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幾周,以太坊(ETH)顯著跑贏了比特幣(BTC)。
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最新發布的研報,華爾街分析師們將這一現象歸因於四大核心因素——ETF結構優化、企業財務部的增持、監管層態度緩和,以及未來質押功能的潛在放開。
這些因素不僅解釋了以太坊的近期強勢,也預示著它未來可能擁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一、市場背景:政策與資金流向的雙重推動
在7月,美國國會通過了《GENIUS Act》穩定幣法案,為加密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制度性利好。隨後,以太坊現貨ETF在7月單月吸引了創紀錄的 54億美元資金流入 ,幾乎與比特幣ETF的資金流入持平。
然而進入8月,比特幣ETF出現了小幅資金流出,而以太坊ETF卻依舊延續了資金淨流入的趨勢。這種資金流向的分化,成為以太坊對比特幣實現超額表現的直接導火索。
與此同時,市場還在等待9月即將投票的「加密市場結構法案」。投資者普遍預期,這將成為另一個類似於穩定幣立法的重大轉折點。而在政策與市場預期的雙重作用下,以太坊在資本市場的地位迅速上升。
二、四大因素解析:以太坊為何跑贏比特幣?
摩根大通分析師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及其團隊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以太坊的強勢來自以下四個核心驅動因素:
1. 質押功能的潛在開放
目前,以太坊生態中的一大特色就是 PoS(權益證明)質押機制。用戶需要至少32 ETH才能自行運行驗證節點,但對於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來說,這一門檻相對較高。
如果美國證監會(SEC)最終批准 現貨以太坊ETF允許質押,那麼基金管理人就可以在不要求投資人自行運行節點的情況下,直接為持有人創造額外收益。這意味著現貨ETH ETF不僅是一個價格跟蹤工具,更將升級為 「帶收益的被動投資產品」。
這一點相較比特幣的現貨ETF有著本質區別:比特幣本身並不具備原生的收益機制,而以太坊ETF未來可能自帶「利息」,這顯然提升了其市場吸引力。
2. 企業財務部的增持與應用
摩根大通指出,當前已有約 10家上市公司 把以太坊納入資產負債表,佔流通總量的約 2.3% 。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不僅僅是「買入並持有」,而是進一步參與生態:
運行驗證節點 :直接獲取質押收益。
採用流動性質押或DeFi策略:將ETH投入衍生協議,賺取額外收益。
這意味著以太坊逐漸從「投機資產」演變為 「企業可持續資產配置工具」 。而這一趨勢,正是比特幣尚未完全實現的。
企業財務部的介入,代表了更長期、穩定的資金池入場,也提升了市場對以太坊的估值錨定。
3. 監管層對流動性質押代幣態度緩和
此前,SEC對 Lido 、 Rocket Pool 等 流動性質押代幣(LSTs) 的合規性始終存在爭議,市場擔心這些代幣會被認定為證券,從而影響大規模機構的參與。
然而最新的情況是,SEC在 工作人員層面 給出了「可能不會將其視為證券」的澄清性意見。雖然尚未正式立法,但這一表態已經極大緩解了機構的擔憂。
在此背景下,原本對合規性持觀望態度的機構資金,可能會更快、更大規模地進入以太坊質押與相關衍生市場。
4. ETF贖回機制的優化:以實物贖回獲批
SEC最近批准了 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實物贖回機制。這意味著機構投資者在贖回ETF份額時,不必再通過「先賣出ETF換成現金」的繁瑣流程,而是可以直接提取等量的比特幣或以太坊。
這一機制帶來了三大好處:
-
提高效率 :節省時間和成本。
-
增強流動性 :ETF與現貨市場直接聯動。
-
降低拋壓 :避免大規模贖回時觸發市場拋售。
對比特幣和以太坊而言,這一制度同樣利好,但由於以太坊在企業與機構持有量上的佔比相對較低,意味著未來增長空間更大,邊際效應更為顯著。
三、未來展望:以太坊的潛力是否已超越比特幣?
摩根大通在報告中指出,雖然比特幣仍是加密市場的「價值存儲」龍頭,但以太坊的增長空間更為廣闊:
-
ETF adoption(ETF普及度) :ETH ETF的資金規模目前仍低於BTC,但隨著質押功能放開,預期會吸引更多長期資金。
-
Corporate adoption(企業普及度) :比特幣早已被大量企業與機構持有,而以太坊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增量空間巨大。
-
DeFi與應用生態 :以太坊不僅是數字資產,還承載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穩定幣、AI+鏈上計算等應用,因而具備更豐富的使用場景。
換句話說,比特幣更像「數字黃金」,以太坊則正在演化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四、結論
摩根大通的分析揭示了一個關鍵邏輯:以太坊的強勢並非短期投機驅動,而是建立在 政策利好、結構優化、機構採用和潛在收益 四大因素的疊加效應之上。
隨著ETF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部的持續增持,以及SEC未來可能的政策確認,以太坊有望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逐漸縮小甚至超越比特幣的優勢。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一趨勢不僅是資金流向的信號,更可能意味著整個加密市場從「單一價值儲藏」走向「多維度應用生態」的拐點。
在加密史的新篇章中,比特幣或許仍是「數字黃金」,但以太坊正快速成長為「數字經濟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