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i:何以用鏈上 Meme 來挑戰現有科研體系?

撰文:Ac-Core,YBB Capital Researcher

TL;DR

  • DeSci 熱點的誕生主要源於 Binance Labs 投資了 BIO Protocol,CZ 新方向發言涉及了生物科技領養,CZ 與 Vitalik 共同討論了 DeSci,a16z 領投了 DeSci 項目 AmionChain;

  • 如果把 DeSci 當作 Meme 來看待,它的基本面與動物園、AI、藝術等不同方向的 Meme 相比,更需強敘事和人物站臺,同時也更具破圈潛力;

  • 從現實意義來講,目前 DeSci 市場可供給的經濟體量還不足以支撐科研經費的支出,當前 DeSci 還處於「市值夢」的早期階段,熱點炒作才是剛需。

一、背景

1.1 什麼是 DeSci

較為官方的解釋,DeSci(Decentralized Science)即去中心化科學,旨在通過公平、平等地使用 Web3 技術構建科學研究公共基礎設施,其重點是解決評審、科研資助、智慧財產權管理及數據透明度和審查機制等問題。

較為白話的解釋,DeSci 是將幣圈的純投機性賦予到了科研的零投機性。但 DeSci 並非是今年才出現的新概念,專注於資助和推動早期的長壽科學研究的 VitaDAO 早在 2021 年便已成立,甚至還獲得了世界知名藥廠輝瑞的投資。但 DeSci 一直以來都發展地不慍不火,並未受到市場關注,直到最近 Binance Labs 宣布投資了 BIO Protocol,及 CZ 與 Vitalik 共同參與了 DeSci 會議,才使得該賽道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1.2 熱點的催生

  • Binance Labs 獨家投資 BIO Protocol:

BIO Protocol 可以看作是一個為科學項目籌集資金的眾籌平臺,通過代幣銷售來獲得資金,並將這些資金用於支持和推進生物技術項目的開發。智慧財產權以 Molecule 協議的 IPT(智慧財產權代幣)形式存在,並由參與者共享。

BioDAO 通過智慧財產權和產品銷售所得的收益將回流到 BioDAO 的金庫,用於資助下一代的研發項目。 Binance Labs 稱:「BIO 可被視為鏈上科學的 Y Combinator」。目前 Y Combinator 旗下估值或市值最高的 100 家創業公司的總價值已超 1000 億美元,包含 Airbnb、Coinbase、Stripe、Reddit 等知名企業。

  • CZ 新方向發言包含生物科技及與 Vitalik 共同討論 DeSci:

CZ 在 2024 杜拜幣安區塊鏈周中的出獄後首次演講中是這樣原話表述其與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的關係的,「現在我主要做兩件事:一件是谷歌學院,另一件是投資。投資主要集中在區塊鏈、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這三個領域。」隨後 CZ 出席了 Binance 在曼谷舉行的 DeSci Day 活動,並與 Vitalik 共同討論了 DeSci。此舉引發了市場熱議,各類 DeSci 項目代幣價格大幅上漲。

  • a16z 領投 DeSci 項目 AmionChain:

近期 AminoChain 宣布,其獲得了由 a16z 領投的 500 萬美金種子輪融資,加上此前獲得的 Cercano 等私人基金的投資,累計總融資額度已達 780 萬美金。 其願景是在 L2 上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生物銀行」(Biobank),使研究人員可以輕鬆地找到和訪問樣本,而患者保留控制權並獲得使用其數據的補償。

圖源:X(@BinanceLabs)

二、DeSci 的現實需求和真正用例

2.1 較真 DeSci:科研的資金需求

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家科學與工程統計中心(NCSES)的 2024 年報告,美國在 2023 年的科研支出預估為 7100 億美元,在 2022 年的研發支出已經接近 7000 億美元,其中企業研發佔主導地位,約 78% 的研發投資來自私營部門,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和製藥等領域。

2021 年,除中美外,其它在科研支出方面表現最好的國家是日本 ($ 1770 億)、德國 ($ 1540 億)和韓國 ($ 1200 億)。2021 年美國研發支出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 3.5%,以色列和韓國的研發強度超過 4%,臺灣、日本和德國在 3% 到 4% 之間,英國和中國在 2% 以上。2022 年,美國高等教育的研發投入位居第二,僅次於商業。 各機構對生命科學研究的資助是科學與工程領域中最高的,達 420 億美元(佔總額的 44%),主要來自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數據見擴展連結 1)。

圖源:見擴展連結 1

2023 年中國的研發經費支出超過 3.3 萬億元人民幣(約 458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1%。其中基礎研究的投入為 2212 億元人民幣,增長了 9.3%。與以往相比,中國近年來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尤其在高新技術和基礎科研方面,顯示了科技強國戰略的推動力(數據見擴展連結 2)。

科研支出增長對比:中國的科研經費增速較快,特別是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顯示了國家科技創新的決心和對高端科技領域的重視。美國雖然絕對金額更高,但其增速較為穩定,重點投入在長期具備技術前沿優勢的領域。

