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告由 Tiger Research 撰寫,分析了 Wayfinder 在 AI 驅動的 DeFi 基礎設施方面的創新及其對區塊鏈可訪問性的影響。
TL;DR
-
DeFi 聲稱對所有人開放,但其複雜的可用性使得普通投資者難以進入。從準備 Gas 費到了解複雜的協議,許多用戶因為涉及複雜的程序而放棄了有前景的投資機會。
-
Wayfinder 是一個鏈上專用 AI 智能體系統,旨在解決這些可訪問性問題。無需複雜的專業技術理解,用戶只需通過與智能體的簡單對話,即可執行專業級別的投資策略,範圍涵蓋跨鏈交易到基差交易。
-
Wayfinder 未來將擴展到 API 服務,並有望作為簡化鏈上複雜性的基礎設施在各種 Web3 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Wayfinder API 的可用性將改善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用戶體驗,使「為所有人提供可訪問的金融服務」成為現實。
1. DeFi 真的對所有人開放嗎?
DeFi 旨在創建一個開放的金融生態系統。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參與。然而,它需要複雜的技術知識和高級的金融技能。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造成了巨大的差距。
鏈抽象(Chain Abstraction)和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應運而生以減少這一差距。這些技術改善了用戶體驗。但它們缺乏標準化。支持它們的協議仍然有限。根本問題在於學習的複雜性。僅靠技術改進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用戶仍然必須理解 DeFi 特有的概念。這些概念包括 AMM(自動做市商)、流動性池和非永久性損失。因此,DeFi 比傳統金融設置了更高的門檻。
協議層面的成熟 LP 參與情況,來源:BIS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在領先的 DeFi 協議 Uniswap V3 中,僅 7% 的流動性提供者控制著約 80% 的 TVL(總鎖定價值)。這些專業用戶熟練地駕馭著複雜的系統。他們實現的回報率比普通用戶高出 20%。這種差距甚至在 Uniswap 中也存在。Uniswap 是使用最廣泛的 DeFi 協議。它提供了相對良好的用戶體驗。這表明可訪問性問題影響著整個 DeFi 生態系統。它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協議。
DeFi 生態系統面臨著需要解決的明確問題。它迫使現有用戶陷入無止境的學習和決策疲勞。它讓新用戶完全放棄了進入。複雜的訪問流程使用戶望而卻步。即使有誘人的投資機會,這種情況也會發生。結果,DeFi 正成為專業用戶的專屬領域。這違背了通過去中心化技術實現金融創新的最初願景。普遍參與的承諾仍未實現。高準入門檻和糟糕的可用性限制了其潛力。
2. AI 能否解決 DeFi 的高準入門檻?
最近的 AI 突破為降低 DeFi 準入門檻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代理式 AI(Agentic AI)技術已經出現。它超越了僅僅提供智能。AI 現在可以作為手腳執行複雜的任務。這可能是 DeFi 實現大規模採用的關鍵。
考慮這個例子。用戶請求:「將我的 ETH 從 Base 橋接到 Solana 併購買 Memecoin BONK。」一個 AI 智能體實時分析數十種橋接選項。它提供清晰的選擇:
-
Wormhole:費用 2.50 美元,完成時間 3 分鐘,安全性高
-
LayerZero:費用 1.80 美元,完成時間 5 分鐘,存在 Gas 費波動風險
