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 Inabinet,Bankless高級分析師;翻譯:@比特鏈視界xz
數字資產財庫(DAT)已成為本輪加密周期的爆發性現象之一 。
這些上市公司將加密資產積累作為核心戰略,並向其選定的數字資產投入數十億美元——從比特幣、以太坊到Hyperliquid代幣,甚至泰達黃金代幣!根據CoinGecko《2025年數字資產財庫報告》,截至10月統計已有142家此類公司。
儘管DATs今年早些時候風頭無兩,數量呈指數級增長(新入局者使用十餘種加密貨幣追逐股價暴漲的複製效應),但這些股票大多已邊緣化,尤其受加密市場整體疲軟態勢的拖累 。
本文將深入探討DATs持續表現不佳的根源,以及若市場轉向,這類上市公司可能引發的風險。
1 、 DAT 增長放緩?
加密市場在2025年表現平淡已非秘密。
儘管年初行業曾被大量看似利好的頭條新聞淹沒,但正如我上周指出,加密貨幣總市值(TOTAL)年內表現仍不及股市基準(標普500指數)。
主流幣比特幣和以太坊交易價格與年初基本持平,而許多頭部山寨幣卻遭遇無差別暴跌——昔日熱門幣(包括ATOM、ENA、PENGU和WIF)年內跌幅均超50%。
然而, 在加密代幣全年持續遭遇拋售的同時,DAT圖表卻呈現單邊上揚態 勢,無論是公司總數還是其加密資產持倉價值均如此。
在2025年中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對於業績低迷的上市公司而言,轉向DAT模式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宣布轉型後股價往往應聲上漲,一夜之間為公司內部人士創造出數倍收益。相應地,被選中的加密貨幣則從DAT獲得了新的價格不敏感需求來源——這些DAT會儘可能多地增持代幣。
儘管這種正和關係在2025年激勵了大量公司採用DAT策略,但狂熱勢頭正在降溫 。新DAT項目的股價現在可預見地在啟動後數日內暴跌,部分甚至跌破轉型前價格……
例如,比特幣雜誌CEO David Bailey的Nakamoto(一家比特幣財庫公司,股票代碼NAKA)在成為DAT僅六個月後便持續創下歷史新低。該股現較轉型前價格下跌81%,較其歷史高點(DAT公告發布十天後創下)下跌約99%。
更近的案例是Forward Industries(一家Solana財庫公司,9月初成立,直接獲得該區塊鏈最大機構投資者包括Multicoin Capital、Galaxy Digital和Jump Crypto的支持)。其股價較歷史高點(DAT公告七天後創下)下跌75%後,現已低於轉型前價格33%。
DAT美夢的幻滅在各類資產數據中顯而易見,曾經專屬於藍籌股Strategy(MSTR)的稀缺性溢價,似乎正與後來同質化的DAT們一同消散 。
2 、 DAT 風險
DAT股票可類比為其持有加密貨幣的看漲期權:代幣價格必須在特定未來日期高於特定閾值,否則股票將失去價值——因儲備資產必須被清算以償還債務。
新DAT項目至今尚未受流動性加密市場普遍低迷的影響。然而,加密貨幣價格的持續停滯已開始對這家天生具有時間敏感性的行業估值造成困擾 。
DAT通過借款放大股東潛在回報。當代幣表現優於美元時此策略合理,但若情況相反,槓桿將迅速威脅股東收益。
從技術上講,DAT無法被”清算”,因其槓桿通過發行定期債務產生(到期日前無需償還)。但這不意味著DAT不會出售加密儲備 。
彼得·蒂爾支持的ETHZilla上月拋售4000萬美元以太坊儲備以回購投資者股份。同樣,Swan支持的 Sequans上周售出970枚BTC提前償還債務,成為BTC類DAT清算儲備的首例 。
此外,儘管許多DAT現任管理團隊表示無意出售其加密儲備,但作為股東享有權益的上市公司,DAT可能在惡意收購中被迫清空其財庫資產。
加密原生領域對類似”無風險價值”財庫突襲並不陌生:通過收購陷入困境的DeFi協議的多數股權,意圖清算其財庫資產以獲取高於協議本身的價值。
若這百餘家你從未聽聞的 DAT因現有股東對盈利失望而以相對資產淨值(NAV)的深度折價交易,其他投資者可能趁虛而入——這次他們期待通過清算財庫快速獲利,而此舉可能進一步拖累底層代幣價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