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NingNing,獨立研究員 來源:X,@0xNing0x
從 LP(流動性提供者)的角度,跨鏈橋可以看作是 DEX 的一種特例。
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DEX 板塊當前的 TVL 為 $19.983b,Volume (24h) 為 $6.918b,Fees (24h)$8.01m,而跨鏈橋板塊當前的 TVL 為 $23.128b,Volume (24h) 為 $260,156,Fees (24h)$8,642。
由此可見,跨鏈橋的資金效率和協議收入是多麼的差。而且因為市場上一直流傳著經過官方橋跨鏈有空投加成,跨鏈橋領域第三方橋的生存空間,還遭遇到 L1 和 L2 官橋的擠壓。
所以,鏈抽象成了跨鏈橋們尋找破局之路的救命稻草。
鏈抽象與跨鏈橋有什麼不同呢?
第一,鏈抽象協議會為 Dapp 開發者提供統一的多鏈部署 SDK,讓他們方便的開發多鏈 Dapp,而不需要 1 條 1 條的調試和部署。有的鏈抽象協議,還會提供統一的全鏈資產標準。如 Layerzero、Connext 和 Omni Network。
第二,鏈抽象協議免除了用戶管理多鏈的複雜操作。
Omni Network、Cycle Network、Initia、Polymer,可被稱作鏈抽象四小龍,他們與之前的鏈抽象項目不同,不引入弱共識系統作為中繼層,而通過共享安全性的新範式,實現最小信任假設的跨域互操作(鏈和 Rollup 統稱為域)和鏈抽象。
我們按次序介紹一下 Omni Network、Cycle Network、Initia、Polymer。
Omni Network
Omni Network 是一個利用 Restaking 的經濟安全性和模塊化範式構建 Rollup 互操作協議。它的主要目標是解決以太坊生態 RollAPP 資產和用戶孤島化的趨勢,為開發人員和用戶提供一個更加便捷的應用訪問通道。
Omni Network 的主要特性包括:
-
統一 Rollup 集成:Omni Network 通過整合所有的 Rollup,修復了由 Rollup 引起的碎片化問題,從而形成一個連貫的、可互操作的網絡。
-
性能:Omni Network 在 L1 結算層和 L2 孤立的 Rollups 之間提供了一個橋梁。
-
開發者支持:Omni Network 使開發者能夠編寫全局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可以跨越整個以太坊的 Rollup 生態系統。資產發行者可以升級他們的代幣,以便從所有 Rollup 中可用的全局流動性和應用集成中受益。
-
跨 Rollup 通信:Omni Network 通過 L2 網絡之間的快速、低成本的跨 Rollup 通信,使用戶更容易在不同網絡之間進行交互。當用戶在集成 Omni 的協議上進行交易時,Omni 驗證器會負責將消息從一個 Rollup 傳輸到另一個 Rollup,然後用戶便可以同時訪問分布在不同網絡上的所有加密資產。
-
安全性:Omni Network 的底層安全性仍然建立在以太坊主網上。
Cycle Network
Cycle Network 是一個無需信任的全鏈分布式帳本,它使用 Omni State Channel Indexer (OSCI) 和 Trustless Cross Chain Protocol (TCCP) 來構建 Omni Distributed Ledger (ODL),以加速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為中心的時代的到來。
以下是 Cycle Network 的主要特性:
-
全鏈分布式帳本:Cycle Network 可以查看所有區塊鏈的全域狀態視圖,構建包含所有區塊鏈的全鏈世界狀態。
-
Rollup+Extended DA 技術:Cycle Network 利用 Rollup+Extended DA 技術實現原生無信任互操作,解決 DApps 跨域碎片化的問題。
-
開發者支持:Cycle Network 幫助開發者在不同生態系統中構建全鏈 DApps。開發者可以無縫地訪問整個區塊鏈景觀的數據和用戶,使他們能夠專注於創新 dApps 和設計優越的產品,以服務所有當前和未來的加密用戶。
-
用戶中心:Cycle Network 可以使應用的開發者不用去多鏈部署合約,終端的用戶感知不到跨鏈。這使得開發者能夠從層部署的繁瑣細節中解救出來,用戶也能從多鏈概念的複雜性中解脫出來。
Initia 是一個基於 Cosmos 的 Layer 1(L1)網絡,它採用了 Optimistic Rollups 的應用特定 Layer 2(L2)12。以下是 Initia 的主要架構特點:
Initia
L1 基礎鏈:Initia 是在 Cosmos 生態系統內構建的 L1 網絡。
L2 應用鏈:這些被稱為「Minitias」,是建立在 Initia 平臺上的至關重要的部分。
通信層:Initia 利用 Cosmos 的 IBC 協議實現其 L2 與 Cosmos 生態系統內其他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Cosmos SDK:Initia 使用 Cosmos SDK,這是一種以高效和模塊化方式構建區塊鏈應用程式的框架。
Celestia 和模塊化架構:Initia 利用 Celestia 的模塊化數據可用性(DA)層的方法與 Cosmos 的互操作性和可擴展性理念是一致的。
MoveVM 集成:Initia 使用 MoveVM,它以其與 Cosmos 的跨鏈通信(IBC)協議的集成而聞名。
總的來說,Initia 的架構包括 L1、L2 和通信層,旨在消除傳統模塊化和多鏈系統中遇到的複雜性。這使得開發人員可以輕鬆地啟動以 Initia L2 為基礎的應用特定區塊鏈,而無需了解複雜的鏈級基礎設施或運行驗證器集。
Initia 的目標是提供統一不同類型應用程式的基礎架構,促進開發的便捷性,並促進生態系統的增長。
Initia 與 Cosmos 生態系統深度整合,利用其技術棧、互操作性原則和共享安全模型來構建一個 0 到 1 的全鏈路 Rollup 平臺。
Polymer
Polymer 是一個專注於以太坊上的 L2 跨鏈的項目。它的架構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
結算層:Polymer 採用 OP Stack 來構建其結算層,這是因為 OP Stack 具有可擴展性、靈活性和高性能,且與以太坊的安全一致性。
-
執行層:Polymer 的執行層由 Cosmos SDK 為連接的 Rollups 與 IBC 互操作連接。
-
數據可用性:Polymer 的數據可用性由 EigenDA 提供,EigenDA 的安全性僅次於以太坊 DA。
-
證明過程:在證明過程中,Polymer 由 OP Stack 模塊化故障證明以及交互欺詐、ZK 有效性證明一同提供。
Polymer 的特點在於,它專注於滿足其他 Rollup 上應用程式的互操作性需求,而不是執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本身。此外,Polymer 完全外包傳輸層並部分外包狀態層。IBC 傳輸層在 Polymer 上運行,而 IBC 應用層在支持 IBC 的鏈上運行。
總之,以上的鏈抽象四小龍,基本是利用模塊化的方案構建的。它們既要以太坊生態的安全性(以太坊 DA、EigenDA、AVS 等)和豐富資源,又要 Cosmos 生態 IBC 的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