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Laobai,ABCDE 翻譯:善歐巴,比特鏈視界
近期一級市場上,最熱門的賽道無疑是AI,其次是BTC。每天討論的項目中大約80%都集中在這兩個軌道上。就我個人而言,有時我一天可以討論 5 或 6 個 AI 項目。
可以預見,人工智慧泡沫將在未來幾年達到頂峰。隨著數百個新的AI項目上線,AI賽道的市場價值將會暴漲。最終,當泡沫破滅、混亂接踵而至時,真正找到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交叉點的真正的獨角獸將會出現,推動這條賽道和整個行業向前發展。
所以,在當前AI過熱的環境下,值得退後一步,觀察近幾個月來基礎設施層,尤其是公鏈基礎設施賽道所發生的變化。該領域的一些新進展絕對值得討論。」
一、ETH或單體區塊鏈的進一步解構
當Celestia第一次引入模塊化和DA層的概念時,市場實際上花了相當長的時間來消化和理解它。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根深蒂固,各種RaaS(Rollup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激增,以至於基礎設施的數量>應用程式>用戶,達到了誇張的階段。
過去幾個月,執行層、DA層、結算層都有不同的技術進步。每一層都催生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甚至結算層的概念也不再是ETH獨有的。讓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每一層的代表性技術。
二、執行層
執行層最熱門的概念無疑是Parallel EVM,以Monad、Sei、MegaETH等項目為代表。現有的項目如FTM和Canto也開始計劃朝這個方向進行升級。然而,正如並非所有 ZK 項目都保護隱私一樣,標記為並行 EVM 的項目實際上也有不同的技術路線圖和最終目標。
以Sei的一張圖作為直觀的演示,很明顯,在樂觀的情況下,從順序處理過渡到並行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性能。
在並行EVM中,實際上有幾種不同的技術途徑。
從交易如何並行化的角度來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事情。它歸結為預驗證和後驗證之間的差異。
以 Solana 和 Sui 為代表的預驗證要求交易明確聲明其修改鏈狀態的哪些部分。這允許在塊生產之前進行預檢查,以檢測任何狀態衝突(例如訪問相同的 AMM 池)。如果檢測到衝突,則丟棄衝突的事務。
後驗證也稱為樂觀並行,以Aptos BlockSTM為代表,最初假設不存在衝突並包含交易。然後,執行後,它會檢查是否存在衝突。任何衝突的交易都被聲明為無效,刷新結果,並重複執行,直到執行完塊中的所有交易。Sei、Monad、MegaETH 和 Canto 使用類似的解決方案。
在一級市場,我們還看到了針對涉及狀態衝突的場景(例如訪問前面提到的相同 AMM 池)而定製的並行化解決方案。然而,從工程角度來看,這些解決方案似乎相對複雜,並且其商業可行性尚不確定,仍在評估中。
對並行EVM的重視程度也可以分為兩個流派。
其中一個以 Monad 和 Sei 為代表,它們優先考慮將並行事務作為主要的擴展方法,使並行化成為主要的敘述方式。
例如,除了樂觀並行處理之外,Monad 還專門針對異步 I/O 開發了 MonadDB,以補充並行處理。
另一種思想流派以 Fantom、Solana 和 MegaETH 為代表,其中並行化是擴展解決方案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並行化作為輔助敘述,性能提升更多地依賴於其他技術解決方案。
例如,Fantom 的 Sonic 升級側重於 FVM 虛擬機搭配優化的 Lachesis 共識機制。Solana下一階段重點關注Firedancer新客戶端的模塊化架構、優化的網絡通信機制、籤名驗證等。
MegaETH 旨在實現實時區塊鏈。首先,它建立在Paradigm開發的高性能Reth客戶端之上。然後,進一步優化和增強了全節點的狀態同步機制(僅同步狀態差異而不是所有數據)、Sequencer的硬體設計(使用大量具有存儲能力的高性能RAM進行狀態訪問)等各個方面。 ,避免緩慢的磁碟 I/O)、Merkle Trie 數據結構的改進等等。這種全面的優化涵蓋了軟體、硬體、數據結構、磁碟I/O、網絡通信以及交易排序和並行處理,將EVM的性能天花板推向極限,逼近「實時區塊鏈」的概念。
三、與層
DA層還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技術迭代,所以這個賽道的熱度遠不如執行層。遊戲中只有少數主要玩家。
ETH 的 CallData 升級為 Blob,再加上各種第 2 層解決方案的費用大幅降低,使得 ETH 現在成為「不太昂貴」的 DA。
有趣的是,Celestia 更大的影響在於,它是上線後第一個提出 DA 層概念的項目,將 DA 賽道從 20 億美元的 FDV(完全攤薄估值)上限提升到 200 億美元,從而拓展了景觀和想像空間。許多新的 Layer 2 應用鏈自然更喜歡 DA,其中 Celestia 處於領先地位。
Avail 是從 Polygon 中獨立出來的,從技術上講,它更像是「Celestia 的增強版」。例如,它採用了Polkadot的Grandpa+BABE共識機制,理論上比Celestia的Tendermint支持更多節點、更去中心化的設置。它還支持 Celestia 不支持的功能,例如有效性證明。不過,技術上的差異遠不如生態系統重要,Avail 仍需要在生態系統層面上迎頭趕上。
