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稅收新規背後的必然性:美國新金融殖民的思考

法規文檔:https://public-inspection.federalregister.gov/2024-30496.pdf

美國財政部與國稅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新規(RIN 1545-BR39),擴展了現有稅收法律的適用範圍, 將DeFi的前端服務提供商納入「經紀商」的定義。這些服務提供商,包括任何直接與用戶交互的平臺(如Uniswap的前端接口),被要求從2026年開始收集用戶的交易數據,並在2027年起通過1099表格向美國國稅局(IRS)提交信息,內容包括用戶的總收益、交易細節及納稅人身份信息。

我們都知道川普的政治舞臺從不缺少戲劇性,而他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更是如此。從早期對比特幣的批評,稱其為「基於空氣的騙局」,到後期通過NFT項目的嘗試、發行Defi項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 ,也大膽提出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構想《 從美國歷史成功的戰略性購地到比特幣儲備:《2025年比特幣戰略儲備草案》的前瞻性構想 》,他的行為折射出個人利益的驅動,也隱喻了加密行業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的複雜位置。

雖然新規離生效還有一兩年時間,而且當中關於「經紀商」的定義也存在比較打的爭議,畢竟老的那套監管政策不能這麼生硬的就套到加密項目上,所以也有可能被推翻 ,但Aiying艾盈想今天跟大家從幾個維度探討一下新規出臺的歷史必然性,以及行業從業者該如何進行戰略選擇。


第一部分:從傳統殖民到新金融殖民的邏輯演變

1.1 傳統殖民的資源邏輯

傳統殖民時代的核心在於通過軍事力量和領土佔有實現資源掠奪。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度的棉花和茶葉,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奪黃金,這些都是通過直接佔有資源實現財富轉移的典型案例。

1.2 金融殖民的現代模式

現代殖民則以經濟規則為核心,通過資本流動和稅收控制實現財富轉移。美國的《外國帳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是這一邏輯的重要體現,它要求全球金融機構披露美國公民的資產信息,迫使其他國家參與美國的稅收治理。 DeFi稅收新規正是這一模式在數字資產領域的延續,其核心在於利用技術手段和規則強制全球資本透明化,為美國獲取更多的稅收收入,同時加強其對全球經濟的掌控力。


第二部分:美國的新殖民工具

2.1 稅收規則:從FATCA到DeFi新規

稅收規則是美國新殖民模式的基礎。FATCA強制全球金融機構披露美國公民的資產信息,開創了稅收武器化的先例。而DeFi稅收新規進一步延續這一邏輯,通過要求DeFi平臺收集和報告用戶的交易數據,擴大了美國對數字經濟的掌控範圍。隨著這一規則的實施,美國將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加精確的資本流動數據,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全球經濟的控制。

2.2 技術與美元的結合:穩定幣的主導地位

2000億美元穩定幣市場中,美元穩定幣佔比超過95%,其背後的錨定資產主要是美國國債和美元儲備。以USDT和USDC為代表的美元穩定幣,通過其在全球支付體系中的應用,不僅鞏固了美元的全球地位,還將更多國際資本鎖定在美國的金融體系中。這是數字經濟時代美元霸權的新形式。

2.3 金融產品的吸引力:比特幣ETF與信託產品

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推出的比特幣ETF和信託產品,通過合法化與機構化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流入美國市場。這些金融產品不僅為美國稅收規則提供了更大的執行空間,還進一步將全球投資者納入美國的經濟生態中。目前市場規模1000億美元。

2.4 現實資產代幣化(RWA)

現實資產代幣化正在成為DeFi領域的重要趨勢。據Aiying艾盈知悉美國國債代幣化的規模已達到40億美元。這一模式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了傳統資產的流動性,同時也為美國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創造了新的支配力量。通過控制RWA的生態,美國能夠進一步推動國債的全球化流通。

第三部分:經濟與財政—赤字壓力與稅收公平

2.1 美國赤字危機與稅收漏洞

美國的聯邦赤字從未像現在這樣令人擔憂。2023財年,赤字接近1.7萬億美元,而疫情後的財政刺激和基礎設施投資更是加劇了這一負擔。與此同時,加密貨幣市場的全球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卻大部分游離於稅收體系之外。這對一個依賴稅收支撐的現代國家來說,顯然是不可容忍的。

