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CEO預測:2030年BTC百萬美元 大量法幣消亡

來源: Cheeky Pint ,編譯:比特鏈視界

近日Stripe聯合創始人John Collison主持的播客節目Cheeky Pint深度對話了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Brian Armstrong談論Coinbase的諸多幕後故事:從如何在美國競爭中勝出,到Coinbase的一些生死攸關時刻,再到與朝鮮黑客的攻防博弈;從美國選舉和《GENIUS法案》背後的加密影響力,到銀行擁抱加密的大勢;從CEO投反對票差點錯失USDC,到成功培育L2Base,再到Coinbase正在研究預測市場。。。

Armstrong還預測,到2030年BTC價格可能達到100萬美元,這一樂觀前景基於美國監管的逐步清晰(如《GENIUS法案》的通過)以及全球機構資本的湧入,他表示,五到十年後,大多數財富管理公司或主權基金在投資組合中都會包含1%-10%的加密資產。

他還同時指出,世界上只有五到十種頂級法幣可以生存,長尾部分的其他大約150種政府法幣會被BTC和USDC取代。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面臨挑戰——若美國財政赤字持續失控(債務/GDP比率逼近歷史危險閾值),美元將失去儲備貨幣地位。

下面可以先看十大精彩要點,再看訪談全文,有刪節。

十大精彩要點:

1、Coinbase能在美國勝出在於走合規道路——與美國政府合作獲取貨幣傳輸牌照,這讓我們成為當時全美唯一擁有銀行合作夥伴的加密公司,用戶能直接連接銀行帳戶購買比特幣。

2、朝鮮黑客每季度有500新人畢業,他們的全職工作就是攻擊——我們必須成為最難啃的骨頭。

3、銀行就像當年的報紙:有些會消失,最聰明的將擁抱加密貨幣。Visa/萬事達已在實驗穩定幣,最終客戶需求決定一切。

4、Coinbse不會去申請銀行牌照。銀行牌照的核心功能是允許不持有全部資金,Coinbase不想成為銀行。Coinbase希望完全儲備,而不是採用部分準備金。

5、到2030年BTC會漲到一百萬美元。五到十年後,大多數財富管理公司或主權基金在投資組合中都會包含1%-10%的加密資產。

6、我當年對USDC項目投了反對票,因為它不夠去中心化。USDC可能在過去一年為Coinbase增加了8億美元的收入,我從沒想到,幸好團隊其他人支持了USDC。

7、避免大公司的’擁抱式窒息’扼殺創新——Base能成功是因為我們保護了它,而非過度幹預。CEO的工作與其說是想出下一個偉大的想法,不如說是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好想法能夠發生並被培育。

8、我比大多數人更傾向自由市場。最好的消費者保護有時是競爭。如果有一家公司很糟糕,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讓另一家公司競爭並提供更好的選擇。

9、世界上有五到十種頂級法幣可以生存,但長尾部分的其他大約150種政府法幣會被BTC和USDC取代。

10、如果完全失去紀律,美元將失去儲備貨幣地位。當英國或荷蘭失去儲備貨幣地位時,它們的債務/GDP處於200-250的範圍,美國正處於一個相當危險的門檻範圍內。

全文:

Coinbase靠什麼在美國勝出

John Collison:Brian Armstrong 是 Coinbase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Coinbase 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成立於2012年,Stripe於2011年推出。我們是同時期成長起來的。Coinbase 剛被納入標普500指數,《GENIUS 法案》也剛剛通過。這是一個退一步審視全局的好時刻。大約2014-2015年時的加密領域是一片紅海,有那麼多競爭對手,而你們擊敗了無數人。當你回顧過去,Coinbase 是如何勝出的?

Brian Armstrong: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記得看到你們入選Y Combinator 的過程,那對我非常有啟發。「也許在這個領域可以創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所以,部分原因是看到了 Stripe 的成就,我才非常渴望能進入Y Combinator。

在早期,加密領域真是一個蠻荒西部。我當時會去參加早期的比特幣聚會,那裡有才華橫溢的密碼學博士,也有無政府主義者。我最早在舊金山參加的一個比特幣聚會上,有個人告訴我他正在創立自己的宗教。所以,我們就是從那些讓人想起混沌計算機俱樂部(Chaos Computer Club)的早期歲月裡走過來的。

我認為 Coinbase 當時做了幾個決定,幫助我們渡過了難關

其中一個是,我們決定採取合規道路,這意味著與美國政府合作,並獲取MTL(貨幣傳輸牌照)。

另一件事是,我們試圖儘可能多地積累信譽指標。其中之一就是被 Y Combinator 錄取。這讓我們在美國建立起了銀行關係,而當時這非常困難,我們合作的偏偏還是矽谷銀行,然後是獲得MTL(貨幣傳輸牌照)。

有一段時間,我們是唯一一家擁有銀行合作夥伴關係的美國加密公司,所以用戶可以很方便地連接自己的銀行帳戶來購買比特幣。這確實讓我們以一種別人無法追趕的方式開了個好頭。

John Collison:當時的競爭對手是誰?是Mt. Gox 嗎?你們在爭奪消費者份額上和誰競爭?

Brian Armstrong:Mt. Gox 在日本,當然它後來爆雷了。舊金山有一家叫 Tradehill 的公司,它本可能成為一個大交易所,但沒能達到一些關鍵的裡程碑。一路上有太多這樣的公司了,我甚至都叫不出所有名字。2012年在加州聖何塞有個比特幣會議,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次標誌性的活動。Winklevoss 兄弟出現了,我第一次在那裡見到了 Vitalik Buterin。他那時還沒發明以太坊。我記得當時人們環顧會場,感覺非常小眾。有些講座只有五個人參加。我們有一個小小的展位,賣些T恤。

John Collison:在以太坊之前,Vitalik 在做什麼?

Brian Armstrong:他是《比特幣雜誌》的撰稿人。他其實是個非常出色的作者。

我不知道能否從中得出什麼教訓,但我認為在這些科技趨勢上要趁早——你不想在大家都湧入時成為第42家人工智慧公司之類的。 你要在一個你認為很酷但別人都不覺得酷的時候投身其中。我想,這就像保羅·格雷厄姆說的那樣,你寧願有一千個真正熱愛你產品的人,也不要有一大堆漠不關心的人 。我們當時就是那樣。沒人把我們做的事情當回事,無論是Coinbase,還是整個行業。

John Collison:你能描述一下作為更「正規」的玩家是怎樣的嗎?擁有資金傳輸許可證,擁有銀行合作夥伴關係,幫助你們取勝是因為你們能開發出別人無法跟進的產品嗎?還是因為它為你們贏得了消費者的品牌和信任,從而選擇了你們?

Brian Armstrong:我認為兩者都有。它讓我們能推出別人無法推出的產品,也讓我們免於被關停。

John Collison:其他人被關停了嗎?

