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下一階段的增長為何取決於「基礎設施」?

來源: Dewhales Research 翻譯:善歐巴,比特鏈視界

引言

儘管每天有數十億美元的流動性在協議間流動,但價值創造的衡量缺失正威脅著 DeFi 的可持續性。在 2020 年,DeFi 用戶會將代幣存入一個協議,賺取收益,僅此而已。而今天,同樣的用戶可能在幾分鐘內跨越五個不同的區塊鏈,與數十個協議交互,執行複雜的策略,而協議卻難以追蹤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這會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協議現在無法區分哪些用戶在創造真正的價值,哪些用戶只是為了快速獲得獎勵而在玩弄系統。當一個用戶的活動跨越多個鏈和協議時,現有的基礎設施無法將這些點連接起來。最終,協議獎勵了那些榨取價值後就離開的僱傭兵式用戶,卻完全忽略了最有價值的貢獻者。正是 DeFi 的這種複雜性,正在破壞那些旨在維持其發展的系統。

為什麼問題現在才凸顯?

兩大市場變化將歸因問題推向了聚光燈下。首先是 規模 。DeFi 的總鎖定價值(TVL)已從 10 億美元增長到超過 1000 億美元,這意味著歸因失敗所浪費的資金比 DeFi 早期多出幾個數量級。2020 年可以接受的損失,現在已成為對協議可持續性的實質性風險。

其次是 競爭 。隨著 DeFi 協議數量激增和用戶獲取成本上升,識別和留住有價值用戶的能力已成為競爭優勢。能夠區分真正貢獻者和僱傭兵式用戶的協議,將能擊敗那些仍然使用 TVL 或交易量等粗略指標的競爭對手。支撐這種競爭優勢的基礎設施終於開始成熟,這使得歸因能力成為區分勝者與敗者的關鍵時刻。

DeFi 看不見的「軌道」

追蹤用戶活動和分配獎勵的基礎設施已成為 DeFi 最關鍵的瓶頸。當協議無法正確歸因用戶跨鏈和跨活動的行動時,它們在分配激勵時就會做出糟糕的決策。機器人和價值攫取者可以輕易地玩弄碎片化的獎勵系統,從而誇大指標,卻對協議的長期健康毫無貢獻。由於無法清晰地了解誰在真正創造價值,協議浪費了數百萬美元的增長資金,而這些增長在獎勵停止時就會瞬間蒸發。

激勵機制的失靈

風險已經得到驗證。像 Alchemix Compound 這樣的協議已經親身經歷過。Alchemix 激進的代幣獎勵 吸引了僱傭兵式資本,在激勵期間流動性急劇飆升,但事實證明這只是曇花一現。如下圖所示,當代幣釋放速度放緩後,TVL 急劇下跌,失去了大部分早期的增長。

TTGBVZRSGWTk2W7kDuSv2JrMfNYVEuxfFZNf5N4l.png

圖:Alchemix (ALCX) 歷史圖表

Compound 的 COMP 分配 也暴露了類似的動態。大部分分發的 COMP 代幣被投機取巧的挖礦者立即出售,而不是被持有。治理參與僅限於一小部分接收者,獎勵主要流向了短期投機者,而非治理和協議健康的貢獻者。這稀釋了治理質量,並增加了生態系統的波動性。

j78sGN8iOA9OHPtUg09fSLKPByLrWaF0Y0Yd8UHp.png

圖:Compound (COMP) 5 年圖表

這些失敗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協議無法區分價值創造者和價值攫取者,因為它們缺乏對用戶行為的可見性。Alchemix 和 Compound 無法識別,他們獎勵最多的用戶實際上是那些在不同協議間循環使用同一筆資金以最大化收益,並在獎勵減少時立即退出的僱傭兵。

今天的挑戰要複雜得多。一個高階用戶可能會在 Uniswap v3 提供流動性,在 Arbitrum 上對衝,通過橋接器到 Optimism 進行流動性挖礦,並利用借貸協議,但當前的基礎設施將這些行為視為不相關的孤立行動,而不是一個連貫的價值創造策略。

