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時間線細度Merlin前傳:羅馬並非一日建成

作者:加密狗 來源:X,@JiamigouCn

運行了2個月時間的MerlinChain,4月19日代幣 $MERL在OK開放交易。我們來看看,代幣值不值得長期持有,並回顧梅林發展的歷史。

本文並非技術分析文,而是從產品市場角度來分析產品的優缺點,看看我們可以從裡面獲得哪些信息。

一、 Merlin 熱度很高嗎?

MerlinChain在2月主網上線後,一個月時間TVL衝到近40億美元,現在還維持在30億美元左右,已經完成了整個項目的築底需求。

從DWF統計的28個 BTCLayer2來看,MerlinChain 已成為BTC Layer2絕對的龍頭項目。

從數據來看,MerlinChain已經達到了一個公鏈該有的水平。

從社區建設來看,熱度也是足夠的。在寫這篇文章前,我高燒兩個星期,這兩個星期看了幾百篇MerlinChain的相關文章和論文,作為KOL我直觀的感覺到,這些論文不像官方寫的,更多的是社區自發建設,自發宣傳的。

比如這位大神,將MerlinChain所有文章都整理到一個Notion中,供所有人查閱:

https://merlinchain.notion.site/Merlin-Chain-Wiki-8c634e006879462f85bec77f19cb98eb

在推特,我看到很多1萬粉以下的意見領袖,他們在項目早期寫了很多總結性推文,我摘錄了其中一點點:

這些都只是MerlinChain鏈這兩個月中的冰山一角,除了數據和社區熱度外,MerlinChain鏈上還有很多生態正在建設,這裡就不-一例舉了。從這些數據及熱度來看,MerlinChain的基本盤已經打造出來了,就看上線的代幣表現了。

我們常常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MerinChain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我們來看看MerlinChain是怎麼推出來的。

二、 Merlin 前傳

在 Merin Chain 誕生之前就發射了600+銘文資產 和1000+比特幣生態開發者;Bitmap.Tech籠絡了比特幣一層原生資產 Bitmap 90%以上的流量,擁有33500+個獨立地址,是最大的 Ordinals 資產社群。

很多人都在說Merlin是自下而上的項目,也就是說先做生態、做技術,最後再做L2的。而不是像別的項目那樣,先設計一個公鏈的框架,然後慢慢填充技術和敘事,這樣造成的一個現象就是用戶並不知道什麼時候發幣,也不不知道要做什麼,只會在項目方的各種任務中疲於奔命。

在 Merlin Chain 出來之前,項目方Bitmap.tech已經做了很多項目,比如:最早的Recursiverse,Bitmap.Game,BRC-420可以說做一個成一個,不僅免費空投各種大毛,而且創造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萬倍機會,目前整個生態以一盤棋的方式在持續推動中。

所以投資機構ABCDE在《我們為什麼領投Bitmap.tech》一文中談到:Bitmap.tech在比特幣生態上建立了最大的一層資產社區,有3.3萬 Bitmap持有者,Bitmap.tech的藍盒子市值已經超過2億美金,僅次於CryptoPunks 和 BAYC。這些資產能夠在 Merlin Chain 上線的第一天就有豐富的資產儲備和用戶基礎,擁有其他比特幣Layer2無法比擬的優勢。

除了ABCDE,Merlin項目方還獲得OKXVentures、Foresight Ventures、Arkstream Capital等 24 家機構參投。

為什麼BRC-420藍盒子市值這麼高,獲得這麼多用戶擁護,並由此帶來這麼多機構參與呢?

