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BREAD 來源:X,@0xBreadguy 翻譯:善歐巴,比特鏈視界
如果你聽過任何關於 L2 的辯論,那麼你一定聽說過「Based」rollup。這些與「Optimistic」和「Zero Knowledge(ZK)」 rollups 不同,因為它們被認為與主網以太坊更具協同性。
我們將從頭開始(詞彙 ),觸及「普通」區塊鏈,並以Based™️的構建本身結束。
詞彙表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幾個術語和關鍵角色,這樣我們就不用浪費時間谷歌搜索了。
角色
-
排序器(Sequencer): 由 L2 團隊運行的單臺機器,負責收集用戶交易並確定它們打包到 L2 塊中的順序,最終批量提交到 L1。
-
區塊構建者(Block Builders): 這些參與者是主網以太坊上排序器等效組裝線的組成部分。這些實體接收用戶交易(公開或私有),通過特定的排序方式實現利潤最大化,並最終將它們傳遞給驗證者,以將其正式納入區塊。
條款
-
基礎費用(Base Fee): 這是用戶進入任何給定區塊的最低金額,其定價由擁堵情況決定。(例如,如果區塊 10 的燃氣利用率超過 50%,則區塊 11 的最低成本會上升)。該費用在以太坊和一些 L2 上會被銷毀。
-
優先費用(Priority Fee): 這是您願意在基礎費用之上支付的「小費」,以獲得區塊中的優先排序(即,您是第一個在給定區塊中執行的交易)。
如果您掌握了以上內容,您將能夠跟上並理解為什麼基於 rollups 與我們習慣的有所不同。
以太坊區塊
為了奠定基礎,讓我們討論一下如何創建以太坊區塊以及我們的詞彙表中的哪些項目很重要。視覺圖:
現在讓我們討論一下流程:
-
以太坊用戶向Builders 提交交易
-
這些交易表示用戶的最高費用,將涵蓋納入的 基本費用 (已銷毀),並使用剩餘的費用增量作為 優先費用/小費 (由建設者保留)
-
然後,構建者將這些區塊交給驗證者,驗證者將提交這些區塊以納入規範鏈
最終,用戶支付的費用 100% 歸ETH資產(通過銷毀的方式)或以太坊區塊構建供應鏈的參與者(此處稱為「建造者」 )。
前一種機制被視為直接公共物品資助的不可知替代方案,而後者則為以太坊區塊構建過程的關鍵組成部分提供激勵。兩者(一般)都被視為對整個網絡具有增值作用。
現在讓我們看看典型的 L2。
傳統 Rollup 區塊
以 Optimism 為例,我們可以保持與以太坊相同的相對結構,只需將Builders (競爭實體的集合)換成Sequencer (由 Optimism 背後的團隊運行的單個機器)。
可視化:
再次,按照這個流程你會發現它們非常相似:
-
Optimism 用戶將他們的交易提交給 OP Sequencer
-
與以太坊一樣,這些交易將說明用戶的最高費用,涵蓋基本費用(OP Stack 鏈會銷毀此費用,但並非所有 L2 都會這樣做 [例如 Arbitrum])並使用剩餘費用增量作為優先費用/小費(由運行定序器的團隊保管)
-
然後, Sequencer對交易進行排序,向規範鏈提議下一個區塊,並將 L2 狀態 / 世界觀更新到主網以太坊
這裡要注意的是,最終用戶關係和 100% 的費用都歸排序實體所有(即他們留在 L2 生態系統中)。該實體(無論是 Optimism、Base、Arbitrum 還是 Blast)如何處理這些費用完全由他們自行決定。
– 有些人會燒掉基本費用並將優先費用(基本費用)裝進自己的口袋。- 有些人會將兩者都提供給代幣持有者(Arbitrum)。- 其他人會將部分資金返還給鏈上的開發者(Blast)。
但是如果 L2 捕獲所有這些費用,那麼以太坊如何受益?讓我們來談談這兩個塊構建過程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傳統 Rollup + 以太坊區塊
與往常一樣,首先進行可視化:
正如您所見,為了將兩個獨立的塊構建過程聯繫在一起(一條線),並沒有添加太多內容。
該行代表 L2 序列器定期將數據發布到以太坊主網,以便 L2 可以為 L2 用戶提供一些安全保障(例如強制包含)。
注意:以太坊無法規定任何給定 L2 發布交易的時間,這意味著發布的節奏和效率完全掌握在提交者手中。
總而言之,它對傳統 L2 相當有利,它們既可以捕獲其生態系統內產生的所有費用,又可以控制其最大的單項支出(發布到主網),因為它是隨意的。
回顧
好了,我們已經為揭開謎底打下了基礎。回顧一下傳統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以便我們能夠深入研究基於差異化因素:
-
以太坊區塊是由相互競爭、互不關聯的各方構建的
-
傳統的 Rollup 區塊由 Rollup 團隊運行的排序器構建
-
每個區塊構建過程都會在該生態系統中捕獲 100% 的費用,並且以太坊 / L2 通過隨意的 L2 發布節奏進行連結
Based Rollup + 以太坊區塊
我們不需要從僅基於圖形的圖形開始的原因是,Based的構造相對簡單(這使它們變得優雅)。
他們問「為什麼我們不直接使用以太坊作為我們的序列器?」於是,他們通過利用我們以太坊區塊構建部分的構建者來實現這一點。
可視化
你可能會問,這是如何運作的?流程本身與傳統的Rollups並無太大不同,但用戶體驗有些微妙。
流動
-
用戶將他們的交易發送給選擇為以太坊和基於 L2 的 L1 構建塊的構建者。
-
用戶指定其最高費用
-
L2 捕獲基本費用(由 L2 擁塞決定)並將優先費用/小費傳遞給負責訂購的L1建造者。
在這個模式下,以太坊不僅可以捕獲其自身生態系統的 100% 費用,還可以捕獲結算發布成本之外的一部分 L2 小費。
作為交換,Based L2 繼承了:
-
以太坊活躍度(即,只要以太坊在處理區塊,基於 L2 的區塊鏈就會繼續運行,而如果傳統 rollup 的單個排序器發生故障,那麼整個鏈可能會停止運行),以及
-
能夠與 L1 狀態進行原子組合(例如,L2 上的交換可以與 L1 流動性進行互動)。
但它也不是沒有缺點,因為與以太坊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意味著基於以太坊的團隊會犧牲一些盈利能力(優先費用),並且還必須承擔與以太坊機制相關的阻力(比如 12 秒的區塊時間)。
這些事情可以通過預先確認等機制來緩解,但仍然必須加以考慮。
回顧與預測
那麼,Based Rollups 能解決我們所有 L1<>L2 經濟關係問題以及以太坊的未來嗎?
我實際上懷疑許多團隊是否會選擇使用 Based,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業務底線。值得慶幸的是,它們的一些優勢(L1 原子可組合性)正在吸引構建者,因此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實驗的進展。
還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正在進行中Taiko Gwyneth和Spire,被稱為「下一代Based」,他們強調 L1 應用程式運行自己的基礎應用鏈,獲取優先費用並保持與 L1 合約的可組合性。我會密切關注這件事。
如果以太坊Rollup生態系統從一開始就以此為基礎,我相信它的敘事立場會比今天更好,但世事難料。