稅收是國家權力的基石。從歷史上看,美國總是在赤字壓力下尋求擴展稅基。 20世紀80年代的對衝基金監管改革,便是通過擴大資本收益稅的覆蓋範圍,填補財政缺口的典範。而現在,加密貨幣則成為最新的目標。

2.2 金融主權與美元的捍衛

但這不僅僅是稅收問題。DeFi和穩定幣的興起,挑戰了美元在全球支付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穩定幣雖說是美元的延伸,通過錨定美元,創造了一個平行的「私人貨幣」體系,但也繞過了美聯儲和傳統銀行的控制。美國政府意識到,這種去中心化的貨幣形式,可能對其金融主權構成長期威脅。

通過稅收監管,美國不僅意圖獲取財政利益,更試圖重新確立對資本流動的掌控力,捍衛美元的霸權地位。


第四部分:行業視角—從業者的選擇與權衡

3.1 美國市場的重要性評估

作為DeFi項目的從業者,第一步是理性評估美國市場對業務的戰略價值。如果平臺的主要交易量和用戶基礎來自美國市場,那麼退出美國可能意味著巨大的損失。而如果美國市場的佔比不高,則完全退出成為一個可行選項。

3.2 三大應對策略

  1. 部分合規:折中的路徑

    • 設立美國子公司(如Uniswap.US),專注於滿足美國用戶的合規需求。

    • 將協議與前端分離,通過DAO或其他社區化管理方式減少法律風險。

    • 引入KYC機制,僅對美國用戶報告必要信息。

  2. 完全退出:聚焦全球市場

    • 實施地理屏蔽,通過IP限制美國用戶訪問。

    • 將資源集中投向亞太、中東、歐洲等對加密貨幣更友好的市場。

  3. 完全去中心化:技術與理念的堅守

    • 放棄前端服務,將平臺完全轉向協議自治。

    • 開發無須信任的合規工具(如鏈上稅務報告系統),在技術上繞開監管。


第五部分:更深遠的思考—監管與自由的未來博弈

4.1 法案的演變與長期趨勢

短期內,行業可能通過訴訟推遲規則實施。但從長期看,合規化趨勢難以逆轉。監管將促使DeFi行業形成兩極分化:一端是完全合規的大型平臺,另一端是選擇隱秘運行的小型去中心化項目。

美國也可能在全球競爭壓力下調整政策。如果其他國家(如新加坡、阿聯)對加密貨幣採取更寬鬆的監管,美國可能放鬆某些限制以吸引創新者。

4.2 自由與控制的哲學反思

DeFi的核心是自由,而政府的核心是控制。這場博弈沒有終點。或許未來的加密行業將以一種「合規的去中心化」形式存在:技術創新與監管妥協並存,隱私保護與透明度交替前行。


Aiying結語:歷史的必然與行業的抉擇

這個法案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國政治、經濟、文化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對DeFi行業來說,這是挑戰,也是轉型的機會。在這一歷史節點上,如何平衡合規與創新、保護自由與承載責任,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回答的問題。

加密行業的未來,不僅取決於技術的進步,更取決於它如何在自由與規則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

  • Related Posts

    報告:DeFi借貸自2022年以來增長959% 達191億美元

    來源:區塊鏈騎士 近期一份Galaxy報告指出,儘管Teth…

    Bankless:比特幣能在鏈上蓬勃發展嗎?

    作者:Jean-Paul Faraj 來源:Bankles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0 views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0 views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5 views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Nubit、Babylon與Bitlayer究竟誰更「正義」?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5 views
    Nubit、Babylon與Bitlayer究竟誰更「正義」?

    金色百科 | 貿易戰是如何影響股票和加密市場的?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5 views
    金色百科 | 貿易戰是如何影響股票和加密市場的?

    金色百科 | BTC是貿易戰期間的避風港嗎?

    • By jakiro
    • 16 4 月, 2025
    • 8 views
    金色百科 | BTC是貿易戰期間的避風港嗎?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