我們來看看作為 Merlin Chain 前身,最重要的技術BRC,420,在生態中起到什麼樣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搞清楚了這些,我們就能看懂下一篇 Merlin Chain的技術分析文了。

三、Bitcoin L2 的探索

(一)比特幣生態實現的可能性

早在BTC初期,針對 BTC的可拓展性探索一直存在,尤其是在資產發行領域。

隨著比特幣的普及,網絡擁堵和確認時長愈發嚴重,2015年Bitcoin 基金會的Gavin Andresen和 Mike Hearn 宣布將在新版 BitcoinXT 中實現 BIP-101 提案,希望將區塊上限提高至8MB。而Greg Maxel, Luke Jr, Pieter Wuille等BitcoinCore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這種做法會提高運行全節點的門檻,而且帶來不可控的影響。

這種擔心並不是沒有依據的,社區認為8MB不會是最終解決方案,一旦選擇了大區塊,最終最終很可能需要不斷地擴容,無限擴容導致的技術風險堆疊和不可預測風險也確實存在。

(二)失敗的比特幣分叉

社區圍繞著【比特幣願景到底是什麼?】的爭論導致比特幣社區的分裂,最終在2017年開始社區分道揚鑣,分叉出了BCH(後面BCH社區內部繼續分裂,在BCH上分叉出BSV)。

除了 BCH(和後面的 BSV)以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許多其它 BTC 分又幣,據 BitMEXResearch,僅在 BCH分叉後的一年內,就出現了至少 50 種新的分叉幣。很多人在這些分又幣中翻身,更多的人在這場分又中傾家蕩產。

社區圍繞著【比特幣願景到底是什麼?】的爭論導致比特幣社區的分裂,最終在2017年開始社區分道揚鑣,分叉出了BCH(後面BCH社區內部繼續分裂,在BCH上分叉出BSV)。

除了 BCH(和後面的 BSV)以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許多其它 BTC 分又幣,據 BitMEXResearch,僅在 BCH分叉後的一年內,就出現了至少 50 種新的分叉幣。很多人在這些分又幣中翻身,更多的人在這場分又中傾家蕩產。

從比特幣分叉出各種代幣的市場中可以看到,擴容明顯在Bitcoin區塊鏈上行不通。

在分叉以後,BTC鏈在維持現有區塊大小的前提下也逐漸引進了一系列新的技術方案以提高可拓展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SegWit(Segregated Witness隔離見證)和Taproot。

(三)Ordinals 萌芽

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作為直接提高區塊大小的替代方案,在 BCH 分叉同時被引入。

SegWit 將交易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包含發送和接收地址,第二個部分保存交易籤名或見證數據,移除主區塊但保留驗證功能。見證數據的移出使得在相同區塊大小下所能容納的交易更多,以另一種方式提高了吞吐。

SegWit 以軟分叉的方式引入,採用率不斷提升,到2020年已經超過 60%,到 2023 年 12月已達到 95%。

2021年11月,另一項重要升級 Taproot同樣以軟分叉的形式正式生效。此次升級從結構上來說由 BIP340、BIP341和 BIP342 組合。其中 BIP340引入了可以同時驗證多個交易的 Schnorr籤名,取代了橢圓曲線數字籤名算法(ECDSA),再一次擴大了網絡容量並加快了批量交易的處理速度,為部署複雜的智能合約提供了可能性;BIP341實現了默克爾化抽象語法樹(MAST)來優化區塊鏈上的交易數據存儲;BIP342(或Tapscript)採用比特幣的腳本編碼語言來適應 Schnorr 籤名和 Taproot 實現。

SegWit 最初並沒有對驗證信息的長度做出限制,這也就導致後續項目可以通過驗證信息的方式繞開4MB的區塊大小限制,也為後續 Ordinals 的興起埋下了伏筆。

對於這種做法,社區也出現了爭議,一些反對者認為SegWit 沒有設置長度限制是一種失誤,因此利用驗證信息傳遞數據的方式是一種不正當的「攻擊行為」。

(四)Bitcoin Layer2 的早期探索

隨著Bitcoin區塊大小之爭的各種嘗試,分叉、擴容等做法沒有達成什麼共識,所以這些路肯定是走不通了。

社區開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做「區塊橋」,後來Ethereum上的各種L2爆發,比特幣社區將「在主鏈以外打包記帳,最後將打包數據合在一起回到主鏈確認」的方式稱為「L2」。