用戶無需學習橋接器之間複雜的技術差異。他們只需使用智能體提供的關鍵信息即可快速做出決策。用戶無需手動連接他們的錢包。他們無需執行複雜的交易。智能體會自動處理一切。這就像擁有一位熟練的個人資產管理師 24/7 處理財務任務一樣。
但要實現這一願景,存在根本性的挑戰。目前大多數 AI 技術缺乏直接的區塊鏈集成。它甚至無法實時檢查錢包餘額。即使集成了直接的區塊鏈節點,理解數千種不同的智能合約也帶來了另一個挑戰。與這些合約安全交互是複雜的。如何驗證和確保協議安全仍然是額外的挑戰。
AI 技術需要專用的鏈上智能體系統才能在 DeFi 中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就是 Wayfinder 登場的地方。
3. Wayfinder:鏈上專用 AI 智能體系統
來源:Wayfinder
Wayfinder 提供專為鏈上環境設計的 AI 智能體系統。與通用智能體不同,Wayfinder 智能體直接與區塊鏈基礎設施集成。它們自動執行鏈上任務。AI 模型專門針對區塊鏈環境進行了微調。它們比通用模型更高效地導航和利用 DeFi 協議。這為普通用戶訪問複雜的 DeFi 生態系統提供了環境。用戶無需專業技術知識。
Colony:自主化 AI 化身遊戲玩法,來源:Parallel Studios
Wayfinder 的起源可追溯至 Colony。Colony 是一款基於 AI 的生存模擬遊戲。它由 Web3 遊戲公司 Parallel Studios 開發。在 Colony 中,AI 化身自主運行。它們無需玩家幹預即可收集資源。它們與其他化身進行交易。它們制定生存策略。在開發過程中,Parallel Studios 發現了潛力。這些 AI 智能體自主的鏈上活動可以擴展到遊戲之外。它們可以在 DeFi 環境中工作。這一發現促成了 Wayfinder 項目的開發。
Wayfinder 由兩個核心要素組成。首先,Wayfinder Shell 是一個接口,使用戶能夠與各種專用智能體進行交互。其次,Wayfinder Graph 是一個導航系統,幫助智能體在複雜的多鏈環境中找到最優路徑。
3.1. Wayfinder Shell:您專屬的 DeFi 私人銀行家
Wayfinder Shell,來源:Wayfinder
Wayfinder Shell(Shells)作為一個接口,用戶在此與專用智能體交互,以制定和執行各種鏈上策略。Shells 提供特定於角色的專用智能體。這些智能體響應用戶請求進行有機協作。它們高效處理複雜任務。Shells 支持包括以太坊、Solana、Base 和 Avalanche 在內的主要主網。這使得在多鏈環境中進行流暢的資產管理成為可能。
Shells 最大的特點在於智能體通過內置的專用 Web3 錢包執行直接的鏈上交易。例如,用戶請求將 100 美元的 USDC 分散投資於過去一周在 Solana 上顯示上漲趨勢的代幣。智能體使用實時市場數據篩選代幣。它構建投資組合併直接執行投資。用戶可以通過單一界面輕鬆執行所需的投資策略,而無需具備複雜的技術理解能力。
Wayfinder 的智能體系統由四種類型組成:
-
交易智能體 (Transaction Agent):處理基本的鏈上資產轉移和管理,包括代幣兌換、橋接和質押。
-
永續合約智能體 (Perpetual Agent):與 Hyperliquid 交易所的鏈上訂單簿引擎 HyperCore 集成。它支持現貨或永續合約交易,無需理解 Hyperliquid。它還支持各種策略,包括槓桿設置、倉位管理和基差交易。
-
合約智能體 (Contract Agent):處理所有與合約相關的任務,從智能合約編寫到部署和分析。
-
自主智能體 (Autonomous Agent):根據用戶設定的目標協調多個智能體。它處理從策略制定到執行、再平衡和風險管理的綜合角色。
未來將不斷添加各種專用智能體。這些包括專門用於收益優化的 收益發現智能體 (Yield Finder Agent)。這將擴展生態系統。Wayfinder 利用多智能體系統,每個智能體相互驗證和協作。這使得決策更加穩定和精確。對於需要多筆交易的操作(例如,將 USDC 從以太坊橋接到 Base,將一半兌換為 wBTC,並將兩者存入 AAVE),智能體在執行交易前會在虛擬網絡 (VNet) 上運行模擬。這可以預測結果並防止智能體錯誤或幻覺(hallucinations)。重要交易需要用戶批准。用戶對其資產保持完全控制。
