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有請全球區塊鏈商業理事會中國及日本事務顧問Emily Parker上臺演講,他的主題是《2025 Web3 trends in the US and Asia》。
Emily Parker: 各位早上好,非常高興受邀在此與各位相聚,非常感謝大家光臨今天的活動。
在今天的演講時,我希望能夠和大家探討一些全球不同地區的監管趨勢,尤其是美國以及亞洲的監管趨勢。因為從過去一年間,在監管方面全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想探討一下美國以及亞太地區監管最新的動態。
因為我們自己是在美國,我相信大家也聽到了美國一直在探討的主題,美國已經進入了Crypto新紀元,主要是新一屆總統上臺。因為很多年以來,大家一直在批評美國對於Crypto是非常不友好的,但是現在整個業界總體的風向是覺得美國的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在這裡大家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們親自問,凡此種種在多大程度上只是一個信號,在多大程度上是代表實時致之(音)的監管變化,我覺得這樣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沒有答案。所以在這裡的話,我希望通過這張幻燈片給大家做一個展示,美國現在所發生的一些加密領域的大事件。
其中,第一個就是美國證監會主席Gary Gensler主席已經下臺了,證監會將會迎來新一屆主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美國證監會主席Gary Gensler在美國的Crypto世界裡並不是非常受歡迎,他被視為對加密手段強硬,而且在執行方面非常強硬。
二是SAB121也是非常不受歡迎的公告《會計公告第121號》,現在也已經被廢除了。
三是,加密貨幣工作小組在美國已經成立了。
現在大家對美國所謂的加密新紀元感覺非常興奮的同時也有一系列的爭議,其中包括總統所推出的Meme幣,哪怕是那些在加密行業從業的,對總統的Meme幣也並不是非常歡迎,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擔心散戶投資者因此而虧錢,這不利於美國加密貨幣的發展。除此之外,美國還計劃設立戰略加密儲備,有些人對這個計劃也進行了批評,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歡這個想法,是因為不僅僅儲備中只包含比特幣,也就是說它會是戰略加密儲備,也會包含一些AltCoin,所很多人對這個想法並不是非常受歡迎。
(如圖所示)這張幻燈片再次展示了為什麼美國受到了很多批評,這是因為所有美國證監會對於Crypto行業或領域所發起的案件,很多關鍵點在於美國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法規,但是相反它是以執法來代替監管,但是這樣的情況現在正在發生變化。
比如說像Ripple、Coinbase、Consensys、Cumberland、Kraken等很多執法行動被撤銷了,但這只是撤銷了一部分案件,並不意味著整個監管全方位的變化。
正如我所說的,香港有非常完整的監管框架,大家都知道,在香港的討論就是怎麼樣平衡監管和發展,對企業來說不要過於嚴格,香港這點做的非常好。去年到現在,有很多變化,以前有2個持證,現在將近10家。我也聽到過路線圖,大家非常樂觀。HashKey是今天的主辦方,也一直在說基金項目,在香港會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發展。同時,還有加密貨幣的免稅,對家族辦公室私募股權基和對衝基金有很多情況,相信大家都會比我更了解,這是我注意到的一些大變化。
穩定幣是一件大事,就算大家知道穩定幣不是大的市場,也沒有很多立法區,很多地區有穩定幣的立法。12月會向立法會提交穩定幣的草案法案,還會有沙盒及其他的安排,香港穩定幣的立法會很快出臺,但並不知道確切的時間,可能是5月,可能實行在9月。接下來第三第四季度會看到第一批在香港發行的受監管的穩定幣。
香港穩定幣草案非常思慮周全,需要以法定資產儲備的方式保留全面的儲備。同時,也有一些規定,比如說法定資產幣高質量、高流動性,這些都非常重要,所有監管當局都在想,不想讓穩定幣純粹讓銀行來運營,萬一這背後沒有100%的儲備,或者沒有非常好的盈利空間,這其實是非常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香港和其他地區都在做這些監管。
日本非常有意思,和香港一樣,非常歡迎數字資產,同時也非常嚴格。日本政府和監管者非常歡迎加密資產,同時也非常多地討論Web3,想讓日本成為Web3的核心地區。為什麼在日本沒有更多動態呢?答案非常簡單,就是稅。日本的稅是很大的問題,現在對於加密稅可能是高達55%,這非常難,日本和香港、新加坡、杜拜這些地方要進就非常難,現在有討論減稅,減到將近20%,這是大的變化,對日本來說是開天闢地的變化。同時也在討論加密ETF可能成為可能性,這些變化都在非常積極地推進,我也會繼續關注稅的問題。
日本其實是第一個最早推出穩定幣法規的主要經濟體國家,且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為這些規定非常非常嚴格也非常非常死板。比如說USDC已經在日本推出,這是一件大事,終於看到日本立法監管開花結果了。另外一個新聞大家也非常感興趣,就是日本的交易所Coincheck12月份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在美國,很少有交易所上市,基本上都是基於幣的,比如說Coinbase、Coincheck這些上市對於日本的交易所全球化非常有借鑑意義,同時還有索尼,索尼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動態,這也是日本大企業進入到加密圈的例子。
接下來說一下老錢(Old Money),在接下來的圓桌討論中,也會討論這個問題,但他們的錢並不是加密的資產,可能是銀行資產,在代幣化、真實世界資產中很多銀行都討論了代幣化。
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些數字,基本上是美國的情況,其實在亞洲也在發展,更好地積攢。比如說摩根大通、高盛、巴克萊等,花了很多注意力、錢在加密圈當中,其中大問題是當年硬要看RWA的代幣化,但這些是不是真的加密?這可以了解,加密到底是什麼樣的運行情況。
接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大家也都了解,上市公司也用比特幣作為資產儲備,持有比特幣,這是很多非典型交易者進入到比特幣世界的契機,比如養老金,以及有很多普通交易者因為很多原因不願意或者害怕直接買比特幣,現在可以用微策略/策略是代持和再投資方面的領袖,這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發展。
接下來再多談一點,可以看到,最大的機構持股者都是通過一些機構,比如說通過微策略可以像買股票一樣,這是他們比較熟悉的一種投資方式。顯然,微策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支股票,這周五在美國股市一片血紅,沒有做得很好。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微策略還是逆勢上漲,可以在股票市場當中一枝獨秀,比特幣可以成為風險對衝的資產,現在微策略是更軟的公司,並不是那麼技術,是比特幣保存庫的角色,非常高度依賴比特幣。
如果大家有微策略的話,會更好地理解比特幣所謂的崩盤和價格下降。
另外,為什麼這裡有溢價?可能有人說當中有這樣的辦法,大家會覺得這是一種天方夜譚,對於宏觀的政策等等。另外一點是不是健康?有一家公司佔這麼大的比額。回到前面的數據當中來,一家公司持有這麼多比特幣是不是合適呢?因為比特幣本身應該是去中心化的。另外大家在問,微策略是非常複雜的公司,他是非常高明的公司,有著非常複雜的對衝風險的金融架構,很多微策略模仿者對於風險的管控沒有像微策略/策略公司本身這麼好。
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些信息,不知道在亞洲會不會也發生這樣的情況,比如說上市公司也會持有比特幣的資產,為加密前的資本提供了更多機會。
很高興再次來到香港,謝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