早期 Bitcoin L2 的解決方案中最主流的路線是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和側鏈(Sidechains)兩類解決方案。

1、側鏈(Sidechains)

側鏈方案是2014 Blockstream出版的一篇《比特幣側鏈方案的技術論文》提出,直到2018年1月,RSK最終啟動了完整功能的主網,同年9月,Blockstream啟動了LiquidNetwork 側鏈。

側鏈的思路是從比特幣網絡獲取或發送比特幣,但交易行為與 BTC網絡獨立。除 RSK和 Liquid Network 以外,Stacks、RootsStocks、Drivechain等也屬於側鏈解決方案。另外,開發者們也在狀態通道、Roll-up 等方向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這是目前很多 Bitcoin L2 的技術直到方向,可以說先階段大部分 Bitcoin L2 都是比特幣側鏈。

2、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

閃電網絡最早在 2015 年由 Joseph Poon 和 ThaddeusDryja 提出,核心思想是在多籤地址中鎖定一部分比特幣,從而建立一個單獨管轄的協作協議。閃電網絡中的交易在鏈下進行,最終結果由 BTC 網絡確認。2018年3月,Lightning Labs 宣布閃電網絡正式上線比特幣主網,代表應用有 Strike、Taro、Lightspark等。

四、承上啟下的 BRC-420

Merlin Chain創始人 Jeff 曾在訪談中透露,其實團隊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做 Layer2,是在持續不斷的建設產品、與開發者和用戶在社群裡互動的過程中發現,L1上可以做的交互太有限,很多想法沒有辦法實現,而 BitmapTech團隊正好在所有比特幣 Layer2 裡面,擁最強的原生基礎:BRC-420 為比特幣資產定義了元宇宙標準和版權標準。

BRC-420 在銘文最火熱的2023年9月19日發行,當時價格 0.15 U一個,11月 15 日漲到1000美元,2月3日藍盒子價格達到 40,000 美元,成為市場上第三大 10k系列NFT,僅次於 BAYC和 Punks。

從價格上看,BRC-420是不是很土狗呀,前期很多人沒搞懂,以為是土狗,後來看懂後,覺得他這技術前景很高,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們來看看BRC-420的技術方向。

(一)Ordinal協議

在Ordinal之前,大部分人認為BTC只能作為金融屬性存在於區塊鏈世界,因為之前開發者的各種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所以很多人認為在BTC上面做任何生態都是徒勞,也就是只有閃電網絡和側鏈技術能小打小鬧一下,與ETH生態和其他L1等智能合約平臺是無法比擬的。

在 Ordinal協議出來後,幾個月時間將銘文Inscription 這個概念徹底帶火,讓人們看到在BTC上發展生態是有可能的並且還超過所有智能合約平臺,和從後來所有智能合約平臺都搞銘文就可以看出來,社區在哪裡,共識就在哪裡。

那Ordinal協議是什麼呢?

用一句話解釋就是,Ordinal是把BTC當做網盤來使用的銘刻工具,只不過是銘刻在區塊鏈上讓所有人看的到。

就像你在一塊磚上寫上「XX到此一遊」一樣,以後誰去那個景區,都能看到這句話。

Ordinal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它更像是一個 NFT協議,只不過與 ETH 或是其他公鏈的 NFT元數據(MetaData)大多存儲於 IPFS 或是中心化伺服器不同,Ordinal的元數據嵌入到了交易的見證欄位(Witness Data),像是被「銘刻!到某個特定的聰上一樣,這也是銘文這個詞的來源。

這也是 Ordinal-開始的敘事和打法——BTC不可篡改,永久存儲的「網盤性質」,元數據可以支持文字,圖片,視頻等寬鬆的性質,除了 4MB的大小限制(後面講遞歸銘文的時候這個限制也不再有了,這正是Bitmap.Tech解決的問題)。

