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0xjs@比特鏈視界
近日x上出現了關於Base的FUD ,其焦點在於,由於Base 中心化的排序器,每年賺取以太坊社區用戶的巨額收入,所以它本質上是一個沒有牌照的中心化交易所。
關於這個FUD,Coinbase首席法律官、Base創始人和Vitalik紛紛站出來反駁。
Coinbase首席法律官paulgrewal.eth表示,把像Base等L2上的排序器稱為交易所歪曲了其作為市場的功能:
SEC將「交易所」定義為一個連接證券買賣雙方的市場。但 L2 是作為基礎設施運行的通用區塊鏈,它們將消息處理為代碼(調用智能合約),並批量處理所有交易(支付、調用、消息),同時將任何正式的訂單交互/匹配規則(AMM、CLOB、拍賣)推遲到應用程式的智能合約和前端。
想想像 AWS 這樣的鏈下基礎設施。就像 Base 一樣,AWS 這樣的基礎設施運行著開發者提供的代碼。這些代碼可以包含各種各樣的內容——支付、調用、消息、交易——但代碼的運行是確定性的。如果一個交易所在 AWS 上運行,那麼 AWS 是否是交易所?
總而言之:L2 排序器能夠實現可擴展且安全的鏈上交易,從而擴展以太坊的計算能力,並在新的全球經濟中實現廣泛的應用。給它們貼上錯誤的標籤,實際上是在傳播 FUD(恐懼、不確定和不確定的猜測),並且忽視了它們在擴展性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
Base創始人Jesse解釋了Base排序器如何工作,視圖消除人們對排序器所扮演角色的 FUD :
首先,什麼是 L2 排序器?對Base來說,排序器收集用戶交易,按先進先出原則排序,計算結果狀態變化,並將它們分批打包到以太坊 L1 進行最終結算,它比在 L1 上的交易更快、更便宜。
關於這個設計需要注意兩個關鍵點:首先,排序器只是進入 Base 網絡的一條 「快車道」。在任何時候,用戶也可以通過以太坊網絡直接在 Base 網絡上進行交易。這一機制賦予了 Base 網絡以太坊驗證者網絡所具備的完整去中心化特性與抗審查能力。
所以,Base並不是未拿牌照的證券交易所。它是擴大全球鏈上經濟規模的關鍵基礎設施。在過去兩年裡,我們完成了Base第一階段的去中心化,並啟用了無需許可的區塊提案。今天,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第二階段的工作,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也發文力挺Base:
Base 正在以正確的方式運作:它是以太坊之上的 L2,利用其中心化功能提供更強大的用戶體驗,同時仍然與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基礎層緊密結合,以確保安全。Base 不會保管用戶的資金,他們無法竊取資金或阻止您提取資金(這是 L2beat 第一階段定義的一部分)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Layer 2 非託管的含義,它們是以太坊的擴展,而不是那些恰好提交哈希值的被美化過的伺服器。
第一階段(Stage 1)意味著,一個需經 75% 票數通過的安全委員會(Security Council)有權推翻鏈上代碼。但與此同時,第一階段也明確要求:委員會中需有足以阻斷法定人數通過(佔比≥26%)的成員,來自負責管理該 Layer 1(底層公鏈)的機構之外。
因此,該管理機構無法通過安全委員會投票的方式單方面實施審查或竊取資產,所以其並非(用戶資產的)託管方。
而Stage 2,即便安全委員會 100% 投票通過,也無法推翻正常運行的鏈上代碼。
儘管Base創始人、Vitalik齊齊上陣反駁了Base不是一個無牌交易所,但L2的中心化排序器的確被加密社區詬病已久。
毫無疑問的是, 以太坊各大L2是一個巨大的印鈔機,在終端用戶和以太坊L1之間源源不斷攫取財富 ,尤其是Base遙遙領先。
據Token Terminal數據,Base過去一年通過排序器獲取的收入高達8100萬美元,第二名為Arbitrum,收入2100萬美元,Base是其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