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進入第39天,成為歷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事件之一。這場關門緣於國會未能通過2026財年的支出法案,導致聯邦機構包括勞工統計局(BLS)等關鍵部門被迫暫停部分運作。原本計劃於11月7日發布的10月官方就業報告因而延期,這不僅中斷了關鍵經濟數據鏈條,也加劇了市場對勞動力市場健康的擔憂。
在缺乏官方數據的情況下,私人部門報告成為評估美國經濟脈搏的主要工具。然而,這些私人報告所揭示的是一個頗為矛盾的圖景:一方面,勞動力市場顯示出疲軟跡象,裁員激增;另一方面,私人就業數據意外反彈。這種混合信號並未顯著改變市場對美聯儲12月會議的預期。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截至11月6日,美聯儲在12月10日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約為58.3%,較一周前的63.8%略有下滑,反映出投資者對政策路徑的不確定。
值此,美聯儲的雙重使命——實現最大就業和價格穩定——正面臨嚴峻考驗。當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為3.75%~4.00%,9月和10月美聯儲已連續兩次降息25個基點,以應對勞動力市場放緩。但通脹率仍徘徊在3.0%左右,遠高於2%的長期目標,且受關稅政策和供給中斷影響,呈現上行風險。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0月29日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政策制定將「數據依賴」,並將經濟狀況比作「霧天開車」:政府關門導致數據缺失,可能促使美聯儲採取更謹慎姿態。他指出,勞動力市場風險偏向下行,而通脹風險偏向上行,這種張力要求美聯儲在雙重使命間尋求平衡。
政府關門的經濟影響:數據真空與不確定性
美國政府關門自10月1日啟動,已持續超過一個月,影響範圍廣泛。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算,此類停擺每年可能導致GDP損失0.1%~0.5%,並放大經濟不確定性。此次關門緣於兩黨在邊境安全和移民改革上的分歧,民主黨指責共和黨將關門作為政治籌碼,而白宮則強調民主黨拒絕妥協。關門導致約80萬聯邦僱員被迫休假或無償工作,國防部文職員工和國土安全部人員首當其衝。同時,社會福利程序如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以及婦女、嬰兒和兒童營養計劃(WIC)面臨資金短缺,11月部分受益人可能僅獲半額補助。
對勞動力市場而言,關門的直接後果是官方數據中斷。BLS的就業形勢(Employment Situation)報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等核心指標均受阻。10月CPI數據雖在關門前勉強發布,顯示年化通脹率為3.0%,較8月的2.9%小幅上升,主要受汽油價格上漲4.1%推動,但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仍穩定在3.0%。然而,11月數據採集已中斷逾三分之二,這意味著下次通脹報告可能推遲或不完整。美聯儲官員承認,這種「數據黑洞」增加了政策難度。芝加哥聯儲主席奧斯汀·古爾斯比11月3日表示,關門「像霧中前行」,可能導致美聯儲在12月會議上「放緩步伐」。
政府關門不僅是財政失靈的象徵,更暴露了美國經濟對可靠數據的脆弱依賴。在全球化時代,數據中斷可能放大市場恐慌,導致企業招聘凍結和消費者支出收縮。長遠看,這提醒美國國會需改革預算流程,避免政治僵局波及經濟基礎。但短期內,它強化了私人數據的重要性,推動市場轉向ADP和Challenger報告等替代指標。這種轉變雖實用,卻也引入偏差:私人數據覆蓋面有限,無法捕捉政府僱員動態。
Challenger報告:10月裁員飆升,創22年新高
在官方數據缺失之際,就業諮詢公司挑戰者(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發布的月度就業裁員報告成為焦點。該報告追蹤企業公開宣布的裁員計劃,10月數據顯示,美國僱主宣布裁員153074個崗位,環比9月的54064個激增183%,同比2024年10月上漲175%。這是自2003年10月(171874個)以來最高月度水平,年累計裁員達1099500個,較2024年同期增長65%,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的44%。
裁員激增的原因多重:成本削減居首位(10月佔比最高),其次是人工智慧(AI)採用、市場經濟條件和重組。報告特別指出,「DOGE影響」(指政府效率部門DOGE推動的聯邦裁員和承包商縮減)是2025年全年首要驅因,但10月AI躍升第二,累計導致48414個崗位流失。倉儲業領跌,10月裁員47878個,年累計90418個,同比飆升378%;科技業從9月的5639個躍至33281個,年增幅顯著;服務業63580個(年增62%);零售業年累計88664個(年增145%);消費品公司41330個(年增21%)。值得注意的是,10月宣布裁員的公司數達450家,較9月的不到400家增加,顯示企業信心低迷。
此外,報告顯示,第四季度裁員傳統上較低(因感恩節和聖誕季),但10月異常高企,暗示經濟壓力已超出季節性。Challenger首席營收官安迪·查倫傑評論道:「類似於2003年,顛覆性技術正在重塑景觀,而疫情後招聘繁榮的修正正與AI和成本壓力疊加。」
