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导读
云锋金融斥 4400 万美元购 1 万枚 ETH 加码 Web3,马云通过云锋基金 40% 持股间接参与战略布局
2025 年 9 月 2 日,港股上市金融机构云锋金融集团(股份代号:376.HK)宣布通过公开市场累计购入 10,000 枚以太币(ETH),总投资成本达 4,400 万美元。
云锋金融宣布购买以太币ETH作为战略储备资产 。
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传统金融机构向 Web3 领域的实质性进军,更折射出其背后马云与云锋基金的战略协同效应。
马云与云锋基金的资本纽带
从股权结构看,云锋金融与马云的关联可追溯至其核心股东 Jade Passion Ltd, 该公司持有云锋金融 47.25% 的股份,而 Jade Passion 的实际控制人为马云与虞锋共同创立的云锋基金。
尽管马云未直接持有云锋金融股份,但其通过云锋基金的人民币一期基金执行主体 上海云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间接施加影响,该公司中马云持股 40%。
马云持股 上海云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0%。
且云锋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黄鑫、海鸥等均在云锋金融担任执行董事或高管。这种 “基金 – 上市公司” 的双层架构,使得云锋金融的战略布局天然带有云锋基金的烙印。
值得注意的是,云锋基金近年在区块链领域动作频繁。2025 年 8 月,云锋基金联合云锋金融投资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启动 “碳链” 计划,将碳信用资产交易数据上链;更早之前,其参投的 Pharos 公链专注于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技术开发。
此次 ETH 储备的建立,可视为云锋基金 “区块链 + 金融” 战略在上市公司层面的落地延伸。
从蚂蚁生态到RWA
云锋金融的 ETH 布局与马云及云锋基金的产业资源形成深度共振。一方面,云锋金融控股的 万通保险亚洲 与蚂蚁集团存在历史渊源。蚂蚁曾直接持有万通保险 5% 股份,且云锋金融早期计划将保险业务整合进支付宝生态。
另一方面,云锋基金对 RWA 赛道的长期押注,与云锋金融的 ETH 储备形成战略闭环。RWA 代币化需依赖 ETH 区块链作为结算层,而云锋金融此次购入的 1 万枚 ETH,恰为其未来开展不动产、艺术品等资产数字化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这种布局与马云近年通过 蓝池资本 进行的区块链投资形成呼应,共同构建起 “技术投资 – 资产上链 – 金融服务” 的完整链条。
从蚂蚁到云锋的战略惯性
尽管云锋金融强调 ETH 投资 “严格遵循香港监管框架”,但其与马云的关联仍引发市场对监管风险的关注。
中国内地自 2013 年起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参与加密货币业务,而云锋金融作为持牌机构,其合规性依赖于香港对 Web3 的开放政策。值得玩味的是,云锋基金近期对澳碳所的投资,恰好契合香港 “绿色金融 + 区块链” 的政策导向,这种 “合规避险” 策略或为云锋金融的 ETH 布局提供隐性背书。
马云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逻辑具有显著连贯性。2013 年蚂蚁集团成立时,其 “去中介化” 理念与区块链精神不谋而合;2015 年云锋金融借壳上市,目标直指 “中国版嘉信理财”,试图整合阿里生态资源。
此次 ETH 储备的建立,可视为其早期战略在 Web3 时代的迭代,通过控制金融基础设施(如 ETH 储备),云锋金融有望在未来的数字资产托管、RWA 交易平台等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云锋金融的 ETH 布局,本质上是马云与云锋基金 “技术赋能金融” 战略的阶段性成果。通过股权纽带、资源协同与合规设计,云锋基金将其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转化为上市公司的战略资产,而马云虽未直接参与决策,但其创立的基金架构与产业生态为此次布局提供了底层支撑。
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传统金融机构转型 Web3 的可行路径,更映射出中国民营资本在监管框架下探索技术创新的智慧与局限。未来,随着 RWA 代币化进程加速,云锋金融的 ETH 储备能否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将取决于其与云锋基金生态的协同深度及监管政策的演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