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7 月 1 日,BitMine 的 ETH 持倉是零。 8 月 5 日,其披露的持倉已達 833,137 枚。
僅用 35 天,這家此前在公開市場毫無加密標籤的公司,就從無名之輩變身全球最大以太坊財庫公司,完成了對 SharpLink 的反超。
BitMine 的出手節奏極為精準。在其 35 天的爆發周期中,幾乎每 7 天就有一次節奏性的公告披露,每一次都像是預謀中的劇本推進:
第一周(7 月 1 日–7 月 7 日):PIPE 融資 2.5 億美元落地,公開披露已完成首批購入約 15 萬 ETH;
第二周(7 月 8 日–7 月 14 日):新增採購 26.6 萬 ETH,總持倉突破 56 萬枚;
第三周(7 月 15 日–7 月 21 日):追加購入 27.2 萬 ETH,累計持倉達到 83 萬枚以上。
這三輪披露並未採用季度報表中的例行更新,而是插入式地通過媒體、官網、投資者關係信函等方式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我們在持續大規模買入 ETH,且我們就是機構持倉增長的領頭羊。
這種方式顛覆了以往財庫公司那種等財報出結果的傳統披露邏輯,而轉向一種Narrative 主導的節奏化進攻。
更重要的是,其建倉節奏與市場走勢高度協同。BitMine 的買入均價並非盲目掃貨,而是利用市場調整窗口踩節奏低吸。據 PIPE 文件披露,其 ETH 平均買入價為 3,491 美元,恰好避開了階段高點,同時又踩中 ETH 進入新一輪上漲通道前的敏感區間。
這種精準布局並非偶然,而是配合了 Galaxy Digital 提供的「OTC 結構設計 + 鏈上交割 + 託管結算」一整套工具鏈,使其能夠在不引發價格劇烈波動的前提下,高效吸納大額 ETH。
與此同時,BitMine 的股價也與其披露同步發生爆炸式增長。從 7 月初 4 美元一路拉升至 8 月上旬 41 美元,漲幅超過 900%。其總市值也從不足 2 億美元躍升至 30 億美元以上。
更令人注意的是,在 BitMine 發布每一次持倉更新後,不僅其股價上漲,ETH 現貨市場也出現同步放量上漲。市場開始將BitMine 買入—ETH 價格上漲看作一組邏輯相關事件,從而進一步強化 Narrative 的閉環。
這種市場預期—結構披露—資產買入—價格反饋的正循環,被華爾街視為一次典型的市值重塑案例。而不同的是,它不僅重塑了公司估值,更以 Narrative 方式重塑了 ETH 財庫的市場主導權。
BitMine 不再只是一個持幣企業,它正在成為「以太坊機構化結構」的關鍵中樞。在這個過程中,它不等市場給予認可,而是通過節奏、披露、話術、結構、定價模型,主動去製造認可。
一句話總結:這不是一次等漲的建倉,而是一場逼漲的結構。
從無到有、從買幣到推高估值、從披露到主導定價,BitMine 用 35 天打出了一個結構性上漲模板。
而它,也可能是下一個以太坊牛市敘事裡,最早出現的金融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