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Miles 來源:X, @Mile s082510
昨天與國內的ZK晶片廠商討論了ZK加速的問題。當前,基於ZK的L2隻需要幾百臺GPU機器即可維持日常業務,未來的Asic發展將更加令人期待。那麼,現在的加速需求在哪裡?哪些部分值得加速?ZK賽道的瓶頸到底是在證明生成還是驗證?這些問題會對生態產生什麼影響?
基於這條推文,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歡迎指正與討論!
過去的ZK技術
早期的ZK解決方案主要基於電路開發。開發者必須使用特定語言構建電路,這種方法既複雜又昂貴。@StarkWareLtd 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他們通過STARKs在Cairo中構建了電路,利用STARKs的遞歸證明優勢。然而,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在於它只能匯總來自單一證明系統或機器的STARK證明。
當前的ZK技術
現在,隨著通用ZKVM的出現,程式設計師無需學習新的電路語言,只需編寫Rust代碼即可開發應用。這方面的代表包括 @RiscZero、@SuccinctLabs 的 SP1、@NexusLabsHQ,以及 @lita_xyz 和來自 @a16zcrypto 的 jolt。
儘管有很多ZKVM項目,但我認為未來所有的證明聚合系統都將依賴RISC-V ZKVMs或基於Rust的ZKVMs。通過使用RISC-V證明,我們可以輕鬆合併不同的證明系統,簡化複雜的驗證過程。
問題與挑戰
在以太坊上驗證證明的成本非常高,且不支持大容量。例如,一個1GB的證明直接在以太坊上驗證是不現實的,儘管可以通過遞歸證明進行壓縮,但這同樣昂貴且耗時。如果你運行一個ZK rollup,每年的成本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
此外,雖然 @alignedlayer 每秒可驗證2500個哈希值,但以太坊無法處理如此大的容量。
解決方案
在以太坊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快速且低成本的驗證:
-
證明聚合 :提高驗證效率的一種方式。
-
ZK驗證層 :在 @eigenlayer 上實現低成本、可擴展的ZK驗證層,這是 @alignedlayer 的當前做法。
討論與觀點
關於ZK賽道的瓶頸,@Ozhar(來自 @zkSync)認為只有5%的成本與驗證相關,95%則與生成證明的硬體成本相關。@heslinkim(來自 @gevulot_network)持不同觀點,他認為真正的瓶頸在於證明生成和硬體。
事實上,ZK硬體和證明生成領域也在快速發展中,如 @cysic_xyz、@Ingo_zk 和 @lagrangedev 等項目方正在積極推進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