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CoinTelegraph;编译:白水,比特链视界
一、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比特币加入避险争论行列
几十年来,每当危机来临时,投资者都会纷纷涌向黄金和美国国债,但在当今这个数字化、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比特币正开始成为避险资产。尽管比特币波动性较大,但在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全球动荡时期,它已展现出韧性,这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其保值作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来理解这个问题的由来。
几十年来,每当不确定性(无论是战争、通货膨胀还是突如其来的政治变局)扰乱全球经济时,投资者都会做出他们惯常的做法——逃往最安全的山丘。历史上,这些山丘是由黄金构成,或是由美国国债填满的。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数字化、去中心化和动荡的世界里,人们开始思考比特币是否可能成为现代避险资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贸易战等颠覆性事件期间。
要理解这个问题,你需要首先探究是什么让一种资产成为避险资产,比特币在近期贸易相关动荡中的表现如何,以及它是否赢得了与更传统的防御性资产并驾齐驱的地位。
首先,“避险资产”的概念并非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保值。在危机时期,投资者希望资产能够承受压力。几十年来,黄金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美元虽然是法定货币,但由于其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金融机构的实力,通常被视为避风港。
美国国债由美国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信用支持。所有这些资产都应该具有相对较低的波动性和较高的流动性。
现在,问题来了:比特币的波动性并不低。它以波动剧烈而闻名。但尽管如此,你可能也见过它表现得像避风港的时刻。并非总是如此,但有时确实如此,这很有意思。
不是吗?
二、2018-19 年贸易战与比特币在动荡时期的作用
在2018-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期间,传统市场动荡之际,比特币却一路飙升,暗示其在动荡时期作为对冲工具的潜力。尽管“数字黄金”的形象日益受到关注,但比特币的走势往往与投机性科技股的走势如出一辙,其避险地位仍未得到证实。
以2018-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为例。随着关税威胁升级以及两大经济巨头之间紧张关系的加剧,全球市场日益动荡不安。科技股遭受重创,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波动。然而,在这一切之中,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特币悄然飙升。从2019年4月到7月,比特币的价格从约5,000美元攀升至12,000美元以上。
比特币并非孤例。黄金价格也在此期间上涨。然而,这是最早的迹象之一,表明比特币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风险资产,还可以在动荡时期充当对冲工具。那段时期引发了一种新的说法:比特币是“数字黄金”。
2100万枚的固定供应量赋予了它稀缺性。其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着它不受任何单一政府政策的约束。而且,由于它建立在一个全球化、抗审查的网络中,它免受金融压力时期常见的资本管制的影响。这些特质开始引起那些寻求传统避风港替代品的投资者的共鸣。
公平地说,比特币并非总是墨守成规。虽然有时它的走势与风险资产相反,但更多时候,它的表现更像一只投机性科技股,尤其是在短期内。从历史上看,比特币与纳斯达克指数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尽管“数字黄金”的说法日益盛行,但它仍然与比特币是追求风险的投资者的高贝塔值投资产品的观点相符。
三、2025 年特朗普关税战内幕:市场动荡,比特币上涨
2025年初,特朗普的全面关税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遭遇历史性下跌。两天之内,美国股指蒸发数万亿美元,再次引发了关于比特币作为现代避风港的争论。
时间快进到2025年4月,比特币能否成为避风港的问题再次受到考验。这一次,考验更加明显。2025年2月,已进入第二任期的特朗普宣布了新一轮旨在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激进关税。
这样的新闻标题瞬间惊动了金融市场,尤其是在主要贸易伙伴开始私下议论报复之际。4月2日,特朗普宣布了他所谓的“解放日”,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全面关税。这被冠以经济爱国主义的标签,但对市场而言,却意味着混乱。
混乱来得很快。4月3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近6%,单日跌幅超过1000点。就原始数据而言,这是创纪录的跌幅。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下跌近5%。投资者开始对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以及可能出现的全球经济放缓感到恐慌。
