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ian.btc | workhorse 來源:X,@0xWorkhorse 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預言機(oracle)是整個基礎設施的支柱。它們決定了智能合約與現實世界數據交互的速度、準確性、可信度和可擴展性。Chainlink是久經考驗的領導者,擁有良好的業績記錄;Pyth Network則是挑戰者,強調第一方數據。兩者分別代表了解決「預言機問題」的兩種不同方法。
在我的研究內容中,預言機是頻繁探討的主題,因為其在該領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缺乏預言機的支持,諸多機制都無法正常運行 。
反過來,我認為深入理解預言機的工作原理、具體功能以及主要參與者,具有重要意義。
你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很多關於「預言機大戰」或「LINK 對PYTH之爭」等爭議性言論。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兩個項目針對同一問題採用了不同的解決視角,這恰恰體現了該領域的多元性。正因為如此,它們能夠相互配合使用,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優勢,為我們這個蓬勃發展的行業帶來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開拓全新的發展空間。
接下來,讓我們詳細探討其中的運作方式 。
預言機實際上做什麼?
本質上,預言機是區塊鏈與現實世界之間的橋梁。
智能合約——為DeFi提供動力的自動執行代碼——出於安全原因本質上是孤立的。它們無法直接獲取諸如股票價格、天氣預報或選舉結果之類的外部數據,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被操縱或中心化的風險。
這就是預言機的作用所在:它們以值得信賴的方式獲取、驗證並傳遞鏈下數據給鏈上應用程式。
可以將預言機視為「數據信使」。像Aave這樣的DeFi借貸協議需要實時資產價格來確定抵押品價值,並防止出現抵押不足的貸款。如果沒有預言機,它就無法知道ETH是否在一夜之間下跌了10%。預言機通過聚合來自多個來源的數據,應用共識機制過濾不準確信息,並將驗證後的信息推送到(或拉取到)合約中來解決這一問題。
讓我們簡要列出一些關鍵功能:
-
數據傳輸 :提供價格、消息或計算結果
-
驗證 :通過去中心化和加密技術確保數據完整性
-
可擴展性 :在不阻塞區塊鏈的情況下處理波動市場中的高頻更新
從本質上講,預言機實現了「混合智能合約」,將鏈上邏輯與鏈下現實相結合,從而解鎖了從永續交易到保險賠付等各種用例。
技術層面:推送與拉取
Chainlink主要採用推送(push)模式,其去中心化的節點運營商網絡持續在鏈上發布數據。數據更新由偏差(例如價格變化超過特定閾值)或固定時間間隔觸發,從而確保持續可用性。然而,這也可能在低活躍期導致不必要的鏈上交易和更高的成本。
近期的改進,例如Chainlink Functions,為自定義計算引入了更多按需(類似拉取)的功能,使開發人員僅在需要時獲取數據或執行鏈下計算。這無疑有助於緩解一些低效問題。為此,Chainlink數據流進一步縮小了延遲差距,並為高頻應用提供了亞秒級更新。
相比之下,Pyth Network採用基於拉取(pull)的模型:價格數據在鏈下聚合,只有在協議或用戶請求時才在鏈上發布。這種按需方式,加上亞秒級延遲(通常為 300 至 400 毫秒,對於高頻需求通過 Pyth Lazer 可低至 1 毫秒),使其在諸如永續交易或AI驅動的代理等實時應用中表現得極為高效。Pyth的Express Relay進一步優化了這一點,通過允許機構直接基於拍賣的數據交付,降低了延遲並提高了波動市場中的精度。在波動市場中,Pyth的拉取模型每秒最多可更新3.33 次,超過了基於偏差的推送系統的速度。
推送就像一個電臺,無論是否有人收聽都在持續廣播。拉取則更像是播客,只有在有人想聽的時候才會下載/播放。
推送模式在主動、隨時準備就緒的場景中表現出色(比如保險賠付、自動結算之類的情況)。拉取模式能減少浪費,對於高吞吐量的需求擴展性更好,但需要協議主動提出請求。這實際上取決於項目本身的需求(和偏好)以及它需要何時以何種方式獲取(或接收)數據。
數據從何而來?