3.2. Wayfinder Graph:DeFi 的谷歌地圖
Wayfinder Graph 是一個導航系統,系統地組織複雜的區塊鏈生態系統。谷歌地圖實時連接全球的道路、建築和交通信息。它引導用戶到達最優路線。同樣,Wayfinder Graph 構建了各種區塊鏈網絡中 DeFi 協議、智能合約和資產之間的關係。這有助於智能體通過最高效的路徑執行任務。
Wayfinder Graph,來源:Wayfinder
圖系統的核心在於「尋路路徑 (Wayfinding Paths)」。谷歌地圖為路線提供詳細的、逐步的指引,例如「乘地鐵從家到首爾站」。每條尋路路徑的工作方式類似。它逐步定義特定任務。示例包括「在 Uniswap 上將 ETH 兌換為 USDC」或「將 USDC 從以太坊橋接到 Arbitrum」。每條路徑都記錄詳細信息。這包括所需的智能合約地址、函數調用方法、預期費用和注意事項。智能體無需每次都從頭開始尋找路徑。它們使用經過驗證的路線來快速、安全地完成任務。
Wayfinder Path,來源:Wayfinder
未來將由社區創建和管理尋路路徑。例如,新的 DeFi 協議出現時。社區參與者可以編寫並提交與這些協議交互的路徑。他們必須質押 PROMPT 代幣作為抵押品。路徑驗證者審查提交內容。只有經過批准的路徑才會被添加到官方庫中。所有 Shell 都可以使用批准的路徑。當其他 Shell 使用其路徑時,路徑創建者會獲得一部分費用。相反,錯誤的路徑會造成損失。質押代幣的創建者和驗證者將被罰沒(slashed)。這些代幣用於補償受害者。這種結構作為一個持續的質量管理系統運行,超越了簡單的獎勵。質押的代幣即使在路徑批准後仍保持鎖定狀態。它們充當安全機制。這為路徑創建者提供了持續管理準確性和安全性的激勵。
Wayfinder 期望通過社區來確保可擴展性,而不是採用直接與所有協議集成的緩慢且有限的方法。谷歌地圖用戶可以直接註冊地點或留下評論。這提高了地圖質量。同樣,Wayfinder 可以通過以社區為中心的方法靈活應對 DeFi 生態系統的快速變化和複雜性。
4. Wayfinder 實現的全新 DeFi 體驗
藉助 Wayfinder,複雜的鏈上策略不再是專家的專屬領域。自動化智能體處理策略制定和執行。初學者可以輕鬆管理專家級別的策略。專家可以擺脫重複性任務。他們可以專注於更複雜的設計。
以下案例展示了 Wayfinder 如何為從普通用戶到專業交易者的不同用戶級別量身定製新的 DeFi 體驗。
4.1. 複雜的跨鏈交易變得簡單
鏈上交易最麻煩的方面之一是為每條鏈預先準備不同的 Gas 費代幣。例如,以太坊需要 ETH,Solana 需要 SOL。將 USDC 從 Solana 轉移到以太坊需要 SOL 作為 Gas 費。如果沒有 SOL,用戶必須經歷一個繁瑣的過程。他們需要將 USDC 從以太坊橋接到 Solana。然後他們將該 USDC 兌換成 SOL。
Shells 的交易智能體通過 BRAP(最佳費率聚合協議)引擎解決了這種複雜性。BRAP 引擎探索多個流動性路徑。它找到最優路線並處理代幣兌換和橋接。用戶無需複雜流程即可獲得一站式體驗。此外,Wayfinder 支持僅使用基於 Base 鏈的 PROMPT 代幣即可統一處理跨多條鏈的 Gas 費。用戶不再需要為每條鏈單獨準備原生代幣。他們可以高效地執行跨鏈交易。
4.2. 重複性投資流程實現一站式操作
Wayfinder 可以執行超越簡單代幣兌換或橋接的複雜投資策略。一個代表性的例子是基於槓桿的 DCA(美元成本平均法)策略。投資者設置一次條件。他們可以在無需重複手動工作的情況下持續執行複雜的投資策略。
假設用戶請求:「每周用 100 美元通過 DCA 購買 BTC。當 BTC 價格上漲且抵押品價值增加時,我希望用該盈餘借入額外資金以購買更多 BTC。」自主智能體首先分析多個借貸協議(如 Aave 和 Compound)的實時利率和 TVL。它選擇最優協議。
然後,交易智能體依次執行槓桿投資策略。它將持有的 BTC 作為抵押品存入。它借入相當於抵押品價值一定百分比的 USDC。它用借來的 USDC 購買額外的 BTC。它再次將購買的 BTC 作為抵押品存入。這個過程重複進行。即使初始投資僅為一個 BTC,用戶也可以操作相當於 3-4 個 BTC 規模的倉位。