(二)BRC-20、ARC-20、Rune、BRC100SRC-20

市場有了新的玩法,自然不會只滿足NFT,開發者在Ordinal上尋找了各種方法,最終出了一個BRC-20。

1、BRC-201

BRC-20概念是利用 Oridinal 對文件格式沒有限制的特點,設計出在Oridinal上部署JSON File 的理念,結合 Deploy,Mint,Transfer三個簡易「操作碼」,藉助Indexer 實現了類似 ERC-20 的鑄造和轉帳功能。

而Indexer的角色,則是一個暫時相對中心化的,提供比特幣鏈上的所有 BRC20 查找的基礎設置,根據 deploy,mint,transfer的情況來索引出每個人的持有的 BRC20 幣的數量。

BRC-20之後,Ordinal協議上出了很多新的玩法,比如ARC-20、Rune、BRC100等。他們都是在解決BRC-20的不足,都是在UTXO腳本中寫入TokenID、輸出與數量等Token 信息,把轉帳交給 BTC1層來處理等安全性問題。

2、SRC20

SRC20 起源於 BTC Stamps 協議,與Ordinal協議是競爭關係;Ordinal是把數據存到隔離見證欄位中,而BTCStamps 則是把數據存到 BTC的交易輸出中。

網上有一個圖能直觀形容這段話:

由於SRC-20不存在被隔離見證的可能性,所以在西方受到更多開發者青睞和追捧,感覺是用來抗衡東方 BRC20 體系的一把武器,但其鑄造費用更高。

(三)、BRC-420

BRC-420是 Bitmap.Tech 團隊推出的「BTC元宇宙協議」跟之前幾個資產發行類的協議不同,BRC420 更偏向應用層面,也更加複雜。

Bitmap.Tech 創始人Jeff曾經說過:團隊做且只做我們做且只做其他生態中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最早我們基於遞歸做了很多事情,比如遞歸塗鴉、遞歸的鏈上論壇;後來做了Bitmap,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數據包;而後又推出了BRC-420.

根據ABCDE的相關論文,BRC420帶來了三個很有趣的東西:

1、遞歸銘文型資產,BRC420 通過遞歸的方式定義了更複雜的資產格式,通過將多個銘文遞歸在一起,組合成一個複雜銘文,任何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元宇宙銘文,包括並不限於遊戲形象、遊戲 DLC、HTMI腳本、音樂、視頻等等…最終實現「鏈上銘文模塊化」。

2、鏈上版稅,因為有個遞歸模塊化資產的相互調用,所以小到一個人物形象或寵物,大到將整個遊戲腳本、虛擬機甚至AI大模型都可以組合成鏈上資產,這時合理 的,自動執行的版稅系統可以很好的鼓勵開發者生態,讓鏈上存在更多有價值的模塊。比如很火的全鏈遊戲,如果某個爆款的戰鬥系統,抽卡系統,盲盒系統等等都可以作為單獨的模塊銘文化,在被其他遊戲調用時原作者同樣可以獲得辦稅收益。

3、 Bitmap, Bitmap是個非常「酷」,也非常硬核的的東西,可以把它理解成為基於 BTC的 Sandbox土地,但相對Sandbox要原生的多。因為每-個.bitmap銘文,都是映射比特幣上的每一個區塊,數量隨著區塊同步增加,現有81萬多個 Bitmap,每年增加5萬個。Holder獨立地址 2萬多,僅次於 Ordi與 Sats。

BRC420 當然並不擁有 Bitmap,但卻是 Bitmap 背後最大的助推器,也壟斷了 Bitmap 瀏覽器 95%以上的流量,已有百餘團隊已在 BRC420 發行資產,可以說 BRC420 是一個與 Bitmap 深度綁定的應用協議。

