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不斷重複一個規律:市場總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上漲,在狂歡中結束。
近期比特幣價格跌至兩個月低點,跌破108,500美元,社交媒體上「逢低買入」的呼聲卻意外攀升。這種看似理性的投資行為,卻可能隱藏著危險的信號。Santiment分析師警告稱,這可能是市場的警告信號,而非觸底跡象。真正的市場底部通常伴隨著廣泛的恐懼和對購買的興趣減弱,往往在人群失去希望並害怕購買時形成。
市場情緒,正在背離的歷史信號
當比特幣價格跌破108,500美元,創下近兩個月最低點時,許多交易員擔心這可能預示著更深層次回調的開始。然而,社交媒體上卻充斥著「逢低買入」的討論。
這種情緒與歷史上的市場底部形成鮮明對比。Santiment社交媒體分析發現,看漲與看跌評論比例幾乎為1:1,這種情況上次出現還是在今年4月。
資深加密貨幣交易員VirtualBacon認為,只要BTC保持在50周SMA(約95,000美元)附近,牛市就仍然是安全的。他補充說:「我們遠未達到欣快感」,強調恐慌更多是由恐懼而非真實數據驅動的。
資金流向,透露不尋常的跡象
近期的資金流向偏離了歷史趨勢。比特幣ETF連續六天出現流出,僅8月下旬就流失了近 20億美元 。與此同時,GLDM等主要黃金ETF也在一周內流出了4.49億美元。
這一罕見現象反映了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和投資者心理的變化——比特幣的資金流出未惠及黃金,在美聯儲政策路徑明朗之前,兩者仍將承受壓力。
比特幣ETF最終在8月底出現反彈,連續四天出現資金流入。黃金ETF也在2025年8月最後幾天呈現淨流入,與比特幣ETF的反彈趨勢相似。
貝萊德的IBIT表現出色,單周吸金2.48億美元,推動整體淨流入達到4.41億美元。投資顧問目前通過ETF持有的比特幣規模達到 174億美元 ,幾乎是對衝基金90億美元持倉的兩倍。
美聯儲政策,市場不確定性的根源
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加密市場的影響是一個複雜現象,同時表現出同步和滯後反應的特徵。即時、同步的反應主要由市場預期和對政策公告的直接回應驅動。
美聯儲的利率政策顯著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較低的利率會降低傳統儲蓄帳戶和固定收益投資的吸引力,促使投資者在股票和加密貨幣等風險較高的資產類別中尋求更高的收益。
目前,美聯儲預計將於9月17日降息,降息概率高達 87% 。寬鬆的貨幣環境可能會為比特幣等風險資產注入新的流動性。
然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未知數、持續的通脹壓力以及勞動力市場疲軟的跡象,使比特幣和黃金同時對尋求確定性的投資者失去吸引力。市場處於風險規避模式,投機性和防禦性資產都難以獲得動力。
加密市場的潛在風險
借貸平臺Milo執行長、前高盛分析師Josip Rupena表示,比特幣和加密貨幣資金公司構成的風險與引發2007-2008年金融危機的其他類型債務類似。加密財務公司持有無交易對手風險的無記名資產,但卻引入了多層風險,包括公司管理能力、網絡安全以及企業產生現金流的能力。
加密貨幣市場危機和比特幣價格下跌時,加密貨幣仍然是一項絕佳的投資,具有許多優勢。但長期看漲的交易者需要通過採用有效的交易策略,如在下跌時買入,來積累更多的代幣。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為了應對比特幣價格下跌,交易者需要制定全面的明確策略,避免進行衝動交易,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期間。
HODLing(長期持有) 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從長遠來看,即使比特幣價格由於暫時的市場調整或看跌市場而下跌,比特幣也一直呈上升趨勢。
平均成本法(DCA) 是另一種策略,指的是進行小額等額投資,而不是定期大量購買比特幣。通過定期購買比特幣代幣,交易者可以進行更多投資,無論加密貨幣市場的表現如何。
利用技術分析 可用於評估市場需求和供應如何影響比特幣價格波動。技術分析考慮了比特幣和其他金融資產的歷史價格走勢和交易活動。
最重要的是 情感紀律和心理學 。加密貨幣交易可能非常情緒化,要求交易者在不斷變化的加密貨幣市場中倉促做出決定。控制諸如FOMO(害怕錯過)、貪婪和恐懼等情緒至關重要。
比特幣ETF市場的最新動態顯示資本正在重新定義比特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貝萊德IBIT單周吸金2.48億美元,推動整體淨流入達到4.41億美元,而灰度GBTC則繼續失血1530萬美元。
這種鮮明對比揭示了資金流向的分化,也預示著新舊格局的重構。截至2025年9月1日,比特幣現貨ETF總資產淨值達到 1399.5億美元 ,佔比特幣總市值的6.52%,顯著高於年初的4.8%。
歷史數據表明,市場「往往與散戶預期相反的方向運行」。當大多數人都在喊「逢低買入」時,或許正是我們需要保持警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