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資深研究者Tuur Demeester與Adamant Research聯合發布的新報告指出, 當前市場階段可能是比特幣的「穩健強勢」期,即處於可能成為比特幣歷史上「最重大牛市之一」的中期階段 。
這份由比特幣經濟學家、早期投資者Tuur Demeester主導,題為《如何布局比特幣牛市》的報告預測,從當前水平來看,比特幣仍有4-10倍的價格上漲潛力,這意味著未來幾年目標價將突破50萬美元:
「我們認為,當前正處於可能成為比特幣歷史上最重大牛市之一的中期階段。從當前區間來看,我們認為其仍有4-10倍的增值空間,這意味著比特幣目標價將突破50萬美元。」
多項指標支持這一觀點,鏈上趨勢顯示資深持有者信念堅定。例如,報告指出,大型投資者(巨鯨)選擇持有而非拋售。持幣者淨持倉變化顯示,2025年至今未出現大規模投降式拋售跡象,這種行為通常與市場峰值相關。
「過去兩年,當比特幣在美國大選動蕩期間重新測試此前歷史高點時,巨鯨曾轉移部分代幣。但2025年全年,持幣者單日淨轉移量從未超過10萬枚,而歷史上這一規模通常表明市場已進入後期狂熱階段的拋售行為。」
另一項指標是淨未實現盈虧(NUPL),數據顯示50%-70%的比特幣供應處於未實現盈利狀態。 這更符合健康的中期樂觀情緒,而非後期狂熱 。
報告列出了可能引發回調的催化劑,但認為這些因素終結牛市的風險有限。例如,重大黑客攻擊可能打擊市場信心,但過往案例顯示其對比特幣價格影響甚微:
「我們認為,只有在極端情況下,黑客攻擊才可能遏制或終結比特幣牛市。2016年Bitfinex被盜12萬枚比特幣時,價格幾乎未受影響。」
此外,Mt.Gox及破產平臺代幣的分發均被市場需求快速吸收,2025年7月8萬枚比特幣的清算僅使價格波動4%。
據悉,Coinbase持有約10%的比特幣供應,這可能帶來中心化風險。但ETF發行商已開始多元化託管選擇,且在當前積極將比特幣納入金融政策的美國政府執政下,託管資產被查封的概率較低。
儘管宏觀崩盤可能引發短期波動,但報告預計,長期來看比特幣仍將跑贏大宗商品及通脹。
報告與2015年建議配置少量山寨幣的觀點徹底決裂,轉而建議僅持有比特幣,避免將資金分散到「遠遜於比特幣」的項目,這些項目缺乏比特幣的網絡效應、安全模型及貨幣純粹性。
作者將比特幣的作用比作網際網路底層協議,認為它是單一主導協議,並預測以太坊、Ripple、Cardano等競爭對手將逐漸失去相關性。
Tuur Demeester特別指出, 「長期價值存儲」需求是比特幣當前及未來增長的核心引擎 。 這一需求由多重因素驅動:持續通脹、財政赤字、債券失去數十年避險地位、房地產對衝吸引力下降,以及資本向流動性高、對手方風險低的資產輪動。
2021年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後,美國在川普政府的親比特幣政策下加速採用,包括設立國家戰略性比特幣儲備、通過《GENIUS法案》等支持性立法,以及比特幣現貨ETF的快速普及(目前持倉約140萬枚BTC)。
報告指出,美國的激進舉措正推動其他國家探索自身的比特幣策略:「這些強烈支持態度正開始引發全球連鎖反應。」
關於投資者應配置多少比特幣,報告認為需考慮風險承受能力和信念強度等因素。根據報告,5%的配置可作為系統性風險的「保險」;增至10%則被視為多元化組合中的投機性對衝;20%-50%的配置表明持有者信念強烈,將其視為「提前退休」的策略。
在託管方面,報告認為協作式多籤設置是平衡自主掌控與操作安全的最佳選擇,尤其適合新入場者。
Tuur Demeester與Adamant Research認為,比特幣當前的牛市遠未結束,機構採用、宏觀經濟順風及持有者的堅定信念,為潛在的歷史性漲幅奠定了基礎。
當前是「中期周期」,而非峰值 。 若比特幣兌現其價值存儲承諾,未來幾年可能重新定義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