Chainlink從眾多來源收集數據——包括交易所API(如Coinbase和Kraken)、聚合器(如CoinMarketCap和CoinGecko),甚至天氣或體育比分等非金融數據。節點運營商提交輸入數據,然後通過共識機製得出中位數價格,強調去中心化以降低操縱風險。這種廣泛的來源支持超過2000個數據源,包括近期的實時股票,如蘋果(AAPL)和微軟(MSFT),使 Chainlink 在金融、遊戲、保險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Pyth直接從第一方提供商獲取數據——包括Jane Street、Susquehanna、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Gemini等超過120家機構。聚合過程在鏈下進行,每個數據源都包含置信區間,以提高數據質量和波動性的透明度。Pyth目前提供超過1600個實時數據源,其中包括750多隻股票、50多種實物資產(外匯、金屬)、美國國債利率以及超過100隻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還有像富時100指數這樣的指數預覽數據。
在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期間,Pyth的第一方模型提供的P99百分位延遲低於主要交易所的API。同時,Chainlink更廣泛的來源基礎確保了冗餘性——即使某些提供方出現故障,中位數仍保持穩定。Pyth的TVS(總擔保價值)更加多元化(Solana僅為61%),而Chainlink的TVS則集中度更高(在以太坊上為97%),從而降低了單鏈風險。
Pyth的模型提供了速度和準確性,但信任集中在較少(儘管質量較高)的來源上。Chainlink 的多樣性提高了彈性,但在極端市場波動期間可能會引入輕微的延遲。
誰使用哪個以及為什麼?
Chainlink已在50多個鏈上實現集成,包括以太坊、幣安智能鏈、Polygon、Optimism、Arbitrum、Avalanche和Base。其跨鏈互操作性協議(CCIP)支持消息傳遞、代幣轉移和跨鏈結算,並與Swift和摩根大通等合作夥伴一起保障代幣化資產的安全。到 2025年年中,Chainlink已促成超過24萬億美元的交易價值。
Pyth支持超過100條鏈——從Solana和Aptos到Base、TON、Sei、Monad、Berachain和HyperEVM——得益於其拉取架構,新數據源可在所有鏈上即時可用。
一些用例示例:
-
Aave :依靠Chainlink提供的借貸市場健康狀況數據來防止壞帳連鎖反應。
-
Ethena :利用Pyth保持穩定幣在波動交易中的價格精度。
-
Swift試點 :利用Chainlink的CCIP實現跨銀行結算。
-
Drift Protocol :使用Pyth實現秒級的永續合約市場行情更新(目前還在探索使用Chainlink來獲取RWA數據,這很棒)。
有些協議同時使用這兩種技術,我認為這正是特別有趣的地方。Chainlink用於跨鏈消息傳遞(CCIP)+ Pyth用於超快速價格信息流。例如,Solana的Kamino Finance利用Chainlink來實現收益和跨鏈功能,同時使用Pyth在借貸市場實現精準定價。
Pyth的鏈覆蓋範圍更廣,但Chainlink在已建立的網絡中的互操作性工具更深入,且在混合金融領域擁有強大的機構聯繫。
為此,Chainlink的工具多樣性使其成為非金融Web3應用(遊戲、保險、NFT)和機構橋梁的理想選擇。與此同時,Pyth則專注於金融級的DeFi,將自身定位為交易、借貸和RWA的數據支柱,其加速增長對現有企業構成了挑戰。
你可以看到(至少在我看來),這裡有一種極具說服力的團隊合作元素,這讓我不禁要問:為何不兩者兼用呢?
總結
這個話題猶如一個深邃的探究領域,儘管本文篇幅已然不短,但關於這兩者,我仍有諸多內容可展開探討,再寫上數千字也不為過。
我十分看好結合使用兩者以滿足特定需求的前景。畢竟,更優質的產品其優勢不言而喻。
在我看來, 預言機並不存在絕對的勝者,關鍵在於是否適配。
Chainlink在DeFi領域堪稱值得信賴的「瑞士軍刀」,兼具多功能性與穩健性。而Pyth則是專注於速度以及金融領域高精度的精密工具。在我看來,二者協同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代幣化的RWA、AI代理以及實時金融不斷產生新的需求,我們可能會看到混合採用模式成為常規選擇 :即藉助Chainlink實現廣泛且穩定的覆蓋,利用Pyth滿足對速度要求極高、毫秒之差便關乎重大利益的應用場景。至少,我期望能看到此類應用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