到6月份,其鏈上投資額迅速超過1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加密收益基金的5000萬美元。重要的是,這些代幣化基金並非獨立的加密基金。它們與傳統投資者可以通過常規渠道購買的資金池相同,但現在也可以以數字代幣的形式購買。分銷策略各不相同。富蘭克林和WisdomTree的產品是多鏈的,以滿足不同網絡上的投資者。貝萊德的BUIDL和阿波羅的信貸基金選擇了單鏈以太坊,並擁有單一的轉帳代理(通常是像Securitize或Tokensoft這樣的金融科技合作夥伴),以簡化控制。

我們也看到了 代幣化指數和ETF即將面世 。貝萊德正在探索將廣泛的股票ETF(例如標普500指數追蹤基金)代幣化,但需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如果獲得批准,這將釋放數萬億美元的股票資產,實現全天候鏈上交易。目前的代幣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相對於傳統金融(TradFi)來說可能較小,但增長速度很快,發展方向也已確定。即使是保守的貝萊德也公開表示,最終會將所有資產代幣化。

技術構建模塊

首選網絡(2025年)

機構正傾向於選擇少數幾個能夠最滿足其吞吐量、最終確定性、成本和生態系統成熟度需求的區塊鏈網絡 。在公鏈領域,以太坊憑藉其龐大的開發者群體和流動性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並且是需要廣泛互操作性的資產代幣化的首選(例如可能與DeFi交互的基金和證券)。然而,以太坊L1的局限性(約10-15 TPS,費用浮動)意味著大多數機構活動要麼發生在L2網絡(例如Arbitrum、Optimism、Base和Polygon的零知識證明網絡),要麼發生在針對企業優化的其他L1網絡上。

例如,歐洲許多代幣化債券試點項目使用以太坊側鏈或經過許可的以太坊實例來保護隱私,而像富蘭克林等基金最初選擇Stellar是因為其低成本和內置的合規性功能。由於採用率高、費用低以及兼容以太坊虛擬機 (EVM),Polygon 在代幣化資產領域也備受歡迎。根據行業數據,2024年,在Base的出現為代幣化資產增加了更多選擇之前,Polygon、以太坊和Arbitrum是按RWA代幣價值排名前三的網絡。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的機構使用 Cosmos SDK 鏈或 Polkadot 平行鏈,以獲得更多的定製化服務。

一些歐洲數字債券市場採用受許可的Cosmos鏈,並由選定的驗證者進行操作,例如Euroclear的DLT債券平臺,該平臺運行在定製的帳本上。在吞吐量和最終性方面,機構尋求能夠在5秒內完成交易並處理突發性活動的網絡。

Solana和Avalanche經常被提及。Solana提供高TPS和約400毫秒的出塊時間,這對交易應用來說很有吸引力,一些TradFi交易公司正在使用Solana進行鏈上期權或外匯實驗。Avalanche的子網允許定製網絡仍然結算到 Avalanche的主網,一些銀行已經試用了在鏈上進行KYC的監管沙盒子網來測試資產發行。

去中心化與控制

機構在務實的角度上關心去中心化 。他們希望確保除了私有鏈中的自身之外,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單方面更改或終止帳本。以太坊和比特幣被視為高度去中心化的,擁有龐大的驗證者和節點集,從而提供抗審查性。相比之下,許可鏈可能只有少數節點,這使得共謀或故障更容易發生。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像Fnality這樣的聯盟鏈會招募大量成員節點,並尋求法律認可,例如獲得央行的結算最終性保護,以增強信任。純粹就性能而言,高性能Layer1與以太坊Layer2之間孰優孰劣一直存在爭議。許多企業開發者更傾向于堅持使用以太坊生態系統,並通過Layer2或側鏈進行擴展,以實現更輕鬆的互操作性,而不是轉向單獨的技術架構。面向機構的Layer 2解決方案的興起就證明了這一點,例如Polygon zkEVM Permissioned或Consensys Linea,在這些方案中,rollup可以在增強隱私的情況下運行。

隱私與合規模塊

鑑於嚴格的監管要求,在區塊鏈交易中添加隱私層對於許多TradFi用例至關重要。目前已有一些方法: 零知識證明正在成為首選工具 。例如,在2023年轉型之前,AZTEC Network曾用於試點,允許使用零知識加密在以太坊上進行保密資產轉移,這樣不僅可以隱藏身份,還可以隱藏金額。機構也利用零知識證明來確保合規性。交易可以在公鏈上進行,同時提供交易發生在兩個已完成KYC的參與方之間且未違反限制的證明,而不會洩露參與方的身份。2022-2023年在新加坡開展的Guardian項目通過為投資者提供基於零知識的驗證憑證證明了這一點。在錢包執行DeFi交易之前,智能合約會檢查錢包是否擁有由受信任機構頒發的有效KYC憑證,而不會在鏈上洩露錢包的身份。