這麼矚目的成績,和Bitmap.Tech創始人Jeff的決策是分不開的,Jeff認為任何新的生態都需要有自己的敘事,在比特幣生態中再做一遍以太坊的東西,或是反過來,都顯得毫無創新。就像藍盒子火爆之後,每個鏈上都出現了一個420 協議,有各種顏色的盒子。我們一定要做之前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打造新的敘事,才能讓比特幣生態發展。比如,以太坊的很多內容不上鏈,那麼我們就要將鏈上的內容進行組合。

到這裡面,我需要對 BRC-420做一個總結:

小結

Ordinal 協議出來後,由於其元數據支持文字、圖片、視頻、JSON File等性質,使得在Bitcoin發展生態成為一種可能,但Ordinal沒有解決比特幣區塊4MB的大小限制,後面的BRC-20、ARC-20、Rune、BRC100、SRC-20也都是在解決部署的問題,這給BitcoinL2的發展會帶來很大閒擾;

BRC-420 原本是Bitmap.Tech作為「BTC 元宇宙協議」而推出的,由於其「遞歸銘文型資產」、「圖幣轉換」等特點,可以將多個銘文資產遞歸在一起,組合成一個複雜的銘文因此 BRC420 可以承載遠超 BRC20 的多樣資產類型,小到一個人物形象或寵物,大到將整個遊戲腳本、虛擬機甚至AI大模型都可以組合成比特幣鏈上資產,以供開發者購買或支付版稅。

由於BRC-420的遞歸特點,吸引1000多個項目方在上面發行自己的BRC-420項目,這使BRC-420最終成為一個項目平臺,也為後來Merlin Chain的主網順利上線做出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Merlin Chain 鏈的順利推出

(一)BRC-420的顛覆性

前面說了 BRC-420 解決了很多 Ordinal上沒有解決的問題,BRC-420通過遞歸型銘文可以將區塊鏈上所有內容上鏈組合,這是一個技術突破,任何任都可以在BRC-420部署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遊戲形象、遊戲 DLC、HTMI腳本、音樂、視頻等等。

過去許多 Ethereum的內容是不上鏈的,Bitcoin所有的內容,不管是遊戲內容還是應用腳本,還是社交資產,所有有的這些內容都是要在銘文上進行上鏈開源。

BRC-420 利用上鏈內容的可組合性,把內容上鏈開源模塊化,最終實現資產化,為 Bitcoin Layer2 鋪平了技術道路。

(二)從產品線來看,Merin Chain的推出是自下而上的

在Bitmap.Tech 還沒準備做 Bitcoin Layer2 之前,項目方已經做出了如 Recursiverse、Bitmap.Game、BRC-420等Layer1生態,可以說做一個成一個。已經籠絡了比特幣一層原生資產 Bitmap 90% 以上的流量,擁有 33500+個獨立地址,是最大的 Ordinals 資產社群。

可以說 Bitmap.Tech 從資產到項目的新敘事,已經在Bitcoin 系統中的基本盤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過程中,社區掌握了相當大的資產,社區希望項目能正向發展,所以都對這資產進行建設,不像傳統的區塊鏈項目,是項目方先有一個想法,然後他們去分配代幣,去做產品去吸引更多用戶。

Bitmap.Tech 創始人Jeff在訪談中曾經說過:Ordinal 協議出來後,雖然市場火爆了很長一段時間,但 Btcoin Layer1上資產存在一個問題是,所有的用戶都在打新,前一個資產剛打完,如果不漲,所有人會跑到下一個資產去打新,所有人一直都很忙碌,但又都沒賺到錢。

那些漲得很快、市值很高的資產,大多數是三個月前的東西,現在已經很難產出新的資產了。一是因為敘事不新鮮,二是因為應用場景太有限,三是因為金融流動性和槓桿太弱。因此,為了讓這個生態更加繁榮,用虛擬機的環境去實現這些功能是目前的剛需。

