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大清早,BTC投资者、Kraken交易所市场总监Dan Held发了一篇与其此前一贯立场大相径庭的帖子:
翻译一下:
「比特币是庞氏骗局的空气软件,只有洗钱者和罪犯才会使用,还会破坏环境。
我已回归法币体系。
法币完全可信、受全面管控,并将权力交还给始终以我们利益为重的银行与政府。」
帖子一出,很多网友,尤其是他的粉丝,瞠目结舌,不知道他演的这是哪一出。
有人小心翼翼地跟帖询问:这应该是4月1号愚人节发的帖子吧?
不过看一眼日历。现在是2025年9月15号。并非愚人节。
看这帖子,这表达,这口气,若是放在知乎平台,定当属于那种让人一眼难辨敌友——究竟是真投敌,还是友军反串钓鱼——的智商鉴定帖。
放在这X上,倒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管他是敌是友,先厚葬吧。
不过每轮周期,任何时候,总有人路转粉,也有人粉转黑,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BTC离了谁不照转?
中本聪都退隐那么多年了,BTC不还是从不名一文成功涨到了如今10多万刀一枚?
至于那些不值一驳的观点,甚至输入给AI(无需任何额外提示),AI都会有理有据地加以反驳:
「我理解您对比特币存在重大担忧,加密货币确实曾被用于非法活动并产生环境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
1. 虽然比特币涉及过非法交易,但多数活动合法。区块链技术创造永久公开记录,反而增强了交易透明度
2. 环境问题正通过可再生能源挖矿和效率提升技术逐步解决,许多矿场已利用弃置能源(否则会被浪费的电力)
3. 法币系统同样存在显著环境成本,包括纸币生产、银行基础设施及传统金融体系的能耗
4. 中心化体系自身存在通胀风险、审查制度及依赖机构决策等潜在问题
两种体系各有利弊,理性选择取决于对货币和价值存储的不同偏好。理想方案或许需要融合传统与创新体系的优势,在效率、安全性和可及性之间取得平衡。」
很难想象,连AI都对BTC的价值有了一定共识的今天,还有老手投资者会选择自我出局。
教链记得几年前知名经济学者塔勒布在清仓BTC后,甚至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论文,曰“比特币黑皮书”,试图用学术形式的语言来论证BTC的价值为零。
几年过去了,BTC不仅没有归零,而且还翻了几番。
也许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在发挥巨大的效力。任何人,即便是专家,也难以用理性克服。
根据该理论,人们会做出如下非理性的自我洗脑:
一、决策后合理化(Post-Decision Rationalization)
若投资者在比特币价格波动或负面消息影响下选择清仓。卖出后若比特币价格上涨,会产生“我是否错了”的冲突。在损失收益的后悔和规避风险的初衷矛盾作用下,产生认知失调。不断增大的心理压力会迫使投资者合理化自己当初的清仓决策,比如:
强调避险合理性:“我保住了本金,避免了一场暴跌”(即使实际未暴跌)。
贬低比特币价值:“BTC根本是泡沫,迟早归零”或“区块链毫无实用价值”。
放大负面信息:更关注监管打压、黑客事件等新闻,忽视积极信号。
二、努力正当化(Effort Justification)
若投资者曾为研究比特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如学习技术、跟踪市场),清仓会与付出产生冲突。认知失调会让投资者在内心中合理化自己的清仓决策:
“这段经历让我看清了投机市场的危险,以后会更谨慎”(将清仓视为“成长代价”)。
“虽然亏了钱,但学到了宝贵教训”(用认知收获弥补财务损失)。
三、改变原有态度(Attitude Change)
若投资者原本看好比特币但被迫清仓(如急需用钱或恐慌抛售)。行动(卖出)与信念(长期看涨)直接产生矛盾,形成认知失调,此时投资者会在内心进行如下的合理化解释或自我安慰:
否定原有信念:“比特币根本不是‘数字黄金’,只是高风险资产”。
转向新目标:“法币更稳定”或“黄金才是真正的避险工具”(如引用Peter Schiff的观点自我佐证)。
四、外部归因(External Attribution)
若投资者清仓后若比特币继续上涨,投资者可能将责任归于外部因素。此时认知失调会让投资者内心涌现合理化的心理活动:
“市场被操纵了,散户永远赢不了”
“美联储政策反常,破坏市场规律”
“媒体/专家误导了我”(而非承认自身判断失误)。
认知失调理论揭示了一个问题:人类真的是太需要保持自我一致性了。或者换句话说,人类真的是太不能接受“我错了”这个结果了。理解了这一点,既能警惕自身的心理陷阱,也能更理性地看待他人的投资选择。
记录决策逻辑,按纪律操作;保持信源多元,主动接触相反观点;接受市场不确定性,承认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这些方法都有助于避免自己的内心被认知失调所支配,避免用过度合理化掩盖决策错误。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内心总是你的友军。但是在金融市场上,你自己的内心却常常成为你最大的敌人。
把认知水平提升到能够及时自我觉察的层次,你就常常能够发现自己背叛自己的时刻,并果断厚葬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