查看密鑰或選擇性披露是另一種方法 。一些面向企業的鏈,例如R3 Corda(它是一種DLT而不是區塊鏈),使用點對點加密,因此只有相關方才能看到交易詳情。一些較新的協議允許向第三方(例如監管機構)提供密鑰,以便在需要時檢查交易。在IBM基於Stellar構建的World Wire支付網絡中,參與銀行可以使用只有監管機構才能解密的加密備忘錄來查看交易詳情以進行反洗錢檢查。在以太坊上,ERC-1404和其他代幣標準允許限制和潛在的鏈下數據交換伴隨轉帳,例如在轉帳的同時發送身份信息。還有使用零知識電路的隱私池的開發,類似於Tornado Cash但合規,其中資金可以匯集和混合以保護隱私,但池中的用戶經過KYC驗證,並且運營商可以在需要時取消匿名。一些歐盟銀行在2025年測試了這一概念,看看是否可以通過中介機構掌握解密能力來同時滿足GDPR隱私和AML可追溯性。

合規性代幣擴展很常見。安全代幣通常包含檢查白名單或禁止超過一定限額的轉帳的邏輯。歐洲使用的Tokeny平臺就是一個例子,該平臺的每個代幣都包含一個智能合約,該合約引用了合格投資者的註冊合約。如果Bob嘗試向Alice發送代幣,而Alice的錢包不在註冊中心作為核准投資者,則轉帳失敗。這確保了鏈上證券法的合規性。同樣,Fireblocks引入了一個可以強制執行轉移規則信息的引擎,其中關於發起人和受益人的元數據可以附加到機構穩定幣轉帳中,並且只能由接收機構讀取,從而在鏈上解決了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轉移規則的問題。

託管基礎設施

對於任何機構而言,選擇數字資產託管解決方案至關重要。其門檻很高。託管提供商必須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並展現出強大的內部控制。通常,機構託管涉及技術、法律法規以及保險等諸多方面。在技術方面,領先的託管機構使用硬體安全模塊 (HSM) 或多方計算 (MPC) 來保護私鑰。HSM是防篡改的物理設備,密鑰可以存儲於其中,並可在不離開設備的情況下進行籤名。MPC允許多方持有密鑰碎片,例如託管機構、客戶端和恢復服務,每方各持有一個碎片。交易籤名由多方協作生成,因此任何一方都無法擁有完整的私鑰。這降低了單點故障風險,Fireblocks和Zodia等公司也認為這是銀行安心使用HSM的原因。

密鑰分片和地理冗餘是標準配置。機構託管方通常將密鑰材料分散存儲在多個數據中心甚至多個國家/地區。例如,Coinbase Custody可能會將密鑰分片存儲在紐約、都柏林和新加坡,以便在一個地方發生災難性事件時不會丟失密鑰。他們還制定了災難恢復程序。如果存儲分片的伺服器被破壞,則可以使用協議從安全保險庫中保存的備份中重新生成密鑰,這通常需要多名高管的批准。在內部控制方面,許多託管機構已獲得SOC 1 Type 2和SOC 2 Type 2認證,這些認證是對財務報告控制和安全控制的獨立審計。這些證明以及ISO 27001認證,表明託管機構的流程(例如員工審查和提款審批)符合行業標準。

此外,監管特許也至關重要。一些頂級加密貨幣託管機構已獲得銀行或信託特許。Anchorage持有美國國家信託銀行特許。Coinbase Custody是一家紐約州信託公司。這些特許規定了資本要求和監管。客戶資產在法律上是隔離的,在破產時無法動用,這與證券託管機構的運作方式類似。

保險至關重要。大多數機構託管機構都會購買犯罪保險,涵蓋一定限額的數字資產盜竊情況,例如1億美元的保單。例如,Gemini強調其通過一家專屬保險公司購買了超過2億美元的冷存儲錢包保險。保險並非涵蓋所有情況,例如某些國家黑客攻擊,但對於許多風險委員會來說,保險是必不可少的。

