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0xDoreen 來源:X,@0xDoreen
回想起來 23年10月-11月的銘文這一波,聰明的大割們,用簡單方式,最低的開發成本,做成了很多項目方花很多錢都沒有做到的事。
10月的銘文火是虛火,因為資產打完好久不出交易市場,大家都在 OTC 裡面交易,實際上交易量很小。大部分打到的用戶因為擔心資金安全(OTC 中間人跑路),或者懷著 23 年 5月份銘文邏輯的美好預期,選擇持幣不交易。
對於做盤大哥來說,實際上控盤成本低的可怕。
這裡面有聰明的項目方,比如某 L2 就利用銘文的熱度,快速在一個月內完成銘文資產發售->發鏈->上CEX->質押的流程。
更多的項目方,只是站著看著銘文這一波,但是想不明白自己怎麼從裡面賺錢。
銘文第一波,是小錢帶動大錢;
銘文第二波,是 BN 拉 ordi stats 帶來的;
如果銘文有第三波,邏輯可能是:
第一種,回歸第一波的玩法,再搞小圈子的敘事,向外擴散,最近3月份抄的 rune 就是這個邏輯;這個方式還是會比較慢,但是不可能跟 23年初時候一樣了,畢竟關注的人多了,人都被教育的明明白白,只要是個新協議,就條件反射會去關注,然後做篩選。
第二種,23年10月,第二波邏輯的極速模式,更快的往上衝,更快的往下降。這個大邏輯其實有點像 動物園 meme 行情 ,一個幣火不過 72 小時,整個行情在 4-5周結束。從刻舟求劍的角度來說,這個行情最可能出現的時間是 25年初。
從周期角度看,24年上半年是最好的發幣時間,25年初是最差的發幣時間,除非你想讓無數人問候你家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