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接任鲍威尔?

引言:美联储站在十字路口

2025年10月22日,全球金融市场正屏息关注一个悬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的任期将于2026年5月15日结束。这不仅是一个人事更替的节点,更是美国货币政策方向、全球经济稳定以及美联储独立性的一次关键考验。在特朗普政府强势回归的背景下,继任者的选择、利率路径的调整,以及美联储是否能继续抵御政治压力,成为市场、学者和普通投资者热议的焦点。正如X平台上一位交易员的评论所言:“特朗普的新美联储人选已经投票支持50个基点的降息……你自己算吧,延长周期即将来临。” 这句话点燃了市场对“鲍威尔时代”终结后货币政策激进转向的期待与担忧。

一、鲍威尔时代:从抗通胀到软着陆的艰难平衡

杰罗姆·鲍威尔自2018年由特朗普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以来,经历了美国经济近年来的剧烈波动。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停摆,到2021-2022年的通胀飙升,再到2023-2025年的逐步降温,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展现了灵活性与决断力。他的核心策略可以概括为“数据驱动”:通过加息遏制通胀、随后谨慎降息以保护就业市场,同时尽量避免经济硬着陆。

1.1 抗击通胀的遗产

2022年,面对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CPI一度接近9%),美联储启动了激进的加息周期,将联邦基金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迅速提升至2023年初的5.25%-5.50%。这一举措成功将核心PCE通胀率从2022年的5.2%降至2025年8月的2.9%,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 鲍威尔在多次公开讲话中强调,美联储的双重使命——价格稳定和最大化就业——是政策制定的核心支柱。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没有代价。加息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冷却,商业地产(CRE)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体系的压力增加。例如,2024年修订后的就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在过去两年中新增就业被高估了约100万个,显示出劳动力市场的疲软信号。 鲍威尔在2025年10月的讲话中坦言:“我们面临的风险没有完全消失,就业市场的下行压力正在超过通胀的黏性。”

1.2 降息的谨慎开端

2025年9月,美联储启动了降息周期,首次下调利率25个基点至4.50%-4.75%,并计划在10月28-29日的会议上进一步降息25个基点,目标区间为3.75%-4.00%。 这一路径反映了鲍威尔对“软着陆”的执着追求:既要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又要防止通胀因地缘政治或能源价格波动而反弹。然而,政府于10月1日开始的停摆导致关键数据(如非农就业和CPI)发布受阻,使美联储的决策如同“摸黑前行”。

1.3 鲍威尔的独立性宣言

在政治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鲍威尔始终强调美联储的独立性。2025年9月,他明确表示:“政治因素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我们根据数据和经济前景制定政策。” 这一立场是对特朗普政府公开批评的直接回应。特朗普曾多次抨击鲍威尔将利率维持在“过高”水平,称其为“笨蛋”,并暗示将推动更“听话”的美联储主席上任。

然而,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的任期仅剩不到8个月,而他的理事任期将持续至2028年1月。这意味着,即便他不再担任主席,仍可能以理事身份影响政策。然而,特朗普团队显然不满足于这种安排,继任者的选择成为他们重塑美联储的关键棋局。

二、继任者的角逐:特朗普的“美联储改造计划”

随着鲍威尔任期进入倒计时,特朗普政府正加速布局,试图通过新任主席和理事的任命,将美联储的政策方向拉向更符合其经济议程的轨道。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领导的遴选团队已从11名候选人中筛选出约5名热门人选,并计划在感恩节后向特朗普提交3-4个最终名单,提名程序可能于2026年1月启动。 以下是对主要候选人的分析:

2.1 热门候选人及其政策倾向

d2j7PYbmSAEWsSXV6fzCzhZf3cboLp1UY43WK82i.jpeg

2.2 特朗普的“美联储改造”逻辑

特朗普政府的继任策略清晰可见:通过提名忠于其经济愿景的候选人,逐步将美联储转变为支持“美国优先”政策的工具。哈塞特和米兰的背景尤其突出,他们与白宫的紧密联系和对宽松政策的倾向,与特朗普降低利率、刺激经济的诉求高度一致。X平台上的市场情绪反映了这种预期,一位用户直言:“新任理事米兰的50个基点降息投票只是开始。特朗普想要一个‘MAGA美联储’。”

然而,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阻力。美联储的法律框架赋予其高度独立性,主席和理事的任命需经参议院确认,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法院挑战现有理事(如丽莎·库克)的合法性已被下级法院驳回,最高法院将在2026年1月审理此案。 此外,市场对过于激进的宽松政策可能导致通胀失控的担忧正在升温,尤其是在特朗普计划推行高关税的背景下(预计将推高CPI 0.5-1%)。

2.3 市场与学界的反应

预测市场(如Kalshi)对哈塞特的看好(48%概率)反映了投资者对特朗普影响力上升的预期,但沃勒和鲍曼的稳健形象也赢得了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支持。经济学家则担忧,过于“政治化”的美联储可能削弱其公信力,导致美元走弱和资产泡沫风险。X平台上,一位分析师评论:“结束量化紧缩(QT)+大幅降息=流动性浪潮。对比特币来说是盛宴,但对储户是噩梦。”

三、利率路径的迷雾:从谨慎降息到潜在宽松浪潮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处于关键转折点。2025年的降息周期已经启动,但未来路径的不确定性因政府停摆、关税冲击和继任者倾向而加剧。以下是对利率路径的分析:

3.1 当前基线:渐进降息

根据路透社的最新调查,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将有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202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降至约3.25%,接近中性利率水平。 鲍威尔在近期讲话中表示,当前政策仍具限制性(实际利率高于中性利率),但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促使美联储加快宽松步伐。10月28-29日的会议预计将再次降息25个基点,12月可能再降25个基点,总计2025年降息50个基点。

然而,政府停摆导致关键数据缺失,使决策充满不确定性。例如,9月CPI数据将于10月24日发布,但非农就业报告已被推迟,迫使美联储更多依赖市场信号和非官方数据。 鲍威尔坦言:“我们没有无风险的路径,必须在就业和通胀之间找到平衡。”

3.2 鸽派压力:迈向宽松浪潮?