智能體在用戶設定的風險參數範圍內執行策略。它持續監控條件,例如最高 3 倍槓桿和 -10% 的損失限制。當市場下跌時,它會跟蹤抵押率。當清算風險增加時,它會自動減少部分倉位以防止風險。
4.3. 面向新手的專業級交易
基差交易(Basis Trading)是一種利用現貨和期貨市場之間價格差異的套利策略。它尤其可以通過資金費率(funding rates)產生穩定回報。然而,這一領域一直是機構或專業交易員的專屬。它需要理解複雜的機制並進行 24 小時監控。Wayfinder 的永續合約智能體與 Hyperliquid 的鏈上訂單簿引擎「HyperCore」集成。這為普通用戶輕鬆利用這些策略提供了環境。
例如,用戶請求:「基於 HYPE 代幣的資金費率執行基差交易。」交易智能體將用戶資產轉移到 Shell 內生成的 Hyperliquid 錢包。永續合約智能體在現貨市場購買 HYPE 代幣,同時開立等量的期貨空頭倉位。這創建了一個同時持有(現貨)多頭和(期貨)空頭倉位的結構。無論市場方向如何,用戶都可以從資金費中產生利潤。
如果 10,000 美元倉位的資金費率為 +0.08%,用戶可以獲得大約 8 美元的費用收入。自主智能體可以藉助永續合約智能體的能力持續監控資金費率。當盈利能力下降或費率轉為負值時,它會自動平倉。
用戶可以通過 Wayfinder 產生穩定利潤,而無需理解基本的交易機制。他們不需要關於 Hyperliquid 交易所的經驗或知識。智能體會處理一切。
5. 可訪問 DeFi 的未來
加密貨幣的市場機會仍然集中在鏈上。例如,川普幣($TRUMP)在今年早些時候首先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它為早期投資者帶來了數十倍的回報。然而,大多數用戶難以迅速發現它的存在。即使他們知道它,過程也並不簡單。他們必須訪問像 Jupiter 或 Raydium 這樣的交易所。他們必須連接錢包並轉移資產才能投資。
Wayfinder 有望彌合這一差距。用戶可以通過對話與智能體交流。他們可以輕鬆制定和執行從簡單的代幣購買到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和自動再平衡的各種策略。以前僅由專家處理的策略可能會向普通用戶開放。這可能是行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市場對簡單的可訪問性改進反應迅速。川普幣在 Moonshot 上市後交易量立即錄得數十倍增長。同樣,Wayfinder 可以使包括 DeFi 在內的各種鏈上活動變得更加容易。它可以擴大用戶群並推動市場活躍。這種變化可能對加密貨幣行業的擴張產生積極影響。
長期來看,Wayfinder 有潛力發展成為鏈上環境中的作業系統(OS)角色。Wayfinder 計劃以 API 形式提供功能。這可以創建一種結構,使各種服務(如 Web3 錢包、DApp 和交易所)能夠輕鬆調用和使用複雜的鏈上任務,而無需直接實現它們。正如 Windows 或 macOS 將複雜的硬體控制抽象為簡單的點擊操作一樣,Wayfinder 將提供一個層,用單一的自然語言命令處理鏈上任務。
這使得每個服務能夠提供超越現有局限的新功能。例如,MetaMask 目前僅提供簡單的兌換功能。通過集成 Wayfinder,用戶可以直接執行複雜的策略,如「自動將我的投資組合再平衡至 60% ETH,40% BTC」。像 Binance 或 Coinbase 這樣的交易所也可以通過 Wayfinder 改善用戶體驗。它們可以以更直觀的界面提供複雜的 DeFi 產品。它們可以在與 DeFi 生態系統的競爭中獲得顯著優勢。
最終,Wayfinder 有望發展成為超越 DeFi、改善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用戶體驗的基礎設施。它可以實現 DeFi 「人人可享的金融服務」 的最初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