Brian Armstrong:是的,其他人要麼收到了勒令停止函,付不起法律費用;或者基本上因為被黑客攻擊而倒閉。

在早期Coinbase有過幾次險象環生的情況,那時我們還不是今天這樣成熟的公司,有人試圖侵入Coinbase系統。我可以講講其中一些驚險的經歷。憑藉那些信譽指標,我們能夠招到足夠多的優秀人才。順便說一句,當時其他一些公司是完全匿名的。那些人告訴我:「我不想把我的名字放在這個網站上,因為這違背了加密精神。」在我看來,如果我們打算融資、接受監管,怎麼可能永遠保持匿名呢?如果公司做得足夠大,總會有人來敲門。我並不害怕把我的名字放上去,並且說「我是美國公民,我住在美國。我做這件事是出於正當的理由,我是為了長期發展。」

公司是其創始人的反映 。Stripe 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反映了你和 Patrick 的特質,在一些你可能都沒意識到的細枝末節上。Coinbase 對於 Fred Ehrsam 和我來說也是如此。它確實是我們 DNA 的一種衍生——這包含了許多東西——但其中之一就是,我們是合法的、值得信賴的,並且我們是出於正當的理由為了長期發展而做這件事。這一點非常重要。

Coinbase的一些生死攸關時刻

John Collison:Fred 之前在金融界工作過。你之前在 Airbnb。你之前在金融行業工作過嗎?

Brian Armstrong:沒有。我學的是計算機科學和經濟學。我基本一直做軟體工程師。我嘗試過另一個創業項目,但沒成功。Fred 也在杜克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和經濟學學位,但他後來去了高盛做外匯交易。我第一次見到他時,我想,「這傢伙會寫代碼,有計算機學位,但他也懂點金融。」 在我們合作的頭幾周裡,有一次他找到我說:「我很確定,每當有人購買比特幣時,我們都在虧損 。」 我當時想,這怎麼可能?然後他在白板上給我演示了一遍,他是對的。互補的技能組合。

John Collison:商業模式的第一個版本行不通。你需要做一些優化。你提到了一些驚險的經歷,有哪些驚險的經歷?

Brian Armstrong:我給你舉幾個例子。在應用的第一個版本裡,我創建了一個簡單的熱錢包,部署在伺服器上。我告訴人們,這個應用還處於 alpha 測試階段,不要在這裡存放任何你輸不起的錢。當時Coinbase從 Y Combinator 那裡融了大概15萬美元。隨著早期用戶不斷湧入,他們存的錢越來越多,儘管應用上到處都是警告,存款總額越來越接近15萬美元。我覺得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錢都丟了,我希望能有能力償還,否則公司就破產了。

John Collison:你不想讓用戶存款超過 Coinbase 擁有的資金。

Brian Armstrong:沒錯。我曾計算過存款的增長速度和我們擁有的資金。我說:「我們大概有八周時間把這套系統遷移到一個新系統上。」我模模糊糊地覺得我們需要把錢從網際網路上轉移到冷存儲裡。我不知道該如何設計一個。我學過計算機科學,上過安全課,對密碼學有基本的了解,但我從未構建過一個真正的密鑰存儲解決方案或類似的東西。所以我給我兩個朋友打電話:「我需要一個速成課程——告訴我怎麼做。」我問其中一個:「你覺得建這個東西需要多久?」他說:「一個十人團隊可能需要幾年時間來真正驗證它以及所有一切。」我說:「我們只有八周。」他說:「那你有麻煩了。」我叫上了我們團隊的另一位工程師,我們基本上就開始著手編寫Coinbase第一代的冷存儲架構。我們睡眠不足,為了按時完成任務,我們做了一些我們認為合理的權衡。但它成功了,那是生死攸關的時刻之一。如果我們再等久一點,公司被黑客攻擊了,Coinbase今天就不會存在了。

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有一天我們在舊金山吃午飯,有員工在他的電腦上注意到,有很多提款正在發生。我們很快意識到有人黑進了我們的帳戶,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給自己提款。我記得我們關停了整個網站,查明了他們是如何進入那個帳戶的,設法封鎖了它,大概12或24小時後網站重新上線。我們修復了漏洞,上線繼續運行,然後我意識到,如果那個黑客開始行動時我們正在睡覺,那到早上我們就破產了。那次事件我們只損失了大約5萬美元。但這純屬運氣,因為我們在太平洋時間——舊金山——他們開始行動的地方我們注意到了。

回想起來,有很多那樣的時刻,非常嚇人。就像拋硬幣一樣,有三四次這樣的拋硬幣時刻,並非都與網絡安全有關。

一旦公司真正開始起飛,就會有其他關於如何跟上節奏的挑戰 。其中一個就是湧入的客戶支持工單數量,而我們當時還沒有客戶支持團隊。所以我們會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從晚上9點到午夜,在完成其他工作後回答所有的支持工單。到了某個時候,未讀的支持工單達到了一萬、兩萬、三萬,人們開始對我們非常生氣和失望。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在這裡超高速擴張。我們如何在接下來的七天內建立一個客戶支持團隊?」我們團隊設計了一個十個問題的測驗,因為我們無法那麼快地面試所有這些人。我們讓人們在線申請,參加這個測驗,這是一個關於加密知識和其他東西的非常難的測驗。我們對其中許多人進行了五分鐘的面試,然後僱傭了他們,我們開始跟上進度。 一路上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臨時解決的

朝鮮的黑客

John Collison:關於網絡犯罪領域,普通公眾有哪些不了解的地方?

Brian Armstrong:一個是有很多朝鮮特工試圖在這些公司工作。

John Collison:他們在美國還是遠程從朝鮮工作?

Brian Armstrong:據我們所知,大部分是遠程的。這確實帶來了另一個攻擊向量。朝鮮對竊取加密貨幣非常感興趣。你可能會想,我們可以與執法部門合作——我們確實會收到一些檔案,比如「好的,這是一個已知的行為者」,我們有時會與其他公司分享。

但感覺就像每季度都有500個新人從某個學校畢業,而黑客攻擊就是他們的全部工作。在許多情況下,他們也是受害者,但他們仍在面試這些職位。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首先,這些人在攝像頭前接受面試時,有人在離線指導他們。所以我們強迫他們打開攝像頭,證明他們不是AI。我們還開始要求每個人都來美國參加入職培訓,才能訪問任何敏感系統。對他們進行指紋識別,確保任何有敏感權限的人都擁有美國國籍並且家人在國內,因為你不想讓某人覺得他們可以逃跑而不用擔心被引渡之類的事情。