須指出的是,Challenger數據雖波動大(僅追蹤公開公告),但其趨勢性信號不容忽視。AI驅動的裁員反映結構性轉變:科技巨頭如亞馬遜和微軟已累計裁員數萬,旨在優化效率,但這加劇了技能錯配風險,低技能工人再就業難度增大。倉儲和零售的暴增則指向消費疲軟,受高利率和關稅影響,庫存積壓迫使企業瘦身。總體而言,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個「非漂亮圖景」:勞動力市場從早年的每月10萬+淨增轉向裁員主導,預示潛在衰退信號。若關門延長,聯邦承包商裁員可能進一步放大效應,考驗美聯儲的最大就業使命。
ADP報告:私人就業意外反彈,但需謹慎解讀
與Challenger的悲觀形成對比,ADP國家就業報告顯示,10月私人部門淨增就業42000個,逆轉9月的-29000個損失和8月的-32000個(經修正)。這一數字超出分析師預期的32000個,標誌自7月以來首次正增長。ADP首席經濟學家內拉·理察森指出:「僱主10月自7月以來首次增加崗位,但招聘規模較今年早些時候溫和。工資增長已平緩一年有餘,表明供需平衡。」
行業分解顯示,貿易、交通與公用事業增47000個,教育與醫療增26000個,抵消了信息業-17000個和專業/商業服務-15000個損失。大型企業(500+員工)貢獻73000個增量,而中小型企業淨負。年化工資中位數上漲4.5%,跳槽者達6.7%。ADP覆蓋2600萬私人僱員,數據基於匿名工資單,較官方更及時。
然而,ADP常與BLS數據有偏差,且易受季節調整影響。9月ADP曾預測淨損失,但實際反彈顯示招聘韌性。運輸和貿易的增長部分歸功於假期前囤貨,但關門導致的聯邦支出中斷可能在11月顯現。
應注意到的是,ADP的積極信號提供喘息,但不能掩蓋整體疲軟。2025年早期每月淨增超10萬,而今降至數萬,結合Challenger的裁員潮,顯示勞動力市場「兩速分化」:藍領服務業勉強支撐,白領科技和服務業承壓。ADP的反彈或為暫時現象,若消費進一步冷卻(受3%通脹和高儲蓄率拖累),11月數據可能逆轉。這強化了鮑威爾「數據依賴」的必要性:單一報告不足以定調,需多源驗證。
美聯儲的雙重使命:就業與通脹的權衡困境
美聯儲的雙重使命源於1977年《聯邦儲備法》修正案,要求促進「最大就業、價格穩定和適度長期利率」。2%通脹目標於2012年確立,最大就業則無固定閾值,受非貨幣因素影響(如人口結構和技術變革)。2025年框架審查強調,在非線性環境下(如供給約束),就業短缺策略可能引發通脹飆升。
當前,失業率穩定在4.1%左右(9月數據),但黑人失業率上升,顯示不均衡。通脹年率為3.0%,核心PCE為2.8%,受關稅(預計2026年初推高0.8%)和能源波動影響。9月經濟預測摘要(SEP)顯示,FOMC成員中位數預計2025年底利率為3.9%,但散點圖分歧大:部分預測僅一降,另有三降。
雖然經濟預測摘要標註了12月降息,但政府關門改變了情勢發展,私人數據傳遞混雜信號,沒有明確的指向。美聯儲內部意見分歧凸顯。美聯儲理事麗莎·庫克11月3日表示,勞動力市場風險「大於通脹加速潛力」,呼籲優先就業,支持進一步降息以防急劇惡化。她還稱,過去經驗顯示,勞動力市場可快速惡化。反觀古爾斯比,他視通脹為主要警訊,示警市場預期若嵌入關稅效應,可能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古爾斯比3月稱,通脹已超目標四年半,正朝錯誤方向走。鮑威爾10月發布會中承認,委員會成員對12月路徑分歧大,有人擔憂就業下行,有人警覺通脹上行。不是預定路徑,而是基於展望和風險平衡。
庫克的就業優先反映「短缺方法」(shortfalls approach),源於2020框架,旨在包容性增長;古爾斯比的通脹鷹派則記取上世紀70年代大滯脹的教訓。鮑威爾的「中性」回應雖穩健,卻暴露聯儲獨立性挑戰:川普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通脹0.07%~0.8%,迫使聯儲「前置」應對。
降息助就業卻或燃通脹,維持高利率抑通脹卻傷增長。當前情勢之下,美聯儲應強化溝通,發布情景分析以管理預期。長遠來看,單一通脹使命或更高效(如歐洲央行),但雙使命更符合美國包容性目標。當前,政府關門放大了不確定性,美聯儲或需漸進降息:12月若降,幅度有限;若不變,則信號通脹警戒。
市場預期與潛在情景:12月會議的前瞻
CMEFedWatch工具基於聯邦基金期貨定價,11月6日顯示:12月目標利率3.50%~3.75%的概率為58.3%,不變(3.75%~4.00%)概率為41.7%,一周前為63.8%,Challenger/ADP混合信號導致小幅回調。鮑威爾發布會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4.05%,美元指數達99.10,股市轉負,反映「無保證降息」擔憂。
雖然市場預期趨於理性,但也容易低估政府持久關門的風險。若關門至感恩節,社會福利程序(SNAP)中斷或致消費驟降,放大就業下行。美聯儲應借鑑2013年關門經驗,利用高頻數據(如信用卡支出)填補空白。從投資者視角看,12月降息仍是基準,但波動性高。總體來說,2025年勞動力市場從繁榮轉向修正,聯儲政策需「霧中謹慎」,平衡雙使命以避免硬著陸。
美國勞動力市場在政府關門陰霾下顯露裂痕:Challenger所揭示的裁員風暴與ADP所顯示的招聘亮點交織在一起,凸顯了美聯儲政策的結構性挑戰。聯儲面臨經典困境——就業軟著陸與消除通脹相競逐——鮑威爾的中性表態雖穩市場,卻難以掩蓋政策走向的結構性分歧。即將到來的12月會議或將成為轉折點:降息可緩衝就業風險,但若通脹反彈,將考驗聯儲公信力。
當前,美國當局所遭遇的狀況顯示出其制度的脆弱性,無論如何,政治僵局也不應當犧牲經濟數據的及時性與透明度。展望未來,結束政府關門、化解關稅不確定將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