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Token Terminal近期數據, RWA規模已接近3000億美元 ,這一裡程碑原本預計在2030年才會達成。RedStone Finance的另一項報告則指出,到2034年,鏈上RWAs規模最高可能突破30萬億美元。
按鏈代幣化的AUM
儘管當前增長動力主要來自USDT、USDC等穩定幣,且以太坊、Tron已成為資產代幣化領域的大贏家,但更廣泛的趨勢同樣值得關注:穩定幣雖佔據主導,基金類代幣化資產也在快速崛起。
鏈上基金、國債與債券均在快速佔據更大市場份額,推動資本市場從沉寂的銀行金庫,轉向7×24小時交易的全球化區塊鏈渠道。
代幣化RWAs的範疇遠不止「以穩定幣形式存在的美元資產」。本周早些時候,Coinbase宣布將推出「Mag7+加密股票指數期貨」,這是首款在美國上市、將傳統股票與加密資產敞口相結合的期貨產品。
如今,Ondo USDY、貝萊德BUIDL等代幣化國債、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PAXG等黃金代幣,甚至房地產分額代幣均已成為現實。
大宗商品也未被排除在外。 目前數字黃金代幣規模超25億美元,代幣化石油達5億美元,代幣化白銀、農產品乃至碳信用的規模也已達數百萬美元 。
貝萊德執行長Larry Fink稱代幣化是投資領域的一場「革命」,並展望「所有資產皆可代幣化」的未來,屆時資產可實現全球交易與即時結算。
這並非金融科技領域的空談。據麥肯錫與Token Terminal數據,機構採用率正逐步提升;僅代幣化RWAs規模就有望翻倍,因為各類基金與國債正逐步轉向區塊鏈領域。
穩定幣之外的資產代幣化,標誌著資本市場邁入新時代,其影響深遠。試想一下,人們可全天候獲取傳統金融資產,通過分額代幣實現普及,且無需再等待數日完成交易結算,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
無需依賴中心化服務商或不透明的經紀人,每筆交易均可追溯且可編程,資產直接在去中心化平臺上管理,大幅提升流動性與效率。
隨著基金與機構資產加速鏈上化,原本預計2030年才會達成的「3000億美元」裡程碑,不僅體現了規模增長,更標誌著一場重大變革:金融系統正走出華爾街,邁入全球化、可編程的網絡,重塑金融活動的發生場景與運作方式。
穩定幣是代幣化浪潮的起點。如今,這股浪潮正席捲基金、債券、大宗商品乃至藝術品領域。而未來,房地產、私人信貸乃至尚未設想的市場,都將加入這一開放、無摩擦且勢不可擋的代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