另一件讓我驚訝的事情是,這些威脅行為者願意嘗試賄賂我們的客戶支持人員。我們的客戶支持人員在相當封閉的設施裡工作,他們有一臺被嚴格鎖定的Chromebook。在某些情況下,有人向他們提供數十萬美元,讓他們偷帶個人手機進去,拍攝屏幕照片之類的。我們必須嚴格限制這些客服人員的訪問權限。我們已經開始將更多的工作轉移到美國和歐洲。我們剛剛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開設了一個新的客戶支持設施,並真正開始建立威懾力,意思是當我們抓到做這種事的人時——我們一直進行紅隊演練——我們不是把他們請出門——而是他們會進監獄。我們努力明確表示,你接受這筆錢就是在毀掉你的餘生,即使你認為這是一筆能改變生活的錢,也不值得去坐牢。這些就是我們現在必須處理的事情,而且我敢肯定,風險只會越來越高。

John Collison:更多地驗證物理存在,更多的隔離分權,以及通過積極起訴來增強威懾效果。感覺在一個充滿 AI、深度偽造的世界裡,物理存在的證明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Brian Armstrong:是的。順便說句,人們可能也看到了,我們現在反過來也在追捕威脅行為者。我們懸賞2000萬美元,徵集導致最近攻擊我們客戶的罪犯被逮捕或定罪的信息。我們已經全額賠償了那些客戶。我們已經收到了很多來自這方面的線索,並且和執法部門一起追蹤這些人,過程很有趣。

終極的威懾不是追捕內部人員,而是追捕威脅行為者本身。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強硬的目標。

加密大勢:萬物交易所和資產代幣化

John Collison:我想盤點一下加密領域正在發生的一切,這可能對討論有幫助。價值存儲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資產的24/7全天候交易——我把模memecoins也算進去;支付領域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一些成功,我們兩家公司都看到這方面正在迅速增長;未來五年加密貨幣特別是穩定幣支付量也非常樂觀;全球範圍內獲取美元也是一件大事。你還會把什麼加到這個列表裡?

Brian Armstrong:你已經提到了幾個最重要的。預測市場,在上次選舉期間進入了主流社會,交易量持續增長,還有一些即將出現的新事物我們可以討論。但我認為你已經抓住了重點。

John Collison:加密貨幣可以說是預測市場的承載基礎。在加密貨幣出現之前,我們並沒有這些。

Brian Armstrong:是也不是。加密貨幣之前就有預測市場,目前在美國法律上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果你完全在鏈上用自託管錢包構建它們,它們是否就不屬於金融服務?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們的創建就可以更加無需許可——這在自託管錢包和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交易用例還有一個很酷的地方,那就是現在每一種資產類別都在上鏈。人們不僅僅在鏈上交易加密貨幣,很快他們也將交易股票。有私營公司資本形成,還有大宗商品、外匯市場、債務工具、國債,每一種資產類別都在上鏈,我們也正努力抓住這個趨勢,我們創造了一個詞叫「萬物交易所(everything exchange)」。Coinbase正努力成為一個面向所有資產類別的全球流動性市場。這在很多方面都令人興奮。

一方面是更廣的國際覆蓋面,有很多國家的人對美國資產有很大的需求。他們想投資英偉達之類的公司,但除非你是市場上的富人,否則你很難開一個美國券商帳戶。然後就是交易,零碎股份,你還可以開始做一些永續期貨和其他有趣的事情。

John Collison:所以你認為,比如說股票——現在有美國存託憑證(ADRs),如果美國人想買德國或加拿大股票,操作會異常複雜,最終只能購買衍生品。而你認為鏈上代幣化是更優質的衍生形式?

Brian Armstrong:是的,我認為 大量資產將會代幣化,某種程度上已在發生,包括私營公司的資本形成——甚至個人籌資,比如房地產項目或電影製作 。未來人們還能在治理機制上實現創新,例如規定只有長期持有股票者才擁有投票權。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設定:必須持有一年以上才能獲得投票資格。這類創新空間很大。

John Collison:資產代幣化下一個重大應用場景會是什麼?你認為這是主要方向嗎?或是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應用領域?

Brian Armstrong:當前最核心的應用是交易與支付。我認為比特幣具備抗通脹的價值存儲功能,這點不容小覷。這是個價值20萬億美元的市場機會——以黃金為參照物,但比特幣更優。我認為比特幣最終會超越黃金。

我們正開始看到借貸服務、資本形成的雛形。去中心化社交媒體也很有趣,我們剛發布了Base app的測試版。現在用戶發布的每條內容都對應獨立代幣,創作者擁有個人代幣,其價值會累積。用戶可購買代幣,若喜歡某條內容,可以轉發並分享經濟收益,還能進行再創作,就像網絡上的Meme模版,最終所有價值都能回歸內容創作者。這種原始生態正在孕育有趣創意,雖然具體形態尚不明確,但Base應用已展現活力。用戶候補名單很長。這些都是新興應用場景。

穩定幣大規模適用

John Collison:我們雙方都認同,支付本身就可作為重要新應用——過去十年它基本僅限於加密貨幣愛好者群體,而現在正逐漸走向主流。

Brian Armstrong:Stripe進入這個領域讓我特別興奮,因為這極大提升了行業公信力。技術逐步成熟,但存在擴展性問題:用戶要面對雜亂字符的支付地址而非可讀名稱,錢包體驗也需優化。加密支付本應是最便捷的支付方式。

Brian Armstrong:目前你對穩定幣普及的下一個障礙有何看法?

John Collison:我認為培養用戶熟悉度將是關鍵突破點。

目前比特幣最具價值的應用場景之一仍是跨境資金流動——它真正解決了現實問題。若想從美國向土耳其轉帳2美元,傳統金融體系中幾乎沒有產品能實現。而加密技術讓這變得輕而易舉。

在創作者經濟領域,我們也觀察到大量需求湧現。

有趣的是應用體驗與用戶行為會形成良性循環。以二維碼技術為例:這項存在數十年的超老牌技術需要兩個觸發條件——一是蘋果公司將其原生整合至iPhone相機應用,用戶只需用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即可自動識別(這發生在2010年代末);二是新冠疫情催生了對無接觸體驗的需求,讓美國用戶真正熟悉了二維碼。

同理,穩定幣應用也需要滿足這兩個條件:一是消費級應用的支持(目前尚未完善),

二是用戶習慣的培養。為了推廣穩定幣,我們甚至在一樓咖啡站設置了加密支付體驗,

但目前仍然非常不穩定,總會遇到各種故障。但當應用體驗變得流暢、用戶逐漸熟悉之後,我們相信穩定幣的使用量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Brian Armstrong:完全正確。我認為你說得對。值得觀察的是,最終解決方案會依賴二維碼技術,還是需要藉助觸碰支付(tap-to-pay)NFC技術?

John Collison:我用二維碼其實是比喻這波技術普及浪潮。觸碰支付NFC看起來確實是很可能的解決方案,尤其隨著作業系統支持度提升。現在iOS系統放寬了NFC使用限制,或許Coinbase應用能調用NFC接口了?