4月4日,恐慌情绪进一步加深。纳斯达克指数正式进入熊市区域,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超过2200点。48小时内,美国主要股指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
四、比特币在市场崩盘期间没有飙升,但也没有下跌
在2025年4月的市场崩盘期间,比特币在股市暴跌之际保持稳定,其韧性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它没有飙升,但它在混乱中的稳定暗示了它在动荡时期作为保值资产日益增强的作用。
那么,比特币表现如何?令人惊讶的是,它并没有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这就是故事的真相。在关税引发的抛售期间,几乎所有其他货币都在暴跌,但比特币却没有崩盘。仅凭这一点就引人注目。
在连最成熟的基准指数都纷纷崩盘的市场中,比特币的相对稳定性吸引了投资组合经理和机构观察人士的目光。
长期以来,比特币一直被批评波动性过大,不适合构建严谨的投资组合,但它却比许多传统资产更好地悄然度过了这场风暴。这并非什么“登月计划”,而是一个韧性时刻。它更注重价值保值而非价值增值。而这正是投资者寻求避风港的初衷。在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暴跌之际,比特币依然坚守阵地,这更加印证了人们的观点:比特币可能正在演变成一种更稳健的资产。
需要明确的是,比特币尚未完全脱离风险资产。它仍然会受到流动性、货币政策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但在2025年4月这样的时期,它展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质。它没有崩盘,而是坚守住了!而对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说,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五、比特币不是新的黄金,但也不是旧的 BTC
比特币日益增强的韧性源于其日趋成熟的市场、日益增长的机构采用率,以及其在金融或地缘政治压力时期作为非主权、可转移对冲工具的吸引力。虽然它还不是终极的避风港,但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投机的根源,正在赢得一席之地。
这种日益增长的势头部分源于结构性因素。过去几年,比特币市场日趋成熟。机构采用率有所提升。现货比特币ETF现已在主要市场上市。托管解决方案也更加完善。或许最重要的是,人们对比特币的含义有了更广泛的理解。
比特币不再仅仅是一种投机性货币。它是维护金融主权、对冲法币贬值以及突破政治化金融基础设施界限的工具。
此外,比特币完全是非主权的。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法币可以被武器化,资本管制也将被部署,比特币对那些希望跨境转移资金而不受干扰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它便携、无需许可,而且流动性越来越强。这三种特质正是危机时期人们渴望的资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现在就是无可争议的避险资产之王。对全球大多数保守型投资者来说,黄金仍然扮演着这一角色。美元仍然是人们在危机中寻求流动性时的默认选择。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仍然会让人感到紧张。但你会看到它在市场混乱中逐渐成熟。它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边缘化了。
六、危机时期的比特币,避风港 2.0?
2019年和2025年,比特币都展现出避险行为的闪光点,证明它可以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充当对冲工具。虽然它目前还不是黄金,但其独特的属性使其成为全球金融格局中日益重要的竞争者。
无论是在2019年的贸易紧张局势还是2025年的关税升级期间,比特币都比之前的周期表现得更像一种对冲工具。这一点值得关注。即使比特币尚未持续扮演避险角色,它也开始展现出其能力,至少在特定情况下是如此。
这里也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比特币真的成为主流避险资产,对金融市场意味着什么?这将如何改变投资组合构建、风险模型,甚至地缘政治战略?毕竟,比特币不是黄金。它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则。
比特币是可编程的。它可以即时在世界各地转移。它可以被分割成聪(satoshis)并嵌入到智能合约中。如果它成为全球应对危机的工具之一,游戏规则将发生改变。
那么,比特币会成为贸易战期间新的避风港吗?并非如此,至少在传统意义上并非如此。但它无疑赢得了一席之地。
比特币或许并非你祖父母在不确定时期为了自保而购买的资产,但对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说,尤其是在数字时代,它正在成为他们心中的安全之物。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人们对传统金融体系信心的下降,比特币正将自己定位为未来的潜在对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