這種歸因危機催生了一類新的基礎設施,專門解決這些盲點。

基礎設施格局

  • Merkl:一個歸因和獎勵分配系統,能夠追蹤流動性提供者超出簡單存款事件以外的行為。它可以根據流動性深度、利用率等因素來衡量獎勵。例如,在 Uniswap v3 上,流動性被提供在活躍價格區間附近。Merkl 負責處理這些跨鏈計算所需的索引和數據標準化,讓 DeFi 協議能夠直接在鏈上編碼更細緻的獎勵規則。

  • Layer3:一個用於鏈上行動的協調層。它最初專注於用戶引導,現在為跨協議的多步驟工作流(例如,質押→提供流動性→橋接→借貸)提供歸因。通過在錢包級別記錄已完成行動的證明,它比單純的原始交易量更能準確地捕獲用戶的意圖和參與度。

  • Galxe:一個用於身份關聯獎勵的基礎設施。它發行並驗證來自鏈上行動、鏈下數據或特定協議要求的憑證。獎勵可以根據持久身份或聲譽進行加權,這使得系統比基於錢包活動的歸因方法更抗女巫攻擊。

這些平臺都旨在解決歸因挑戰,但服務於不同的用例。Merkl 擅長為 DEX 和借貸協議追蹤流動性深度和資本效率。Layer3 專注於跨協議的多步驟用戶旅程。Galxe 則通過持久身份來獎勵長期社區參與,而非錢包級別的活動。儘管這些方法各有針對,但跨鏈歸因的基本差距依然存在。

當前的缺口與瓶頸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基本的基礎設施問題仍未解決。每個區塊鏈都使用不同的數據格式和事件結構,這使得在沒有為每個協議組合進行定製集成的情況下,幾乎無法將一個用戶的跨鏈行為進行關聯。

跨鏈數據碎片化 每個區塊鏈都是一個獨立的數據孤島,擁有不同的數據模式、事件結構和交易最終性規則。索引以太坊事件與解析 Solana 的運行時或從 Arbitrum 或 Optimism 等 Rollup 中讀取狀態完全不同。實際上,這意味著想要了解用戶在多個環境中的行為的協議必須:

  1. 為每個鏈和協議集成構建定製的索引器,這成本高昂且維護繁瑣,或者

  2. 依賴不完整的覆蓋範圍和啟發式方法,這導致在分析複雜策略時存在嚴重的盲點。

目前還沒有一個跨不同區塊鏈架構的鏈間可見性標準化框架,這個根本性差距意味著「整體歸因」仍然遙不可及。

膚淺的歸因信號 當前大多數獎勵系統都依賴於粗糙的信號,例如原始交易量、錢包年齡或交易額閾值。這些指標很容易被操縱,因為資金可以被循環使用,錢包可以被批量註冊,交易垃圾信息可以偽裝成真實活動。

老練的玩家已經利用這些盲點,通過模擬高參與度的行為來獲取獎勵,而實際的經濟效用貢獻卻微乎其微。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目前仍缺少一個更深層次的框架來考量 上下文 。例如,流動性是在市場波動期間提供以穩定市場,還是只在套利容易的時期?用戶是否橋接資金並將其用於長期策略?今天的工具無法解析這種細微差別。

這些技術限制造成了具體的運營問題。協議如果嘗試通過運行多鏈索引器、歸檔鏈上數據和維護跨協議關聯來內部解決歸因問題,其資源消耗將非常巨大。實時分析需要跨不同交易最終速度的鏈進行同步。對於大多數協議而言,這不僅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而且在經濟上也是不可行的,除非有專門的基礎設施合作夥伴。因此,歸因往往是滯後、不完整或完全不準確的。

下一代演進:更智能的激勵和更好的過濾器

下一代 DeFi 基礎設施必須解決三個關鍵挑戰:

  1. 隨著用戶行為的變化, 動態調整獎勵參數

  2. 提供 機構級審計追蹤 ,能夠追蹤跨協議和跨時間框架的複雜策略

  3. 即使在用戶執行涉及數十個合約的多層操作時,仍能保持 歸因清晰

當前的獎勵系統本質上是靜態的。一個流動性挖礦計劃設定了固定的年化收益率(APY),而不管市場條件或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如何。未來的基礎設施需要實時響應不斷變化的行為。當高階用戶發現新的套利循環或機構玩家部署系統性策略時,獎勵參數應自動調整,以在增長和可持續性之間保持平衡。

現在,散戶用戶可能可以容忍粗略的歸因,但機構需要精確地核算哪些行動產生了回報。隨著對衝基金和財務經理將更大比例的投資組合配置到 DeFi,他們要求與傳統金融相同的歸因標準。這意味著需要全面的審計追蹤,能夠追蹤複雜策略的每一個組成部分,跨協議的實時風險監控,以及滿足合規性要求的詳細報告。

歸根結底,基礎設施必須保持歸因的清晰度,即使在用戶執行涉及數十個智能合約的多層操作時,也要通過複雜的序列(如借貸、通過聚合器進行交換、提供流動性、對衝頭寸)來保存因果鏈。

隨著策略變得越來越複雜,保持清晰的因果追蹤對於確保價值歸因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這創造了一個遞歸循環:高階用戶要求更好的基礎設施,這使得更複雜的策略成為可能,而這反過來又吸引了更老練的參與者。其結果是 DeFi 在保留其開放、可編程優勢的同時,向傳統金融級別的運營成熟度演進。

結論:基礎設施才是真正的增長前沿

雖然新的協議和應用佔據了頭條新聞,但 DeFi 長期成功的真正決定因素在於那些看不見的基礎設施,它們負責連接、追蹤和獎勵生態系統中的用戶行為。當前的歸因危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直接威脅到 DeFi 的可持續性,因為協議在無效的激勵上浪費了數百萬美元,而他們最有價值的用戶卻未被認可。

那些能夠正確歸因價值創造、根據不斷變化的用戶模式調整激勵並從噪音中過濾出信號的協議,將建立起隨著時間推移而複合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在協議能夠無縫地將用戶在不同區塊鏈架構上的行為關聯起來之前,它們將繼續基於不完整的數據做出激勵決策。

隨著 DeFi 高階用戶的持續演進,基礎設施必須隨之演進,不應被視為事後補救,而應作為實現去中心化金融下一階段的基礎。DeFi 下一個篇章的贏家不一定是擁有最炫目應用的協議,而是擁有最智能基礎設施來理解和獎勵那些創造持久價值的複雜行為的協議。

  • Related Posts

    去中心化世界的自由之門再難出貴子

    作者:danny;來源:X,@agintender 「天下大…

    USDH競標事件:會改變後續穩定幣市場的遊戲規則?

    作者:Haotian;來源;X,@tmel0211 談一談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 為何說更可能謹慎下調25bp

    • By jakiro
    • 15 9 月, 2025
    • 0 views
    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 為何說更可能謹慎下調25bp

    Coinbase: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 DAT溢價正在消失

    • By jakiro
    • 15 9 月, 2025
    • 2 views
    Coinbase: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 DAT溢價正在消失

    DeFi 下一階段的增長為何取決於「基礎設施」?

    • By jakiro
    • 15 9 月, 2025
    • 4 views
    DeFi 下一階段的增長為何取決於「基礎設施」?

    USAT、RLUSD與受監管數字美元的全球競賽

    • By jakiro
    • 15 9 月, 2025
    • 6 views
    USAT、RLUSD與受監管數字美元的全球競賽

    厚葬友軍 見怪不怪 習以為常

    • By jakiro
    • 15 9 月, 2025
    • 3 views
    厚葬友軍 見怪不怪 習以為常

    Tether推出美國合規穩定幣USAT 與Circle一較高下?

    • By jakiro
    • 15 9 月, 2025
    • 4 views
    Tether推出美國合規穩定幣USAT 與Circle一較高下?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