Brian Armstrong:我們已經見過不少優秀的觸碰支付演示,這個領域正在開放。不過設備上的安全隔區(Secure Enclave)仍是另一回事,目前尚未開放訪問,我們會持續攻關。

我們甚至討論過郵寄支付貼紙來飽和覆蓋整個城市進行測試——觀察哪些商戶願意接受加密支付。

目前大部分應用場景集中在跨境支付和網際網路原生領域,在這些場景中加密支付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因為全球化社群聚集時,使用單一國家貨幣反而顯得奇怪。

實體零售店可能會較晚採納,這是我的猜測。商戶既想節省2%-3%的支付手續費,也願意將部分節省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

銀行怎麼擁抱加密貨幣

John Collison:我同意。感覺數字用例會是首先推廣開來的地方,我們正在越來越多地推出Stripe Checkout體驗——將加密貨幣支付作為一個選項。有很多實體零售店支付接受Alipay或JCB。顯然,在美國接受日本銀行卡品牌JCB是一個相當小眾的情況。但這部分人群足夠大,值得去做。這裡感覺類似,一旦你超過了某個最低滲透率,不是每個人都用它支付,但不接受它就變得不值得了。

怎麼看所有銀行都開始擁抱加密貨幣這件事?傑米·戴蒙說,「比特幣是騙局,比鬱金香泡沫還糟糕。如果我是政府,我現在就把它關掉了。」而現在他們當然在推出他們的代幣化美元 JPMD。這是一個有趣的事情。我很好奇你怎麼看各大銀行的這種普遍現象。

Brian Armstrong:最終他們會響應客戶的需求。只要客戶有需要,他們就會提供支持。

我覺得銀行和加密貨幣之間一直有這種來回拉扯,他們會說,「我們不確定喜不喜歡比特幣,但我們喜歡區塊鏈技術。也許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銀行間結算的封閉網絡。「也許他們不喜歡支付 SWIFT 的費用,對這個概念感到興奮,並且已經運行了很多相關項目,但我還沒有看到他們完全支持它。

就像克萊頓·克裡斯坦森(Clay Christensen)所說的「創新者的窘境」那種情況。在文化上,讓一個從傳統系統中獲得巨額利潤的組織做出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他們在加密貨幣領域做的任何事情大概只有一部分,但它卻隨之而來的是所有的風險和複雜性。他們公司裡沒有多少人抱著這種心態進來。公司內部也沒有多少想構建加密產品的基因。就像《紐約時報》在網際網路剛出現時那樣,一些地方報紙將無法適應新系統,這些報紙會逐漸消失,但一些最好的報紙會適應它。 就像現在媒體公司都有網站一樣。銀行將擁抱加密貨幣 。支付公司 Visa 和萬事達卡正在穩定幣上進行好的實驗項目。顯然,我認為 Stripe 已經全身心投入,這非常明智,而且你也鼓勵很多其他人醒悟過來做一些事情。我認為最聰明的那些會適應。

從 Coinbase的角度來看,我們越來越希望Coinbase成為人們的主要金融帳戶。隨著加密貨幣吞噬金融服務,對於我們的一些客戶來說,Coinbase可以成為銀行的替代品,管理他們的交易、支付、直接存款,他們在Coinbase有信用卡,有貸款,順便說一句,很許多人實際上甚至不會真正關心其是不是加密貨幣。他們只是想要最好的金融服務。如果這是給海外家人匯款最便宜的方式,或者他們能夠在這張卡上獲得最好的獎勵,或者其他任何東西,那就是我們最終想提供給他們的。銀行將不得不在這個新環境中競爭。要麼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層,為新的金融科技應用提供支持,這些新的金融科技應用成為下一代年輕人心中的主要金融帳戶,要麼銀行適應新世界,構建自己的應用或擁抱加密貨幣。就像我說的,最聰明的銀行會這樣做,而許多銀行將被甩在後面。這就是自由市場競爭。

John Collison:公司不會創新,是消費者通過用腳投票來選擇使用從而帶來創新。在銀行業方面,有誰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rian Armstrong:是的,有好幾個。我認為傑米·戴蒙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非常聰明,儘管他對比特幣的評論我不太同意,但他是個很棒的人,我們和他們有很多合作。桑坦德(Santander)銀行一直很棒。還有一些銀行真正擁抱了加密貨幣,比如Citizens Bank、CrossRiver和矽谷銀行。

Coinbase會成為人們的主金融帳戶嗎?

John Collison:Coinbase成為人們的主金融帳戶會怎麼樣嗎?

Brian Armstrong:這意味著我們對人們的金融生活承擔了更大的責任和比例。

這不僅僅是交易加密貨幣,這可能意味著,用加密資產做擔保貸款,或者比特幣信用卡在消費時獲得4%的比特幣作為返利,或者以不到一美分的成本立即向海外匯款。

因此,我們需要善於利用加密貨幣的好處來更新金融系統,而不是為了加密而加密。Coinbase的早期用戶只是加密貨幣的鐵桿粉絲。

現在全球大約 6% 或 7%的人使用過加密貨幣——就像2000年代初的網際網路一樣。而我們需要達到大約10億人或者說世界上一半的人最終使用它,才能真正在全球範圍內增加經濟自由。它必須是比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東西。它必須更快、更便宜、更好,幫助我完成我想做的事情。

Coinbase不會申請銀行牌照 希望100%儲備

John Collison:我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我觀察到美國以外的新銀行(neobank)的增長。Nubank在巴西處於主導地位,Revolut是歐洲增長最快的銀行。而在美國,最大的消費者銀行基本上還是老樣子。和1970年代相比,是一群非常相似、可以辨認的角色。也許十年後仍然這樣,或者情況可能會徹底改變。我非常好奇美國的新銀行革命會是什麼樣?

Brian Armstrong:這個說法很棒,我在描述時或許應該用這種表述方式。有些人稱它們為穩定幣新銀行或超級應用。可以想出很多術語。

我認為這是我們的機會。順便說一句,從技術角度講,我認為 我們不會去申請銀行牌照。銀行牌照的核心功能是允許不持有全部資金 ,這被稱為部分準備金制度。這是一個有趣的商業模式,但它也伴隨著極其繁重的監管,使得在產品上真正創新和快速迭代變得非常困難。我們不想成為銀行。

Coinbase希望完全儲備,而不是採用部分準備金 。100%儲備而非部分儲備,對客戶來說實際上更安全——因為不可能遭遇銀行擠兌。甚至可以將資產,尤其是穩定幣的儲備,投資於美國國債等破產隔離的資產。你可以建立非常強大的保護措施,這將使我們能夠繼續創新並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

我認為對許多人來說,它可以替代銀行……或者用你的術語——美國需要一家新銀行,因為世界其他地方似乎一直在湧現這類機構。

大量資本等待配置BTC BTC價格將達到100萬美元

John Collison:你對未來十年比特幣價格的平均年增長率有何預測?