EigenDA 於幾天前隨著 EigenLayer 主網的發布而上線。作為本輪敘事性最強、最擅長商業合作的項目之一,我個人感覺EigenDA的採用率不會低。理論上來說,只要「感覺安全、價格便宜」,沒有多少項目真正關心你是使用有效性證明還是欺詐證明,或者是否支持 DAS 等等。
有趣的是,值得一提的是以下三個 DA。
-
Near DA——Near 是一個出色的公共區塊鏈,最初專注於分片,並且它仍在繼續這樣做。然而,除了分片之外,它還涉足了DA領域。它比 Celestia 便宜,並且支持 Layer 2 的快速結算。 鏈抽象——最近,Near 引入了鏈籤名,允許用戶通過單個 NEAR 帳戶對任何鏈上交易進行籤名。AI — 他們的創始人 Illia 是變形金剛八人組之一,在 NVIDIA GTC 上曾被黃先生拍過肩膀,這一點十分出名。他們目前正在計劃聘請AI工程師,並將在下個月發布near.ai相關公告……作為六角戰士,我也投身到了DA賽道。
-
BTC & CKB — 由於 BTC 第一層不支持智能合約和直接結算,幾乎每個 BTC EVM 第二層解決方案都將 BTC 視為 DA。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是直接將 ZK Proof 應用於 BTC,還是簡單地對 ZK Proof 進行哈希處理。就好像不這樣做就失去了被稱為「BTC Layer 2」的資格。最近又有新項目說,「我不會假裝;我不會假裝」。我是ETH L2,DA結算是在ETH上進行的,但我是為BTC生態服務的!」 相當有趣……唯一非常規的縮放解決方案是 CKB 引入的 RGB++。在這個框架中,CKB 充當偽 DA,而 BTC 由於其 UTXO 通用同構綁定技術,成為 RGB++ 的結算層。
-
新的 DA——我將提到我遇到的兩種創新的 DA 方法,但不會提及具體的項目。一種將DA與AI集成,不僅充當高性能DA,還充當AI大模型、訓練數據和訓練軌跡的存儲層。另一種改進了 Celestia 等 DA 底層的 RS 代碼,在不穩定的條件下提供更穩健的網絡狀態,例如每輪都有多個節點隨機退出的動態網絡。
四、沉降層
最初,這一層幾乎完全由 ETH 主導。雖然 DA 面臨來自 Celestia 的競爭,並且執行有各種 L2 解決方案,但結算主要是 ETH 的領域。Solana、Aptos 等其他連鎖店還沒有 L2 解決方案。BTC的L2解決方案要麼沒有被使用,要麼無法利用BTC進行結算。目前,ETH 幾乎是您能想到的唯一結算層。
然而,這種情況即將改變。幾個新項目已經在朝著本文開頭提到的方向發展。一些老項目也開始向這個方向轉型,即——ZK驗證/結算層——進一步解構ETH(竊取ETH的業務)。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概念?
原因在於,在 ETH L1 上運行合約來驗證 ZK Proofs 理論上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從技術角度來看,為了驗證ZK Proofs的正確性,開發人員需要使用Solidity基於ZK項目和所選的ZK Proof系統編寫驗證合約。這涉及依賴多種加密算法,例如支持不同的橢圓曲線。這些加密算法通常非常複雜,並且 EVM-Solidity 架構並不是實現這些複雜加密算法的最佳平臺。對於一些ZK項目來說,編寫和驗證這些驗證合約的成本也相當高。
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ZK生態原生融入EVM生態。因此,Cario、Noir、Leo、Lurk等ZK友好語言目前只能在自己的Layer1上進行驗證。與此同時,ETH的更新或升級總是涉及到「大船掉頭」。
從成本上看,雖然L2支付的「保護費」大部分是DA費用,但ZK合約驗證也會產生gas費。在以太坊上進行驗證絕對不是一個便宜的選擇。再加上以太坊的 Gas 費用偶爾會飆升,將其轉變為「優質鏈」,驗證成本也同樣受到影響。
結果,出現了具有 ZK 驗證/結算層概念的新項目。這些新項目仍處於相對早期階段,Nebra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較舊的項目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例如 Mina 和 Zen,它們剛剛通過了新提案。
該軌道中大多數項目的總體方法基本上是:
-
支持多種ZK語言
-
支持ZK聚合證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實現更快的最終確定時間
ZK結算層很可能會與去中心化證明市場緊密相連,因為僅擁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計算能力。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結算層項目與證明市場項目合作。或者,具有計算能力的結算層可能會建立自己的證明市場,而具有技術專長的證明市場項目可能會冒險進入結算層。最終,市場將決定前進的道路。
在基礎設施的其他領域,例如 Oracle 和 MEV 領域 (OEV) 以及互操作性(ZK 輕客戶端網絡),網上可能有很多文章。我不會在這裡深入研究它們。下次遇到什麼新鮮的、有趣的事情我會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