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能三角與解耦方案
「不可能三角」是一個由 ETH Vitalik 創造的術語,用來描述區塊鏈同時滿足「安全」、「擴展」和「去中心化」的不可行性,是所有公鏈面臨的挑戰和機會。Subspace 通過原生共識機制和存儲的結合,並結合史丹福大學 Tse 實驗室的一系列尖端學術,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核心是「解耦」。
廣義上的解耦主要有三個層面:
-
共識解耦 ,將公鏈底層和子鏈的共識機制進行分離,兩者不必依賴同一種共識;
-
通證解耦 ,合約開發者所消耗的公鏈 Gas 和應用的終端用戶所消耗的子鏈 Gas,兩者相互獨立;
-
組織解耦 ,應用的內部分工以及外部合作不必通過傳統的合同契約進行確認,而通過支付通證調用公共服務集的合約,從而實現大規模協作過程中的價值交換;
Subspace 的模塊化結構
Subspace 於 2018年由 Jeremiah 和 Nazar 在美國創立,是一個模塊化的區塊鏈網絡,分為基礎層共識鏈和幾乎無限數量的輔助執行鏈(域),通過將交易執行分離到獨立的域中,將共識與計算解耦。
-
面向用戶的應用層 ,允許構建任何可以想像的應用,從而在自動化交易和協議、治理、遊戲和虛擬經濟等業務領域培育新機會;
-
解耦的執行層 ,支持任何能執行任意複雜度代碼的狀態轉換框架和執行環境。域支持應用層及跨不同區塊鏈的集成和互操作性;
-
Farmer 的共識層 ,促進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公平性,允許任何擁有 SSD(固態硬碟)的人參與。它在設計時考慮到了可擴展性,支持高吞吐量事務處理;
以此為基礎,Subspace 不做妥協的解決不可能三角:
-
安全和可持續共識 :檔案存儲證明(PoAS)共識保持了 BTC 中本聰共識的誠實多數假設和無許可特性,同時沒有巨量電力成本來維護;
-
完全去中心化 :解耦執行使得 Plotting&Farming(維護共識)輕量化並抵抗池化,而 Farmer 存儲網絡允許區塊鏈大規模膨脹但不會中心化;
-
聚合擴展 :區塊解耦和數據可用性採樣可實現縱向擴展,而 Subspace 獨特的共識和計算分離使執行者的開銷呈對數(n,開銷水平擴展);
網絡階段與進展影響因素
區塊鏈主網可能包含多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保證網絡的安全可靠和去中心化,不同的項目和應用側重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對主網的功能和特性產生重要影響,如下:
-
鏈基礎 :區塊鏈協議、去中心化身份、數據結構、加密算法、共識機制、治理通證、隱私保護、身份驗證及管理;
-
網絡發展 :智能合約、跨鏈標準、升級機制、治理工具、擴展解決方案、應用接口、開發者生態、用戶界面、安全審計;
-
生態基礎 :生態基金、夥伴關係、生態系統治理結構、系統資助計劃;
-
生態發展 :合規機制、投票機制、鏈上治理、鏈下交互、資產互通 ;
截至發文 Subspace 公開測試網歷時近 2 年,經過近 10 個網絡版本以及來自全球 5 大洲的超過 10k 節點的持續測驗,根據官方消息預期今年第 2 季度有望完成最後的必要工作並於年中上線主網,目前關鍵事件包括(不限於):
-
通證經濟定稿 :與 Blockscience 合作,一家系統工程、研發和分析公司,通過整合尖端研究、應用數學和計算工程,分析和設計安全且有彈性的社會技術系統;
-
完成代碼安全審計 :與 SR Labs 合作,一個獨立的安全研究和諮詢團隊,專注於增強抵禦現實世界黑客威脅的能力;
-
合規性設計 :根據官方信息 Subspace 已獲得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 「FINMA」 的裁決,確認其通證作為實用代幣的資格;
-
測試網絡最終性 :預期正在運行的 Gemini 3H 測試網結束後重置並進入「主網 βeta Taurus」。通過啟動太空競賽使 Farmer 承諾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以確保主網初期的網絡安全。一旦承諾的空間達到預期的閾值,網絡將通過啟用區塊獎勵來激活「主網 βeta Taurus」,直到穩定運行並更新為「主網 Omega」;
網絡增長注意事項
Subspace 檔案存儲證明允許 Subspace 大規模地為區塊鏈協議&應用提供永久去中心化存儲。Farmer 集體存儲鏈歷史,每個節點可作為單一的分布式檔案節點運行,待存數據可以通過嵌入 Subspace 的交易,並在需要的時候從 Farmer 網絡檢索,從而永久地存儲在網絡上。
隨著 Subspace 網絡歷史的增長,持續增加的新數據集和舊副本會導致扇區陸續失效,持續 P 盤(存儲新數據碎片)以保持最新數據狀態,這一過程既能維護數據永久存儲、解決數據膨脹,也是 Farmer 保持網絡收入地位的手段。
總結來看,Subspace 為區塊鏈的安全、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同時實現了可擴展的永久存儲,為區塊鏈技術的未來發展指明了一條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