Brian Armstrong:我粗略的想法是,到2030年比特幣會漲到一百萬美元,當然這類預測的誤差範圍很大。

提供幾個數據點:美國開始出現監管清晰化,我認為這對G20其他國家具有風向標意義。《GENIUS法案》已針對穩定幣通過,而市場結構法案正在參議院討論。祈禱今年年底能有所進展,那將是一個巨大的裡程碑。

現在美國政府有了戰略比特幣儲備。如果五年前你這麼說,別人會覺得你瘋了,認為美國政府不可能正式持有比特幣。如果美國這麼做(目前已有行政命令要求這樣做),許多其他國家也會效仿。我們已經看到主權國家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 Coinbase為大約140個政府實體(包括聯邦、州、地方及國際機構)提供加密服務 。政府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你可以想像全球龐大的資本池。

我認為監管風險不會消失,但「政府會關閉加密行業」的巨大風險已顯著降低。

至於比特幣協議是否存在缺陷?我認為目前已被徹底審查。我們需要確保將其升級為後量子密碼學。比特幣核心團隊、以太坊和Solana等都在研究升級方案,以轉向後量子密碼學。

風險列表正在減少,而需求量和在場外等待下一項法案出臺的機構資金量卻在增加。與我交談的大型機構1%的投資組合配置比特幣,我問他們:「增加到5%-10%需要什麼條件?」他們回答:「監管清晰化,僅此而已。」我認為我們將繼續看到資本大量流入。ETF的影響已經非常巨大。

John Collison:當人們談論場外的機構資金時,我認為與黃金的類比非常恰當,因為它是一種非生產性的財富儲存手段——我這是褒義,而非貶義。但具體說到機構,我不認為主要的主權財富基金、共同基金等目前持有大量黃金。買BTC不像是購買黃金替代物嗎?但大型機構購買非現金流資產似乎不太尋常?

Brian Armstrong:這取決於他們的策略。有一種理論認為,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應將5%-10%配置於大宗商品等資產。BlackRock實際上發布過一些報告和研究,認為加密資產此時應成為每個健康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因為它與其他資產存在有趣的逆相關性——這種關係隨著時間演變。我認為 五到十年後,大多數財富管理公司或主權基金在傳統多元化投資組合中都會包含1%-10%的加密資產

普通人如何配置加密資產

John Collison:如果不想將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配置到加密資產,是否應該對比特幣甚至其他主要代幣(而非 meme 幣)進行美元成本平均定投,並按市值加權?如果想將一些資金投入加密資產,正確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Brian Armstrong:需要免責聲明:我不提供投資建議。對於剛了解任何新事物的人,無論是加密資產還是其他,合理的做法是:如果你感興趣,投入淨資產的1%(你願意虧損並學習的金額)即可。

John Collison:在加密資產內部,應該如何配置?

Brian Armstrong:比特幣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們有一個名為COIN50的指數,包含按市值加權的前50種代幣。我不會具體列舉代幣,但我認為你應該持有比特幣。如果你想將其作為一種配置,也可以持有指數基金。

你應該做的是嘗試和使用加密資產:在Stripe商戶處消費、使用Coinbase信用卡、在Base應用上發布內容並開始賺取加密資產、在接受加密支付的商店購物等。人們應該去使用加密資產,其中一部分是投資。

最終,隨著股票被代幣化,人們想要獲得貸款時,他們將在不知不覺中使用加密技術。就像人們可能不懂電的原理,但可以打開電燈開關。

GENIUS法案意味著什麼

John Collison:現在我們有了《GENIUS法案》,它具體意味著什麼?有了《GENIUS法案》,我們現在能做什麼以前不能做的事?

Brian Armstrong:我從穩定幣開始說,然後再談《GENIUS法案》。穩定幣本質上是快速、廉價、全球性的支付工具。我們現在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在一秒鐘內以一美分的成本完成支付。這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其他支付網絡能同時滿足快速、廉價和全球性這三個條件。

《GENIUS法案》規定,如果你想在美國發行穩定幣並運營,必須滿足某些要求,以使其更安全可靠。其中之一是100%的儲備必須由美元或短期美國國債支持,不能持有其他高風險資產,並且必須定期接受審計以證明合規。這是基本的規範要求。

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成為聯邦法律被寫入法典並給予認可,表明「這將在美國成為受信任、合法、並允許發展的技術」。這引發了每家涉及支付業務的公司(即所有公司)的巨大需求。它們意識到需要制定穩定幣策略,弄清楚如何應對,因為美國政府已經認可它,這將成為趨勢。

John Collison:我注意到過去兩三個月興趣激增,令人難以置信。

Brian Armstrong:就像一場淘金熱。大家紛紛湧入,試圖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並思考如何為公司節省資金。許多公司嘗試向全球各地市場的開發者支付報酬。在美國、歐洲和其他一些國家,現有系統運作良好。但還有大量長尾國家,人們無法獲得良好的金融服務。支付通道如同黑箱,不清楚最終到帳金額是多少,且被收取高額費用。

如果有一個快速、廉價的全球支付網絡,它將民主化金融服務,使任何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能站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他們的財富不會因通貨膨脹而被侵蝕。這是促進進步、財產權、健全貨幣、經濟自由的強大工具。這就是穩定幣帶來的機遇。

現在我們需要完成市場結構法案,涵蓋非穩定幣加密資產,哪些是證券、哪些不是證券等的問題。

加密是如何影響美國選舉的

John Collison:《GENIUS法案》的通過過程曲折,你一定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Brian Armstrong:我意識到,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試圖在華盛頓取得進展,推動立法,但什麼也沒發生。有人告訴我:「國會擅長做兩件事:什麼都不做,以及在危機時刻過度反應。」

我們意識到,必須產生政治意願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有5000萬人使用過加密資產,我們說:「讓我們嘗試組織起來。」我們資助了一個名為standwithcrypto.org的501(c)(4) 非盈利組織,讓200萬美國人舉手表示希望選舉支持加密資產的候選人。

我記得曾與政策團隊討論,我說:「讓我們給每位政客在2024年11月選舉中的表現打分,從A到F。」政策團隊的工作是與政客建立關係,他們建議列出加密支持者名單。我說:「不,我想列出加密敵人,給F評分。誰得了F?」我能看到他們緊張得冒汗。我們需要讓一些人因加密選票而贏得選舉,另一些人因加密選票輸掉選舉。

John Collison:加密領域在華盛頓的表現眾所周知,比科技行業歷史上更具鬥爭性。我們有朋友,也有敵人。於 是推出了評分卡和「Stand with Crypto」活動——Fairshake在最近的一些鬥爭中更相關。這是你主導的嗎?我們不再畏首畏尾而是明確表達立場