特朗普任命的新理事斯蒂芬·米兰在9月会议上支持50个基点降息,主张到2025年底累计降息125个基点,将利率降至2.75%-3.00%的超低水平。 这种激进立场与特朗普的低利率诉求一致,可能为应对关税冲击和刺激经济增长铺路。X平台上的交易员对此兴奋不已,称“鲍威尔走后,美联储将开启QE模式,流动性将淹没市场”。

量化紧缩(QT)的结束也成为讨论焦点。鲍威尔暗示,银行体系的储备已“超充足”,但流动性正在“逐渐收紧”。 市场解读为美联储可能在2026年初停止QT,甚至重启量化宽松(QE),以应对关税引发的经济波动。这种预期推高了黄金、比特币等硬资产的价格,同时引发了对美元贬值的担忧。

3.3 风险与挑战

激进降息并非没有代价。特朗普提议的关税政策(对进口商品加征10-20%关税)可能推高通胀,抵消降息的刺激效应。能源价格因地缘政治紧张(如中东局势)而波动,也为通胀反弹埋下隐患。美联储内部的鹰派(如沃勒)主张谨慎降息,警告过快宽松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美元走弱。 此外,商业地产贷款违约率上升和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也要求美联储在宽松的同时保持监管警惕。

四、独立性的考验:美联储的灵魂之战

美联储的独立性是其百年历史的基石,但特朗普政府的强势干预正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鲍威尔任期的最后几个月,将成为检验美联储能否守住政策自主权的试金石。

4.1 法律与政治的拉锯战

美联储的法律框架明确规定,主席和理事的任免需经参议院批准,且不得因政策分歧随意撤换。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法院挑战现有理事的合法性(如丽莎·库克案),但下级法院已驳回相关诉求,最高法院的裁决(2026年1月)将成为关键节点。 鲍威尔本人也明确表示,即便不再担任主席,他将以理事身份继续履职至2028年,这为美联储内部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政策连续性。

4.2 特朗普的长期影响

即便特朗普无法直接撤换鲍威尔,其通过新任命的主席和理事逐步“改造”美联储的策略可能更为深远。哈塞特、米兰等候选人的上位,可能将美联储的政策重心从双重使命转向更单一的增长导向。这种转变可能短期内提振股市和加密货币,但长期风险包括通胀失控、美元贬值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

4.3 全球视角:美联储的角色

美联储的政策不仅影响美国经济,也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2025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欧元区增长乏力、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兴市场债务压力上升。美联储的降息和潜在QE可能为全球流动性提供喘息空间,但若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警告,美联储的独立性若受损,可能削弱全球对美元体系的信心。

五、结论:悬念未解,博弈继续

鲍威尔任期结束的悬念不仅关乎一个人事更替,更是一场关于美联储未来方向的博弈。继任者的选择将决定货币政策是延续鲍威尔的谨慎平衡,还是转向特朗普期待的激进宽松。利率路径的迷雾、关税冲击的潜在影响、以及美联储独立性的考验,共同构成了这场高风险游戏的核心。

市场对2025-2026年的预期已然分化:乐观者憧憬流动性浪潮下的资产热潮,悲观者担忧通胀反弹和美元危机。X平台上的热议反映了这一分裂:“鲍威尔走后,美联储要么成为增长引擎,要么点燃通胀炸弹。” 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比特币等硬资产可能是对冲不确定性的选择;对于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波动将成为更直接的考验。

未来几个月,9月CPI数据(10月24日发布)、10月FOMC会议的结果、以及特朗普团队的提名进展,将为这场博弈提供更多线索。无论结果如何,美联储的灵魂之战已拉开帷幕,而其结局将深刻塑造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

  • Related Posts

    从碎片化监管到体系化治理:解读欧盟MiCAR监管框架

    1. 引言:从监管空白到统一框架的确立 2023年,欧盟正式…

    美联储“精简版账户”:推进AI与加密支付融合

    作者:张烽 历史性的美联储闭门会议,悄然改变了加密货币在全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issed

    x402叙事一定会爆发 PING会向铭文市场一样演化发展

    • jakiro
    • 24 10 月, 2025
    • 0 views
    x402叙事一定会爆发 PING会向铭文市场一样演化发展

    历史正在重演:年末强劲反弹正在进行中

    • jakiro
    • 24 10 月, 2025
    • 0 views
    历史正在重演:年末强劲反弹正在进行中

    Multicoin:注意力资产和预测市场

    • jakiro
    • 24 10 月, 2025
    • 0 views
    Multicoin:注意力资产和预测市场

    洞察:当前加密行业正需要Solana这种工程化实用主义

    • jakiro
    • 24 10 月, 2025
    • 0 views
    洞察:当前加密行业正需要Solana这种工程化实用主义

    Polymarket的金融衍生品本质与专业交易者的套利逻辑

    • jakiro
    • 24 10 月, 2025
    • 0 views
    Polymarket的金融衍生品本质与专业交易者的套利逻辑

    从碎片化监管到体系化治理:解读欧盟MiCAR监管框架

    • jakiro
    • 24 10 月, 2025
    • 0 views
    从碎片化监管到体系化治理:解读欧盟MiCAR监管框架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