所以Bitmap.Tech在各方面都很成熟之後,順勢發行 MerlinChain,將社區和之前生態都吸納在一起,做更大的事情。

(三)從宏觀上看, Bitcoin Layer2是一個萬億賽道

比特幣的資金體量已經達到萬一規模,而 Bitcoin Layer2 市場目前還沒有被激活。

可以對比-下Ethereum市值在兩三千億的時候,ERC-20的代幣總值也是在兩三千億美元。BTC是一個萬億美元市場,但BRC的代幣總市值還不到一百億美元,這一百多億美元到一萬億美元,中間還有99倍的空間,雖然這99倍並不會段時間內填不上,但這是一個潛力市場,任何人都不容忽視。

Bitcoin Layer2 大部分項目都是剛剛開始,還沒有一個真正的龍頭出現,從TVL來看,Merlin Chain 很有可能會成為Bitcoin Layer2龍頭,如果Bitcoin Layer2因為一兩個頭部項目被激活,這市場潛力可比十幾二十條的 Ethereum L2 可以撬動的錢多得多。

正如Bitmap.Tech 創始人Jeff 所說: Bitcoin L2 可能扮演這兩個角色,一個是把過去的這些沒有利用好的金融給它做好,第二個就是 Bitcoin 上的這些原生創新如何能做的更好。

據統計,現在有超過 30+條 BitcoinL2,又分為側鏈Rollup 和數據可用性等幾大類別。

對於Merlin來說,它跟其他 BitcoinL2有什麼不同,請看下期《Merlin 技術分析》

資料存放:

https://link.medium.com/cMmwrFRTIb

參考文獻:

  1. 《ABCDE:比特幣生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4937

  2. 《對話 Merlin Chain 創始人jeff:為什麼散戶難受,因為它們感覺被機構割了》:https://www.chaincatcher.com/article/2115067

  3. 《ABCDE:我們為什麼領投 Bitmap.tech》:https://www.chaincatcher.com/article/2113488

  4. 《專訪 Merlin Chain 創始人:「藍盒子」暴漲的背後與比特幣的未來》: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 16182.html

  5. 《解讀藍盒子團隊的BTCL2項目Merlin Chain》:https://www.odaily.news/post/5192755

  6. 《Merin Chain是如何團結各路人馬的?內含增長密碼》: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51989

  • Related Posts

    被幣安下架卻暴漲 羊駝幣莊家的極限操盤

    Jessy,比特鏈視界 按照常理,一個代幣被交易所下架,是一…

    幣安推出Alpha積分 規則一文全讀懂

    Jessy,比特鏈視界 參與幣安錢包TGE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Galaxy:美國GENIUS法案內容及意義全解析

    • By jakiro
    • 6 5 月, 2025
    • 3 views
    Galaxy:美國GENIUS法案內容及意義全解析

    Bankless:Vitalik 對以太坊基礎層有何期望

    • By jakiro
    • 6 5 月, 2025
    • 3 views
    Bankless:Vitalik 對以太坊基礎層有何期望

    眾議院加密草案:數字資產定義明晰 監管空白待填補

    • By jakiro
    • 6 5 月, 2025
    • 5 views
    眾議院加密草案:數字資產定義明晰 監管空白待填補

    金色百科 | 通用人工智慧真的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嗎?

    • By jakiro
    • 6 5 月, 2025
    • 5 views
    金色百科 | 通用人工智慧真的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嗎?

    Bitwise:請關注華盛頓 來自國會的加密風險日益增加

    • By jakiro
    • 6 5 月, 2025
    • 2 views
    Bitwise:請關注華盛頓 來自國會的加密風險日益增加

    富蘭克林鄧普頓力挺比特幣 DeFi:為投資者拓展實際

    • By jakiro
    • 3 5 月, 2025
    • 8 views
    富蘭克林鄧普頓力挺比特幣 DeFi:為投資者拓展實際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