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David Dobrovitsky,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銀行角色的演變
一個多世紀以來,銀行一直是金融體系的基礎——管理存款、促進支付、提供信貸。如今,這一角色正在發生變化。
隨著穩定幣和代幣化資產的普及,金融機構不再孤立於區塊鏈之外。相反,它們開始將 區塊鏈的高效性融入傳統服務,重塑存款、信貸和支付的實際運作方式 。
存款:從帳戶到代幣
存款一直是銀行業的生命線。如今,它們被重新定義為 代幣化存款 ——商業銀行資金的數位化形式,存在於區塊鏈上,但仍受到全面支持和監管。
-
法國興業銀行和西班牙對外銀行 已發行代幣化債券和貸款,完全在鏈上結算。
代幣化存款使銀行保持系統中心地位,同時為支付和資本市場開闢了新的數字軌道。
穩定幣與銀行貸款
理解穩定幣與銀行存款的功能差異至關重要。
銀行採用部分準備金模式利用存款,將其用於抵押貸款、商業貸款和信貸創造。這促進了經濟增長,但也帶來了風險。
相比之下,穩定幣的設計理念是完全由美國國債或現金等價物等儲備資產以1:1的比例支持。它們保值並具有流動性,但不提供貸款資金或產生貸款收入。
這種差異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更多的資金流入穩定幣,信貸創造會發生什麼?
去中心化借貸作為補充
答案之一在於 去中心化借貸協議 ,例如Aave 、Compound 和Maple。這些平臺支持以數字資產作為抵押進行穩定幣借貸,通過智能合約強制執行,並通過超額抵押進行擔保。
對於銀行來說,機會是雙重的:
-
充當流動性提供者,將機構資金注入去中心化信貸池。
-
構建適合受監管環境的許可型、合規型DeFi借貸版本。
通過這種方式,去中心化協議可以重新引入信用創造,而穩定幣本身是被動的。
支付:構建更快、更智能的基礎設施
支付業務一直以來都是銀行業的強項。如今,區塊鏈為銀行提供了增強支付系統的新途徑:
-
使用代幣化存款進行跨境結算 ,減少對代理銀行的依賴。
-
直接與企業財務部門連接的 鏈上網絡 。
-
與各國央行合作開展 CBDC 試點,確保公共貨幣和私人貨幣之間的互操作性。
這些創新並不能取代SWIFT或Visa,而是在速度、效率和全球影響力方面對它們進行補充。
銀行的戰略展望
區塊鏈不會取代銀行,而是會拓寬銀行的工具箱:
-
存款 →代幣化使商業銀行資金在數字時代保持相關性。
-
穩定幣 →保值但需要新的借貸框架。
-
DeFi借貸 →為信貸創造提供互補的途徑。
-
支付 →實現近乎即時結算,同時強化現有支付渠道。
具有前瞻性的機構正在將自己定位為數字金融的積極參與者,將透明度和可編程性與其在信任、合規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傳統優勢相結合。
結論:依靠創新
從JPM Coin到Project Guardian,從代幣化債券到去中心化借貸,區塊鏈與銀行業的融合已經拉開帷幕。
這並非是一個顛覆的故事,而是一個適應和機遇的故事:銀行將監管和信任的優勢與區塊鏈的透明度、速度和全球影響力相結合。
未來貨幣很可能是混合型的—— 銀行、穩定幣和去中心化協議共同作用,銀行將塑造信貸和支付在數字優先經濟中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