Brian Armstrong:很多人參與其中,我不能獨佔功勞,但我看到加密行業的轉變。

我們從科技行業人士那裡得到的傳統政策建議是:「你需要去那裡建立關係,做好人。然後應該組建一個貿易組織,由他們扮演壞人,去鬥爭、寫尖銳的評論文章等。」但不知何故,我們找到的這些貿易組織的人也只想做好人。

我一直在想:誰會在X平臺上參與政治鬥爭,抨擊那些做壞事的人?他們只想在閉門會議上禮貌交談。隨著選舉臨近,我意識到,如果沒人做壞人,也許我們應該做。我認為我們沒做什麼太瘋狂的事,但以華盛頓的標準來看,這已經很瘋狂了。

我們明確表示,我們毫不含糊地支持加密資產,不在乎你是左派還是右派。我們想選舉支持加密資產的候選人,同時想讓反對加密資產的候選人下臺。這真的讓華盛頓的人震驚,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是黨派之爭。

選舉前夕出現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我接到來自兩邊的憤怒電話:「你怎麼能給這個人捐款?」我們說:「因為他們支持加密資產。」然後另一派打來電話:「你怎麼能給那個人捐款?」我說:「因為他們支持加密資產。」我們實際上是單一議題選民。

一方面,我認為我們可能惹惱了雙方,選舉後不會成朋友。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受到攻擊,說明你擊中了目標。我們明確是一家非政治公司,但我們毫不掩飾地支持加密資產。我必須提醒許多人,「非政治」不意味著50/50,而是意味著我們將支持支持加密資產的候選人,無論他們屬於哪個黨派。不一定每次選舉都是50/50,可能這次60/40,下次另一方60/40。

這是一個巨大的心態轉變,有點逆向思維,它幫助選出了最支持加密資產的國會。我們和其他許多人做的工作——我不想獨佔功勞,其他公司也參與了——為通過這項立法奠定了基礎。我們向華盛頓的人表明,反對加密資產沒有選民基礎,美國人想要加密資產,支持加密資產有助於當選。這只是好的政治策略。

合格投資者標準、美國特區等

John Collison:一旦市場結構法案通過、《GENIUS法案》生效,你們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去華盛頓嗎?

Brian Armstrong:上一屆政府確實試圖扼殺整個行業——但現在我們在政策方面積累了一些知識,這種自以為是的認知可能很危險——畢竟世事難料,結果好壞皆有可能。希望我們能完成市場結構法案。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幫助更新金融系統。

我們的使命是增加經濟自由。一個例子是,我認為合格投資者法有些不公平。只有富人才能投資變得更富有,這似乎是倒退的。或許可以用金融知識測試來代替基於淨資產或收入的合格投資者標準。

我對經濟特區的想法很興奮。它們在中國深圳和阿聯等地效果很好。我們有這麼多監管, 為什麼不能在一個區域設立沙盒測試新想法?可以圍繞加密資產、生物技術、無人機或超音速飛機等領域。如果能在美國設立10塊聯邦土地作為不同的經濟特區,那將很棒

有一家名為PROSPERA的公司(我們投資了它)在南美洲建立了一個原型,現在正嘗試在美國推行。還有很多其他領域。

Brian Armstrong:你在華盛頓有什麼特別喜歡的政策議題想推動嗎?

John Collison:可能是航空方面。我超級興奮於新的MOSAIC 規則(modernization of special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總的來說,當前政府有放鬆監管的議程,但需要真正去做並通過新規則。他們剛剛在航空領域做到了這一點:你不能製造一架飛機就賣給公眾,必須通過一系列FAA批准,過程非常繁瑣,耗時多年,且規定非常死板。例如,電動飛機無法通過認證,因為規定要求「飛機發動機燃燒汽油等」。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上個月宣布了一項全新的航空器認證體系,這項改革極大簡化了流程。我認為這將促使該領域湧現更多自下而上的創新。這原本是我的政策願望清單之一,但如今已成現實。

我相信輕航空領域將迎來更多創新突破——這個領域美國曾明顯處於領先地位,卻在過去數十年間陷入停滯。對了,你應該也注意到,現政府發布了行政令,要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允許那些不會產生可感知音爆(符合特定分貝標準)的超音速飛機在美國領空飛行。

Brian Armstrong:這確實令人振奮。我真期待能更快地飛抵目的地。另一個值得推動的改革是:目前FDA審批讓藥物上市時間平均需要10年和20億美元資金,他們設置了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來驗證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如果某種藥物已通過第一階段安全性試驗,為何不讓醫生開具處方?尤其是對於別無選擇的臨終患者而言。你知道它是安全的,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效,讓醫生來做決定。這將更快獲得藥物上市的數據。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亡。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放鬆監管運動來改善。

加密領域的跑路和欺詐現象

John Collison:我認為每個人都同意合格投資者規則有些愚蠢。它們既具有排他性(如果你不符合最低淨資產測試),而且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富人在投資方面不一定精明。Theranos的投資者名單是各種富豪和合格投資者的名人錄。與此同時,如果完全放開,會出現一堆騙局和欺詐行為。美國擁有世界上一些最好的資本市場。當我看到加密世界中某些更自由的領域時,我認為 rugging 現象和人們尋求零和行為是一些最糟糕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允許其延續。當你思考替代合格投資者規則時,對於自由化投資同時保持我們今天擁有的最佳品質(即高度誠信和嚴格誠實公平交易規則)的框架是什麼?

Brian Armstrong: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欺詐應該受到法律最大程度的起訴。你可以要求披露信息:如果你想為某件事融資,必須提供某些信息。如果你在重要事項上出錯,特別是故意欺詐投資者,你應該為此坐牢。但這不意味著只有富人被允許這樣做。

我們也不想製造」政府批准就意味著是好投資「的錯誤觀念。許多上市公司——理論上得到SEC等的認可——在過去幾年下跌了85%-90%,比如一些生物技術公司(我不點名)。你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虧光所有錢。我們需要培養個人責任感: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政府不是來告訴你什麼是好投資的,你仍然需要自己判斷。但他們可以通過確保「這個人給你的信息是真實的」來提供幫助。如果他們對你撒謊,侵權法可以讓你追討損害賠償。

我可能在這方面比大多數人更傾向自由市場。 最好的消費者保護有時是競爭。如果你有一家汽車公司,車很糟糕,經常壞且昂貴,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讓另一家公司競爭並提供更好的選擇

很多人即使沒有金融知識,但很有街頭智慧,知道什麼是騙局。他們知道三個朋友告訴他們那東西不好。

John Collison:你們在Coinbase產品方面有沒有針對一些代幣炒作騙局採取措施?還是說人們是成年人,應該自己評估投資?