從 DeSci 的實際應用來看,當前更多停留在 Meme 的敘事階段,難以直接推動科技發展。無論是敘事共情驅動的捐贈,還是投機交易帶來的市場流動,現有經濟體量仍遠不足以支撐科研所需的龐大經費支出。因此,DeSci 依然處於『市值夢』的早期階段。DeSci 未來若想真正落地,除需滿足監管需求,更需獲得強有影響力的人物的持續的支持。

2.2 DeSci 的現實版學術金融案例:韓國 LK-99 室溫超導事件

圖源:Taj Quantum – 美國泰吉量子官網

2023 年被譽為「室溫超導元年」,主要源於幾項聲稱發現了室溫超導體的研究,引發了全球科學界的廣泛關注。然而,隨著後續調查的深入,這些發現被證明存在嚴重的問題,甚至掀起了學術醜聞。

事件的開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蘭加·迪亞斯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稱發現了一種能夠在室溫下實現超導性的材料。這一發現最初被視為重大突破,因為室溫超導體的出現可能徹底改變能源傳輸、醫療設備以及電子元件領域的技術發展。通常,超導體需要在極低溫度(低於 -196 攝氏度)下工作,而能夠在常溫下運作的超導體一直是科學界追求的目標。然而,迪亞斯的研究自發布之初便受到了大量質疑,特別是他的學術聲譽在 2020 年時就因類似的研究而備受爭議。

早在 2020 年,迪亞斯曾因一篇關於室溫超導體的論文迅速走紅,但該論文在兩年後被《自然》雜誌撤稿。儘管如此,迪亞斯在 2023 年再次發表了類似的研究,再次引發關注。然而不少同行指控他操縱數據,甚至涉嫌抄襲博士論文內容。幾家知名媒體,包括《華爾街日報》和《科學》雜誌,紛紛對他展開了調查,揭露了其研究中的問題。羅切斯特大學也啟動了針對迪亞斯的多次內部調查,最終外部專家確認其論文存在「數據可靠性問題」,導致其管理實驗室和學生的權限被撤銷。2023 年 11 月,《自然》雜誌正式撤回了他最新的這篇室溫超導體研究論文。

這一醜聞背後的內幕逐漸浮出水面。根據《自然》雜誌新聞團隊的調查,迪亞斯的研究團隊成員在實驗中並沒有觀察到關鍵的超導現象「邁斯納效應」,卻在短時間內接到迪亞斯發來的論文手稿,並被要求配合提交。這些研究生們對論文中的某些實驗數據感到疑惑,但在導師的權威和壓力下,他們最終沒有公開質疑這些問題。隨後,更多的審稿人和專家對迪亞斯的實驗數據表示懷疑,發現其數據可能被篡改。

在迪亞斯第一篇論文遭遇質疑的同時,他又聲稱在另一種材料(鑥和氫的化合物 LuH)中發現了室溫超導現象。但這項研究的測量數據同樣充滿問題,許多學生指出實驗結果存在系統性錯誤,他們甚至認為自己是在「自欺欺人」。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迪亞斯依然選擇推進論文的發表,但 11 位共同作者中有 8 位最終決定要求撤稿。

這一系列學術醜聞不僅對迪亞斯本人造成了嚴重的聲譽打擊,也影響了整個科研領域。許多年輕科學家的職業前景因參與這些研究而變得不確定,學術界的信任也受到了損害。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坎菲爾德就此表示,「這起醜聞損害了年輕科學家的職業生涯,尤其是在超導領域的科學家」。

與此同時,室溫超導領域的另一個主角韓國的 LK-99 團隊也捲入了類似的爭議。儘管他們宣稱在 2024 年再次發現了新的「室溫超導體」——PCPOSOS,但許多科學界人士對其研究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學術會議上該團隊展示的數據與此前的 LK-99 研究類似,缺乏充分的驗證支持。

圖源:Bloomberg

在超導體技術突破的消息發布後,股市中一些與超導相關的韓國股票吸引了大量投資者。Duksung Co. 和 Sunam Co. 等韓國超導概念小盤股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漲停 30%。Sunam Co. 在過去六個交易日暴漲約 260%,Duksung 上漲了 170%。Mobiis Co. 周四上漲 30%,而 Shinsung Delta Tech Co. 短暫上漲 21%,創下歷史新高。

事件後期,韓國超導學會驗證委員會表示,LK-99 未顯示邁斯納效應,無法證明其為超導體。這一消息導致中國超導概念股波動,法爾勝和中孚實業股價大幅下跌,前者未涉足超導技術,後者僅提供場地和設備支持,同時美國超導公司股價下跌 29%,住友電氣工業因業績不佳也出現下滑。

三、DeSci 生態一覽

3.1 BIO 協議

獲 Binance Labs 投資的 BIO Protocol ,已被點名為「鏈上科學版的 Y Combinator」,用於早期公司創業孵化,提供資金和資源加速項目發展,據《深潮 TechFlow》內容,主要組件包括 BioDAO、策展系統、流動性與 IP 化、激勵機制四部分。

