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機即轉機。用戶面臨挑戰,VC 機構艱難,項目方更是步履維艱。近年來,Web3 活動最為熱鬧,而其中人流最為密集的正是項目方。
如果項目團隊依舊將自己定位為「項目方」,那麼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在這個 DeFi 金融壟斷的市場中,獲得機構、交易所、基金會認可的項目猶如鳳毛麟角,生存更是難上加難。唯有 DAO 能夠持續進化。
01 持續進化的 DAO
每一次革新都是 DAO 的進化。#Bitcoin 作為區塊鏈的開創者,自 2013-2014 年起,Altcoin 開始模仿或微創新 #Bitcoin 。
2016-2018 年,在 #Ethereum 的創新推動下,公鏈通過 ICO 為 #公鏈DAO 融資。@VitalikButerin 提出 DAICO 以規避 ICO 所固有的道德風險。
2020-2022 年,#DeFi協議DAO 通過 IDO 啟動,@SushiSwap 以「DAO」之名向 @Uniswap 發起挑戰。$token 由協議生成,並由協議分發,逐漸成為共識。以「NFT」為載體的社區也開始嶄露頭角。
2023-2024 年,以社區為核心的 #銘文 和 #memecoin 進入了中心舞臺。它們承襲了 #Bitcoin 的全流通、公平和透明的理念,將 DAO 從 #公鏈DAO #DeFi協議DAO 推向了 #SocialDAO 。
02 從組織形態和冷啟動角度看 DAO
從「眾籌」的角度觀察行業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為組織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形態 —— DAO,以及一種冷啟動方式 —— 協議分發 $token。
冷啟動方式經歷了從 PoW、PoS、ICO 到 IDO,再到 #銘文 和 #memecoin 的演變。DAO 的資產 —— $token。
正越來越少地受到單一主體的控制:#銘文 和 #memecoin 回歸到 #Bitcoin 的全球流通,而 #Ethereum 等公鏈以及部分 #DeFi協議DAO 資產也是如此;
逐漸依賴協議來評估貢獻,並通過協議進行分發:採用 PoW、PoS、流動性挖礦等機制的項目,一直在進行探索。
我們正步入 Social DAO 時代,但基礎設施和機制尚未完善。因此,我們看到 #銘文 直接通過「鑄造服務費」來評估貢獻,並分發資產。 http://pump.fun 的 #memecoin 通過初始流動性融資分發資產(第一階段的 bonding curve 籌集的初始流動性,為第二階段 Dex 交易對提供流動性)。
其實,Social DAO 曾經經歷過 #ICO 的洗禮。2021-2022 年,在 OpenSea 上進行 NFT 掛單交易時,那正是 Social DAO #ICO 和中心化交易(帳簿式交易)的時代。
03 以垂直社區為基礎的 Social DAO
Social DAO 依靠 Meme 傳遞了「注意力即財富流動」的價值理念。雖然直白,但卻極為有效。
在社交型社區(Social DAO)中,注意力就是你的資本。通過 bonding curve 融資初始流動性,再通過 Dex 創建初始流動性池,社交型社區的價值便得以流動。
可以說,現在整個社交網絡的價值就在於「注意力」,而這種注意力掌握在少數平臺型公司的手中。正如大多數 #ICO 項目一樣,平臺型公司也面臨著道德困境。這正是 Social DAO 未來可能替代傳統模式,並創造更多價值的關鍵所在。
當注意力聚集之後,可以做什麼呢?在 Web2 社交網絡中,已有不少 #垂直型社區 的成功案例,如 #馬蜂窩 #小紅書 #百度貼吧 和 #豆瓣小組。
對於絕大多數還在區塊鏈行業中探索的愛好者來說,這或許是難得的機會。
拋棄項目方的思維,擁抱「Social DAO」。在某一垂直社區中,利用區塊鏈工具聚集一群愛好者,為全球該垂直領域的社群(愛好者或用戶)提供服務。這樣的組織應當是:
– 開放的
– 無需許可即可加入的
– 不受單一主體控制的
– 通過協議評估成員貢獻,並自動分發 $token
– 支持個人 IP,社區成員能夠生產產品並為其他人提供服務
這樣是否符合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