Brian Armstrong:我們對此有很多爭論,因為這有點像應用商店甚至亞馬遜。假設有人試圖在亞馬遜上銷售欺詐產品,亞馬遜可能想移除它。但假設它是一個兩星或三星產品,有些人喜歡,很多人不喜歡,但不是欺詐。你應該允許人們自己做選擇,看到它有兩顆星,但如果你想買也可以買。也許供應商可以改進它。

我們嘗試採用類似的理念:我們想列出所有合法產品(欺詐是非法的),並向客戶提供信息以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我們嘗試過各種方式,尚未完全搞定。我考慮過鏈上評論系統或信譽評分。我們發布了一個API,允許任何人查詢加密地址(可以是資產或人),並獲得鏈上信譽評分。這是早期的原型。

最終你會得到類似FICO評分( 註:Fair Isaac Corporation創建的一種信用評分,貸方用它來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亞馬或者Yelp評級的東西。你需要確保,如果我試圖給John Collison發送一些USDC買啤酒,我需要確認是真正的John Collison,而不是冒充者。私營市場構建的這些工具將有助於此,讓政府去追捕欺詐者。

150種法幣會被比特幣和數字美元取代

John Collison:你提到加密資產在新興市場的產品市場契合度,那裡有非常強的產品市場契合度。歷史上通脹率很高的市場中,人們傳統上試圖將資金轉移出去,試圖將資金換成美元等他們認為能更好保值的東西,這種行為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也許存在黑市匯率的國家是需求存在的指標。許多這些國家的政府並不總是批准這一點,他們更希望所有資金保留在他們國家貨幣中。政府想要的和人民想要的之間存在差距。這會如何發展?誰會贏?

Brian Armstrong:你說得對。我們進入一個新國家時,經常要走在平衡木上。我們真的想在現有體系內工作,通常會去獲取許可證,為受監管的金融服務產品設立本地實體。我稍後再談自託管錢包。

我們與政府的不同部門交談,會聽到不同的聲音。通常政府中有部分人對加密資產猶豫不決,有時是中央銀行。政府中還有其他部們實際上非常支持——他們希望實現國家數位化並創造經濟機會。但人民明確想要加密資產。

在世界許多地方,Coinbase能夠在該體系內工作並提供人們想要的東西。但在另一些地區,我們很難或不可能進入並創建受監管的金融服務業務,因為這些國家沒有清晰的監管框架,或者只將銀行牌照發給他們的堂兄弟和賄賂他們的朋友,而美國公司這樣做是非法的。你在這些許多地方無法有效開展業務。

因此,我們還有一個自託管錢包,它不被監管視為金融服務業務,因為我們從不佔有客戶資金。它更像軟體產品(如消息應用)一樣被監管,你可以直接啟動它。就像將密鑰保存在1Password中一樣,它本質上是一個軟體產品。這使我們能夠進入其他一些市場。

你問未來將走向何方。在一些市場中, 我認為前五或前十的政府法幣可能會保留,我不認為它們會消失。但長尾的其他150種政府法幣應該會被取代。它們表現不佳,經常被濫用,侵蝕人民的權利。我認為有充分理由表明,這些法幣應該被比特幣和USDC等取代

比如厄瓜多就採取了類似做法——他們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鈎。說實在的,這幾乎像是所有這類國家的一種公民抗命行為。在委內瑞拉等地區,通過引入讓民眾能持有美元的自託管錢包,技術上可能觸犯法律條文。我認為我可以接受這一點。這是一種公民抗命——因為由於政府通過通貨膨脹竊取財富,人們確實處於可怕的境地。這是一件好事。

顯然數字美元對美國非常有利,保持儲備貨幣地位和國債需求。比特幣在美國被使用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現在在赤字支出方面存在問題。為了當選你承諾更多免費的東西,這會推高成本。如何有紀律地平衡預算?比特幣是答案的一部分。它是赤字支出的制衡,如果失控太嚴重,人們會在不確定時期逃向比特幣。如果赤字支出得到控制,人們將繼續使用該法幣。

我不想對此誇大其詞,但我認為比特幣在某種程度上延伸了西方文明或美國實驗。但如果我們完全失去紀律,美元將失去儲備貨幣地位 ,我希望不會,因為我是美國人,我相信美國對世界是好事。我寧願人們轉向比特幣而不是人民幣。謝天謝地,在這個新經濟中,我們有比特幣作為制衡。

美元會失去儲備貨幣地位嗎

John Collison:美國如何避免失去儲備貨幣地位?

Brian Armstrong:不要使美元通貨膨脹。債務與GDP的比率通常是需要關注的。我們現在處於150或170左右。 歷史上,當英國或荷蘭失去儲備貨幣地位時,它們處於200-250的範圍。美國正處於一個歷史上相當危險的門檻範圍內 。很難看到從哪裡產生這樣做的政治意願。我希望比特幣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我們拭目以待。

美元穩定幣的成功

John Collison:為什麼非美元穩定幣沒有成功? 全球穩定幣中美元的份額是95%以上,遠高於美元在全球貨幣中的份額。為什麼會這樣?這會持續嗎?

Brian Armstrong:如果你可以無需許可地訪問任何東西,你會使用最受信任的儲備貨幣。這可能就是原因。

歐洲值得稱讚,他們確實出臺了——有時歐洲在監管方面是領導者,但這不一定是你想領先的領域。他們確實在美國之前出臺了監管框架。有一種歐元穩定幣,但它非常小,沒有很大吸引力。我認為,美元正在滿足人們的需求。

另一件更小但具有有趣潛力的事情被稱為 flatcoin。我不知道你是否見過這些,它不是由美元一對一支持(美元當然有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每年約2%到5%),而是試圖跟蹤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以保持其購買力。因此,如果一個巨無霸今天價值一美元,理想情況下,一個穩定幣在10年後也應該能夠以一美元購買它。有一家名為Ampleforth的公司構建了一種叫做SPOT的代幣,自2019年以來一直跟蹤2019年的美元,現在價值約1.26美元。它經歷了瘋狂的起伏,但實際上一直相當平穩。

經濟學家經常爭論你是否希望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以激勵人們花錢?擁有一種保持購買力以籤訂合同和定價的東西很好,你希望未來的價格不變。

Coinbase內部風險投資:USDC、Base的誕生

John Collison:Coinbase有機構產品、USDC穩定幣、經紀業務、L2 Base,你們無處不在。這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中可能奏效。你如何專注?如何分配資源?如何決定削減什麼?

Brian Armstrong:這取決於你如何計算。Stripe在支付領域有很多產品。很多這都歸結於創始人。有時我忍不住有很多想法,事實上,公司通常會反對我說,我們需要更多專注。我說:「好吧,你們是對的,我們應該專注。」專注有其優點。擁有多個收入來源也有其優點。當一個上升時,另一個下降。讓一些小團隊處理各種事情也有其優點。

USDC和Base開始時只有三到五人的團隊, USDC可能在過去一年裡為我們增加8億美元的收入。我從沒想到

John Collison:你實際上沒有想到?難道不明顯?