圖源:深潮 TechFlow – 解讀 BIO Protocol – BioDAO

$VITA ( VitaDAO ):VitaDAO 成立於 2021 年,專注於資助和推動早期的長壽科學研究,目的在延長人類健康壽命,由 $VITA 持有者管理;

$RSC(ResearchCoin):用於在 ResearchHub 平臺上獎勵用戶的貢獻,旨在通過激勵社區內的貢獻來加速科學研究,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在 ResearchHub 內分享、策劃和討論學術科學來賺取 $RSC;

$ATH(AthenaDAO):AthenaDAO 是一個由研究人員、資助者和倡導者組成的去中心化社區,致力於推進女性健康研究、教育和資助;

$GROW (ValleyDAO):專注於抗衰老藥、生命長壽項目的去中心化組織。

3.2 Pump.Science

Solana 生態 DeSci 平臺 Molecule DAO 是一個於 Solana Breakpoint 2024 大會中推出的 Meme 發射平臺,Pump.science 會在 Pump.fun 上發行代表藥品的 Meme 代幣,其相關概念代幣有:

$RIF : Rifampicin ( 利福平 ) ,據官網介紹:「利福平是一種抗生素,它因對衰老具有驚人的作用而受到關注。在秀麗隱杆線蟲(一種經常用於衰老研究的模型生物)等微生物中,利福平已被證明能激活細胞的天然防禦機制,以抵抗壓力和損傷。想像一下它作為一種『細胞教練』,通過保護細胞免受有害的氧化應激並維持細胞內蛋白質的質量,鼓勵細胞保持健康和彈性。這些保護作用有助於蠕蟲活得更長、更健康。」

$URO : Urolithin A (尿石素 A),據官網介紹:「這是一種化合物,當您食用富含鞣花單寧的食物(如石榴)時,您的身體就會產生這種化合物。尿石素 A 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夠為您的細胞進行『春季大掃除』。它有助於清除舊的、功能失調的線粒體(細胞的能量工廠),讓新鮮、健康的線粒體茁壯成長。這一過程被稱為線粒體自噬,研究表明,它可以延長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因為它可以使細胞更高效、更有活力。」

3.3 捐贈概念

$Scihub: 由 @0xAA_Science 捐贈的非官方代幣,旨在為開源科研論文網站提供支持,代幣方向來源於 Sci-Hub 影子圖書館,僅是社區 Meme 代幣。Sci-Hub 是一家非盈利、非政府的無償提供學術論文下載學術網站,除谷歌學術、Sci-Hub、LibGen 及 PubMed 等資源外,還整合了一系列其他可在網際網路上公開獲取的中英文學術資源,可以一站式搜索並免費下載國內外文獻、專利、書籍等學術資料。

3.4 DeSci 量子 Meme

$ANTI- Antitoken 與 $PRO – Protoken:兩者是一對代幣組合,分別表達了對 Meme Token 支持和反對的態度,由算法工程師兼數學物理專家@sshmatrix_ 創立,1 $ANTI= 1$PRO 一起漲跌。

四、鏈上的長生不老藥能維持多久

DeSci 並非今年才出現的概念,如今的突然爆火主要受短期內 Binance Labs 投資 BIO Protocol,CZ 與 Vitalik 一起討論 DeSci,a16z 領投 DeSci 項目 AmionChain 這三點共同影響,而市場也需要「拉盤即正義」的推動。縱觀當前市場,DeSci 整體仍以 Meme 做為主要驅動,但它的基本面屬性有區別於其它 Meme 邏輯。

  • 不同於其它 Meme:與 AI、動物園、藝術等不同方向的 Meme 相比,DeSci 在屬性上更需要一個強有影響力的人物來「帶貨」,或許單靠圈內流量難以支撐,更需要圈外的帶有「科學研究」屬性的現實人物;

  • 龍頭項目的估值需持續拉升:目前 DeSci 賽道仍未跑出 10 億市值的龍頭項目,相較於其它賽道的 Meme 仍具有較大市場潛力,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也暫未上過相關代幣,一級也未出現大規模融資;

  • DeSci 或許更具破圈潛力:當前 PVP 市場競爭激烈,但如果一位具有「科學家」背景的圈外人藉助 DeSci 的敘事進行捐款或融資,將更具發展空間。類似於眾籌購買美國憲法稀有原版的 $PEOPLE,以及在佳士得以 6934 萬美元的高價拍賣《每一天:前 5000 天》的 NFT,馬斯克將 $DOGE 帶上月球。而 DeSci 與這些案例都展現了相似的內核邏輯,營銷效果堪比賈躍亭拿著 PPT 計劃在幣圈造車。

  • Related Posts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作者:Stephen Katte,CoinTelegraph…

    GMGN聯合創始人 Haze的·演講

    Haz e: 大家好,我是Haze,來自GMGN交易產品,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歷史性轉折:比特幣正在成為避險資產

    • By jakiro
    • 19 4 月, 2025
    • 6 views
    歷史性轉折:比特幣正在成為避險資產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3 views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2 views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3 views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2 views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12 views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