運營方面的考慮包括能否提供全天候支持、提款的SLA(服務等級協議),例如保證資產可在熱錢包請求後約一小時內轉出,冷錢包請求後約24小時內轉出,以及提供報告和API以與投資組合系統集成。現在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儲備證明或鏈上證明。一些託管機構,例如BitGo,為客戶提供工具,通過查看鏈上地址或審計師證明,獨立驗證其資產是否一對一持有。在2022年FTX崩盤後,機構要求其託管機構保持透明度,確保其不會再抵押或濫用資產。託管機構還採用會計控制措施,例如每日將鏈上餘額與客戶分類帳進行核對,以及類似於金庫的物理安全措施來保護任何手動密鑰碎片,有些託管機構仍在使用深度冷存儲,將鑰匙刻在鋼上並存放在銀行金庫中。

總而言之, 託管的標準清單包括監管合規性、技術安全性、可審計性、保險覆蓋範圍、運營韌性和可擴展性 。許多機構選擇多源託管,使用兩到三家託管機構,以避免供應商鎖定並提供備份。目前,像紐約梅隆銀行這樣的大公司正在進入數字資產託管領域,納斯達克也在計劃進入數字資產託管領域(儘管目前暫停),這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數字資產託管將被整合到與股票和債券相同的公司中,並遵循同樣嚴格的標準。

風險與制約因素

儘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採用區塊鏈作為核心基礎設施除了傳統風險外,還會帶來新的風險。對於計劃部署的高管來說,清晰地了解這些風險並制定緩解策略至關重要。

市場風險

加密貨幣市場以波動性著稱,但在傳統金融中,市場風險來自持有加密資產時標的資產的波動性,以及穩定幣的脫鉤。例如,使用USDC進行資金管理的企業需要相信USDC將保持其1美元的價值,不會像2023年3月那樣遭遇短暫的擠兌。緩解措施包括堅持持有完全儲備且受監管的穩定幣,例如《GENIUS 法案》等新立法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持有100%的現金或美國國債,這應該可以降低風險,並設定穩定幣相對於流動現金的持有量上限。

另一個市場風險是流動性風險。如果一家機構將資產(例如貸款)代幣化,並依賴於鏈上銷售,那麼一旦區塊鏈市場凍結或分裂,他們可能會面臨流動性緊縮。DeFi流動性在過去的經濟低迷時期已經枯竭。如果二級市場交易疲軟,資產管理公司可能無法迅速贖回代幣化債券。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公司會保留備用流動性工具,例如在鏈上銷售失敗時提供銀行信貸額度,並且通常會將代幣化發行限制在流動性依賴程度較低的結構,例如投資者承諾持有一定期限的封閉式基金。

運營風險

這些風險包括智能合約漏洞、流程故障和人為錯誤。智能合約中的漏洞可能導致資產鎖定或被利用。存在缺陷的託管智能合約可能會被盜取資金。為了控制這種情況,任何關鍵的智能合約都必須進行審計和形式驗證,通常需要多家審計公司參與,並進行測試網模擬運行。一些公司還會設置鏈下安全網。例如,代幣化基金可能包含法律條款,規定在合約故障的情況下,轉讓代理可以恢復到手動流程,並向投資者發行新的代幣或傳統股票。密鑰管理失敗是另一種風險,例如私鑰丟失或被盜。

諸如MPC和帶有審批工作流程的多重籤名之類的解決方案可降低單人操作風險。許多機構實施了分層密鑰系統。大額轉帳需要強制執行多名高級主管的多重籤名批准。日常小額轉帳可以使用有限制的自動籤名。此外,還存在對帳錯誤的風險。雖然區塊鏈提供了單一事實來源,但如果不小心,將其與遺留系統集成可能會導致數據不匹配。公司通過構建實時對帳儀錶板並使用預言機將區塊鏈數據輸入內部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值得注意的運營風險是區塊鏈宕機或分叉。某些網絡(例如Solana)已經出現過中斷。如果您依賴該鏈進行支付,則需要應急措施,例如在中斷持續時間超過設定閾值時使用輔助鏈或回退到SWIFT。

同樣,鏈重組或51%攻擊理論上也可能導致交易逆轉。對於像以太坊這樣的主流區塊鏈來說,這種情況目前極不可能發生,而且存在最終性檢查點,但為了安全起見,關鍵應用程式通常會等待一定數量的確認,或使用帶有有效性證明的Layer-2,以通過加密方式確保最終性。私有鏈通過許可節點和即時最終性協議來避免重組風險,但前提是必須信任這些節點。