Brian Armstrong:不,不明顯。我們內部有一個系統,員工每年可以兩次來推銷他們想在內部進行的風險投資(Venture bets)。

我們試圖構建的內部風險投資模式是,不需要一致同意。在大多數公司,需要你的老闆、老闆的老闆、一直到CEO都說 yes 才能批准某事。這意味著只要有一個 no,你就出局了。Coinbase內部的風險投資(Venture bets)是,你可以去找任何產品負責人,還有少數精心挑選的聰明工程師,以及我和其他幾個人。如果你得到我們中任何一個人 yes 並從他們的預算中資助,你就綠燈了。就像向一群內部風險投資人推銷。

這意味著Coinbase獲得更多冒險文化。我們嘗試很多想法,有些行不通,我們不得不關閉它們。這很難,你如何有勇氣減少項目——因為在初創公司,你會花光錢,無法籌集下一輪。所以我們必須模擬這些投資輪次。偶爾它們完全超出預期。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 我實際上對USDC項目投了反對票。因為我讀了它,我說:「啊,它不像我想要的那麼去中心化 。」我腦子裡有些理由,謝天謝地團隊中還有別人投了 yes 並從他們的預算中資助了它。我完全錯了。我經常用這個例子說明最好的想法不必來自我,它們可以來自公司中的每個人。我們必須嘗試更大膽的想法。

John Collison:Base呢?

Brian Armstrong:Base是另一個 Venture bet 的例子。它開始時是一件小事,Jesse來找我說他想啟動一個Layer 2。我對如何做沒有任何具體想法。我們唯一做的就是資助並保護它。新想法在大公司內部有時很脆弱。

我記得你說過一句很精闢的話——要避免讓大公司的”擁抱式窒息”扼殺創新。

我唯一做得好的地方可能是我保護了它,但大部分時間我並不知道Jesse在做什麼。他迭代了三四個想法,Base是他想出的第四件事。Base終於開始成功,成為以太坊上排名第一的Layer 2解決方案。現在是剛剛推出的Base應用。

作為CEO,我的工作與其說是想出下一個偉大的想法,不如說是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好想法能夠發生並被培育,壞想法最終關閉。我們在這方面有一些紀律。

新 Venture bets最困難的時候是當核心業務受到威脅或處於低迷期。核心業務總是受到威脅。

John Collison: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它是核心。它是一個成功的業務,其他人也想要。

Brian Armstrong:這讓我們的決策非常健康,但這是組織中的一種健康張力。通常人們說核心資金不足,受到威脅。怎麼能分配更多?我想從那件尚未產生收入的事情中抽調資源。但有時我在另一邊,說我想資助核心,我們也應該將10%的資源用於這些Venture bets。因為五到十年後,我們需要有下一章出現。

有時有創始人與運營者之分,如果你有太多的創始人能量,他們有時會把地方炸掉。如果你有太多的運營者能量,他們只是無聊,再也做不出任何創新的事情,但他們運行得非常高效。

John Collison:這就像一系列分層的S曲線。

Brian Armstrong:我在Coinbase很幸運,有Emilie Choi擔任總裁和營運長。她和我組成了一個偉大的團隊。我認為我們倆都可以任何方式自然的做事。我試圖更 Founder,提供風險承受能力,Venture bets。她讓Coinbase成為一家運營良好的公司,像她反對我這樣說時:「Brian,如果我們只專注於歐洲的核心業務,可能會再產生10億美元的收入。」所以,這是一個偉大的組合。

Coinbase正研究預測市場

John Collison:你們在內部運營中使用預測市場嗎?

Brian Armstrong: 還沒有。

John Collison: 如果你們是加密信徒,不應該用嗎?

Brian Armstrong: 是的 。我們正在整合、研究預測市場。我們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清晰度,新的CFTC主席尚未得到確認。美國公民還不被允許使用鏈上預測市場。那些在美國獲準運營的每個市場都必須得到CFTC的批准。所以如果有一些有趣的內部bet項目,我們沒有資源去獲取一切。但希望它在某個時候變得更容易。

John Collison:一旦它們獲得批准,我會看到關於項目之類的預測市場嗎?

Brian Armstrong:這是個好主意。

AI及其他

John Collison:Coinbase還有哪些方式是加密信徒、AI信徒,與10或20年前成立的公司運作方式不同?

Brian Armstrong:像許多公司一樣,我們正在儘可能深入地研究AI。我們正在做很多最佳實踐。我我強制要求讓每個工程師使用Cursor和Copilot。Coinbase現在大約33%的代碼由AI編寫,目標是到本季度末達到50%。

John Collison:當我們開始更多進入加密世界,並且加密變得與支付更相關時,你有什麼建議?

Brian Armstrong:加密領域從來不像看起來那麼好,也從來不像看起來那麼糟。你必須長期堅持,經歷起伏。它是非常周期性的。

Coinbase真的想制定更開放的標準,有一個權衡。因為如果你真正擁有一個去中心化協議,例如Base,我們啟動了它,但它正在經歷漸進式去中心化,我們從階段零去中心化到階段一,我們很快將達到階段二。在Base網絡上,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在與Coinbase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存在。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

它是一個無需許可系統,每個人都可以構建。這才是真正顛覆傳統金融的東西。它不會是另一個專有系統。這是真正擁抱加密的東西。

  • Related Posts

    比特幣波動率跌至五年低點 價格可預測性超英偉達

    儘管比特幣不斷突破歷史高點後又迅速回調,但這款全球頭號加密貨…

    Arthur Hayes:衍生品的天才

    作者: Thejaswini,來源:Token Dispa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為什麼說華爾街DATs是在開歷史倒車?

    • By jakiro
    • 25 8 月, 2025
    • 1 views
    為什麼說華爾街DATs是在開歷史倒車?

    比特幣波動率跌至五年低點 價格可預測性超英偉達

    • By jakiro
    • 25 8 月, 2025
    • 1 views
    比特幣波動率跌至五年低點 價格可預測性超英偉達

    Coinbase CEO預測:2030年BTC百萬美元 大量法幣消亡

    • By jakiro
    • 25 8 月, 2025
    • 1 views
    Coinbase CEO預測:2030年BTC百萬美元 大量法幣消亡

    Arthur Hayes:衍生品的天才

    • By jakiro
    • 25 8 月, 2025
    • 1 views
    Arthur Hayes:衍生品的天才

    以太坊創歷史新高:美聯儲為何點燃導火索

    • By jakiro
    • 25 8 月, 2025
    • 1 views
    以太坊創歷史新高:美聯儲為何點燃導火索

    從貴族鏈回歸到白菜價:由礦工費引發的幣圈往事回憶

    • By jakiro
    • 25 8 月, 2025
    • 1 views
    從貴族鏈回歸到白菜價:由礦工費引發的幣圈往事回憶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