監管和法律風險

即使有了新的法律,監管風險仍然存在。法律可能會發生變化。新一屆政府可能會收緊對自主託管或DeFi的規定。跨司法管轄區問題依然存在。在新加坡被允許的做法可能違反歐盟規則。機構通過地理圍欄來應對,確保其區塊鏈活動僅向其感到放心的司法管轄區提供,並通過獲取有關代幣化工具的法律意見來確認,例如,代幣化票據在法律下仍然是相同的證券。智能合約中一個巨大的法律風險是責任的不確定性。如果DeFi協議失敗並導致資產管理公司的基金遭受損失,誰將承擔責任。許多管理公司通過受監管的子公司構建鏈上業務,或僅將一小部分資金投資於DeFi以限制責任,並且他們會向客戶清楚地披露這些風險。合規部門也擔心AML反洗錢和KYC風險。與公共區塊鏈的互動可能會無意中涉及非法資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使用區塊鏈分析來實時篩選地址和交易。例如,在接受來自客戶錢包的穩定幣之前,會對其進行掃描,以檢查其是否與制裁或非法活動有關。這類似於使用新工具對電匯進行制裁篩查。

技術風險

除了智能合約風險之外,可擴展性和性能限制也至關重要。如果一家機構突然在以太坊上進行每日百萬筆交易,手續費成本可能會飆升,吞吐量也可能受阻。通過選擇合適的網絡(例如Layer2、高速Layer或分片架構),並儘可能使用批處理來聚合交易,在不需要即時最終性的小額交易中採用異步處理,可以降低可擴展性風險。互操作性和跨鏈橋風險也很重要,因為機構經常需要跨鏈轉移資產,例如,將代幣化資產放在一條鏈上,而將流動性放在另一條鏈上。跨鏈橋是眾所周知的故障點,在過去的黑客攻擊中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因此,機構會儘量減少使用第三方跨鏈橋。有些機構會選擇由受信任方運營的銷毀鑄造方案。Circle的跨鏈轉移協議通過在源鏈上銷毀並在目標鏈上鑄造來避免將資產持有在跨鏈橋中,從而降低了託管風險。當需要第三方跨鏈橋接時,機構更傾向於那些安全性強的跨鏈橋,例如支持多籤的多重籤名機制、儘可能投保以及審計。有些機構還要求跨鏈橋提供商進行風險評估,並且有一些框架可以對跨鏈橋的安全性進行評級。

結論

區塊鏈已從概念驗證階段發展到資金流動、抵押品和資金分配的實際生產階段 。美國、歐盟和香港的監管透明度降低了政策風險,而穩定幣交易量和代幣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的上升則表明了真實的需求。 短期贏家將是那些將公鏈覆蓋範圍與許可控制、可衡量的KPI和嚴格的託管相結合的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 。當前的執行重點在於供應商選擇、隱私設計和風險控制,而非是否參與。

  • Related Posts

    以太坊的下個十年

    作者:Zhixiong Pan 來源:chainfeeds …

    以太坊基金會成立了 dAI 團隊 有何亮點?

    終於!以太坊基金會成立了dAI團隊,特別想問:早點幹嘛去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美聯儲降息:比特幣的啟示 以及享受未來行情?

    • By jakiro
    • 19 9 月, 2025
    • 0 views
    美聯儲降息:比特幣的啟示 以及享受未來行情?

    加密市場主線解析:穩定幣、AI 與Meme的2025戰局

    • By jakiro
    • 19 9 月, 2025
    • 0 views
    加密市場主線解析:穩定幣、AI 與Meme的2025戰局

    Insights4.vc:2025年TradFi區塊鏈應用指南

    • By jakiro
    • 19 9 月, 2025
    • 1 views
    Insights4.vc:2025年TradFi區塊鏈應用指南

    Base發幣:一場蓄謀已久的加密「陽謀」

    • By jakiro
    • 19 9 月, 2025
    • 1 views
    Base發幣:一場蓄謀已久的加密「陽謀」

    站在數字金融的十字路口:招銀國際的RWA路徑選擇

    • By jakiro
    • 19 9 月, 2025
    • 0 views
    站在數字金融的十字路口:招銀國際的RWA路徑選擇

    113億美元ETH正退出質押 Vitalik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 By jakiro
    • 19 9 月, 2025
    • 6 views
    113億美元ETH正退出質押 Vitalik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